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art 3

半佛仙人

亲爱的同学:

这一年开年的不顺,我完全理解你的想法。

我虽然早已毕业多年,但你面临的问题,我当年也遇到过。

刚毕业那会儿,我很穷,也不愿回老家。那个时候我关心的问题,和你们现在关心的问题一模一样——

我到底该怎么做,怎么选,才能赚到钱,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好,才能和身边的人一起拥有更好的未来?

那时候真没怎么考虑梦想这件事情,就是想先好好过下去。

每一个迷茫和挣扎的选择背后,可能都意味着跑去一个陌生的城市重新开始,过去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归零,而得到的只是那一个不确定的可能性。

最终化为那一句抱怨:“我们这代人太惨了!怎么什么事儿都让我赶上了?”

你的感觉并不是错觉,90后可能就是悲惨的一代人。

90后出生的时候,正是计划生育高峰期,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

当我们上学的时候,义务教育还是收费的,当我们上高中了,义务教育就免费了。

当我们考上大学时,大学已经不包分配,甚至大部分学历已经不值钱。

当我们开始赚钱,房价已经让我们开始眼前发黑。

我们吃地沟油吃习惯了,地沟油被打掉了。

我们被车站门口的黑店宰完了,黑店被整顿了。

好不容易在城市有了一席之地,稍微看到明天的曙光,又遇到了2020年。

命运确实无常,它无情地打乱我们对未来的一切美好规划,并且不会给予公平的补偿。

但是这一切你终究会熬过去,笑着说那些过去的事情。

于我而言,那是疯狂加班的日子,是一边工作一边坚持业余写作,是看不到未来,但也乐呵呵往前走。

这段疫情时光,同样会给即将毕业的你们带来痛苦和折磨,也会留下深刻的痕迹。

你问我那时候怎么过来的?说真的,我不知道。

因为当时我没有你想的那么多,我想的就是今天拿了多少个赞助,项目进度推进了多少,又要和女朋友(现在的老婆)约会了好开心,哪里有好吃的可以去试一试。

现在回头看,可以说是挺难熬的,但当时真没想那么多。

我们是悲惨的一代吗?当然是了,我们太惨了。

但是,同学,也许我们可以将视野从我们自己的身上稍稍移开,到更大的世界里去看看。

90后是悲惨的一代,80、70、60后难道就不悲惨吗?

60后一辈人疯狂抢大米的背后,你以为是因为他们智商低吗?

70后一辈人总想要个铁饭碗,你以为只是他们没有追求吗?

80后眼看着自己成为时代的宠儿,又被时代抛弃,担心着自己的35岁,你以为是因为他们不努力吗?

谁没年轻过呢?

你觉得你悲惨,或许是因为你从没有正眼看过你身边那些被时代碾碎的人。

你打车时和你并肩坐着的那个司机,他是几〇后呢?

你敷着面膜打开门接到外卖时,那个让你给五星好评的外卖员,他又是几〇后呢?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难过,每一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大事件。

我们经历过的和将要经历的事情实在太多。

1998年的洪水,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地震,对于每一个处于当时的人来说都是沉重的。

中国的年轻人悲惨,难道外国的就不悲惨吗?在你为“梦想”的资格发愁的时候,在大洋彼岸,在美国,在欧洲,在中东,在非洲,有无数人正在挣扎。

在过去的时间里,他们又经历了多少历史大事件?

1991年,有一个叫谢尔盖·克里卡列夫的人被送到了太空,当他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国家已经没有了,那时候他该有多么蒙?

“互联网泡沫”“次贷危机”“失去的二十年”,这些词在纸面上轻飘飘的,对当事人来说,岂不是一个又一个沉重的人生?

其实在疫情到来之前,我也曾自以为是。就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我还在开心地和朋友们说:“看来我一辈子里艰难的时光都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就是一片坦途。”

那天我们聊了很多很多,对未来的梦想,对接下来一年的规划。但是没过多久,我们的脸都被打肿了,疫情的发生告诉我们别做梦了,在家里歇着吧。

被疫情闷在家里的那两个月,我从一开始的平静到焦虑,再回归平静,我想了很多,想法也透彻了很多。

其实人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人生的路并不一定是越走越宽的,越走越窄的同样是人生。

这个世界就是悲惨的,就是不顺利的。世界的真理,是“世事无常”。

人生总要在某个时刻意识到世界不可能那么顺利,只不过是早晚而已。

某共享单车创始人,可以称得上是天之骄子了,出身好、智商高、长得帅、有钱,但现在的他却变成了一个退押金的段子。

我们的时代像股票,涨的时候很凶,跌的时候很持久。回顾整个人类历史,上升期其实只有很少的部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阴跌,甚至低谷。

罗马之后,欧洲再也没有统一过;强汉之后,就是三国乱世的人口断崖。

一直向上,一直发展,繁荣昌盛,只不过是这三百年来突然出现的短期事件,涨势太猛,迷了太多人的眼。放在历史的角度上,这甚至可能只是一次技术调整。

我们的运气很好,赶上了这个急速上升的时代,让我们可以享受到飞速发展的福利。

但我们的运气也很不好,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越过了顶峰,面前是否一个看不到边际的漫长熊市。

美股后面还会不会熔断?说不准。

世界会变好吗?说不准。

我们以及我们之后的人还有资格追逐梦想吗?不知道。

世界充满了未知,世界充满了挑战,世界充满了光明,世界充满了黑暗。

但是不管人生这条路是越来越宽还是越来越窄,它终究不会让我们无路可走。

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就是我们的世界。即使世界很糟糕,即使你怀疑世界还会变得更糟糕,我们也要活下去。

活下去,才能看到明天。做好准备,才能等到翻盘的一天。

再崩盘的股市也有人能赚到钱,再痛苦的绝境也有人能抓住机会。

跟着牛市发财固然很爽,但在熊市里,也绝不是没有机会。

黑暗的日子终会过去。“苟住”,那就是胜利。

你投降了,才真的是一无所有。

想办法在困境中活下去,这才是人生。

所以回头看,你问会不会好?

