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生命周期理论主要学派

经济学家马歇尔最早提出了企业成长历程具有生命体的特征,并用树木的生长来类比企业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除了借鉴生物学的知识外,学者们又引入经济学、社会学的观点,构建企业成长模型,来研究解释企业的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又采用统计学的方法,综合开展了一些实证类的相关研究,丰富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成果。

一、经济学派:借鉴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学派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学者认为,微观企业的成长模式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历程具有相似之处,都经历了由少到多的量变和由低到高的质变过程。经济学派以莫克圭的企业成长四阶段模型为代表,将企业成长划分为传统小企业阶段、计划成长阶段、专业化管理阶段、大规模生产阶段。

二、组织学派:借鉴组织成长理论

组织学派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学者认为企业成长可以被抽象化为企业组织内部变革的过程,对企业成长的研究侧重于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权利分配等方面。代表观点有斯坦梅茨的四阶段模型、葛雷纳的企业成长模型。

1.斯坦梅茨的四阶段模型

斯坦梅茨(L. L. Steinmetz,1969)将企业的成长过程划分为直接控制、指挥管理、间接控制及部门化组织四个阶段,他认为这一过程呈S曲线状,即度过创业初期以后,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企业创始人直接控制便会失去效果,此时应引入新的管理者,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当企业继续扩大时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新动力开始下降,企业发展速度放缓,这一阶段的企业应通过授权、制度等方式推动企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2.葛雷纳的企业成长模型

拉瑞·葛雷纳(Larry E. Greiner)认为成长性企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精细化阶段、合作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企业管理的重点、组织结构、高层管理风格、控制体系和管理人员的报酬重点也有所不同,如表3-1所示。

表3-1 葛雷纳的企业成长模型

三、生命学派:借鉴生命成长

生命学派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学者借鉴生物学理论,以自然界生物从出生到死亡的一般过程模拟企业从创立到成熟再到衰退的过程,把企业看作具有生命特征。代表理论有爱迪斯的十阶段模型、德赫斯的企业生命周期论等。

1.爱迪斯的十阶段模型

爱迪斯的十阶段模型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孕育时期、成长时期和老化时期三个时期,并将这三个时期进一步细化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后贵族期、官僚期和死亡期。不仅形象地描述了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形态变化,而且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指出了企业可能存在的病症,提出了相应的诊断方法,见表3-2。

孕育期:在这一时期,企业还仅仅是企业家的创业意图。对于这一时期的企业来说,创业意图的可行性十分重要,要综合考虑市场、资金等客观条件以及创业者能力等主观条件。在这一时期,企业应更多地考虑创业的动机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不是能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而非追求投资回报。

婴儿期:当创业的构想转化为实际的企业,便进入了企业的婴儿期。随着企业进入婴儿期,企业经营的风险开始伴随着企业整个生命周期。从这一时期开始,企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构想层面,而应该开始通过实际行动实现企业长远的战略。企业在这一时期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家的重视和资金的获取两方面因素。在管理模式方面,由于婴儿期的企业规模较小,尚不足以实现团队合作的模式,因而企业家的管理能力在这一阶段十分重要。这一阶段企业的目标是生存,为了谋求生存应不断开拓市场并优化产品设计,以增强获取资金等资源的能力。

学步期: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企业家的构想开始实现其价值,产品或服务开始为市场所接受,企业进入到学步期。这一时期企业成长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产品或技术的革新推动销售收入的增长,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由于处于学步期的企业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管理制度,缺乏科学化的授权体系,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很可能会被眼前利益驱使,做出不明智的选择。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企业来说,应逐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制定规章制度,推动企业规范化运行。

