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河与集权

春秋时,地广人稀,发个洪水,冲不走几个人,破坏力看不出来。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开始变法,鼓励生产,人口开始爆炸性增长,一场洪水过来,无数老百姓被卷走,国君找谁征兵征粮?

在古代,水利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那是头等大事。水利修得好,可以灌溉河水两岸良田;修得不好,来一场大洪水,能把一个国家冲回解放前。

让魏文侯头疼的其实是漳水。它是黄河的支流,位于燕、赵、魏三国边境,一到春夏雨水到来的时候,就开始发洪水。漳水性情不定,与爱变道的黄河有一拼,人送绰号“小黄河”。

漳水边上有一个军事重镇叫“邺城”,那里的百姓饱受其苦,再没人治理,老百姓就要跑光了,到时谁来守卫边疆?

魏文侯希望朝堂内有大臣愿意去邺城支边,可以对其保留原有职务,回来还大大提拔,可是没人愿意去啊!

朝堂上个个都是混迹官场的老油条,行政经验一个比一个强,关键治理邺城不是靠行政,而是靠水利。水利那是一个工科专业,从来没有学过水利专业的大臣,才不会傻到自己去蹚邺城的浑水。再说,万一发场洪水,自己喂鱼虾了怎么办?

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怎么办?

如果放到现在,企业就会去找猎头公司,厉害的猎头可以慧眼识人,给雇主推荐想要的人才。

魏国朝堂就有一位叫翟璜的大臣,此人是战国第一猎头。西门豹、乐羊、吴起等都是他挖掘来的高端人才。

魏文侯对西门豹进行了公务员面试,发现这人不光在专业科目水利方面精通外,还在行政能力方面颇有见解。魏文侯对西门豹很是满意,封他为邺城令。

临行前,魏文侯对西门豹说:“邺城是你建功立业、大显身手的好地方。别辜负我对你的期望,如果要是干不好,你要小心……”

西门豹感受到了魏文侯作为国君冷酷无情的一面,不过在苍生面前,其他都不重要。

公元前421年,西门豹前往邺城,开始了他的传奇生涯。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一篇课文叫《西门豹治邺》。

课文里是这么说的,西门豹来到邺城后,看到十室九空、民不聊生。因为当地漳水经常泛滥,当地的长老、县吏、巫婆发现了一个生财之道。他们对老百姓说,漳水里面住着一位河神,河神喜欢美女。只要给河神娶老婆,它就不发洪水了。而娶老婆是要花钱的,比如嫁衣、首饰、陪嫁用品,这些钱不能让河神花,得让老百姓掏。

长老、县吏、巫婆编造的河神如此不正经,可是老百姓畏惧他们手中的权势,不得不向这些黑恶势力上交钱财与女儿。

西门豹来到邺城后,正好赶上黑恶势力给河神娶老婆,无数百姓在旁边围观。西门豹看见一个被盛装打扮的小姑娘坐在岸边,她将被当作河神新娘扔到河里。

子夏的儒学在魏国大红大紫,魏文侯与朝内很多官员都是子夏学生。子夏的老师孔子说过,“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句话通俗的意思是,活人的事都没搞好,鬼神的事搞你个大头鬼啊!孔子的一生,对“怪力乱神”极其反感。

魏文侯崇尚儒学,他的师祖孔子讨厌鬼神,而邺城作为魏国基层,竟然大搞封建迷信,祸害百姓。西门豹虽不是子夏的学生,却是一名无神论者。

西门豹打算用科学的方法反迷信。

西门豹对在场众人喊道:“漳水里面有河神吗?河神喜欢漂亮姑娘吗?我怎么看献给河神的姑娘长相如此丑陋,河神娶了臭媳妇肯定不高兴,一不高兴就要发大水!巫婆,麻烦你对河神说一下,过两天我给他找个漂亮的姑娘送去!”

话刚说完,西门豹的手下立马把巫婆扔进了汹涌的漳水里。

在场的众人看傻了,没想到西门豹这么狠。

西门对着漳水看了半天,说了一句让黑恶势力毛骨悚然的一句话:

“咦,巫婆怎么还没有回来啊!再派人去催催!”