我说不一定会好,但日子总要过下去,困难总会被时间冲淡。

熬下去,就是一切的答案。

真的很鸡汤,但这是我的真实想法。

爱你的半佛仙人
2020年4月

致迷茫的你

北辰

嗨,你好,我是北辰,让我做你的聆听者。从你的来信中,我读出了当代大学生普遍的困惑:方向的迷茫,现实和梦想的矛盾,对未来的恐慌。疫情来袭,很多情绪被加剧,其实疫情只是导火索,真相是这些困惑一直都在。

你说:“进国企,抱着铁饭碗过一眼就望到头的日子;或者离开武汉,在北上广打拼,当一辈子的外地人。可是,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嗯,我是研究心理的,这是你负能量的表述,同样的场景,你可能没有看到所谓的一眼望到头的国企生活背后也有安稳中柴米油盐的小确幸,所谓的打拼的外地人也有背后不断挑战、不断进阶的逆袭刺激。在阳光里的人,总能感到温暖,当然也有人抱怨皮肤晒黑。

所以,选择去哪里,不如选择一个内心充盈、热爱生活的方式,用正面视角去看问题,那么无论在哪里,你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你说:“‘诗和远方’‘爱与自由’,可现在我连‘眼前的苟且’都岌岌可危,诗和远方又在哪儿呢?”

我告诉你,你对诗和远方可能有些误会,它们不一定在千里之外,也不一定需要你漂洋过海才能得到。真正强大的内心、辽阔的格局,是可以把琐碎的苟且活成诗的,也可以把自己家的园子种满远方的郁金香。你提到了贫穷和平凡,但是,诗和远方,爱与自由,真的和财富不一定成正比,它们是和你心里的通透、阳光、自信成正比的。

最后,你也提到了梦想,任何人都可以想,但是不努力执行,那就永远是梦。相信自己的每一次努力付出,都是量变到质变的积累。

终有一天,你会化茧成蝶,为自己喝彩。最后把我新书的一句话送给你:你要活成一束光,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北辰
2020年4月

创新工场

亲爱的武大同学:

展信佳!

4月的武大,想必正是落英缤纷、春和景明之际吧,琉璃碧瓦朱漆窗,静静等待你们的归来。

收到同事转的来信,看到你述说着对工作、梦想、时代的三重迷茫。你的字里行间还洋溢着浓浓的焦虑。

迷茫与焦虑是年轻人的特权,代表你有诗可颂,有梦可追,有爱可寻。然而,适量是良药,过量则是毒药。

真正的燃情青年,勇敢机智兼备,敢于直面眼前的苟且又不忘仰望星空,在奋斗中迎来“诗和远方”。你们是未来将才,在疫情肆虐的时代,不做个燃情青年,挺直脊梁,谈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在中国顶尖的风险投资机构创新工场工作,我们一直帮助中国年轻创业者实现自己的梦想,至今已经培养了16个独角兽公司。我想以自己的过往经历,跟你们谈谈这三个迷茫。

第一个是找工作迷茫。你写到去远方工作怕歧视,当一辈子的外地人,想留下又不知道去哪里。

在我眼里,武汉学生是燃情青年的最好写照:IQ、颜值双高,赤手空拳,可以打出天下。十年前,当金饭碗的代名词还是公务员的时候,你们的师兄师姐早已激情拥抱创新的企业。武汉文脉鼎盛,武大、华科等顶尖高校云集,学生多达百万,是我们绝对不容错过的招聘驿站。

2013年,你的武大师姐李璞玉从巴黎回到北京,从法国著名风投机构CFO转任创新工场CFO。她身材娇小,语调软糯,但做事果敢不让须眉,法语、英语信手拈来。每有外宾来访,她便成了我们的“外交大使”。

她的征程从武大出发,拿下世界顶尖名校法国ESSEC高等商学院的MBA学位。法国金融界男性统治,丛林法则森严,这位燃情玫瑰靠聪明才干一路过关斩将,给其染上了一抹“中国红”。如果她跟你一样踌躇于迷茫焦虑,谈何舟车四海、扬旌万里,更谈何与我们在创新工场相聚呢?

