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汉章帝的一意孤行

汉章帝刘炟虽然不是马皇后亲生,但他知道他的人生离不开“养母”马皇后的养育之恩。刘炟继位后,在把马皇后升为马太后后,还觉得不足以报答马太后对自己的恩情,又将马廖任命为卫尉,将马防任命为中郎将,将马光任命为越骑校尉。朝中一些见风使舵、趋炎附势之徒因而视马家为“保护伞”,纷纷投来爱的橄榄枝。就这样,在刘炟的关照和众大臣的拥护下,马家外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眼看朝廷有点儿乱,第五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本着“传帮带”的原则,他写了一封书信,对年轻的还有点儿嫩的刘炟进行“点化”,希望刘炟能在重用外戚这条危险的道路上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然而,第五伦不会料到,他的上书呈上去后便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他在新皇帝手下的“处女秀”就以这种方式收场。不回答,那是不好回答,刘炟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他虽然不猧不魀,但还是认为这属于自己的“感恩”之举,丝毫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于是,他对第五伦的上书采取冷处理,对马氏三兄弟依然实行“热捧”,准备赐封他们爵位。

正在这时,天下发生了大规模的旱灾。天灾人祸,有人悲痛,有人悲悯,有人祈祷,有人求佛,也有人幸灾乐祸。幸灾乐祸的人为了巴结刘炟,马上上书总结天灾的原因:外戚没有及时得到封赏的缘故。

这不正合刘炟的“意”吗?于是,刘炟决定上顺天意下顺民心,马上赐封外戚势力。

眼看刘炟在“歧途”上有渐行渐远之势,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马太后如果还不出面那就不是马太后了。马太后毕竟不像第五伦那样——即使是皇帝最宠爱的大臣,但也终究只是一个臣子而已,她是太后——皇帝他妈。她此时站出来,不是像第五伦他们来个弱弱地向刘炟上书,而且是强悍地对刘炟来了个“下旨”。

马太后在诏书中首先抛出“三个重点”:凡是建议你封外戚的人,都是小人;凡是劝你不分封的人,都是忠臣;凡事要慎重、慎言、慎行。接着,马太后举了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王莽篡汉。最后的结论是:你现在刚刚继位,即使有得失,一下子也体会不到。外戚富贵过盛,很少不倾覆的。前车之鉴已是血的教训,你此时不来个紧急刹车,到时候只怕为时已晚。

知子莫若母,马太后知道刘炟的脾性,服软不服硬,你硬他更硬。应该说马太后的诏书下得还是蛮“委婉”的。然而,刘炟看到马太后的诏书后,竟然放置不理,仍坚持分封。

马太后见状,一边感叹儿大不由娘,一边来硬的。她派人直接送了根木头到东宫。你不是翅膀硬了,抗旨不遵吗?那我送你一根木头,看你敢抗木不收吗?

看到马太后送来的木头,刘炟面如土色,冷汗直流,他是个聪明人,自然明白马太后的意思,只得暂时取消了赐封舅舅的举动。一场闹剧也就这样告一段落。

一根木头成功地拉回了原本站在悬崖边的刘炟,马太后在感叹这得益于对儿子的早期教育好的同时,决定将教育进行到底,让马氏家族的思想观念转变得更彻底些,在作风上更硬朗些,在姿态、心态、行为、言辞上要更低调些,总之一句话:整个马氏外戚集团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不久,马太后诏告天下:“马氏家族及其亲戚,如有因私事请托郡县官府,干预、扰乱地方行政的,应依法上报、处置,绝不姑息养奸。”

事实证明,马太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具体表现有三:

一是拿母亲说事儿。马太后的母亲和她的父亲马援一样,早就归西了。马太后想拿死去的母亲说事儿,这个难度挺大,除了梦里可以偶尔述说一下,其他场合可能还不好说。但马太后说的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拿母亲的坟说事儿。因为马太后的关系,母亲下葬后,坟堆得又气派又高。这原本是属于个人的“私事”,不能算是个事儿。但此时为了作风建设的需要,马太后却拿母亲的坟开刀。她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是说邪不胜正,但如果“坟高一尺,国高一丈”那可不行,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最后,她令她的哥哥卫尉马廖等人将母亲的高坟削减成低坟。拿母亲的坟说事儿,马太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二是拿家规说事儿。马太后对马家亲属和亲戚采取三步走,凡是行为谦恭正直的,马太后进行奖赏——赏赐财物和官位。有三个亲王车马衣服很朴素,太后知道后,大加赞赏,每人赐钱五百万;凡是犯了微小的错误,马太后进行“单兵教练”——教育和谴责;凡是那些不遵章守纪、犯下大错误的家属和亲戚,马太后就干脆进行“除名”处理——将他们从家族名册中划掉,直接遣还家乡,以后便是陌路人了。

三是拿起居说事儿。有空闲的时候,马皇后也没有闲着,她在编著一本叫《显宗起居注》的书。“起居注”说白了就是记录皇帝言行的书,马皇后亲自操刀编著,一是怀念汉明帝,二是告诫汉章帝。而在书中,马皇后经常“假私济公”,凡是与马家有关的人或事都尽量“淡化”,譬如说她特意删除了自己兄长马防在刘庄病危期间侍奉医药的情节。总之,她觉得这些不删,就有点像为自己马家立传写书一样,心里过意不去。当然,马皇后不会料到,她的“不经意”之举,居然创下了三个第一:一是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专门记录皇帝日常言行的著作;二是为后世开创了“起居注”这一新的史书体例;三是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史家(马皇后开始写史比班昭补写《汉书》早了二十多年)。

然而,马太后的德化并没有彻底感化刘炟。建初四年(79),也就是刘炟登基的第四年,全国农业获得了丰收,边境也太平无事,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风调雨顺,天下太平。汉章帝刘炟高兴之余,还想弄个“双喜临门”,于是乎,又将三个“木头舅舅”封侯的事儿提上了日程。

和前两次一样,这一次太后依然义正词严地表达了自己坚决反对的立场。而三个“木头舅舅”在马太后的感化下也不再是“木头”脑袋了,也公开发表了辞让的宣言。

都说事不过三,既然这一次汉章帝刘炟再一次提封侯的事,肯定是有备而来,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果然,面对马皇后和“木头舅舅”的阻力,这一次,刘炟来了个“一意孤行”,坚持要把三个舅舅封侯。

眼看木已成舟,马太后除了感叹“皇命不可违”外,还将三兄弟召来,进行了受封前的训诫:“我年轻少壮时,时时提醒自己,居不求安,食不贪饱,恭谦克己,兢兢业业,只望国家昌盛,百姓们生活得好一些,以不负先帝的遗愿。希望各兄弟也能共承此志,使归天之日,无所遗恨。”

随后,马太后对章帝说:“我年轻时只知读书,今虽老了,也懂得滥封外戚的弊病,你为何不听我的劝诫,让我抱恨终身呢?”此后,马太后不问政事。

这年4月19日,刘炟将马廖封为顺阳侯,将马防封为颍阳侯,将马光封为许侯。

幸与不幸原本就只隔着一扇门,数尺之间而已。幸运的是,马家兄弟终于咸鱼翻身,从此开始大展身手了。不幸的是,就在这一年,“退居二线”的马太后还是“抱恨终身”了,她走过了人生的四十一个春秋后,不幸病逝。

刘炟对这位“继母”给予的最后补偿:一是赐马太后谥号为“明”;二是把马太后和汉明帝合葬于显节陵(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邙山之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马太后死后应该可以安息了。 EuHLxMRZiSBZ/1LmSWYscuwOrBIao6bZyeQgT8g0mQrC1LZH8/BFU6OMnOCxE8a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