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掘墓人

在两次抗击匈奴大胜之后,窦宪早已完成了“质”的蜕变,由戴罪之身变成了有功之臣。他和窦太后的“嫌隙”也因此烟消云散了。随后,大将军窦宪掌握了大汉王朝的军权,成为朝中名副其实的“摄政王”。

窦太后封官也在此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潜规则”:一是亲属,二是听话。结果,窦氏家族的高官遍布整个朝廷上下,达到了“刺史守令,多出其门”的地步。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窦氏家族因为仗着上有“铁杆保护伞”,下有“黑社会团伙”看场子,巧取豪夺、贪污贿赂、投机倒把等坏事干尽。窦笃晋升为特进,可以选拔官吏,享受三公的礼遇;身为执金吾的窦景越发肆无忌惮,公然指使手下恶奴抢夺财物,掠人妻女,使得京城里商贾关门歇业,如避寇仇,一天到晚提心吊胆;身为光禄勋的窦瑰为富不仁……

至于窦宪本人,塞外的戎马生涯并没有让他脱胎换骨,不见他提拔一位后学英俊、疆场功臣;不见他对国家的水旱灾害、黎民疾苦表示过关心。他只知居功自傲,傲视满朝公卿。

窦氏家族的所为,搅得京城的政治和社会秩序一塌糊涂。然而迫于窦氏淫威,官员们敢怒不敢言,谁也不敢举报。唯有以司徒袁安、司空任隗、尚书仆射郅寿和乐恢四人为首的几位官员敢于逆流而上,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窦氏集团展开激烈的火拼。四人弹劾窦氏集团的一些不法分子,因为证据确凿,窦太后不得已进行处罚,结果被贬官或免职的竟然达四十余人。

这显然“触怒”了以窦宪为首的窦氏集团的根本利益。本着以牙还牙的方式,他马上把目标瞄准在这四人身上,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他首先对四人中身份和地位较低的尚书仆射郅寿和乐恢动手,结果两人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被窦宪以“莫须有”的罪名送上了断头台。对于这一切,“三朝元老”袁安和任隗除了表示强烈不满和抗议外,爱莫能助,毫无办法。

另外,司徒府的属官周荣是反窦的坚定分子。司徒袁安弹劾窦景及与窦宪争论的奏表,全由周荣草就。窦氏宾客、时为太尉府属官的徐来恐吓周荣:“你为袁公心腹,排挤窦氏,窦门刺客遍布城中,你出出入入可要小心呀!”周荣没有被他吓倒,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强硬地回答道:“我周荣是长江、淮河地区的一介孤单书生,有幸能在袁安属下任职,纵然被窦家所害,也确实心甘情愿!”除此之外,他告诫妻子:万一自己遭到不测,不要收敛尸体,以警醒朝廷。

梁讽曾为窦宪的司马,去北匈奴招降纳叛,也尽了自己的一分力量,后来因为忤意,就被窦宪处以髡刑,武威太守又秉承窦宪的意旨杀了梁讽。

窦宪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一手遮天,什么叫睚眦必报。

永元三年(91)十月,十四岁的和帝刘肇要西去长安祭祀汉家陵园,让窦宪与他在长安相会。窦宪前来“迎驾”时,一些趋炎附势的官员竟然向窦宪叩拜,伏身口称“万岁、万岁、万万岁”。幸好尚书韩棱正色说道:“同上面的人交往,不可谄媚;同下面的人交往,不可轻慢。与人相交,在礼仪上应不卑不亢,哪有人臣被称为万岁的制度!”这才阻止了这次荒唐的闹剧。

这次闹剧对刘肇幼小而脆弱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他萌生出强烈的参政欲望,为此,他向窦太后委婉地提出了“参政”的想法。

没想到这次“投石问路”,被窦太后一口回绝了:“你现在还小,官场如战场,就让舅舅他们先多替你担当一下吧。等你成年了,再让你做主宰太平盛世的天下之王好吗?”

