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构建个人价值的护城河

投资大师巴菲特曾说,无论如何也打不垮的卓越企业都拥有真正的护城河保护,就像一座美丽的城堡,周围是一圈又深又险的护城河,仿佛强大的威慑,使得敌人不敢进攻。一家企业需要构建护城河才能够持续卓越,而对于个人来说也一样,只有打造出自己的护城河,才能够打破自我设限,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占据一席之地。

构建个人价值的护城河,则需要我们一步步地主动进行自我探索。

第一步:发掘自身优势

总有很多人在成长的路上高喊着努力坚持的口号。

假设你的初始价值是 1,如果你坚持每天比别人多努力 1%,那一年下来的价值就会有 30 多倍的增长:

1.01 365 = 37.8

这个算术看起来很简单,却很震撼,但问题是,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都很努力,你要在哪个方面比别人多努力 1%呢?还有,你怎么保持每天都比别人多努力 1%呢?况且要做到每天都比别人多努力 1%,你又该如何坚持下来呢?

如果一件事情需要依靠你的意志力硬扛,需要你不停地暗示自己“努力坚持”,它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因为需要你费劲地坚持,本身就说明你不大愿意做这件事情。如果是一件你喜欢做、擅长做的事情,你大脑里根本就不会出现“努力坚持”这四个字,因为你每天都会乐此不疲地做这件事情。爱打游戏的人每天都能准点上线,甚至不惜熬夜,你不让他这么努力坚持,他还不乐意了。所以,这里要努力坚持的,是你内心真正擅长、真正有优势的东西,它可以是你的某项知识技能,也可以是你的个性或者价值观特质。

德鲁克曾说:“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只能靠发挥自己的长处。从事自己不太擅长的工作是无法取得成就的,更不用说那些自己根本干不了的事情了。”在由内而外的自我探索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站在“价值存在层”来思考和试错,不断明晰和完善自己的价值观,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和内在动机,从而发掘出自己的优势。

研究咨询机构盖洛普通过一系列大型研究项目发现,在收到对个人优势的反馈,以及对如何在本职岗位上更充分发挥这些优势的指导后,人们对工作的满意度会有所提升。

当我们弄清楚自己的优势,在生活中发挥自身长处的时候,我们也就更容易提高积极性和表现力,感受到别人的肯定、理解和尊重。而此时我们对自己的认可度和满意度都会提升,也就更能够感受到自身价值。

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法来识别自己的优势。

做一些科学的性格、优势测试

这里提及的测试,指的是一些专业机构提供的测试,比如九型人格自测、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测试等,千万不要去做一些科学根据不明的星座类测试。

通过较为科学的测试,你对自己会有更多的了解,也会得到比较客观的自我认知。

但这只是认识自己的一个快捷方法,并不能代替你自己对优势的感知,所以,我们还需要结合其他方法来了解自己。

向值得信赖的朋友,同事和家人寻求反馈

我们对自己总有一些主观的美化,所以,为了更客观地认识自己,你还可以向周围值得信赖的人寻求反馈。

你可以让他们列举出他们欣赏你、觉得你充满热情的事例,问问他们从中看到了你的哪些闪光的优点。

寻找你的高光时刻

回顾过往,找出你最好的时光,也就是你生命中的高光时刻。

比如,你可以回忆事业攀上高峰时,自己是如何做到的,你采取了什么态度,做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你能把事情做得这样好。深层次地分析成功案例能帮你找到自身潜藏的优势。

回馈分析法

要发现自己的长处,管理大师德鲁克提供了一个途径,叫作“回馈分析法”(feedback analysis)。

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你都可以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 9 ~ 12 个月后,再将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比较。

只要持之以恒地运用这个简单的方法,你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的长处。

在采用这种方法之后,你就能知道,自己正在做的哪些事情会让你的长处发挥出来,同时,你也将看到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还不是特别强。

