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要学会忍让

受到侮辱就要反抗,这是大多数人坚持的观点。受到侮辱还忍耐,总让人觉得吃了哑巴亏似的,心里头不舒服。其实忍让不见得就是吃亏,宋代的苏洵说过:“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这句话其实就是告诉你,面对侮辱的时候,忍让是最有效的办法。

胯下受辱在我们看来是绝对不能忍的事,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膝盖看得很重,让人钻裤裆,简直就是欺负到祖宗头上了。可是在楚汉之争中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韩信,却因为胯下受辱被看成能忍让的典范。

韩信早年穷困潦倒,为了时时铭记自己的志向,他一直随身带着佩剑。淮阴市井有个小混混,看见韩信的佩剑就说:“看你带着佩剑,应该是个习武之人,你来与我较量一番,你若是能杀了我,我不与你计较,你若是杀不了我,那你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市井上的人都在等着看好戏,韩信沉默了一会儿,从这位不知名的混混胯下爬了过去。

面对他人毫无道理的挑衅和侮辱,韩信选择了忍让。当时若是韩信逞一时之快杀了这个混混,难道他就能扬名立万了吗?韩信作为胸有大志之人,怎么会随意计较这些事呢?

韩信后来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武将之一。《史记》中记载,萧何评价韩信“国士无双”。韩信率领军队“暗度陈仓”,使关中大部分地区都归顺刘邦;他在刘邦兵败彭城后击退楚军又击败代国,并成功游说燕王归顺刘邦,在刘邦统一天下的霸业中立下汗马功劳。但无论过去多少年,一提起韩信,人们最先想到的还是他能受胯下之辱,然后才想到他以后成就的一番事业:一是因为韩信忍辱负重的气量在他的所有品质中最为人赞许;二是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正是韩信能成就大事业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忍制敌,远远比无端的发泄来得更加让人赞许,不懂得忍一时之辱的人是难以成就大事的。

汉代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写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然而这部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却是司马迁在大牢之中受到了极为残酷的宫刑之后写成的。

汉武帝派自己的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的部队斩杀了一万多匈奴士兵,但最后因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而投降。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了长安,汉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却听说他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看着汉武帝愤怒,也就跟着指责李陵。等到汉武帝问起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却尽力为李陵辩护。汉武帝听后怒火中烧,直接把司马迁关进了监狱。不久,有传闻说李陵带匈奴的军队攻打汉朝,汉武帝立刻诛杀了李陵全家,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司马迁并不想死,但是按照大汉律法,想免除死刑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不交50万钱,要不接受宫刑。司马迁为官清廉,根本拿不出50万钱,找人去凑也很难,汉武帝正在气头上,谁敢帮他呢?而宫刑又是极为残忍的,受到宫刑,几乎相当于失去做人的尊严。无路可走的司马迁只好选择宫刑。在这种情况下,常人可能会选择死刑,但司马迁却选择忍受宫刑。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一字一句,感人肺腑,虽然受到了难以想象的侮辱,但他为了自己的使命,为了想完成的《史记》,决定以“苟活”的方式保全性命。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纪传体通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司马迁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而书《史记》,真可谓是“忍辱负重”了!

唐代张公义在《百忍歌》中写道:“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近邻。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勤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一字一句都在劝告我们,生活中以忍为心法多么重要。 ZaKkw4BjgyX5g1/tTN6oHXYLIdyPngqGkz4FVpS7xYl6JcKmxNSnJAVqrSmRe/V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