窦太后的语气很平和,但意思却不容反驳。

接着,刘肇充分发挥不灰心不气馁的优良作风,向舅舅窦宪“讨教”。窦宪可没有窦太后那么温和,他怒吼道:“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啥样子,还想参政,我看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被窦宪这么一骂,年仅十四岁的刘肇彻底醒了,他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从窦氏手中把权力棒“交接”过来,“等”是永远“等”不到了。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夺”。

而要想夺权,必须培养自己的“亲信”。朝中虽然不乏袁安、任隗这样的正义之士,但更多的是趋炎附势之辈,如果在朝中“赤裸裸”地寻找亲信,弄不好就会打草惊蛇,弄不好就会阴沟里翻船,弄不好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对此,年少却充满智慧的刘肇决定就地取材,选的亲信居然是宦官郑众。

郑众不但是个宦官,而且是个有残疾的宦官,据说在入宫时受到了非人的折磨,能保全一条命已经是奇迹了。

刘肇选择这个残疾人做“挡箭牌”,一是可以避人耳目,二是因为郑众不是一般的人。如果说残疾是他最大的缺点,那么品德就是他最大的优点。他忠于朝廷忠于汉室,就是不忠于窦氏集团。也正是因为这样,当刘肇向郑众投去“爱的橄榄枝”时,郑众很快便成了他的“内线”。

有了郑众的支持和帮助,刘肇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窦太后和窦宪等人的最新动态,这为他实现梦想跨出了坚实的一步。

初试牛刀取得不错的效果后,刘肇本着一个好汉三个帮的原则,继续他的“亲信”寻找之旅。很快,他把目标瞄准在了自己的异母哥哥、前废太子清河王刘庆身上。

这时的皇室亲王,几乎被窦氏集团一网打尽了:五大藩王被斩,其他亲王也沦为布衣或是归隐山林了。

相对于其他宗亲选择“中隐隐于市”和“小隐隐于野”,清河王刘庆就显得与众不同,他痛失太子之位后,并没有忌恨刘肇,而是对专权的窦氏集团深恶痛绝。因此,相对于别人的明哲保身,他选择了“大隐隐于朝”,一直蛰伏在朝中,不显山也不露水。这时,他和刘肇两人就像是干柴烈火,一点就着,两人很快达成了生死同盟,六个字:同患难,共进退。

在找到两个好帮手的同时,刘肇再接再厉,很快把目标瞄准在另一位“奇人异士”身上,这个人的名字叫丁鸿。

丁鸿,字孝公,颍川郡定陵人。丁鸿的父亲丁綝在王莽末年担任颍阳县尉。后来主动投奔刘秀麾下,立下汗马功劳。

建武元年(25),丁綝被拜为河南太守。等到封功臣时,刘秀叫大家各言所乐,诸将都占丰邑美县,只有丁綝愿封本乡。刘秀对他的举动大为赞赏,封他为定陵新安乡侯,食邑五千户,后来改封为陵阳侯。

相对于父亲的宽厚和礼让,丁鸿却是聪慧和明达。他十三岁时,拜桓荣为师,学习《欧阳尚书》,三年后毕业,也没有找工作,而是穿上布衣,挑着行李,不远千里游学天下,直到父亲丁綝去世才停止这种“漂泊流浪”的生活。

丁綝死后,按规定丁鸿应世袭受封,但他却上疏朝廷,希望把封号让给弟弟丁盛。然而,朝廷没有批准他的“善心”。但丁鸿是个说一不二之人,埋葬完父亲后,丁鸿把孝服往庐墓一挂,来了个“留信而别”,信中曰:“鸿贪经书,不顾恩义,少而随师学习,生不供养父母,死不能尽孝道,皇天先祖,并不保佑帮助,身受大病,不堪茅土。前次上疏言明病情,愿辞爵给弟弟,奏章搁置没有回批,时间迫近当袭封爵土。谨自放弃袭爵,到外寻求良医。倘若病治不好,不如死在沟壑。”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丁鸿逃封”的由来。

再后来,丁鸿逃至东海,遇到了莫逆之交老同学鲍骏。丁鸿觉得自己这样落魄,没脸见老同学,于是“相见不相识”。但鲍骏却不吃这一套,他挽住丁鸿“笑问客从何处来”。寒暄过后,鲍骏道:“从前伯夷、吴季札处在乱世,所以得申其让国之志。《春秋》之大义,不因家事废王事,现在你以兄弟的私情而断绝父亲不灭的基业,可说是聪明吗?”

