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元凶弑逆

文帝北伐,虽云丧败,然其时境域如故,使有大有为之君,吊死扶伤,厉兵秣马,固未尝不可徐图恢复也。乃北伐未几,身死逆子之手,兵端既启,骨肉相屠,卒授异姓以篡夺之隙。丧乱弘多,自不暇于外攘,不惟河南不可复,即淮北亦不能守矣。哀哉!

宋世宗戚之祸,实始于义康之谋夺宗,而发于元凶之弑逆。文帝后袁氏,生子劭及东阳献公主英娥。 劭姊。 上待后恩礼甚笃。后潘淑妃有宠,后愤恚成疾。元嘉十七年,崩。劭以元嘉六年三月,立为大子。

潘淑妃生浚。 一说:浚为淑妃所养。 封始兴王。劭深疾潘氏及浚。浚虑将来受祸,曲意事劭。劭与之遂善。文帝务在本业,敦劝农桑,使宫内皆蚕,欲以风厉天下。有女巫严道育,本吴兴人。自言通灵,能役使鬼物。夫为劫,坐没入奚官。

东阳公主应 婢王鹦鹉白公主。主乃白上,托云善蚕,求召入。见许。主及劭并信惑之。浚与劭并多过失,虑上知,使道育祈请,欲令过不上闻。后遂为巫蛊。初主有奴陈天兴,鹦鹉养以为子,而与之淫通。鹦鹉、天兴及宁州所献黄门陈庆国,并预巫蛊事。劭以天兴补队主。

东阳主薨,鹦鹉应出嫁。劭虑言语难密,与浚谋之。时吴兴沈怀远,为浚府佐,见待异常。乃嫁鹦鹉与怀远为妾。不以启上。虑后事泄,因临贺公主微言之。

上后知天兴领队,遣阉人奚承祖诘让劭曰:“临贺公主南第,先有一下人欲嫁,又闻此下人养他人奴为儿,而汝用为队主,抽拔何乃速?汝间用主、副,并是奴邪?欲嫁置何处?”

劭惧,驰书告浚。并使告临贺主:“上若问嫁处,当言未有定所。”

鹦鹉既适怀远,虑与天兴私通事泄,请劭杀之。劭密使人害天兴。庆国谓宣传往来,惟有二人,虑将见及,乃具以其事白上。上惊惋,即遣收鹦鹉,封籍其家。得劭、浚书数百纸,皆咒诅巫蛊之言。得所埋上形像于宫内。道育变服为尼,逃匿东宫。浚往京口, 浚时为南徐州刺史。 又载以自随。或出止民张旿家。劭东宫置兵,本与羽林等。

元嘉二十八年,彗星起毕昴,入大微,扫帝坐端门,灭翼轸。二十九年,荧惑逆行守氐。自十一月霖雨、连雪,大阳罕曜。三十年,正月,大风飞霰,且雷。上忧有窃发,辄加劭兵众。东宫实甲万人。车驾出行,劭入守,使将白直队自随。

其年,二月,浚自京口入朝,当镇江陵, 时改刺荆州。 复载道育还东宫,欲将西上。有告上云:“京口民张旿家有一尼,服食、出入征北府内,似是严道育。”上初不信。试使掩录,得其二婢。云道育随征北还都。上惆怅惋骇。乃欲废劭,赐浚死。

而第三子武陵王骏不见宠,故累出外藩;第四子南平王铄,第七子建平王宏,并为上所爱,铄妃江湛妹,湛劝上立之,自寿阳征入朝, 时为豫州刺史。

既至,又失旨;欲立宏,嫌其非次;是以议久不决。 此据《徐湛之传》。《王僧绰传》云:随王诞妃,湛之妹,湛之欲立之。案文帝诸子,孝武帝次三,南平王次四,帝既不欲立之,庐陵王绍次五,出后义真,次六即诞,湛之之欲立之,或亦未必尽出私意也。 而以语潘淑妃。淑妃具以告浚。浚驰报劭。劭因有异谋。每夜辄飨将士,或亲自行酒。王僧绰者,昙首子,即尚东阳献公主者也。

元嘉二十八年,迁侍中,时年二十九。帝颇以后事为念,以其年少,欲大相付托,朝政小大,皆与参焉。劭于东宫夜飨将士,僧绰具以启闻,劝上速断。不听。

劭乃使斋帅张超之等集素所蓄养兵士二千余人。诈云受敕有所收讨。超之等数十人驰入,拔刀径上合殿。时上与徐湛之屏人共言论,或连日累夕。每夜,常使湛之自秉烛绕壁检行,虑有窃听者。

劭入弑之旦,其夕,上与湛之屏人语,至晓,犹未灭烛。超之手行弑逆, 二月甲子。 并杀湛之。遣人杀江湛及其五子。又杀帝亲信左右数十人。转王僧绰为吏部尚书,委以事任。顷之,劭料检帝巾箱及江湛等书疏,得僧绰所启飨士并废诸王事,乃收害焉。

案文帝猜忌大甚,而又多疑少决,此皆非君德,宜其及祸也。 既知劭、浚逆谋,不能去劭之兵,仍谓荆州上流之重,宜有至亲,而以浚居之。徐湛之再与逆谋,仍极亲任,不过以甥舅故耳。《王僧绰传》云:父昙首,与王华并为大祖所任。华子嗣,人才既劣,信遇亦轻。僧绰尝谓中书侍郎蔡兴宗曰:“弟名位应与新建等,超至今日,盖以姻戚所致也。”此诚言,非谦辞也。此皆足征文帝之偏私。新建,嗣之封。