第二个是关于梦想的迷茫。你觉得诗和远方很遥远,眼前的苟且都岌岌可危,赚钱好像更实际。

人生有起落,梦想无贵贱。有人沉浮宦海,有人东篱采菊,有人铁血兵戎,有人解甲归田。梦想常以现实之名,对你行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空乏身体之实。不少人半途而废,恹恹自弃,唯有燃情者在星辰大海纵横捭阖。

需要提醒你,赚钱与梦想不是非黑即白的零和博弈。钱跟现实有关,与志趣有染,它只是灵魂天平上的一枚砝码:它可能会让沉溺其中者轻如鸿毛,也可能让舍金取义者重于泰山。主动权永远在你自己手中。

燃情青年,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选择了梦想,就只顾风雨兼程。

科幻作家刘慈欣之前是火力发电厂的工程师,每天结束工作就通宵达旦地沉迷于写作。在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小城信息闭塞,他搭乘几小时的火车去北京,到图书馆寻找素材。他的《三体》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还夺得科幻文学最高奖雨果奖。名与利只是他追逐梦想途中的附属品。

第三个是对时代的迷茫。你说,以前父母包分配,90后有互联网大潮,现在不巧赶上疫情。你对时代困惑,对命运惴惴不安。

我想谈谈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博士的经历,期望对你有帮助。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律师绝对是“三高人群”——学历高、收入高、社会地位高。开复当年考入全美前三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却发现这个让旁人艳羡的专业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以致成绩徘徊在中游。开复回顾时笑称,当时如果按部就班地毕业,可能最后只是在美国某个小镇上做一个既不成功又不快乐的律师。

他也迷茫徘徊过,去旁听计算机系的课程,在计算机中心打工,去找计算机系的助教切磋,最终发现自己对计算机有浓厚的兴趣。这位燃情青年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放弃此前一年多在法律系已经修得的学分,转入默默无闻的计算机系,并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如果不是这个燃情尝试,开复不会拥有在计算机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更遑论有后续在微软、谷歌任职高管,再到创立创新工场的辉煌履历。他的燃情,改变了自身命运,也改变了很多年轻人的轨迹。

曼德拉曾说:“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洋洋,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热量的人。人可以平凡如尘,但绝不可扭曲如蛆虫。”

生活从来就对初出茅庐的人不友好,只有以梦为马的燃情青年,才能突破迷茫和焦虑,穿透骨感的现实,找到通往梦想的芳香小径。

很多年后,时光飓风终会吹走你的燃情岁月。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你可以气定神闲,摆一把藤椅,欹斜其上,沏一壶清茶,为一群同样迷茫彷徨的年轻人答疑解惑,共品这段流年。

愿在武汉解封之际,与即将踏上归途的万千武汉学子共勉。

平安喜乐,前程似锦!

创新工场总裁 陶宁
2020年4月

崔万志

亲爱的武汉学子们:

你们好!我是崔万志,一个做旗袍的演讲人,如果你曾经在某个角落看过我的演讲《不抱怨,靠自己》,那么说明我们的心是相同的;如果你看我视频的时候,一不小心,还掉了一滴泪,说明我们的心是相通的。你还记得你第一次看我的视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吗?或许在课堂,老师放了;或许在某个瞬间,你刷抖音刷到的;或许躲在宿舍被窝里,一个人偷偷地看……

那咱们就聊聊不抱怨、靠自己吧。我出生下来就与众不同,走路歪歪扭扭,说话结结巴巴,于是,我的命运被刻上了“不幸”两个字。可是我爸告诉我,我能够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幸运的,我可以看见爸爸妈妈,可以看见蓝天白云,可以闻到鸟语花香……有的人却没有眼睛,没有手脚,甚至根本无法降临到人间……后来,我慢慢长大,和所有的孩子一样,需要上学读书,可是家门口的一个小沟就可以挡住我上学的路,所以别人走,我可以爬。

亲爱的孩子们,我还想说,你们比我的运气好,可以到武汉上大学,我却因为残疾被重点高中拒之门外。我父亲曾为了我的求学之路跪在校长面前求情,但校长也没有接受我入学,于是我爸拍拍身上的灰尘,把我搂在怀里,告诉我:“抱怨没有用,一切靠自己!”……我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是这三天三夜说不完的经历成就了现在的我。

武汉,一场疫情,让这座城市散发出了精彩又奇迹的光芒;武汉,一场疫情,让无数平凡的人,变得不平凡。一场战疫,让这所城市,变成了英雄之城。

而你,正是武汉这座城市如何变成英雄之城的参与者、见证者,你应该无比激动和感到无比幸运。也许,在你的生命里,在你的内心深处,留下了一道疤痕,但是没有这些疤痕,在你垂垂老矣的时候,你如何对你的子孙诉说,在50年前,那个2020年,你正在武汉读大学,一场疫情,让所有的学校关门,让所有的工厂停业,人们闭不出户,而即将毕业的你,工作也遥遥无期,然而,你并没有抱怨,一切听从指挥。小区保安成了警卫兵,公务员成了指挥员,老师成了主播,老板成了网红,而医生成了这场战疫的战士,就在这一年,你看见了很多平凡的人成了英雄。

而你,也是在这一年长大了,那时候,你虽然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但是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50年前的那一年,很喜欢的一首歌:

有一天也许会走远

也许还能再相见

无论在人群在天边

让我再看清你的脸

任泪水铺满了双眼

虽无言泪满面

不要神的光环

只要你的平凡

此心此生无憾

生命的火已点燃

你的崔万志
2020年4月

直面风和雨,书写青春志

稻花香

武汉高校的学子们:

见字如面,展信安好!

莫道雨雪风霜急,凛冬过后艳阳天。过去的三个多月,我们共同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华夏同胞守望相助,白衣战士逆风而行,荆楚儿女同甘共苦,英雄城市解封,湖北按下“重启键”,我们终于迎来了春暖花开!

这场疫情,无论是对社会、企业或是个人,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城市封锁、商业闭市、复工待定、开学延期……我们身处其中,度过了一段非凡的“时光”,也看到了坚守与责任,体会了艰辛与磨砺,更明白了付出与感恩。

困难面前,我们都在积极行动!

