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6 技术分析的本质

2.6.1 技术分析误区

技术分析作为操作行为的依据,目的是提高成功率。在实战操作中,交易者使用各种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难免会进入一些误区。比如,经常有人在学习一个理论前问我这个理论是否真的有效,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又告诉我,他找到了交易的稳赢利器。等再过一段时间之后,他已经开始研究其他新的技术分析方法了。这样永不停歇地追求“神器”的做法,在市场中随处可见。他们为什么不先确定好研究的方向,然后把一种方法学透学精呢?是理论本身有问题,还是学习方法有问题,还是运用上有问题呢?这些情况都有可能。

技术分析在股票交易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绝大多数成功的交易者,都或多或少的借助于技术分析。但感觉股市好像总有一个错误在等着我们,而成功的路只有一条。为了减少走弯路,我们要注意技术分析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技术无用论

这表现在对技术分析的否定。有人认为市场价格是随机游走的,每两个价格之间是不相关的,认为技术分析并不能提高入场的准确率。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一切信息都反映在价格上,价格包容一切信息,包括上市公司价值、市场情绪、宏观经济情况等等。

从经验来看,在成功交易者中,大多都是靠技术分析获得的成功。正如投资是一门艺术,技术分析也是一门艺术,它偏重于历史经验的总结,但不会像科学研究那样精确。这就好像盲人摸象的故事所讲的,摸到大象大腿就说大象是柱子,摸到大象身体的人说大象是墙,这固然有其片面性,但也反映了局部的现实。尽管没有任何一种技术分析方法是万能的,但任何一种经过时间检验的技术分析方法都有其可取之处。技术分析更多起到的是工具的作用,在哪种交易理念下使用,如何制定具体策略,这些都需要交易者按照自己的认知来决定。

误区二:错用滥用

这主要表现在技术分析方法的错用滥用。错用比较好理解,很多失误的情况并不是因为工具不好用,而是因为使用不当。有些交易者认为,技术分析方法越新越多效果越好,或者认为,比较冷门的技术分析方法更好用,因为被很多人使用的技术分析方法会失效。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是两个极端,走哪个极端都不对。

对技术分析方法的研究过程就是认识市场的过程。多学习是好的,但研究的方向比速度与数量更重要。市场上经典的技术分析方法也就十来种,先了解了基本的用法,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少数几种分析方法就足够了。甚至只用好一种方法都可以做到以交易为生,所谓一招鲜,吃遍天。

要记住,我们是来市场赚钱的,不是来做研究的!

误区三:过于迷信

这表现在对技术分析方法的执着到了痴迷的程度。有些交易者运用技术分析过于照本宣科,认为书上说的一定都对。还有些交易者在研究一种技术时,总想通过书中的一些字句找到其中的玄机,好像书中真的有一个神秘方法一样。这种过于迷信的态度就把技术分析玄学化了,容易学成“神秘主义”。

我们说,任何一种分析方法都是能清楚地表达出来并教给别人的,只是要想理解它,还需要靠大量的交易实践。你能复制交易方法,但很难复制其背后的交易经验和常识。别人的方法只能起到启发作用,真正的悟到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需要多实践,多总结。这也应了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误区四:指标万能

这表现在对指标的过于信任。有些交易者认为有了一个好的指标之后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实际上,指标都是价格或成交量的表现形式,而且每个指标都会有天生的缺陷,就算将多个指标组合使用,也会有盲区。关于这一点,只有精通了指标才会明白。一个指标并不适用于所有股票,并且一只股票的“性格”也会变化。市场在不同位置时,对应的指标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市场的波动规律是非线性的。没有万能的指标,只有优势的策略,以及合理的技术方法。

误区五:执着于预测

这表现在总想抄底摸顶。技术分析对市场有一定的预测功能,但更多的是判断可能性,这是一个概率的概念。波浪理论有“千人千浪”的说法。一张图表,一千个人能数出一千种浪形,意思是说波浪不是精准的科学,而更像是艺术。它表现出交易者对行情的不同理解,同时也带有自己的主观预期。技术分析只是提高了准确判断的概率,但不是100%准确。过于执着预测是不专业的表现。能够接受股市的不确定性,而不想“战胜股市”,做到顺势而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它需要长期磨炼才能形成。

误区六:忽视基本面

这表现在根本不看基本面。我们提倡以技术分析为主。中小投资者只有依靠技术分析才能有些优势。可是,完全抛弃基本面是不可取的。有些很明显的基本面信息可以与技术分析相互验证。基本面和技术面其实是一体两面,他们是统一的。基本面研究的是市场的“体”,技术研究的是市场的“相”,殊途同归!