于是西门豹的手下把巫婆的弟子也扔了下去,黑恶势力一看面如死灰,跪在地上向西门豹磕头如捣蒜。

“咦,巫婆弟子怎么还没有回来啊!再派长老、县吏去催催。”

只听扑通几声,长老和县吏也被扔进河里。

周围的百姓见到此景,大声叫好,西门豹在邺城树立了崇高的威望。打掉了黑恶势力之后,邺城治安稳定,西门豹开启了基建狂魔的模式。

西门豹真正的强项是水利,这也是他被魏文侯派来此地的重要原因。

漳水经常泛滥,而邺地又是盐碱地,如何让水量过多的漳水灌溉盐碱地,将是一个巨大的水利工程。

再大的工程在中国人眼里都不算什么,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人定胜天”的理念。遇到大山,中国人可以愚公移山;遇到史诗级大洪水,中国有大禹治水,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人。

西门豹征集当地百姓,起早贪黑治理漳水,魏文侯也调集众多资源给他。

西门豹用“磴( dèng ,台阶)流十二,同源异口”的方法治好了漳水。由于漳水流域附近地面西高东低,他在漳水附近不同的高度上修建了十二道拦水坝,每道拦水坝又向外引出一条渠。

通过这个方法,既控制了经常泛滥的漳水,又灌溉了两岸的土地。邺城变成了鱼米之乡,亩产量提高了八倍。

让西门豹没想到的是,富庶的邺城会成为六个朝代的首都。三国时曹操把邺城定为首都,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也定都于此。

西门豹修建水利之举,让魏国成为战国时的水利强国,后来也出了不少水利专家。

正是因为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修建需要,使我们的古人成为基建狂魔,更让我们古代中国政府率先进入了中央集权模式。

中国是大河文明,因为家里江河实在太多了,最著名的要数两条江河,一条是长江,一条是黄河。长江虽然也会出现泛滥,但是和黄河一比那是相当温柔。黄河不光爱泛滥,更喜欢变道。公元前602年,史书第一次记载了黄河变道的事件。

黄河变道可不像汽车变道那样简单,黄河变道可是洪水滔天,卷走无数人。它不光不走自己的河道,还要抢道奔腾,曾经就抢过淮河的河道流入大海,而我们现在的黄河则是抢了济水的河道流入大海。

想要治理脾气如此暴躁的黄河,在中国古代,就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可以调动一切物力与人力。

什么是中央集权?

就是所有人都听国君一个人,所有权力都汇集到国君一个人手中。中央集权可以让所有人服从命令听指挥,汇集所有力量,调集所有物资,去驯服黄河。

能否驯服黄河,成为历代王朝必须面临的考验。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如果力量强大,可以让黄河乖乖听话,天下太平;如果力量不强大,没把黄河驯服好,就会天下大乱。元朝末年,就是因为黄河没治理好,天下大乱,猛人朱元璋终结了蒙元。

为了治理黄河,这让我们古人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政治道路。

就在魏国西门豹治理黄河支流漳水时,爆发了一场震惊西方的大战——伯罗奔尼撒战争。

古希腊人崇尚平等,城邦人口少、面积小,雅典公民想投个票走一天路就到了,所以很多大事靠投票来解决。当时雅典人口也就二十多万,这么点人口相当于现在中国一个乡镇人口的水平。

但就这么点人口,古希腊人还要折腾,开始了乡长大乱斗模式。

希腊半岛上有两大城邦。一个是雅典,一个是斯巴达,这两个城邦曾联合起来把入侵的波斯帝国打得鬼哭狼嚎。这两个城邦的精英都知道如果两者对抗,必会两败俱伤。可是这两个城邦的公民可不这么想,他们觉得自己的城邦就应该是希腊世界的扛把子。

《乌合之众》里说:大众没有辨别能力,因而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所以经不起推敲的观点,都能轻而易举地得到普遍赞同。

雅典与斯巴达的公民用民主投票的方式选择了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爆发出无数荒唐的事情,说好听点是民主,说难听点是胡搅蛮缠。雅典舰队将领打赢了胜仗,就因为没有把阵亡士兵的尸体带回,民主的人民就以民主的名义投票处死将领。

这一仗打了三十年,把古希腊世界所有城邦都打残了,人口锐减。古希腊人没有看到法制与民主,只看见了“多数人的暴政”。

古希腊世界从此衰败。而中国古代从战国时期开始,诸侯国就为治河走上了中央集权之路,平民中的大量精英也因此进入国家中枢,而大河也让中华民族充满凝聚力,为后来天下大统打下基石。

就在西门豹在邺城大修水利时,励精图治的魏文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虽满朝都是自己的师弟,用得也很顺手,可是没有一个亮眼的。

熟读历史的魏文侯知道,明君身边都会有治世能臣。齐桓公身边有管仲、鲍叔牙,吴王阖闾身边有孙武、伍子胥,越王勾践身边有范蠡、文种。

可是,自己身边竟没有一个智商爆表、能力超强的帮手!就在魏文侯苦恼的时候,他的老师子夏,给他送了个小学弟来。

这位小学弟,把魏国推上了战国初期的顶峰。 f/dVdtPoz+KuPNiQ5kIwoO1yqpWMvt9rFATu6pE/qP05NrN2Spf0uTJwsZZ/BKn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