丁鸿很受感动,流泪叹息,于是返回国都,开门教授学徒。

此时,鲍骏也上疏朝廷,称丁鸿经学学得很好,于是丁鸿慢慢受到朝廷的注意。

公元68年,汉明帝刘庄召见丁鸿,丁鸿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面试中讲述《文侯之命》,被刘庄惊呼为神人,很快就封他为侍中。公元71年,兼任射声校尉。公元79年,又被汉章帝提拔为少府。

丁鸿在十六年的仕途生涯中,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演讲。他每进行一次演讲,就会得到一大批粉丝,结果这些追星族便成了他的门客,到最后,丁鸿的门客达到数千人,成了无党人士中的“大哥大”。

公元92年,袁安病逝。临死前,袁安在发出“但悲不见窦氏灭”感慨的同时,对丁鸿寄予了“厚望”,极力推荐丁鸿继任司徒一职。然而,窦太后并没有批准他的请求。

正是因为袁安的“临终一推”,丁鸿引起了汉和帝刘肇注意。于是,刘肇马上写了一封“求爱信”,通过“红娘”郑众传给丁鸿,信中是一首猜字的打油诗:

天鹅高飞鸟不随,良人成双缺一点。

我心与你紧相随,您若无心我心碎。

丁鸿看了,回了这样一句猜字的话:千里(重)姻缘一线牵。

接到回信,刘肇大喜,马上“强硬”了一回,不经过窦太后的旨意,就直接封丁鸿为太尉,掌管京城南北宫禁军。

原来,刘肇四句打油诗的意思是:我很想你(“入伙”这两个太露骨的字没有说出口)。而丁鸿回信的重点是个“重”字,意思很明确:一是说皇帝太“言重”了,他承受不起。二是“重”通“中”,暗含“中意”“愿意”的意思。

就这样,两人一拍即合。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小鬼大的刘肇拉拢了残疾人郑众、大小孩刘庆、书生丁鸿三个帮手组成了四人组。

就是这个极为不起眼的四人组却成了不可一世的窦氏集团的掘墓人。

与此同时,窦氏集团的“大哥大”窦宪也看到汉和帝越来越不安分了,产生了“废而立新”的想法。他也找了两个得力帮手:一个是他女婿射声校尉郭举的父亲长乐少府郭璜,另一个是穰侯邓叠。

三人平常就狼狈为奸,此时自然一拍即合,决定对刘肇进行“屠龙”,另立新君。

然而,他们三人的阴谋很快被刘肇的“内线”郑众探知,刘肇一听吓得面如土色,不知所措。这时,丁鸿对刘肇进行了劝告,说情况紧急,要当机立断。于是,刘肇决定先下手为强,进行“反屠”。

永元四年(92)夏,刘肇在北宫组建了指挥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政变”。首先他命令丁鸿带领禁卫军封闭城门,武装保卫南、北两宫。随后,派人去按名单抓捕窦氏的同党,不走司法程序,直接下狱格杀勿论,窦氏集团的党羽郭璜、郭举、邓叠、邓磊等人被一网打尽。最后,命谒者仆射(皇宫传达室主任)去窦宪家里收了他的大将军印章,再去他兄弟家里下发了几张通知书,把他们罢官,统统撵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整个政变过程波澜不惊,平淡得像一次日常演习,强大的窦氏集团只在一瞬间就灰飞烟灭了。这其中,除了刘肇准备充分之外,正确选择时机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当时窦宪北征匈奴得胜回朝没多久,手下亲信整天花天酒地,开庆功派对,想着升官发财还来不及,谁会想到皇帝会这时候突然发难。

窦氏兄弟被遣送回封地只是第一步,皇帝不会让他们在封地颐养天年,谁都知道他们的末日已经为期不远了。刘肇考虑到窦太后对他有养育之恩,没有把他的几个舅舅明正典刑。他借鉴了当年窦太后对付宋贵人和梁贵人的方法,向他们的封地专门派遣了会渲染恐怖气氛的官员,整天给他们宣讲“世界末日论”。在官员们的日夜“开导”下,窦宪、窦笃、窦景全部自杀。

窦氏集团一夜之间烟消云散,窦太后从此深居宫廷,不敢也不能再过问朝中事,在孤寂和恐惧中惨淡经营,度过了她剩下的五年人生,于永元九年(97)闰八月病逝。 awOWM2Zci6Y9ZGlarUJ+GvXFWt5tqTY4VRx+tn+GdxOPY/qQteIs9waJJBn7yrV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