作为一名企业家,我深感肩头千钧重担。合作伙伴的发展、普通员工的工作生活、上下游产业链的利益……都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些日子以来,稻花香与广大客商、员工携手同行,共担风雨,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共同打好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双线战役。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这场疫情中,年轻的你们也让国家、社会和人民看到了青春的力量和光芒。

你们主动加入抗疫队伍,或逆行到前线,服务方舱医院,坚守防疫卡口;或争当社区志愿者,统计居民信息,代购生活物资;或为医护人员子女提供免费辅导;或自觉隔离在家,坚持学习锻炼……你们的无惧无畏、坚定执着、积极向上,彰显了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疫情虽然打乱了你们学习或就业的节奏,但对你们来说,这是一场特殊的“成人礼”。你们让社会看到了新时代的希望,看到了国家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指出:“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困难与磨炼,是让人快速成长的催化剂。未来的道路,可能充满了各种未知的挑战,愿你们心坚如磐,励志勤学,驰而不息,直面风和雨,书写青春志!

有活力,人生自有光芒!追梦路上,稻花香愿与你们同行,一起去探索新的征程,去创造新的精彩!

稻花香集团董事长 蔡开云
2020年4月

不负时代,不负梦想

东呈

武汉的青年朋友:

你们好!

谢谢你们的来信。负重坚守76天后,武汉重启,我们得以与这座城市一起,迎来久违的春天。

看到你们面临的处境,体会到你们的焦虑,我也感慨万千。因为东呈在湖北也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湖北是东呈长期耕耘的市场,也是我的家乡。我们在湖北拥有400多家酒店,超过6500名员工。

疫情席卷而至,酒店首当其冲。最严重的时候,我们一半的酒店关停歇业,在营酒店平均入住率只有20%。

面对15年未有的艰难开局,我们没有畏惧和退缩,同时拿出实际行动,让业界和社会看到了我们的气质与担当。

一方面,我们组织武汉1万间公益客房,提供给医护人员休息使用;湖北270家酒店配合征用;累计发放员工补贴、捐赠防疫物资近千万元,有力支援了湖北防疫后勤工作。

另一方面,我们全力推动酒店复工自救,减免管理费用、提供优惠贷款、推出无忧客房等。竭尽所能,将疫情对住客、加盟合作伙伴和员工的影响降到最低。

位卑未敢忘忧国,东呈正是怀抱着共赴时艰、回报桑梓的朴素信念,在所有员工的努力下,顶着空前的压力,承受巨大的牺牲,投入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复工斗争中去。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加剧,无论是社会、企业,还是个人,都将卷入这场巨大的旋涡之中。我想身处风暴眼中的每一个个体与组织,都有切身体会。

社会经济遭受重创,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身处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可以依靠的又是什么呢?

大家常说,个人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在我看来,个人发展不仅要融入时代,而且要通过个人奋斗,才能牢牢把握住机遇。

28年前,我也曾是一名刚走出大学校园的青年教师。在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和时代号召下,我毅然下海前往外企工作,历经10余年创业沉浮,终于走上产业报国之路,并立志通过酒店空间和服务,将东方文化与美学传递至全世界。

然而梦想很丰满,现实却瘦骨嶙峋。

东呈成立之初,国内服务业才刚刚起步,社会对服务业者带有本能的偏见,就业环境差,社会地位低,导致整个服务行业人才缺口巨大,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2011年,温家宝总理调研广西与我们民营企业座谈。他勉励东呈要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把企业做大做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也为中国打造出更多优秀的民族企业。

正是在总理的激励下,东呈着手建立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东呈大学。目前,东呈大学已累计为东呈门店输送店长2500余人、各层级人员超过8000人。

如今,在致力于成为“东方生活方式的世界使者”的全新使命下,我们为全球旅行者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活方式。

东呈不仅抓住了时代机遇,更回应了时代馈赠,为整个社会创造出价值。我想,唯有不辜负时代,不辜负梦想,才有可能对抗现实的不确定性。

眼下,我对东呈的发展与未来依然充满信心。我们有能与企业同甘共苦的员工,有长期沉淀的企业文化,有不断进化的企业组织,更有中国这个充满韧性的强大市场的支撑。

希望作为青年一代的你们,继续对未来保持信心,坚持自己的梦想。青年强,则国强。虽然处于困境之中,但你们一定要振作精神,重拾信心,相信我们都能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4月19日起,武汉将陆续发放5亿元消费券,支持全市餐饮、零售、商超、旅游等产业复工、复产、复市,以切实行动,按下武汉复苏的快进键。

期待与大家登黄鹤楼、漫步东湖绿道、共赏珞珈樱花的那一天。

青春如朝日,扬鞭正当时,时代不会辜负每一位努力奋斗的人!与青年朋友们共勉。

东呈国际集团 程新华
2020年4月

张鹏

亲爱的武汉大学生们:

展信佳。

我是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想了下,我大学毕业到现在竟然已经22年了。想到你们还在校园,其实很怀念和羡慕。

我现在还能清晰地回忆起自己临近毕业时的心情:一半是兴奋,一半是焦虑。焦虑的是我其实不知道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会是什么,更不知道会做成什么样子。

我步入职场的时代真的比不上你们。1998年还没有这么多行业被科技和互联网点燃,很多工作,看上去就是让人一点都兴奋不起来的“一生一个样”。

那时候,作为毕业生的我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职业选择,学的什么专业,就要去干与这个专业相关的事情——家庭、社会、企业并不会给毕业生太多“再次选择人生”的机会。

