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讲
市场会失灵吗?

现在人们普遍接受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靠的是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说,政府别干预经济,价格机制本身就能调节经济。看价格就知道,赚钱的事我们会做,赔钱的事我们不做;对我们有利的事会做,对我们没利的事不做。

可是,当河流被污染,山林被砍伐,当孩子们需要学校,出行者需要道路,当贫困山区的人们生活困难,当失业下岗的人揭不开锅时,市场是无法应对的,这就是市场失灵。

特别是经济大萧条的来临,显示了市场之手的无助。人们发现,原来有些事情是市场不能做的,市场在某些方面存在失灵。

市场失灵的第一个方面:经济中的外部性

我国某些地方河流污染严重,为什么河水被污染了呢?前些年来,北京的沙尘暴很严重,可在此之前北京的天气多好,哪有什么沙尘暴?而且,现在影响北京空气的还有雾霾。

沙尘暴是怎么产生的?十几年前,距离北京70公里以外有一个地方叫“天漠”。记者到那儿去采访,发现整个村庄都快被沙子淹没,沙土甚至堆到了窗户边上。记者再看,发现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房顶上都有大堆的灌木,每家都有2万多株。这些灌木是他们从山上砍来的,是冬天取暖、夏天做饭的燃料。后来当地搞起了旅游,这儿有了个新名字叫“天漠”,意思是天降大漠于此。可若干年前这里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根本就没有沙。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破坏环境的行为呢?这种现象又是怎么产生的?

经济学把这种现象叫经济中的外部性。什么叫外部性?就是一个人做了一件事,他对这件事的后果不负任何责任,他做了坏事不受惩罚,做了好事也得不到补偿,这就是经济中的外在性。当存在外在性时,市场解决不了它,价格也影响不了它。

河水为什么会被污染?许多化工厂、制药厂排出的废水直接流入河里,导致河水被污染。因为企业购买一套污水处理设备花费巨大,直接排走污水则可以省下很多钱。上游人排污,下游人吃水。这就是经济中负的外部性。

1998年,我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这是由于蓄洪能力不足才导致的灾难。我国的长江、黄河、淮河过去为什么经常洪水泛滥?是上游过度砍伐造成的。上游地区把山上的树木都砍了,水土无法保持,泥沙跟着雨水冲刷而下,形成了一次次洪峰,这也直接导致了一次次的抗洪和泄洪。经济中负的外部性比比皆是,一些人的行为损害了其他人的利益,但他们并不为此付费。

经济中还有正的外部性。有些人对社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比如,发明家用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带领一支团队去研发,最终促成新发明的问世。但他们成功后,又能获得多少经济利益呢?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让人类告别了黑暗,但他自己又能从中获利多少呢?

当人们做出巨大贡献时,市场并没有对他们进行补偿,这是经济中正的外部性,也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所以,无论是正的外部性还是负的外部性,都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

经济生活中,还有一种情形也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那就是公共物品的缺失。

市场失灵的第二个方面:公共物品的缺失

全社会资源分为两种,一种是私人物品,一种是公共物品。

每个人身上穿的衣服,手里拿的东西都属于私人物品。私人物品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竞争性,二是排他性。这是价格机制可以解决的,人们只要出钱就可以购买并将其变为私人物品。

此外,这个社会还有许多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也有两个特征:一是非竞争性,二是不排他性。比如,路灯是公共物品,谁都可以从路灯下走过,不需要缴费,没有竞争,也不排他。又如,北京新修了一条路,大家通行时不用交费,因为这条路是公共物品。国防也是公共物品,它为全体国民提供保护。修好的路大家都能走,路灯照亮所有行人,还有国家的司法、教育、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等等,这些都属于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在消费中不具有竞争性,全体成员都能享受它们,多一个人消费不增加它的成本,但想要排斥别人的消费,成本就相当高了。毕竟,我们不能在每盏路灯下都派一个警察,没有交钱的人不能通行。我们也不能在面对敌人的炮弹时,让国防军队只保护纳税的人。所以,在公共物品的使用上,排斥别人的费用是极高的,也是非常困难的,但增加一个人并不增加它的成本。

从需求看,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谁不想呼吸新鲜空气?谁不想看到绿水青山?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谁不想去图书馆免费借阅图书?大家都有这样的愿望,于是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就越来越多。

但从供给看,公共物品的供给为零,全社会都需要的东西却没人愿意提供。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是私人物品,它有一个市场价格,不出钱购买就不能得到这个东西。但公共物品是免费的,消费时不需要花钱。由于没有人买单,那谁还会提供呢?

试想,如果有人提供了公共物品,使用时没人交费,大家都想免费使用,那么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链条就断掉了,市场就失灵了。

社会确实需要大量的公共物品,可没有人愿意提供,怎么办?于是政府说:既然所有人都需要这些东西,又没有人来提供,那就由政府来提供公共物品,以满足大家的社会需求。而政府的财政收入,是通过大家缴税的方式获得。

因此,公共物品还具有强制性,典型的例子就是国防。有人说,我家住在深山老林,根本不需要国防保护。但是,国防保护的是全体国民,并不因为个体需求不同而区别对待。无论你缴税与否,国防都会保护这个国家所有的人。

那么,高速公路是公共物品吗?有人说是,也有人说不是。首先要看高速公路是否具备公共物品的两个特征:非竞争性、不排他性。高速公路虽然不具有竞争性,但却有排他性。不交费的车辆不能上高速公路。但高速公路也不是私人物品,因为它不限制任何车辆,只要交费,什么车都可以走,所有人都可以使用。那高速公路究竟是什么物品呢?这就引出一个新的概念——准公共物品。

因此,公共物品又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征:非竞争性、不排他性。如国防和义务教育等。

准公共物品只具有一个特征:或者不竞争,或者不排他。收费的高速公路就是准公共物品,它不具备竞争性,却具有排他性,只有交费才能通行。同理,收费的公共厕所也是准公共物品。

所以,政府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要多提供公共物品。但如果政府税收不够,则可以提供准公共物品。让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投资准公共物品。比如,可以把一条高速公路外包给外国公司来修,可以把一个港口外包给民营企业去建。

有人问了,那我国的教育是公共物品吗?就现状看,九年义务教育是公共物品,这是由国家来提供的。但是,如果年轻人想继续上学深造,就需要自己交一些钱,这时的教育就变成了准公共物品。

所以,政府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要多提供公共物品,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下,要多提供准公共物品。

试想一下,如果我国许多城市的道路都是准公共物品,那生活起来多不方便。开车一族要准备好零钱,每到一个地方交一次费。

当一条路的建设费用收回后,政府就该把这条路还原为纯公共物品,不再收费。等一国经济真正发展好了,在财政充裕的情况下,许多准公共物品就能变成纯公共物品。这时,我们的生活质量就会大幅提升。也许孩子们可以直接上大学,而不需要交学费,道路可以随便走,不必再准备“买路钱”了。

市场失灵的第三个方面:收入分配不公平

我国现在的贫富差距很大,这就涉及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

收入分配不公也是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的。市场只能解决效率问题,让经济快速发展,但不能解决公平问题。这是市场失灵的又一种表现。

收入分配不公平只能由政府解决,政府向高收入人群多征税,给低收入的人发放生活救济金,给予补助,让穷人也能过上温饱的日子。这就是我国政府目前正在做的脱贫计划。 Aiii0BitZUBdPArvSpNA4RGlopRwrAPdZkfworjjyIzfCTRYg08eVtFCaB8+cyf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