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论

我国历史上的魏晋时期即三国两晋时期,三国指的是魏、蜀、吴,两晋指的是西晋、东晋。一般史学界公认的魏晋时期起始时间是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建立魏国起,至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建立刘宋终。不过本书中的“三国”指的是广义上的三国时期,包含了三国鼎立局面建立的过程,即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一直到西晋统一全国。

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权频繁更迭的时期,从三国时期的群雄争霸,连年征战,到西晋的短暂统一,再到东晋与五胡十六国的并立,战乱与兼并一直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当然这个时代也是一个英雄与枭雄辈出的时代,是思想文化领域更新迭代的时代。

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政,政治腐败。地主豪强兼并土地,大批土地被圈进了他们的庄园中,百姓无田可耕。再加上自然灾害严重,大量平民沦为流民,流离失所,于是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黄巾起义,与此同时,各地刺史、豪强地主打着镇压起义的名义趁机招兵买马,扩大地盘和势力范围,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黄巾起义后,外戚与宦官集团再次展开内斗,为了彻底消灭宦官集团,时任大将军的外戚何进召董卓入京。结果董卓进京后,立马废汉少帝,转立汉献帝,控制了朝廷。各地军阀纷纷打着讨伐董卓的名义起兵,在相互攻伐中不断壮大实力。在这些割据军阀中,势力比较大的有冀州的袁绍、南阳的袁术、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璋、徐州的陶谦等。政府对地方的约束力已经微乎其微了,东汉统治名存实亡。

公元192年,董卓被司徒王允和吕布所杀。其部下李傕、郭汜等人挟持了汉献帝,专政四年。公元196年,李傕、郭汜内斗,汉献帝趁机逃往洛阳,被曹操迎到许昌。从此,曹操得以挟天子令诸侯。当时的割据军阀中,实力最强的属河北的袁绍。但到了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战胜袁绍,成为北方不容忽视的一支割据势力。公元208年,曹操扫清袁氏残余势力,平定了乌桓,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同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被迫退回北方,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机占领荆州四郡,并向孙权“借”得南郡,从此在这一地区站稳脚跟。公元211年,刘备打败刘璋,占据了益州。公元219年,刘备又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势力达到了鼎盛。孙权以长江为屏障,占据江东。此时,三国虽尚未建立政权,但是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基本形成了。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改国号为魏,史称曹魏,东汉王朝正式结束。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曹丕称帝后,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曹丕册封孙权为吴王。直到公元229年,孙权才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

三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虽然一直以来都是孙刘联盟,共同抗曹,不过孙、刘之间也存在很多矛盾,主要集中在对荆州的争夺上。公元219年,关羽进攻曹军,围攻樊城。孙权乘机派吕蒙偷袭江陵,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隔江与蜀汉军相持。公元222年,刘备出兵进攻东吴,相持于夷陵,最终在猇亭被吴军所败,退回白帝城。不久,刘备于白帝城病故,并将太子刘禅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辅政后,与东吴修复了联盟关系,共同抗曹。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之后,南北之间经过了数次的休养生息与大战。如诸葛亮五次北伐攻魏,东吴与曹魏在合肥也进行过多次交战,总体来说,三方势力虽然此消彼长,但总体来说比较均衡,三国鼎立局势维持了四十余年。

公元239年,曹魏方面,魏明帝曹叡病逝,曹芳继位,但继任者年幼,由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政,曹魏政权逐渐分裂。后来,司马懿在高平陵事变中击垮曹爽集团,从此,曹魏大权旁落,司马家族权倾朝野。

再看蜀汉方面,诸葛亮死后,蜀汉国力日渐衰落。公元263年,曹魏丞相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等人进攻蜀汉。最终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公元265年,司马炎逼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曹魏灭亡。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派王濬、杜预等进攻东吴,此时东吴陷入争权内乱,根本无力抵挡,最终东吴灭亡,西晋统一全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公元290年,晋武帝去世,晋惠帝继位,外戚杨骏辅政。皇后贾南风为了与杨骏争权,利用皇族各同姓王之间的矛盾,挑起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共历时十六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严重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成为北方各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以及各地流民起事的导火索,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八王之乱期间,匈奴人刘渊趁机壮大自己的势力,割据北方并州地区,并于公元308年称帝,建立汉政权,史称汉赵,又称前赵。公元310年,刘渊去世,其子刘聪自立为帝。次年,刘聪派呼延晏、王弥、刘曜等人攻破洛阳,俘获晋怀帝,杀王公百姓三万余人,史称“永嘉之乱”。

公元313年,晋怀帝死后,司马邺在长安继位,史称晋愍帝。晋愍帝登基后,刘聪派遣刘曜率军进攻长安。公元316年,晋愍帝投降汉赵,西晋灭亡。北方从此进入东晋十六国的混乱时代。

公元318年,晋愍帝被杀,宗室司马睿在建康即皇帝位,企图重建晋朝统治,史称东晋。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当年司马睿听从王导的建议迁都建康,后来大量北方士族衣冠南渡,司马睿依靠世家大族的力量使得江南各州归附。因此,为了稳固统治,东晋王朝严重依赖士族的支持。如早在司马睿统治时期就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除了王氏外,东晋的大门阀还有谢氏、桓氏、庾氏等。

东晋本身的实力并不强大,政局方面又是一盘散沙。依靠着长江天险,偏安一隅。虽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温等人锐意北伐,但终究是功败垂成,始终无法恢复中原,完成统一。

公元399年,孙恩起义爆发。起义延续了十二年,席卷南方大部分地区,给东晋王朝的统治带来巨大打击。而当朝廷在全力镇压孙恩之乱时,桓玄趁机发动叛乱,攻破建康,废晋安帝,自立为帝,国号楚。后来,北府军将领刘裕击败桓玄,晋安帝复位,刘裕掌握了东晋政权。公元420年,刘裕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宋。至此,东晋王朝灭亡,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

在北方,隔江相望的是与东晋王朝同时并存的十六国,因此这一历史时期也被称为东晋十六国。实际上,北方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实力比较强大的有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因此有“十六国”之称。

在十六国的诸国混战期间,后赵、前燕、前秦都曾占据过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的苻坚曾一度统一北方,成为十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在南征东晋时,在淝水之战中惨败。之后其统治政权很快全面崩溃,北方再次陷于混乱,一直到北魏建立,于公元439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的混战时期。

经济方面,由于战乱的影响,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不过在某些时期和地区,政局相对安定,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三国时期,魏、蜀、吴在各自的统治区域,都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到了东晋时期,大量北方士族与流民南下避祸,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了长江地区土地的开垦,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也促进了南方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文化方面,由于时局长期动荡不稳定,加之上层士族逐渐形成的门阀闭环使得当时的士人产生了逃避的思想,他们便以谈论老庄哲学为主,抛弃了儒家的入仕思想,逐渐形成了名为玄学的主流思想。

他们口中所言的玄学,主要吸收道家精神形态,所讨论的问题,主要是从《周易》《老子》《庄子》中而来,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究极宇宙人生的哲理。魏晋玄学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同时,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在医学、文学、书画方面也有较大的成就。医学方面出现了华佗、张仲景等著名医学大家,文学方面有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陶渊明等代表人物,书画方面有顾恺之、王羲之、王献之等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 YRBsa+E7uwuMb7sFRuWN4OMaQQocXgI45/i/QtHjP+Qy/L8Mb3XosLJORoiJoUP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