我毕业的时候,像所有毕业生一样,是职场前辈眼里“没经验”“没能力”“没效率”的“三无”大学生。后来辗转加入了一个科技媒体公司,我从实习生做起,被安排去跟踪报道一个当时还没有什么人关注的“小领域”。

这个小领域叫互联网。没想到,在之后的20多年里,这个领域成为可以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

我刚入行时干得不是擅长的事情,拿的是最低的薪水,但今天看来,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没有浪费年轻的时光,参与了一个时代。

你看,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今天所发生的一切,10年、20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到底是不幸还是幸运。

毕业多年之后,我才理解了“不确定”原来是世界的主旋律。所有对眼前的确定性追求,可能恰恰会影响我们更精彩的未来。

我知道今年的疫情给你们带来了很大影响,很多公司减少了招聘需求,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也必然减速,这一切都让今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我不想给大家灌鸡汤劝你们乐观,我甚至觉得消极的乐观,远没有积极的悲观对一个人有帮助。困难就在那里,没有人能回避,所以这时候唯一能做的,只有积极地面对。

10年前,我的家人罹患癌症,我因此了解到每个人在遭遇意外的时候,心理上都会经历“不相信”“愤怒”“绝望”“接受并面对”这四个阶段。从“这不可能”到“为什么是我”,再到“人生没希望了”,最终再到“好吧,让我们面对它”,这个过程是正常且可以理解的,但它越快完成,越能够给人前进的动力。

今天,生存的压力可能会让你觉得远离了“诗和远方”,会觉得“理想变得遥不可及”。但每个时代,其实有每个时代的艰难,时代的灰尘对每个人都是一座山,在山脚哭泣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永远有人会踏上这座山,并去努力翻越它。

我想,对那些挺身面对不确定的人,这不会是他理想的终结,而是他真正为理想迈出的第一步。就像罗曼·罗兰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你们并不是一无所有的弱者,你们有着无数人羡慕的“财富”。你们有知识,有活力,有尝试的资本,有成长的速度。任何年代里,年轻人都是全社会最有希望的力量。虽然个体之间有差异,但是站在更宏观的视野看,创新和进步大多是由年轻人创造的,每一个企业也都希望有生生不息的年轻血液来保持他们的锐利。

你们需要的是一个机会,但是这个机会从来都不是别人给予的——首先是你给予自己动力,其次再到时代中去赢得。

以我所在的科技互联网领域为例,虽然看起来巨头们已经把社会的数字化建设完了,但在众多垂直和细分的领域,在衣食住行无数的细节中,科技和互联网依然还有很多创造历史的机会。

商业的世界远比我们看到的宏大,远比我们认识到的复杂,这里面永远滚滚向前,永远充满机遇。大学毕业只是人生新阶段的开始,你的目标并不是去找一个你今天所知道的“好工作”,因为那些今天看上去很好的工作,5年后很可能会被更好的你所嫌弃。

你真正的目标,是要尽快进入这个新的世界,无论起点如何——去学习、成长、积累,然后自然会在时代中赢得属于你的机遇。一切的起点,都在于你在拥抱不确定,都在于你会向前走。

所以远离情绪,去制订你的目标吧,让目标决定必要的路径,然后让路径变成你今天的行动。

多花一些时间去理解商业世界的真相,去了解你向往的工作需要什么能力,去用一切可能的方法让你的能力和潜力被别人感知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你的命运可以因此把握在自己手中。

当我站在毕业22年后的今天,其实想分享一个真相,那就是人生的精彩真的并不来源于“一帆风顺”。

面对“不确定”,穿越“不知道”,突破“不可能”,都是你们10年、20年后最精彩的回忆和人生成就。这会是你写下的最有力量的诗篇,也是你不留遗憾的“远方”。

所以,我不祝你们一帆风顺,只愿你们乘风破浪吧。

张鹏
2020年4月

凌楚眠

这位毕业生的信让我深有感触……我也是在相同的迷茫中摸索过来的啊!

趁着一点文字功力没丢,我尝试写一封回信:

嗨,同学你好。

我是你的同龄人,一个在武汉工作的90后麻醉医生。

新冠疫情深刻地改变了我的人生。在疫情中,我和团队成员急诊插管140余次,参与大小抢救20余场,诊治了上百位病人,也目睹超过两位数的新冠重症患者撒手人寰。在不知不觉中,我从一个痛苦寻找自我坐标的男孩蜕变成了真正的战士。

看到你的信,我生出一种熟悉的共鸣和感触。想来,当年研究生毕业即将踏入社会的我,萌生过与你共通的疑惑与焦虑:现实的沉重与梦想的轻盈彼此撕扯,混合着来自未来的巨大变数,将关于“自己”的定义冲刷得浮浮沉沉。

你提到“我们这代人赶上的是全球疫情蔓延和经济衰退”。是啊,突如其来的状况最令人惊愕,因为真实的人生难以安排,精心拟定的计划瞬间被难料的世事掰烂揉碎。

但我又深深察觉到:比计划更重要的,是选择。

拿我的亲身经历来谈谈吧——这几个月里,我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几个选择。

1月23日早上8点,我面临抉择:离开武汉,还是不离开?