劭之将弑逆也,召前中庶子右军长史萧斌 斌父摹之,源之之从父弟,源之,思话父也。 及左卫率袁淑等告之。淑不从,被杀。斌初亦谏,后为所胁,与之同载。劭遣人谓鲁秀曰:“徐湛之常欲相危,我已为卿除之矣。” 湛之父为鲁轨所杀。爽、秀归顺。湛之以为庙算远图,特所奖纳,不敢苟申私怨,乞屏居田里,不许。 使秀与屯骑校尉庞秀之对掌军队。

秀之,斌故吏也,甚加信委。时武陵王骏刺江州,文帝使步兵校尉沈庆之等伐缘江蛮,使骏总统诸军,方次西阳之五洲, 五洲,在今湖北蕲水县西。 即率众入讨。

荆州刺史南谯王义宣,雍州刺史臧质,并举义兵。劭分浙江东为会州,以会稽大守随王诞为刺史。诞将受命,其参军沈正说司马顾琛,俱入说诞。诞犹豫未决。会武陵王骏使至,乃起兵。豫州刺史刘遵考亦起义。 遵考,武帝族弟。 劭以萧思话为徐、兖二州刺史,思话还彭城,亦起义。武陵王骏以柳元景为前锋。浚及萧斌劝劭勒水军自上决战;不尔,则保据梁山。 在今安徽当涂、和县间。

江夏王义恭虑义兵仓卒,船舫陋小,不宜水战,乃进策曰:“贼骏年小,未习军旅,远来疲弊,宜以逸待之。今远出梁山,则京都空弱,东军乘虚,或能为患。若分力两赴,则兵散势离。不如养锐待期,坐而观衅。”

劭善其议。萧斌厉色争之,不纳。劭疑朝廷旧臣,悉不为己用,厚接王罗汉、鲁秀,悉以兵事委之。罗汉先为南平王铄右军参军,劭以为有将用,故以心膂委焉。

或劝劭保石头城。劭曰:“昔人所以固石头,俟诸侯勤王耳。我若守此,谁当见救?惟应力战决之,不然不克。”时义军船率小陋,虑水战不敌。至芜湖,柳元景大喜,倍道兼行。闻石头出战舰,乃于江宁步上。 晋分秣陵置临江县,更名江宁,在今首都西南。 潜至新亭,依山建垒。

时四月也。劭使萧斌、鲁秀、王罗汉等精兵万人攻垒。将士怀劭重赏,皆为力战。元景蓄力以待其衰,击破之。劭又率腹心,自来攻垒。元景又破之。萧斌、王罗汉皆降。 斌于军门伏诛。罗汉后亦死。斌弟简,为南海大守,世祖使讨之,经时乃克。斌、简诸子并诛灭。 庞秀之、鲁秀等亦各南奔。义军遂克京城。劭、浚皆伏诛。时五月也。武陵王骏至新亭,即位。是为世祖孝武皇帝。

元凶之变,《宋书》谓“自赫胥以降,未闻斯祸。惟荆、莒二国,弃夏即戎;武灵胡服,亦背华典;然后有之。生民得无左衽,亦为幸矣”。

其实世禄之家,争夺相杀,乃其恒事,宋史之论,殊不免于拘墟也。劭之杀潘淑妃也,谓浚曰:“潘淑妃遂为乱兵所害。”浚曰:“此是下情,由来所愿。”

按《宋书·文九王传》,以浚为淑妃所生,《南史·文帝诸子传》总叙处亦同,而《劭传》又云:浚母卒,使潘淑妃养之, 《宋书·二凶传》无此语。 盖李延寿兼采异说。

浚果淑妃所生,二凶虽悖,其言或未必如是。延寿所采异说盖是。然淑妃即浚阿保,出此语亦悖矣。劭又与文帝第四女海盐公主私通。 见《宋书·赵伦之传》。 其无伦理如此。

劭之攻新亭垒而败也,以辇迎蒋侯神像于宫内,稽颡乞恩。拜为大司马;封钟山郡王,食邑万户;加节钺。苏侯为骠骑将军。其无知识又如此:纨袴子弟,又曷可教哉?

劭之行弑逆也,出坐东堂,呼中书舍人顾瑕问曰:“共欲见废,何不早启?”未及答,斩之。徐湛之子聿之,及江夏王义恭子十二人皆见杀。庞秀之南奔,子弟为劭所杀者,亦将十人。 见《南史·萧思话传》。

又以宿恨杀长沙悼王瑾, 景王之孙。 临川王晔, 武帝少弟临川烈武王道规无子,以长沙景王弟二子义庆嗣。是为康王。晔康王子。 桂阳侯觊, 景王子义融之子。 新渝侯玠。 义庆弟子。

又欲杀三镇士庶家口,义恭及何尚之说之,乃止。其好杀如此。而义军之惨酷,亦未尝末减。劭、浚及劭四子,浚三子,并枭首大航 暴尸于市。又投劭、浚尸首于江。

劭妻殷氏,赐死廷尉。浚妻褚氏,丹阳尹湛之女,湛之南奔,即见离绝,故免于诛。其余子女、妾媵,并于狱赐死。张超之为乱兵所杀,割肠刳心,脔剖其肉,诸将生啖之,焚其头骨。严道育、王鹦鹉并都街鞭杀,于石头四望山下焚其尸,扬灰于江。 四望山,在今首都西南。

杀机一启,而后来者益变本加厉不可止矣,哀哉! GxAZy1PVXBR8/L0d9+fCsC2w8ynZGe+hubHC2pyziRs+JZ/0Qs8qk4fAW+/EPQR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