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增广贤文》原名《昔时贤文》,亦称《古今贤文》。该书不知辑自何人,始于何时。书名最早见之于明朝万历年间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其中第七出《闺塾》有云:“【绕地游】(旦引贴捧书上)素装才罢,款步书堂下,对净几明窗潇洒。(贴)《昔氏贤文》,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教鹦哥唤茶。”据考证,此处《昔氏贤文》即《昔时贤文》。由此可推知,此书最迟成书于万历年间。相传由明朝中叶的一个儒生编纂。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修订,这部书才成为现在的面貌,称为《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或简称《增广》。

自清朝后期以来,这部书就风靡全国,影响极大,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旧时人们说:“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一些人即使没读过《增广贤文》,由于经常听他人口口相传,也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些名言警句。

《增广贤文》里的语句十分精辟,言语浅白,含义深刻,通俗易懂;形式上,大多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一经成诵,便经久难忘。《增广贤文》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立身安命、为人处世、礼仪道德、风物典故、天文地理、自然规律等多方面,体现了儒、释、道等多种思想,蕴含着丰厚的人生智慧。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主题:

一、惜时劝学。古人很早就意识到时光如水,不舍昼夜,并有很多形象化的表达:例如“人生一世,草木一春”,“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他们也劝人勤学,认为读书比积累黄金更重要,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等。这些金句也都脍炙人口。

二、品格修养。修身是人生第一要务,本书涉及很多方面:如仁义无价,“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等;如自强不息,“人老心未老,身贫志不穷”等;如宽容谦让,“将相顶头堪走马,公侯肚里好撑船”,“亏人是祸,饶人是福”等;如诚信待人,“许人一物,千金不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如自省精神,“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等。这些潜藏着无穷哲理的句子,融合了儒家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传统文化美德的优秀价值观。

三、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如“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兄弟关系,如“兄弟相害,不如友生”;夫妻关系,如“夫妻相好合,琴瑟与笙簧”;朋友关系,如“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弹”。这些语句对于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四、批判社会黑暗丑陋。如写到司法不公、诉讼之难:“一字入公门,九牛拖不出”,“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休进来”;揭露人性丑陋:“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感叹世态炎凉:“有茶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五、古人的天道观。例如“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古人认为,凡事遵循天道,才会得到好的结果。这固然受限于科学和时代的因素,却很有积极意义,比如引导人们向善向美、遵循客观规律等,我们今天仍然会用“天理难容”这样的成语。

此外,本书还有很多句子体现了古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知足知止的生存智慧、物极必反的辩证思维方法,这些对于今天的我们为人处世同样有疗效。

然而,本书毕竟是封建社会、农业时代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时代印痕和思想局限。如宿命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万事皆先定,浮生空自忙”。如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如男尊女卑的观念,“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有儿贫不久,无子富不长”,这种价值观明显已经过时。书中也有不少消极颓废的思想,如“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但求自保、不顾大局的观念,如“见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莫管,无事早归”。对这类内容,我们在今天应该批判地对待。

书中还有些内容十分相似,甚至部分重复。例如:“白发不随老人去,看来又是白头翁。”“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莫把真心空计较,儿孙自有儿孙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或许是这些话语在不同时代、不同地方流传,后加入书中而未加审读造成的。

《增广贤文》在结构上没有什么组织,每则之间没有多少联系,这使得本书显得有些散乱。这与编纂者没有精心整理有关,也或许是因为不同时代的人分散累积补缀造成的,当然,这也与它是格言警句的集锦有关。无论如何,这些经过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经典语句,每一句都是智慧的结晶,是人类世代积累的经验的传递,是一种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社会知识等的“再生产”。