青春期:这一阶段企业高速成长,具体表现包括企业内部技术优化、创新能力提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规模效应逐渐显现;企业外部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有极大的改善,由于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企业在人才市场的吸引力也逐渐加强,高素质人才开始进入企业,而企业组织也开始由人员导向向结构导向调整,企业的制度不断完善,具体表现为适度的分权,由企业家高度集权的模式向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转变,逐步建立对领导人的约束机制。随着企业的盈利模式逐渐成熟,财务状况趋于稳定,企业的外部融资的难度相对下降。然而资金的充裕也给企业带来潜在的威胁,这一时期的企业很容易陷入多元化扩张的陷阱中,盲目的扩张导致企业经营的注意力分散,反而失去在原有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盛年期:盛年期是企业生命周期曲线中最理想的状态。在这一阶段里,企业开始独立并逐渐成熟,对创业者的依赖明显下降。企业的灵活性和可控性达到平衡,进入到理想的经营状态。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制度和组织结构不断完善,这些制度可以有效激发企业创造力并维持企业的开拓精神;这一阶段的企业更加重视消费者体验,将顾客的需求与满意度作为市场工作的重点;企业的计划可以顺利地执行,有了一定的市场积累以后,企业对市场及行业趋势的判断能力提升,并且面对企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资金、人力、市场等方面的压力有应对措施,大型的企业依托在市场中的优势地位开始分化出新的事业和组织。这一时期的企业也要注意创新能力的保持,在产品设计和技术创新方面应保持活力,否则组织终将失去活力,最终走向衰败与解体。

稳定期:进入稳定期以后企业继续保持高度成长,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灵活性有所下降,出现衰老的征兆,如人际关系复杂、缺少冒险精神、对市场敏感度降低、拓展新市场的动力下降等。

贵族期:这一时期的企业不断膨胀,以自我为中心。企业和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而与顾客的联系逐渐弱化。具体表现为:在控制系统、福利、一般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增加;强调做事方式而非内容和原因;强调传统与形式;创新活力下降,创新机制失灵。

后贵族期:后贵族期也称为官僚化早期,这一时期,企业内部冲突加剧,各个部门工作的重点在于权力的争夺而非产品的创新与提升,人们更多地考虑责任的追究而非问题的解决。

官僚期:企业彻底与外部环境脱节,只关心自己。虽然企业的规章制度齐备但是企业经营效率始终得不到提升,更严重的是企业对此丝毫没有控制意识。

死亡期:这一阶段的企业资源耗尽,无法再激励员工工作,无人对企业负责;当企业经营无法产生现金流,入不敷出,企业面临崩溃与死亡。死亡期的到来可能持续数年,也可能突然而至。

表3-2 爱迪斯的十阶段模型

2.德赫斯的企业生命周期论

阿里·德赫斯(Aris De Geus)将企业过早夭折的原因归结为企业政策和行为过分迷信经济学理论而忽略了“企业是具有人格化特征的有机体”。他认为婴儿早夭和壮年陨落是企业生命周期两个关键节点,新建公司的最初10年是“死婴率”最高的阶段,如同婴儿早夭;稳定的大型公司也很难维持40年,如同壮年陨落。

四、企业学派:来源于管理实践

企业学派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学者通过对企业管理实践的观察和总结分析企业成长的过程。代表理论有丘吉尔和刘易斯的五阶段模型、弗莱姆兹的七阶段理论等。

丘吉尔和刘易斯(N. C. Churchill和V. L. Lewis,1983)以企业管理的决策风格、组织结构复杂性、运作系统、战略规划、业主与企业关系等因素作为分类依据,将企业成长分为创业、生存、起飞、成功、成熟五个阶段,并从企业规模和管理因素两个维度对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加以描述。

厄威克·G.弗莱姆兹认为,所有的企业在生命周期中都要经历七种不同的发展阶段:新建、扩张、专业化、巩固、多元化、一体化、衰落和复兴。

五、综合学派:重视研究科学性和分析工具

综合学派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学者认为运用分析工具可以保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综合学派的学者主要采用“理论假设—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假设检验—分析讨论”的模式展开研究。

