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知己知彼 ,将心比心

【注释】

①知己知彼: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孙子兵法·谋攻篇》:“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②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衡量他人的感受。《朱子语类·传十章释治国平天下》:“问:‘前后左右何指?’曰:‘譬如交代官相似。前官之待我者既不善,吾毋以前官所以待我者待后官也。左右,如东邻西邻。以邻国为壑,是所恶于左而以交于右也。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将,拿、用。比,比较,衡量。

【译文】

人要认识自己,同时也要了解他人;要以自己的感受衡量别人的感受。

【点评】

这两句是说人际交往的准则。

《孙子兵法》中的“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指作战时,对敌方与我方的情况全面把握,才能百战不败,突出强调了熟悉彼此情况的重要性。而在与人相处时,“知己知彼”是要做到认清自己的特点,又熟悉对方的性格和需求,这样才能相处得长久。

知彼不易,知己尤难。《老子》第三十三章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王弼注云:“知人者,智而已矣,未若自知者,超智之上也。”由此可见,自知比知人更需要智慧。《韩非子·喻老》说:“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看清别人,而在于看清自己。所以,能彻底认清自己才叫明察。

将心比心,即今日所谓“换位思考”,拿自己的感受来体谅别人的感受,才容易感同身受,才可能理解他人,减少误解,使人与人的关系更为融洽。《论语》提出“忠恕之道”,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与情感模式是中华传统美德得以形成的源泉,是人类能够和谐相处、共生共存的基础。 X3OtCKC0X8P1CJH/VEU1lN9lolzvyT6JAY/+LPGPgLu7M3AUdoFS6pUJiEQopvH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