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变法先驱

最先被子夏推荐来的人叫李悝,法家开山老祖,史书上又称李克,他是魏国人,比魏文侯小17岁。商鞅在李悝面前只有给他拎包的份儿。

李悝拜在子夏门下后,认真学习,能把儒家六本教科书《诗》《书》《礼》《乐》《易》《春秋》背得滚瓜烂熟。更让子夏惊讶的是,李悝不但学习好,还有创新求变的精神,经常把所学知识与当时实际情况相结合,并提出惊人的见解。

这样的创新型学生不正是魏国需要的吗?

于是子夏提前给李悝颁发毕业证,把他定为“选调生”,送给了魏文侯。

李悝虽然是选调生,但是面试这关还是要过的,魏文侯要亲自面试小学弟,看他有什么过人之处。

魏文侯坐在殿上,李悝向国君兼学长恭敬地行了礼。

魏文侯虽为国君,但是具有礼贤下士的精神,他对李悝说:“请您说说,如何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李悝侃侃而谈:“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天下,每个人为了自己的欲望去争夺自己想要的东西,欲望也是天下动乱的根源。

“孔子说过,‘克己复礼’,通过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制。其实欲望并没有什么坏处。我们身处乱世之中,人如果不争,就会被时代大潮淘汰;国家如果不争,就会被他国消灭。无数国破家亡的例子摆在我们面前。

“人的欲望在正确引导下,也会有好的一面。国家要奖励那些勤勉耕作的百姓,给那些有才之人上升的渠道,让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然而光靠人的自觉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刑罚,来维护礼制。只要每个人的奋斗合乎于礼制,国家就会太平强盛。

“时代大潮瞬息变幻,我们不能来守着书本知识,要根据情况来做人做事。变则生,不变则死!”

魏文侯听完后,被彻底震撼了。面前这位年轻的学弟,竟把儒家礼派的思想阐述得如此精妙,实在让人佩服!作为大师兄,魏文侯也听出了李悝的弦外之音:在这个变幻多端的世界,必须通过强而有力的手段,让国家与人快速转变顺应时代潮流,而最靠谱的手段就是“刑罚”。

此时的魏文侯,内心十分佩服李悝的好胜进取之心,完全接受了李悝,真正把他当作了自己的二师弟。在此次的交谈中,这俩人已站到了大时代的风口浪尖上。这个风口就是“变法”。

春秋末期,各国封建制开始解体,各国大夫都在自己的领地上进行政治试验,晋国与齐国大夫们的试验最为激烈。每个大夫领地上也会出现这种有趣的情况:

大夫:“土地啊!土地啊!没开垦的处女地啊!”

老百姓:“大夫,我想分土地。”

大夫:“给,给大块地,这么一大块地,够你耕种吗?”

老百姓:“够了,谢谢领主,大夫真好!”

对于分给老百姓土地的大夫来说,不怕你不耕,就不怕你耕不动!

大夫把自家的田授予给老百姓耕种,这就叫“授田制”。

作为大夫手下的中层干部——士,他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过去大夫都把土地和百姓分给士,土地和百姓就像股份一样,有了资本的士就会有造反的可能。大夫们才不傻,自己就是因为手里有地有人,才把国君取而代之,这样的成功经验可不能传播,更不能复制。只要搞成股份制,就有被人做空、被夺取股权的风险。于是,大夫与士出现了这样有趣的情况:

士:“大夫,年底了,该分红了,我这一年干得不错,替你从别的大夫手里抢了不少土地,还帮你赶走了国君。”

大夫:“那你想要什么奖励?”

士:“当然是土地和百姓啦!”

大夫:“和我谈土地和百姓多庸俗啦,如果把土地和百姓给你了,你还要自己去管理,那多麻烦呀!”

士:“不麻烦!”

大夫:“我嫌麻烦!从今往后,你只拿工资和奖金,当好一个职业经理人。咱们是私人独资企业,搞股份制企业的有几个能活下去的?我们家要是倒闭了,你不也失业了吗?我是为你好!”

士:……

搞成私人独资企业的大夫,那企业效益可好啦!

大夫不光效益好,还继续深化改革,把原来分封给家臣的地变成了郡,郡下面再设县。郡、县都由职业经理人负责管理,自家地盘上所有权力汇集到大夫一个人手中。

经过深化改革后,很多大夫把原来的“董事长”国君给架空了或者赶跑了,自己变成了国君。

最成功的就是“三家分晋”,赵、魏、韩三家通过自己领地上的改革,瓜分了晋国。而齐国整个国家则被大夫田氏操纵了。

战国初期,具有强烈进取心的魏文侯并不因此满足,他深知魏国处在四战之地的不利位置。为了能玩好君王版权力的游戏,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充钱当一个“氪金”玩家,给自己加属性、加光环、加装备,这样才能碾压周边的游戏高手。

只有充了钱才能“氪金”,可是钱从哪里来?