作为低年资医生,我的工作十分繁重,休假的机会像黄金般珍贵。已经大半年没回过家了,这个奢侈的春节假期让我兴奋了好久,刚值完夜班的我正打算一早开车返回老家。

没想到,我碰上了前所未有的武汉封城:“自1月23日10时起,武汉公交车、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看到这个公告时,离10点只剩下不到两个小时。

走,还是不走?我陷入了艰难的抉择中。

从家里的窗户往下望去,汉口青年路客运站门前黑压压地站满了人,警察和保安竭力维持着秩序,他们对茫然的人群拼命摇着扩音器,用武汉腔一遍一遍重复着这句话:“最后一班离汉的大巴已经发车,请大家离开车站,这里马上要关闭了。”

下楼时我碰到了无法返程的人流。他们大多一手拖着各式各样的行李,一手拿着手机通话,各色口音里有声嘶力竭的哭泣,有含糊不清的怒吼,更多的是无可奈何的沉默。绿化带旁,拦出租车的手摇摆成起伏的海浪,人们拼命想要逃离这里,回到安全的家。

这一刻,来自人群的惊惶与恐惧仿佛病毒一般“感染”了我,驱使我逃离武汉——在危急关头,人们潜意识里想回到熟悉的地方,并把一切陌生当成危险。我一度把行李塞进了后备厢,打着轿车引擎,就差一脚油门开出停车场。

但我最终没有走。

现在我无比感谢这个艰难的决定。它让追风的我留在了风暴的中心,让年轻的战士返回了最需要他的战场。如果当时逃开了,也许没有人会指责,但我的内心,会看不起自己。

在很久之后的各类访谈报道里,我的这个决定被刻意塑造成“大义凛然,想到医生的职责而毅然决定留汉……”其实,当时我哪里想到这么多啊,我只是看到还有那么多同事在咬牙坚守。1月的武汉风雨飘摇,发热病人如潮水般涌向医院,医护们身披简陋的防护,在病毒前用血肉筑成防线,更有无数和我一样正在休息的医护人员放弃假期,逆着人流回到医院。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大疫当前,同事朋友们都没有退缩,我怎么能走?

决定留在武汉的我赢得了上战场的权利,而十几天后的另一次抉择,让我直面血与火的淬炼。

2月12日中午,我正刷着社交媒体软件,一条主任发布的紧急通知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条在科室微信工作群里蹦出来的信息写道:“目前协和西院区已经全部改建为发热病房,住满了危重病人。对那些呼吸功能被严重破坏,全身缺氧难以维持的病人来说,气管插管做机械通气是挽救生命的唯一选择。因此,我们科室决定组建一个10人规模的‘插管突击队’赶赴西院区支援,安排吃住,需要随时出发,现在开放自愿报名。”

怔怔出神间,手机屏幕里自愿报名的信息已经弹出来几条,我唯恐抓不住这个日思夜想的机会,立刻发送了自愿报名的信息。不到20分钟,10个名额已经被踊跃报名的同事们报满。

非常幸运,我成功入选了这支匆忙建立的“插管突击队”。主任马上表示,立刻准备行李!随时可能出发!当天晚上,我们一行10人赶到位于汉阳蔡甸区的协和西院,正式开始长达50天的插管队支援生涯。

作为麻醉医生,我非常了解对新冠病人进行气管插管的风险:插管过程中气道开放,病人呼吸道里可能有数以亿万计的病毒随着气溶胶喷溅而出,直直冲向我们的面部;而潜在的不良反应如呛咳、反流等,会让满载病毒的飞沫微粒,以接近2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瞬间充满整个空间,然后无孔不入地通过眼角膜等黏膜进入人体内。

做决定的时候,有没有害怕?

害怕。

有没有后悔?

不后悔。

这次突如其来的选择,改变了我的人生,更让我深刻理解了医生的意义。此后的接近两个月里,我目睹了重症病房里抗疫的惨烈,见过插管后几小时内撒手人寰的中年人,见过连续两次成功抢救后挨不过第三次的痴呆老人,见过巧笑倩兮、央求用美颜相机和我们自拍的女病人在72小时后离世,也见过曾温馨吃年夜饭的一家人感染新冠病毒先后离世。

我更见到了,面对灾难时人类闪烁着光芒的“选择”:在疫情中失去父亲的护士长放弃了祭奠,继续留守一线;不幸感染新冠病毒的工程师忍着病痛,竭力为医务人员联系供应防护服;第一拨被感染的老教授康复后自我隔离,14天后重返医院继续战斗;连续送走三位病人的护士在防护服里放声大哭,仍坚持给逝者完成了遗体料理……

这些选择,都伴随着牺牲,也充满了勇气。

这就是我想和你说的吧:我们或许无法避免计划的夭折,但我们一定能充满勇气地做出选择。

而驱动我们去做这些选择的,是一些高于自我的东西——于我而言,那是拯救生命的炽热渴望和性命相托的坚实承诺;于我们而言,那是亿万人同呼吸共命运的时代精神,是向星辰大海迈出征途的青年风采。

焦虑、彷徨、迷惘、愤恨——这些心路,我都经历过。可能你此时需要的,是在身不由己中寻觅那一丝主动性;在患得患失外,去践行自己的梦。

梦想从来不在于“有没有资格提”,而是有没有践行下去的勇气。

青春很短,人生很长。作为即将走入社会的毕业生,你的前路上有无数个选择在等待着,是在选择时踌躇不前被恐惧淹没,还是不论结果奋勇直前,去缔造属于自己的史诗?

和命运去对决吧!怀揣梦想,我们勇敢做出选择。

凌楚眠
2020年4月

仟吉

被打乱的顺利和安稳是你频繁提及的词,我也非常理解这个阶段的焦虑,因为我们都常常依赖于一切都在掌控中的安全感。但转头一想,毫无波折、全按计划和安排进行的人生好像也不一定可爱是不是?