技术分析方法好比兵器架上的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兵器。交易者使用哪种兵器要考虑兵器的特点,要考虑对手的情况,要考虑自身的能力。“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长”的兵器作用范围大,“小”的兵器反应速度快。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关键是要适合使用者。在使用技术分析方法的问题上,能够走出误区,把熟悉的方法用精、用透,扬长避短,才是正道。掌握其中相通的道理,运用纯熟之后,飞花落叶皆能成为神兵利器。

1637、1797、1819、1837、1857、1884、1901、1907、1929、1937、1974、1987、1992、1997、2000,还有这次,不管我们叫它什么,都是一样的缘故,一次又一次,我们无能为力……人性从来没有一点改变,我们只能随机应变。成王败寇向来如此,每次都会产生同样比例的赢家与输家……

——Margin Call

2.6.2 技术分析是科学还是艺术

“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的疯狂。”这是牛顿面对股市发出的感叹。1720年4月20号,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牛顿卖出了所持有的英国南海公司股票,获利7000英镑,但当他感觉到自己“踏空”之后,又买回了南海股票,随着南海泡沫的破灭,最终以亏损2万英镑出局。2万英镑对牛顿意味着什么呢?以1699年就职英格兰皇家造币厂厂长时年薪2000英镑计算,牛顿在南海公司股票上赔掉了10年的薪水!

股市行情恐怕是世界上最难参透的问题之一了。

首先,用于股市的技术分析不是自然科学,虽然其表面上有很多称为理论或模型的分析方法,比如波浪理论、江恩理论、VaR模型(风险价值模型)等,但是这些方法都不会像“1+1=2”这样有绝对的标准答案。

其次,技术分析的各种理论、技巧虽然都有比较严谨的体系和概念标准,但又不像学习一门课程那样,只要你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就可以“毕业”了。运用技术分析的熟练程度和盈利多少好像没有必然的联系。

学习技术分析与学习竞技体育项目或博弈游戏有些相似。比如在学习围棋时要学棋谱,棋谱本身是“科学”的,不掌握一些定式是肯定下不好围棋的。但若是拿着棋谱下棋,恐怕不会有什么长进。再比如足球运动,世界杯上的足球队都具备基本的体能、技术和战术,但一些球队之间的水平却有很大差距,这有实力的原因,也有技战术运用的原因。巴西队能踢出艺术足球来,充满了创造力,这是思维上的突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股市也是博弈的经济活动,如果不算手续费和经济成长,股票交易也可以看作是零和游戏(一方所赢得的正是另一方所输掉的,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

股市的底部和顶部是相对的,我们在介绍左侧交易和右侧交易时明确了周期概念,就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左侧与右侧的相对性。波浪理论中的数浪也有“千人千浪”一说。同一张图表,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下跌推动浪中,新手总是看成底部,而波浪高手能准确地看出是下跌中继。新手不断抄底,高手只是静观其变,场外休息。也正是因为每个人的看法不同,股票的价格才会是连续的,在每时每刻都有人在买进和卖出。在顶部和底部都会产生很大的成交量,说明人们在这些位置对市场的预期有很大分歧。

因此,众多参与者拥有不同的知识水平,使用的操作周期与分析方法各不相同,以及博弈的市场等方面都决定了股市不可能是精确的科学。

在股市中有“一平二赚七亏”的说法,一般十个人中有八个是亏损的,盈利的只有两个人。这也符合“二八定律”(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一般在股市中盈利的都是老手,他们对股市有着丰富的经验,是股市中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气质是经过千百次的磨炼形成的。

那些成功的交易大师更能称得上真正的交易艺术家,同样的时机,在他们眼中是机会,在普通人看来可能是不值得的交易,结果因为“眼光”不同而导致不同的交易成绩。这种大师的眼光看股市的盘面就像围棋九段高手看棋局一样。普通的一张行情图表,在段位不同的交易者眼中有着不同的意义。股票交易既有科学的成分,也有艺术的成分。