答案就是变法。

只有变法才能打通魏国的任督二脉,刺激魏国GDP快速增长。

好在魏文侯作为魏国私人独资企业老板,在魏国说一不二,没有人敢挑战他,国内已经具备了中央集权的雏形,早已开始给老百姓分土地,小农经济搞得红红火火。

“变法”已经万事俱备,只需临门一脚。但在踢这一脚时,魏文侯犹豫了,他也知道,任何一场政治改革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处置不好便会玉石俱焚。更让他害怕的是,之前没有诸侯国搞过变法,这临门一脚怎么踢,谁都不知道。

当魏文侯与李悝谈完话后,他觉得这位学弟可以作为变法的先驱,让他去踢这临门一脚。

由于李悝没有一线工作经验,就怕他是个只会说不会干的人。为了保险起见,魏文侯把他派到地方锻炼了一下工作经验,让李悝把自己的所辖地区当作试验田。

魏文侯很会挑地方,他安排李悝去上地郡担任太守一职。

换作一般人去上地郡上任,肯定要哭天喊地,抱怨上天为何对他不公,甭提什么升官发财了,说不定一不留神就要为国捐躯、战死沙场了。

上地郡说是一个郡,倒不如说是战争前线。因为上地郡位于黄河以西,就是历史上常说的河西地区。河西地区位于秦魏两国的交界处,由于土地肥沃,是两国嘴前的大肥肉。

秦国对着河西地区,一直流口水。秦魏两国没少为河西地区爆发边境冲突。秦国作为一个大国玩家,在春秋时代人家就练满级了。万一哪天,秦国彻底翻脸,率大军杀过来,魏国作为一个新玩家,凭一己之力去对抗一个满级玩家,这难度相当于史诗级的。

再难的问题,也有解决办法。

李悝在担任上地郡太守期间,经常下基层,他发现上地郡的民风太彪悍了。

由于上地郡紧挨着秦国,经常会遭到秦人骚扰,当地老百姓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简直拼了老命。只要秦人一来,田间耕种的农民拿起锄头,家里做饭的妇女拿起菜刀,直接就上战场了。在李悝眼中,这是多好的兵源呀!

为了提升老百姓的战斗力,作为日后的储备兵源,李悝想出了一个主意。

于是一个故事诞生了,叫作“射箭断讼”。

故事是这么说的,李悝当任上地郡太守后,下令以射箭来断诉讼案的胜负!法庭上,原告与被告两人比赛射箭,谁赢了,谁就胜诉。于是上地郡百姓开始勤学箭术,为魏国提供了优质兵源。

这故事听听就可以了,别当真,如果让死去的李悝知道的话,他一定从墓里爬出来掐死那个编故事的人。

法家的核心思想就是公平正义。李悝在他后来的《法经》里把罪名与刑名统一了起来,也就是现在法律上说的“罪刑法定”,说直白一点,这人犯没犯罪,法律说了算。

“射箭断讼”的故事中,谁胜诉不是法律说了算,而是看谁射得准。如果这是真的话,那李悝无异于砸法家招牌。

“射箭断讼”这个故事编得很拙劣,不过编故事的人是想告诉我们,李悝在当任上地郡太守时把百姓当作预备役士兵来培养。

李悝在上地郡干了一段时间,成绩斐然,当地不光GDP上去了,百姓也被李悝打造成上得了战场、下得了农田的准军事化部队。

魏文侯看到李悝不光是个理论家也是实干家,在上地郡这块试验田上干得很好,赶紧把他上调高层,委以重任。

战国时期很多法家的风云人物,他们的悲剧之路是从进入权力核心开始的。因为他们能力强、手段狠,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得罪了一批人,最后不得善终,最惨的就是被五马分尸的商鞅。

然而作为法家第一人的李悝却是一个异类,不但没有血光之灾,最后还平安着陆,这和李悝超高的情商是分不开的。他为人处世八面玲珑,在领导与同事眼中,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有一次魏文侯要选相国,论资排辈有两个人排在他面前,一位是魏成子,另一位是翟璜。

魏成子是魏文侯的弟弟,不但是亲人,而且工作能力强。翟璜能力也很强,尤其善于发现人才。号称兵家“亚圣”的吴起,把巫婆扔河里的西门豹,都是翟璜发掘的。更重要的是,翟璜与李悝关系也很不错。

魏文侯不知道该怎么选时,他把李悝找来,想征询这位二师弟的意见。

魏文侯:“魏成子与翟璜,哪个适合担任相国呀?”