计划被打乱不是什么大事,甚至不一定是坏事。疫情的影响不仅关乎个人,也关乎企业和时代,但正是因为它影响面巨大,反而衍生出新的变革和机遇。就仟吉来说,疫情期间,门店暂停营业,我们就把每天生产的新鲜面包送给医护人员;市民不能出门,我们就通过社群把面包送到市民家里。疫情改变了消费习惯,我们就积极跟上消费转型的步伐,努力开展线上业务。没办法见面谈工作,于是全公司开始云办公。

每个时代,每代人,都会遇到各自的难关。所以因为疫情就说“没有出路”,是一句言之过早的丧气话。“一切顺利”是奢侈的人生,未知和意外才是常态,不如坦然接受,再寻求解决办法。

关于赚钱的焦虑,我太赞同贾樟柯说的话。他说:“20岁有20岁的经济模式,25岁有25岁的,不必试图去跨越它……现在很多年轻人,有跨越他年龄段的欲望。”

我倒不是说欲望不是好事,“梦想”也是一种欲望,不分哪一代人,更谈不上有无资格。对于一个永远对生活保持热度并持续奋斗的人来说,他的梦想在任何时候都是年轻的、及时的。

迷茫是年轻人都会有的状态,我年轻的时候,困惑可不比你少。如果说有什么更具体实用的建议,那么就是减少在社交媒体中“旁观别人如何生活”的频率,去专注于当下自己在做的事。跑步和读书也是缓解压力和焦虑的好方法。我最近看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里面有一段话想分享给你:“往后我们还有无数的日子要过,反正到头来人生只是那么一回事。如果我把那么多事情先想来想去,未免太伤神了。你这么年轻,应该努力向前奔。”

希望你充满干劲,接受并热爱当下。或者你也可以提起笔给仟吉发来你的简历,我们欢迎年轻人,也期待年轻人给仟吉带来新鲜感。

仟吉
2020年4月

你对今年的武汉高校毕业生有什么想说的?

覃宇辉

2020年,可以说是史上最难毕业年了。毕业论文没头绪、找工作等不到offer、考研考公务员竞争激烈到挤破头……每一步都是高难度,焦虑得让人头秃。

特别是看到武汉毕业生的帖子,还有知友们的私信,更加感觉“马上要毕业,还没有出路很慌怎么破”是一个共性问题。

下面我也以武汉毕业生的帖子为例,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聊聊毕业季的迷茫和困惑该如何应对。

同学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覃宇辉。

看了你这封“感觉自己没有出路”的信,我的心里特别有感触。我想拍拍你的肩膀,跟你说我能对你的迷茫、焦虑和无力感感同身受。

我本科是武汉大学的应用心理学。这次疫情,很多老师被困在武汉,也让我的一些学弟学妹焦虑三连——“什么时候能回学校?”“论文能顺利写完吗?”“秋招找工作怎么办?”大家都在为这种不确定性发愁。

开一下玩笑:连学心理学的同学都在为未来焦虑,你是不是感觉“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样”,稍微松了一口气?

如果你有被安慰到,我也想从成年初显期、环境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为什么你的迷茫也是这一代人的迷茫,以及如何调整心态,破除这种“感觉没有出路”的无力感。

根据心理学家杰弗里·阿内特的理论,你现在正处于一个叫“成年初显期”(emerging adulthood)的时间段 。我习惯把这个阶段叫作“成年过渡期”。首先,你要完成学业,给象牙塔的生活画一个句点。其次,你要很快进入“开放地图”的成人世界,选择属于自己的“剧情线”——我要回家还是去大城市打拼,选择编制还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职业,谈梦想还是以短期可见的物质回报为主……这些都是这个阶段要面临的重大挑战。

被抛到这样一个有无数诱惑和分岔路口,而你需要自我判断、自我负责的处境,迷茫再正常不过了。即便没有疫情,这也是从来都“顺风顺水”的你,不得不经历的一次历练。

当然,你内心这种强烈的挣扎、矛盾,跟当下这个大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人是生活在环境中的,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环境影响。而且根据他的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环境与环境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改变的

就像你说的那样,在互联网大潮这个背景下,很多毕业生都会渴望进大厂,做运营、产品经理,而现在碰上疫情蔓延、经济衰退,这种恐慌和担忧也会向下传导。

落到企业层面,就是调整发展战略,优化业务度过“寒冬”;落到家庭和个体这个“微环境”,可能就是追求稳定,想尽一切办法好好活下去。所谓梦想,也要向生存压力让步。

在这种“求稳、实际”的环境导向下,我也特别能理解你的矛盾和纠结——内心有诗与远方,但是又不得不考虑严峻的经济形势。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头上就像一座山。

面对疫情之下的现实,该如何缓解内心的迷茫和无力感?