专业的交易员如同职业围棋手一样。360颗黑白棋子和一张棋盘在围棋高手的手里就能用来赢得职业比赛,而在普通人手里只能当作娱乐。股票交易不也是一样吗?每个行业的平均回报率没有太大差别,股市看起来赚钱容易,可赔钱一样容易。交易者一定要先练好内功。磨刀不误砍柴工,交易水平的提高不是想当然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交易者应该像学习一种专业技能那样踏踏实实地逐步提升交易水平。

2.6.3 对策比预测更重要

每位交易者都会预测行情,尽管预测的成功率不一样。只要人们买入股票,就有预测价格走势的倾向。行情判断的准确率对收益有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即使进场的准确率很高也会有亏钱的可能。为什么呢?因为决定最后结果的不只是进场,还有离场。人们常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就是这个道理。

离场是根据进场后的行情变化制定的卖出策略。我们每个交易者,包括投资大师都不能保证每次出手都正确。股神巴菲特在2020年2月趁市场暴跌时进场抄底并大举买进航空股,但到当年4月时承认自己看错了这个行业,并且清空了所有航空股。没有人能达到100%的胜率,连投资大师都会犯错,更不用说一般的交易者。

一些交易者对胜率的过度追求更是技术分析的一个误区。在市场中风险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入市之前就应该想好针对各种可能变化的应对措施。如果跌了怎么办?跌幅达到多少使用哪种应对措施?如果一直跌下去怎么办?下次什么情况下再买入?交易者应该多问自己几个诸如此类的问题,只有明确问题和对策,才能让自己的交易不会失控,并降低亏损,提高收益。

古人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股市中也有句名言“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这些经验之谈都是在告诉我们对策的重要性。一些没有对策的交易者,他们会认为应该上涨,但如果实际行情没有上涨该怎么办?他们会束手无策。在没有交易计划的情况下,基本是在“乱”做。这是很多交易者在初始阶段的亏损原因。在他们的观念里,没有对策这个概念。

交易者最好养成写交易日记的习惯,先从记录你的交易开始,然后再计划你的交易。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再回顾以前的交易日记,你会发现以前的预测是多么的离谱,甚至是荒谬。《以交易为生》这本书里有这么一句话“市场并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市场很大,我们单个人的想法和资金都不可能对市场产生任何明显影响。把自己看成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我们要做的只是“随波逐流”。一滴水的思想对大海来说无关紧要。

技术分析主要解决的是进场和离场时机的选择问题。在整个交易系统中,我们在开头提到了要解决三个大方向的问题,除了技术分析之外,还有资金管理和交易心理。我们认为在整个交易系统中的重要性来说,交易心理占50%,资金管理占30%,技术分析占20%。影响交易成败的其他两个因素远比预测重要得多。市场中的投资大师普遍的胜率也大都在50%以下,所以对于预测的精确度的追求并没有太大意义。

预测更多是源于主观,是没有计划的表现。执着于预测对交易一点好处也没有。预测在整个交易计划中只占很小的比例。甚至有一个好的计划,根本不用预测也能稳定盈利。这就是系统化交易的好处。我们在本书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系统化交易,我们希望交易者建立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并机械地执行,一致性地执行。

交易系统是区分一个交易者水平的很重要的一个标准。所有成熟的交易者都会拥有一个完备的交易系统。虽然有些人的交易系统会升级到无形的状态——盘感,但在他们的心中也一定存放着一套市场对策。交易者要想以交易为生,那么迟早都要面对系统化交易,可以说,这是通向成功交易的必经之路。有关交易系统的内容,我们将在第4章中进行详细介绍。

2.6.4 技术分析的本质

专业的技术分析是从来不预测行情的,技术分析只是交易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就像汽车的轮子,它只负责跑多少路,而真正的核心部分是发动机(资金管理)和驾驭汽车的人(交易者)。技术分析属于统计学范畴,给出的只是一个概率上的判断结果。也就是说,技术指标只能给我们发出买卖信号,而不可能告诉我们市场一定会发生什么事情。交易者如果能够真正理解技术分析的真正意义,也许就能向“稳赢利器”迈进了一大步!遗憾的是很多人似乎并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