《增广贤文》的内容来源十分广泛,大部分直接来自先秦典籍、诸子言论、笔记小说、诗词曲赋等,博采众长,名句荟萃。“有文言,有俗言,有直言,有婉言,有善恶言、勉戒言、在家出家言,复有仕宦治世言,隐逸出世言,士农工商,无一不备。”(何荣爵《重订增广序》)。通过对《增广贤文》每则格言源流的梳理考察,可以发现来源较多的除“四书五经”外,还有佛教典籍《五灯会元》、戏曲《琵琶记》等著作。在明末藏书家毛晋编辑的《六十种曲》里,也可以看到明代中期以前的很多戏曲杂剧已广泛征引《增广贤文》里的语句了,这说明彼时《增广贤文》已经相当流行。而在之后的“三言二拍”中,《增广贤文》里的语句就更为随处可见。通过对源流的探究,可以推断原文在流传过程中的一些用字讹误,如“黄金无假,阿魏无真”应为“黄芩无假,阿魏无真”。同时,源流的梳理也为理解原文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因为有些语句如果脱离了上下文和原始语境,我们就无法准确理解其内在含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与延续性。《增广贤文》作为古人宝贵人生经验的总结,具有价值引领、方法指导、动力激发等多重功能,可以给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人生力量。因此,这部书被人们视为处世金箴、做人指南。几百年来,《增广贤文》流传至今并且仍然是许多人所喜爱的读物,其辩证看待问题的理性态度、得宠思辱的忧患意识、知足知止的乐观心态、讲仁义守诚信的价值理念,对于现代人的行为规范仍然具有灯塔般的指引作用。因此,这是一部人生之书,值得终生细品慢悟,学习借鉴。读《增广贤文》,有时像拜访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因听其谆谆之言而醍醐灌顶;有时又像偶遇了一个鲜衣怒马的少年,因见其生机蓬勃而为之欢喜。

如前所述,本书对人性丑恶、官场腐败、世态炎凉等诸多问题的揭露与批判十分犀利。有人认为,作为一部蒙学读物,这些过多聚焦人情冷暖的句子对于儿童来说不够友好,过于世俗和早熟。然而,社会的阴暗面不会因我们的一时屏蔽而凭空消失,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增广贤文》中的语句直面世事的复杂、人性的弱点,其对人性的深刻洞见,对世情的冷峻观察,正是这部书的深刻所在。或许,我们也不应低估孩子的辨别力,这是人本自具足的判断能力。

《增广贤文》的版本除通行本外,还有改本、重订本、新编本等多种。清朝咸丰年间,一位署名硕果山人(生平不详)的儒士,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订补缀,并且按字数多少,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的顺序分五个部分编排,末附对仗俚语57联,书名更易为《训蒙增广改本》,特别标明了童蒙教育的鹄的。清朝同治八年(1869),儒生周希陶(生卒、籍贯不详)对《昔时贤文》稍作删补,以平韵、上韵、去韵、入韵等四韵进行了新的编排,即成《重定增广》。

本次“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增广贤文》,是以国家图书馆所藏清末聚善堂本《改良增广贤文》为底本,同时参校了1912年上海昌文书局出版的《绘图明贤集》,以及1937年《全本增广贤文(绘图格言)》等版本。对于不同版本中的重要异文,在注释中加以说明。在条目划分时,不求形式的整齐,而求句意的完整,一个独立的句意即为一则条目,共三百多则条目。

本书在体例上分为注释、译文、点评三部分。“注释”部分,除字词释义外,还标明语句的来源及演变等。由于本书流传过程中经过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的辑录增补,所以,我们尽量大海捞针,搜罗出某一语句所见较早的古代典籍。“译文”部分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点评”部分是对原句的评析及拓展等,以期加深读者对原句的理解,同时起到交流之作用。

本书编写幸赖前人的研究成果,特别参考了今人郭俊峰、张菲洲译评本,张齐明译注本,冯国超译注本等版本,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胡香玉编辑为本书出版给予了大力帮助。在体例确定、版本考证、内容调整、字词校对等方面,她都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深表感谢。

虽已尽心写作,然学力不逮,识浅见陋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李冲锋
2020年12月
于卧书公室 VX69FEObDafLypXaXVW+89D9xHa+MWF/2OWviqWWx8QVstSoTDP/1+g9hqAwUMs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