1. 梳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动规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找回一点内心的掌控感。

心理学家班杜拉发现,随着成功经历增加,我们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会有所提高——觉得“我能行”,有信心面对挑战和困难的情境

放到你的身上也是一样。现在受疫情影响,开学不知道什么时候、找工作的计划也被打乱了。这些的确是你无法控制的。

但你可以看一看“我能够做什么”,把自己掌控范围内的事情做好。比如你可以早睡早起,每天花半小时锻炼身体,让自己保持健康的状态;或者做一个时间规划表,每天看几章专业书,把行业内几家顶尖公司的动态梳理一遍,完成To-do list;又或者找一找远程实习的机会,用这段时间来积累工作的竞争力。

前段时间,我一个师弟就跟你一样,为研究生毕业后的出路而迷茫,担心可能无法按时毕业,找不到工作。但他每天会把自己能做的做好,比如看书、模拟面试、找实习内推。

后来某个互联网公司开放远程实习、可转正的运营岗位,他就通过面试拿到offer,现在也在为留用而努力。

总而言之,把这些能做的事情做好,你会慢慢找回胜任的感觉,内心的无力感也会有所缓解。同时,这段时间的积累也不会白费,当机会来临时能让你稳稳地抓住、看到前进的希望。

2. 从积极的角度思考疫情的冲击,把挑战转变为机遇。

根据压力与应对的交互作用理论(Transactional theory of stress and coping),压力是人与环境交互的结果 。心理学家Jennifer Walinga发现,面对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时,我们可以对事件进行积极的解释,并从中获得成长。认知策略的调整,能够有效缓解环境带来的心理负担

可以感受到,之前高考一路顺利的你卡住了,被疫情严重地影响,这的确是非常大的冲击。

但是在挫败的同时,我们是否可以换个角度来想,尝试把这种困难变成成长的资源?

举个例子,你是否可以把这个坎变成抗压能力训练?即便在非常不顺利、毕业和找工作都有很多阻碍的时候,还能让自己正常地运转起来——该写论文写论文,该找实习找实习,继续保持高效率地输出。

以及把这个压力,变成跳出舒适区、不断提高适应能力的机遇。比如原先习惯去图书馆、实验室学习,在家完全没有效率。但是现在可以在家里搭建一个工作区。即便没有浓厚的学习氛围,也能摆脱惰性,正常完成老师或上级交代的任务。

如果发展出这种抗压能力、快速适应的能力,那疫情不就变成你成长的加速器,让你比从前更加优秀吗?

从成长的角度去看疫情,把挫折变成提升的机遇,挫败感和无力感也会少很多。

3. 积极地与外界连接,获得更多的情感、职场、物质支持。

连接(connection)和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缓解无助感的“药方”。记住你不必一个人硬撑,要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去度过这道坎。

我能感觉到你提到的很多压力:过年期间的账单、未来的职业规划、梦想与现实的挣扎……这些都很沉重,让你面对起来很无力。

我想告诉你的是:你不用孤军奋战!积极地发掘和使用周围的资源,给自己搭一个支持系统,你的无力感会得到非常大的缓解。

比如在财务上有压力,你是否可以借身边好哥们儿、好姐们儿的资金周转一下,等回到学校再尽快补上,同时请他们吃一顿表示谢意?如果你平时信誉不错,而且是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相信他们会很乐意在这个困难时刻,给你力所能及的支持。

或者你可以问身边的朋友,是否有实习或兼职的机会,比如帮低年级的小孩补补课,或者协助博主运营公众号。这些都能补上财务上的缺口。

如果你对未来的规划迷茫,是否可以找老师、同专业的前辈和校友聊一聊?他们有不同的职业路径,而且在职场上摸爬滚打见识更多。说不定他们的一句点拨,就能让你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更清晰的认识。

总而言之,做好当下,从成长的角度看待挑战,积极地与外界连接。相信随着你的努力,你的迷茫和无力感会慢慢过去。

祝好。

覃宇辉
2020年4月

周黑鸭

各位身处武汉的同学:

你们好!见字如面。

在过去的3个月中,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经过艰苦卓绝的抗疫之战,值此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的特殊时期,我谨代表周黑鸭向身处武汉的你们致以最真挚的问候!

4月8日,在经过长达两个半月的封锁后,武汉这座城市重新启动前进的巨轮,焕发生机。而不论你我,都该为武汉的重启与发展尽己所能。也许此刻的你正茫然于未来之不确定,但要始终相信:危中有机。

我亦有几点建议同你们分享:

沉着心态,积极应对。网络上有个梗叫“心态崩了”,但就像鱼不能没有水,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也不能没有好的心态。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在此不呼吁你们过分乐观,相反应当沉着冷静,保持敬畏。全面学习、认知并理解当下社会之境况、未来之发展,做自己人生的灯塔,积极探寻出路。

合理规划,未雨绸缪。2003年周黑鸭经历了发展史上第一只黑天鹅——SARS,2020年当这只新的超级黑天鹅出现时,周黑鸭已提前做好准备。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植根于国人的民族意识中,面对当下吾辈更应自立自强,对个人学业、工作、人生发展进行合理规划,为人生的天平提前加码。

追逐梦想,有的放矢。“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句歌词成为不少人的座右铭,需正视的是后面还有“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的历程。梦想固然美好,亦值得追逐,但须有的放矢,亦要为最终的目标做好跋山涉水、矢志不渝的觉悟,如此才不负追逐一场。

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在《达摩流浪者》中写道:“O ever youthful, O ever weeping.”中文翻译为“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面对未来,你我都还有长路要跋涉,但应庆幸,我们还有时间去畅想、去改变、去经历、去见证。

让我们一同沉着心态、合理规划、撸起袖子,寻找危中之机!前行之路,周黑鸭与你同在!

周黑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首席执行官 张宇晨
2020年4月 QlbTVcpBZ/Jks7v2gFdM3aJo55+HnUgMcVHXs0reJHkXCmAxQI5gGdDPF+/AmvX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