李悝听完后,内心咯噔了一下,心想,原来国君喊自己来,是把这个选人的大皮球踢给了自己,如果自己踢不好,又得罪人,还替领导背黑锅。

李悝:“我的资历比魏成子、翟璜低,不敢替尊贵的人出谋划策。”

魏文侯有点不高兴了,说道:“你就不用推辞了,但说无妨!”

李悝不敢得罪老板,选相国,就是在选总经理。人选的不好,出了纰漏,最后魏文侯还是要怪罪自己。为了国家,也为了自己,李悝说了一段滴水不漏的话,像打太极一样,把皮球轻柔地踢回了魏文侯那儿:

“作为一个国家的相国,首先他应该是一名贤人。如何判断他是贤人呢?只要满足五项条件,就可以了。首先要看他平时和哪些人亲近,富有的时候喜欢结交哪些人,当他显贵时举荐哪些人,他在人生失落时做哪些事,他在贫苦时会抛弃哪些东西。只要考虑好这五点,就可以担任相国。”

魏文侯听完后,他明白了李悝虽然又把皮球踢给了自己,但是却给了自己选人的标准,一个国家的相国必须是一位贤人。魏文侯想来想去,只有魏成子符合这五个条件,于是把翟璜排除了。

魏文侯:“举贤不避亲,就选自己的弟弟当相国吧!”

李悝听完后,立刻离开王宫。换作一般人,会跑去魏成子家里报喜,然后说,“国君选相国,是我推荐的你,你欠我一个大人情!”然而,李悝没有直奔魏成子家里,而是去了翟璜家里。

翟璜一看,是好朋友李悝来了,立马热情地招待了他。李悝赶紧把宫里的消息告诉自己的好哥们。

“我给你带来了一个重磅消息,国君刚才召我进宫,在你和魏成子之间确定新的相国人选!”

“老铁!啥都不说了,有你在,肯定是我当相国!哥哥我一定要重重地感谢你啊!”

“国君按照我的五条选人标准,选了魏成子当相国!”

翟璜脸唰地变绿了,一口老血没喷李悝脸上。

“你给我滚,我从来没见过你这样厚颜无耻的人。亏我把你兄弟,结果你背后捅我一刀。捅完就算了,还过来恶心我!我哪一点比魏成子差了?我为国君推荐了西门豹、吴起、乐羊三位人才,虽然他们资历浅,只要给他们历练的时间,肯定能成就一番成绩。”

李悝不好意思地说:“您别生气,我也是为了国家。众所周知,魏成子也是一名贤人,他的工资有一千钟粮食,但把十分之九分给了他人,自己只留十分之一。这一点您能做到吗?”

翟璜听完后自愧不如,他与李悝接着做好朋友了。

先秦时人与人之间的私德就是简单纯净,很多是君子之交。朋友之间毫无保留,没有什么藏着掖着,你对我好,我加倍对你好;你对我有恩,我为你两肋插刀。更重要的是,魏国上下充满了儒家的尚贤风气,个人利益服从大局,没有残酷的政治斗争,君臣和睦,让魏文侯的国君位子坐得很舒服。

魏成子在相国位子上去世了,终于轮到了翟璜,翟璜担任相国三十多年。翟璜是一个很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他在相位期间,把李悝提升到国家三把手,竭尽全力地支持李悝变法。

当年在魏国朝堂上的李悝,只是一名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现在已俨然是一位成熟老练的政治家。作为魏国三把手的李悝,他所面临的政治环境异常得好,国君器重自己,国家二把手提携自己,各部门一把手都是自己的同学,只要他登高一呼,众山响应,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换作一般人,会被表象所迷惑,做一个迷恋权力不放手的权臣;而李悝深受儒家思想的洗礼,他要将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通过强而有力的手段,维护礼制,捍卫国君的王权,将魏国推上历史的顶峰。

李悝要把自己脑海中多年的所思所想变成法律条文,他要建立儒家理想中秩序井然的社会,国家安定富强,百姓衣食无忧。

一场开天辟地的变法,正式拉开帷幕。 tPCaTe0MMWHBHLP08afDfDWQqumAe812NaMoEKm67GF1OVORRuWiVA0+Lilh5N+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