在运用技术指标时,存在着两种完全对立的理念。一种是趋势理念;一种是震荡理念。前者因为上涨而买入股票;后者因为下跌而买入股票。前者是使用以均线系统为首的“趋势指标”;后者是使用以KDJ指标为首的“振荡指标”。也许技术分析就是在这两种水火不相容的思想上建立起来的。使用技术指标的关键就是,在某个特定市场找到适合其波动性的技术指标;或者说找到适合某种指标的符合一定波动性特征的市场。

通常,对于多数行情来说,放大观察周期来看都处于震荡之中,缩小观察周期来看都处于趋势之中。例如,一段之字形震荡行情,由三段更低一级别的趋势行情构成。也可以说,每一段单边行情或趋势行情都可能处在一个更大级别的震荡行情之中。任何市场在不同的周期上可能分别呈现趋势和震荡这两种特征,我们要使用合理的技术分析来应对不同特征的波动形态。在呈现明显趋势特征的市场中,使用均线系统来把握趋势行情;在呈现明显震荡特征的市场中,使用KDJ类的振荡指标来进行超买与超卖分析。

当然,市场的波动很难经常走出完美的趋势或震荡行情。我们说的明显趋势特征,并不是绝对趋势特征。在不同的阶段,市场也会表现出整理特征,只不过趋势特征要高于整理特征。例如,上证指数从2006年1月到2007年10月,以6124点为顶点的牛市行情;从2014年8月到2015年6月,以5178点为顶点的牛市行情。这两波牛市中,上证指数体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征。从某种角度来理解技术分析的目的就是,选择合适的周期,并判断其中趋势的转折点。通常我们在日线上,选择具有多头趋势特征的波段行情进行操作。

技术分析方法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越简单越有效越好。利用两条指标线可以盈利,甚至利用好一条均线也可以盈利。如果达不到这种程度的话,再加上K线的位置与形态,以及量价分析,基本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既然简单的技术分析方法就能实现盈利,为什么很少有人能实现稳定盈利呢?因为很少有人能专注于一种自己最有优势的方法,只做自己最有把握的行情。很多人不断变换方法,试图抓住更多、更大的行情。交易者需要建立并坚持使用一个经过验证的固定交易系统,而实际情况却是,很少有人能使自己的系统固定下来,而坚持使用同一系统进行上百笔交易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之前我们提到过,技术指标属于统计学范畴,我们所做的只是概率分析。所以技术指标不能告诉我们市场一定会怎么样!任何技术指标都具有“盲区”!也许问题就是出现在这里,多数人不能容忍技术指标有瑕疵,他们总是试图追求完美!也许正是由于追求完美,才使得他们离成功越来越远!他们总是自作聪明地想着“好一点”“再好一点”。

当出现一次系统之外的大行情时,交易者倾向于优化系统。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多次之后,当初系统的优势可能已经被削平。你当初设计这个系统时,思路可能源自容忍一定幅度的回撤,以换取更大的行情。但当你经过优化之后,可能将回撤控制得更小,这必然会导致系统的容错率降低。我们不能“又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交易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它的成本是系统内的组成部分,而我们的盈利也是建立在这个成本之上。

我们进行技术分析的目的是提高操作的胜率和盈亏比。过于追求精确时,反而会使最终的盈利减少。实际上不存在胜率很高,同时盈亏比又很大的系统。进行系统优化往往是使系统更拟合行情,也就是你的方法几乎完全是针对这一段行情的对策,但对以后的行情未必适用。对这段行情把握得越精确,在以后转换波动风格的行情中其适用性就会越低。

在系统的建立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它的加速能力,更要考虑它的续航能力。想要抓住更多的大行情,就要容忍一些止损或者高位回撤,正因为你放大了一些止损,所以才能捕捉到后面的大行情。交易者应该坚持客观地对待行情,客观地平衡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技术分析的概率优势。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孙子兵法》 ZrNxxAKShcdSgpDegox/iMw4L2uK5PGTxOs9XWegoOGJQk5l0P0gucUocd6mwlw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