一个朋友曾经在职业规划上迷茫了一段时间,不知道自己是该转行去做产品经理,还是该继续做研发。后来实践了半年多“回馈分析法”,他发现自己的职场优势其实是全局性地设计项目流程、制订项目计划、提供解决方案,而不是频繁地跟各种客户聊需求、看数据、收集信息。而且他性格稳重缄默,理性思维比较强,所以相比起做产品经理,在研发方面他能够做得更好。

所谓的优势,并不仅仅指我们常常提到的知识技能,比如会画画、记忆力好,其实还包括那些源于个人价值观和性格的特质,比如为人谦逊、善于融入组织、有同理心等。

明确了自身的优势,我们就知道自己能够做好、做成什么,从而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精力、资源都投入到自己擅长做的事情上。

第二步:重新定义你的角色身份

找到了优势,你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时就容易收获成就感,但如果你的优势仅仅对你个人而言有价值,对于他人来说毫无价值,那么你收获的价值感并不会很高。

从人生的角度看,最好的个人定位,其实就是自身优势、个人目标、他人需求三者的统一。

面对自身优势,你需要思考:

怎样利用这个优势来创造价值?

如何凭借这个优势来满足某个社会需求?

如何将它与市场以及未来的趋势联系起来?

这些问题帮你从内部的自我探索转向重新定义外部角色、打破外界限制,也就是从“价值存在层”进入“角色感知层”。

这时候,你要主动给自己设定一个角色、确立一个身份,去思考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你擅长画画,将来想成为一个画家;你喜欢唱歌,将来想成为一名歌手。

确立了角色身份之后,你还需要结合他人和社会的需求,给自己未来的愿景目标赋予使命。

所谓使命,就是这件事能让你获得价值感和意义感,比如你能从中感受到愉悦和满足、生活的充实、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或者获得经济效益、参与感、他人的价值认可和人脉资源等。

就像前面那位在职业上迷茫的朋友,在了解了自身优势之后,他就会去钻研未来软件发展的趋势,以及各种软件开发职位的招聘需求。最后他发现,“软件架构师”这个角色和他的优势很匹配,相比起一般写代码编程的程序员,这个职位需要有丰富的研发经验,懂得把控全局。

更进一步地思考,他发现自己更愿意去做教育方面的“软件架构师”,因为他希望通过便捷化的应用程序来减少大城市和小乡镇之间的教育水平差异,为打破这个社会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出一份力。而且眼下教育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当他把教育领域的“软件架构师”作为自己的愿景目标的时候,他的自身优势、个人目标、社会需求三者之间的夹角就变得很小,接近于一个理想的职业了。

只有将自身优势和他人需求相结合,我们才能确定自己的愿景目标,找到构建个人价值的落脚点。所以,明确了自己的优势,你还可以问自己以下两个问题。

角色重构:借由我的优势,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赋予使命:我可以从哪个方面去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利于他人和社会,收获价值感和意义感?

第三步:拓展能力资源层

找到了构建个人价值的落脚点,我们就有了明确的目标。

接下来,你就需要围绕这个定位好的愿景目标积累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资源,从而构建核心能力,拓展“能力资源层”。

朋友设定了教育领域的“软件架构师”这个目标,那他首先得要列出实现这个目标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和技能。

你可以从各大公司对这个职位的招聘要求入手,也可以跟自己的同行,或者业内大牛聊一聊,并最终确定一个知识和技能清单。

有了这样一个学习清单,剩下的就是积累经验。你需要去学习新知识,回顾过往的经验,投入精力和资源,将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践,从而培养自己的能力。

而关于如何学习、如何实践,我们会在第二章里详细地阐述。

构建个人价值的护城河,就是一个认识自己、探索自己的过程。我们从“价值存在层”出发,找到自身优势,重新定义“角色感知层”,进而拓展“能力资源层”,最终提升个人价值,打破自我设限。

而整个探索自己的过程,就是在重构人生。 dxy6ovpqrgR+yyClm3Nt6nUJl3E3U9zJ0+eQUWbieK+DORVEQ/e/gnuhxzsIQz6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