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我设限的三种心智模式

家养的鹦鹉,如果不放在笼子里,一般都会有一根铁链拴着它的脚,防止它飞走。但墨西哥的鹦鹉并不需要一根真实的铁链,因为一根隐形的铁链已经占据了它的心智,牢牢拴住了它的脚。

当墨西哥鹦鹉刚出生没多久就会被放置在一根棍子上,然后训练它的人会突然一下把棍子抽走,它就摔下来,然后又让它站在棍子上,又抽走,再让它摔下来。为了避免从棍子上摔下来,它会牢牢地抓住那根棍子,直到你再怎么抽棍子,它都不会掉下来。这个时候,它对于不抓紧这根棍子有一种强烈的恐惧感,所以它的整个心智空间都被这种恐惧填满了。

当它长大之后,羽翼丰满可以飞翔了,但因为它的整个心智空间早已被这种恐惧意识、风险意识所填满,所以它不敢尝试飞翔,只愿意牢牢抓住那根棍子,因而主人根本不用拿铁链拴着它。

尽管眼前是一片广阔无边的空间,但是它内心的空间格局却已经小到只能容纳下那根棍子。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早就被恐惧、担心、焦虑以及各种垃圾信息所填满,所以心智空间非常拥堵,自带一种狭隘的心智模式,不愿意去发现新的事物、做新的尝试,所以我们的世界也局限于眼下,作茧自缚。

自我设限很容易造成一个人没有格局,在遇到事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不确定性、不可能性。

由于这种对外在风险和困难的恐惧意识,他的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都会明显变弱,只敢固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牢牢抓住那些确定的东西。

所以,很多人喜欢为自己的人生提出各种条件——“只有拥有了这个,才能实现那个……”“等我们怎么怎么样了,才能怎么怎么样……”

事实上,自我设限源自那些掩藏于恐惧之下的限制性的心智模式:

模式一:没有希望

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目标都不可能实现,就像有的人因为遭受过太多的挫折,面对生活就会有一种“习得性无助”。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做过一个实验,他把狗关在笼子里,一摇铃铛,就施加电击,反复多次之后,再把笼门打开,结果大多数狗听到铃铛响,并没有逃跑,反而是躺倒在地,等着被电。

这种本来可以规避伤害,却选择绝望地等待痛苦降临的心态,就是习得性无助。

生活中一旦有过几次难堪的遭遇,人就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颓丧状态。于是这种没有希望的限制性心智模式,会让很多人在心底给自己暗示——“我总是做不好,我命中注定就是这么倒霉。”

模式二:无能为力

虽然你认为目标有可能实现,但却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得到想要的结果。

我有一个朋友,非常羡慕插画师的工作,但是他总是认为自己缺少专业学习,没有专业素质,对自己成为插画师感到力不从心。

这种限制性的心智模式背后的潜台词是——“别人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但却不是我。我不够好,我不够有学识,不够有能力来达成目标。”

很多抱持这种信念的人会自发地给自己设置门槛,因为自己不是专业出身,就放弃了原来的梦想;因为自己不够漂亮,所以就自惭形秽,自认找不到理想的恋人;因为自己没有积累足够的财富,所以就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模式三:没有价值

很多人的自我认同感低,喜欢把自身的缺点无限放大,而这种无价值感会让你虽然相信目标有可能实现,甚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但却会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它。在社会上,有些人明明很有才华,却总是不敢去尝试新事物,不愿主动去争取机会,结果屡遭败绩,而这又进一步增强了他的无价值感。

这种没有价值的心智模式,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自我妨碍情结。心理学家马斯洛就专门研究过这种心理现象。他发现很多人并不会拼尽全力去追求最好的结果,而是越靠近成功,就越容易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干扰自己的表现,比如刻意的疏忽、拖延等。

这种无价值感,会让我们在迈向目标的过程中,故意去设置很多障碍,以便让自己在失败的时候,看起来好像只是因为自己不努力。

无价值感,其实是内心缺乏安全感,背后传达出来的信息是:我什么都不是,我这个人有太多问题,我不配获得幸福和健康。

没有希望、无能为力、没有价值这些限制性的心智模式,在我们的内心架起了一堵高墙,让我们无意识地给自己的人生强加许多枷锁。 DmuXtktlaMv66HWeiyV2GxW9PHjYgY81XNbXs1pxHg1BRjRCL7x9gkGbf1gt8Hu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