综合学派的代表理论是奎因和卡莫闰的四阶段企业成长模型。他们将企业成长划分为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和精细化阶段。其中创业阶段组织规模较小,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对领导人领导力的依赖性较强。进入集体化阶段以后企业迅速成长,但是企业组织结构尚不规范,需要适度授权。企业从集体化阶段过渡到规范化阶段以后,组织层级分工开始明确,企业高层管理者负责企业战略方针的制定,中层管理者主要负责企业内部的经营。但是这一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官僚主义开始出现。精细化阶段企业不断完善其规章制度,通过组织创新维持企业内部活力。

六、我国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的研究

陈佳贵、黄速建(1995)将生命周期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其中,孕育期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特点是投入高、建设周期长,且对企业未来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求生存期的企业实力依然较弱,由于企业体量整体较小、实力较弱,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对大企业或政府依赖性强;且由于企业发展尚未定型,企业虽然创新能力较强,但是发展速度不稳定,破产率较高。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企业实力显著增强,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探索已经确定了企业的主导产品,内部管理规范化,发展速度较快,企业经营相对稳定。企业进入成熟期以后发展速度放缓,同时开始多样化、集团化发展。衰退期的企业开始出现大企业病,创新能力不足,生产效率下降,企业经营状况堪忧。蜕变期是企业经过衰退期以后寻找新的发展突破口,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李业认为企业的销售额是企业产品或者服务通过市场创造价值的综合反映,销售额的增长则反映了企业规模扩张以及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实力的提升。他以销售额为基准,将企业成长历程划分为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他认为虽然企业的成长过程表现出一定的生态学规律,但是企业与生命体存在本质区别,机械地将生态学理论套用到企业成长过程中会对企业创造性发展造成一定的限制。结合生物学理论与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他归纳了企业成长的四种模式。成长—衰退—成熟型:这一类型企业的特征是企业在短期内快速成长,进入成熟期,随后会出现销售额大幅下降直到达到一个较稳定的水平,并再次进入成熟期。双峰型:产品推向市场的初期,企业销售额大幅增长,并迅速达到顶峰,随后销售额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为了扭转销售额的颓势,企业推出新产品,刺激销售额再度增长,形成新的高峰。这个过程可以不断反复,反映了企业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扇贝型:企业经历了初生期、成长期进入成熟期以后,通过新产品的研发与新市场的拓展会进入新一轮成长期,随着企业不断变革与创新,形成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高起点成长型:企业发展的起点很高,在初创期就已经具备较大规模,在这样高的起点下,企业快速成长,平稳过渡到成长期、成熟期,直至最后走向衰退。

赵炼钢认为企业生命周期以12年为一个循环,并且可以每三年为一个小周期再细分为四个阶段,每一年也能以三个月为限分解为四个微周期。企业的发展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赵炼钢通过对1400余家企业进行调研,总结出企业发展的三个类型:普通型(上升期—高峰期—平稳期—低潮期)、起落型(上升期—高峰期—低潮期—平稳期)、晦暗型(下落期—低潮期—高峰期—平稳期)。

从企业管理实践的角度而言,生命周期理论通过对企业进行人格化的研究,赋予了企业生命体的特质,可以借用生物学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来解释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问题,预测企业成长各个阶段的特征,识别企业成长的关键转折点。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搭建一个新的宽阔性研究平台,基于这个理论可以对众多企业成长问题展开研究。

目前由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存在着概念和问题界定含糊以及对企业拟人化问题分析不足的问题,使得生命周期模型众多,难以达成一致。

在未来的企业生命周期研究中,应将焦点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问题实践化。应更多地关注如何将模型应用于实践,而不是追求理论的完美;②研究方法实证化。应注重收集相关数据,并恰当地进行统计分析,以检验模型的适用性;③理论研究规范化。现在企业生命周期模型较多,没有一个较为公认的模型,应加强理论和实证研究,形成一个为大家共同认可的模型。 aLaRJttCUHR2S2vUtIClvIrhZPTzmUDGdbuS4rboXgpXJWwbC+iqm+gcjbBq6kB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