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国史之狱

在宋魏两国交战之际,北魏国内迎来了一场士族大清洗,波及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这场大清洗起于北魏司徒崔浩。

崔浩,字伯渊,历仕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三朝,是拓跋焘最重要的谋臣之一。作为统一战争的谋主,崔浩参与了北魏三代帝王重大的军事决策,多谋善断,算无遗策,在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一系列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他出身清河崔氏,是北方高门士族。清河崔氏与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是姻亲。这四大家族自东汉末年起,便因世代为官、家学相传的特性,成为当时的门阀贵族。尽管西晋政权崩溃于永嘉之乱,中国北方陷入了长达三个多世纪的胡族统治与战乱时代。汉人门阀士族借助自己在政治方面的优势,即势力盘根错节,在汉人士族间拥有着强大的实力与号召力,很快在乱世中站稳脚跟。众多胡族政权的领袖,如刘渊、石勒、慕容垂乃至后来的拓跋氏相继与其合作,利用他们来帮助治理汉人,以消弭民族矛盾。

崔浩虽然多谋善断、料事如神,但是在为人处事方面却不太擅长。他掌权后,依旧按照汉族世家大族的传统思想,整理、鉴别、规定当时北方氏族的高下,从而得罪了众多的鲜卑贵族。

崔浩之弟崔恬嫁女儿给王慧龙,王氏是太原郡名门大族,崔浩见王慧龙时,夸赞他:“的确是王家男儿,真是贵种!”又多次对朝中的鲜卑诸公称赞他长得俊美。鲜卑贵族长孙嵩听了非常生气,便向太武帝告状,说王慧龙是从南方归降的,崔浩叹服南人,“有讪鄙国化之意”。拓跋焘大怒,把崔浩传来训斥,崔浩脱帽叩头,自责了一番才得到宽恕。

太子拓跋晃监国时,崔浩自恃才略,加上拓跋焘对其信任有加,专制朝权。一次曾推荐冀、定、相、幽、并五州人士数十人为郡守。拓跋晃与崔浩意见相左,认为不应该任命如此多的汉人为郡守。崔浩却固执己见,最终把他推荐的人派出去任职,这让拓跋晃对他颇有微词。

北魏太延五年(439)十二月,拓跋焘令崔浩以司徒监秘书事,中书侍郎高允、散骑侍郎张伟参著作事,续修国史。拓跋焘叮嘱他们,写国史一定要根据实录。崔浩等人按照这个要求,采集了北魏上代的资料,编写了一本魏国国史。

当时,拓跋焘要编国史的目的只是留给皇室后代看。但是《国记》修毕后,参与其事的著作令史闵湛、郗标都建议应把《国记》刊刻在石碑上,以彰显史官的直笔,同时刊刻崔浩所注的《五经》。崔浩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太子拓跋晃对此也表示赞赏。于是,在天坛东三里处,《国记》和《五经注》的碑林拔地而起。然而也正是《国记》秉笔直书,北魏的历史详备而无所避讳,其中直书了拓跋氏一些不愿为人知的“黑历史”。而石碑树立在通衢大路旁,行人纷纷驻足议论。鲜卑贵族看到后,无不愤怒,他们到拓跋焘面前告状,指控崔浩有意暴扬国恶。拓跋焘命令收捕崔浩及秘书郎吏,审查罪状。崔浩被捕后,仅仅承认自己曾经接受过贿赂,对自己所犯何罪,他也不明白。拓跋焘亲自审讯他时,他惶惑不能应对。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七月,太武帝诛杀崔浩。清河崔氏同族无论远近,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被连坐灭族,史称“国史之狱”。崔浩死后,拓跋焘常常后悔,感叹“崔司徒可惜”,并因此在一年之后改定律法,放宽刑罚。 j7T2dBKpqYZLdVS5CF80JBCL0MDJvIfSujy1fwq6/Kt8a5EbKjvU8NElaWYpJvC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