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海底测量“三部曲”

我们现在看到的海底地形图,是在声波测深的基础上产生的。当前世界上流传最广,也最为漂亮的世界海底地形图,产生于1970年代晚期(图1.5)。此图最突出的是大洋中脊的转换断层,表达得惟妙惟肖、丝丝入扣,许多人正是从这幅图上看懂了板块学说,但是这幅图其实是有错的。大洋中脊的位置、大西洋和西南印度洋中脊“鳄鱼背”形状的粗糙形态都是对的,但是东太平洋和东南印度洋的中脊完全不同,并没有那种“鳄鱼背”的粗糙,而是来自当时作者的想象。本来用多波束声呐制图,测线的间距太大,而世界大洋又只有百分之几的面积经过测量,不可能达到这种精度。然而此图当年的发表震惊了学术界,因为它反映了对海底一种全新的理解。此图是权威海洋地球物理学家希曾(Bruce Heezen)和海洋制图女专家撒普(Marie Tharp)合作的产品,希曾是大洋中脊的发现人,绘图的是撒普,她从1950年代起依据轮船带回的测线数据,为大西洋海底绘图,也就是凭着地质资料和科学家的知识,人工勾画出等深线来。因此这可以说是艺术加工的产物,并非实测得出的地形图。想要得到一幅客观实测的海底地形图,科技界还得再来一次源头创新——上升到空中去,用遥感方法测绘海底地形。

1.5 希曾和撒普的世界海底地形图(1977)。

1960年代以来遥感技术的发展,完全改变了陆地制图的途径,大陆地形已经从空中一目了然。但是包括激光在内的电磁波在水中传播时衰减太快,不能在深海应用。因此海底地形也需要离开地球表面到空中探测,但是要另辟蹊径,这就是“卫星测高”技术。卫星上的雷达高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得海平面的高度,为海洋学测量海流、海温等开拓了新的途径。虽然海面地形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海底地形,但是可以根据海底地形对海平面高度的重力影响,对海底地形作间接的测算,这种方法对于深海大洋地壳上的海山特别敏感。由于海底岩石的比重远大于海水,海山形成的重力异常会反映为海平面的隆起(图1.6B)。

因此,现代海洋界有两种海底测深的方法:一种是从船上用声波,通过多波束回声测深方法,在海底测得10—20km宽的条带(图1.6A),水平精确度可以到200m左右;另一种是从卫星用电磁波,通过雷达高度计测得海面高度然后再算出水深(图1.6B)。雷达高度计并不能“看到”海底,而是通过重力异常得出水深,因此水平分辨率比船测低得多,只有8km左右,但是极大地拓宽了覆盖面。据估算,用船测的途径为全大洋海底制图,需要大约200年,还不包括更加复杂的浅水海域;而用卫星技术测量全大洋地形,只需要1年。不过卫星测得的水深分布精度不足,可以用于科研而不能用来指导航行。因此,理想的办法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1.6 海底地形制图的两种方法。A.船载多波束回声测深;B.卫星雷达高度计海底测深。

果然,1997年美国科学家完成了卫星和船测相结合的海底地形图(图1.7)。这幅新图的重大特色是揭示了海底的粗糙地形,具体说就是发现了大量的海底火山。早在1960年代,就已经发现有上千米高的海山耸立在大洋地壳的深水海底,尤其是靠近大洋中脊的海区更多。采用新技术测量海底地形后,发现高度超过1500m的海山有13 000座,而海山的数量和大小呈对数关系,由此推测全球高度超过1000m的海山应当有10万座,超过100m的有2500万座。我们对海山并不陌生,夏威夷群岛就是海山,但是这里说的是分布在几千米深海海底的海山,其数量之多超乎我们的想象。比如在东太平洋10—20km长、2—5km宽、50—300m高的海山,排成链状与海底扩张方向垂直分布,可以占到深海海底 30%以上的面积,而且被沉积物掩埋的海山还不算在内。深海底上的海山是个大题目,到第四章我们再谈。

地球表面的一个重要数据,是世界海洋的平均深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据绳测数据得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在3800m上下。但是用绳子测量海底得到的是点的数据,把点连起来就算地形,结果总以为海底地形是平缓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单波束回声测到的是线,卫星技术测到的是面,信息越多反映出来的地形越复杂,于是发现海底地形起伏的幅度远大于陆地。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8844m,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11 032m,相差2000m。而且地球上最大的山脉,也不在陆上而在海底:世界大洋的扩张洋中脊高出海底2km,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巨大的深海山脉,绵延6万km;而陆地上最长的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也只有8900km,相差一个数量级。这样,深海地形平坦的误会已经消除,大洋深处有的是崎岖陡峻、粗糙不平的海底,其结果使得世界海洋的平均深度减少。根据现在的统计,世界海洋平均水深是 3682m,笼统可以说3700m深。

1.7 结合卫星测高重力资料和转载回声测深资料得出的全大洋海底地形图。

1.8 深海海底(左)与火星表面(右)地形图比较。

总之,海底地形测量的技术,从用绳子测点,到声波测线,再到遥感测面,经历了“点—线—面”的三部曲,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绝大部分海底至今缺乏详细的地形图,关键在于遥感技术应用的局限性。虽然遥感技术已经能够对地外星球做高精度的测量,但是由于受几千米厚层海水的阻挡,人类对于海底地形的了解还不如月球背面,甚至不如火星。不妨来个比较:图1.8的左边是大西洋中脊区的地形,可以看出中脊、海山和转换断层,但是分辨率不高(水平15km,垂向250m);右边是火星上“水手谷”(Valles Marineris)的地形,显示出峡谷和撞击坑等,分辨率高得多(水平1km,垂向1m)。两幅图用的比例尺相同,质量的差别一目了然。 We9uUH2SfOojpgRvykNqC8rQj9W7p7JVpCKfgwnLnSz+oI+/mWA+KmYHphVaI5s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