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顾名思义,是“输送食物的管道”。但如果仅仅把食管看成一条管道,那可就太小瞧它的作用了。这条管道连接咽部和胃,不仅能将口腔中咀嚼完成的食物输送至胃进行储存和消化,同时也防止胃内的食物和水反流入食管。下面我们仔细介绍一下食管的结构和功能。
食管的解剖结构
食管长约 25 ~ 30 cm,自颈部起始,途径胸部,最后在上腹部与胃的贲门相融合。食管并不是像我们常见的管子一样又圆又直,而是存在 3 处狭窄的地方:第 1处狭窄在颈部食管起始之处,也就是与咽部连接的地方,距离中切牙(门牙)大约15 cm;第 2 处狭窄在胸部,是受左侧支气管的挤压而形成,距离中切牙大约 25 cm;人体的胸腔和腹腔由膈肌分隔而开,食管的第 3 处狭窄就是在胸腔与腹腔交界处,也就是食管穿过膈肌的地方,是受膈肌的挤压而形成,距离中切牙大约 40 cm。在急诊室中,我们经常看到有患者因为鱼刺、枣核和鸡骨头等异物卡在食管而急得不可开交,这些异物最容易卡在我们上面说的3个狭窄之处。同时,这 3 个狭窄之处也是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食管的生理功能
输送食物是食管的首要功能。食管不仅在咽部和胃之间充当一座桥梁,而且能依靠自身蠕动主动地将食物和水从咽部推向胃部。食团进入食管后,食团下面的食管平滑肌会自行舒张,为食团的到来预留出空间,食团上面的食管平滑肌则会自行收缩,像是在驱赶着食团前进。正是在食管不同位置舒张、收缩的协调配合下,我们吞咽的食物和水才能一路顺畅地从咽部走到胃。如果食管不能根据食团的到来协调地收缩、舒张,则会导致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进而导致吞咽困难。由于食管癌或食管瘢痕形成等导致食管局部狭窄,也可以损害食管输送食物的功能,导致吞咽困难。
食管的生理功能
食管向胃部输送食物之路是一条“单行道”,防止胃内食物反流是食管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在不进食的情况下,食管下段与胃交界区的平滑肌持续收缩,形成一个“高压带”,医学上称为食管下段括约肌。食管下段括约肌关闭了食管和胃之间的“大门”,有效地防止了酸性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当咽下的食团快要从食管进入胃时,食管下段括约肌才短暂地开放。如果食管下段括约肌平时不能正常收缩,就会导致胃食管交界处的高压带消失,酸性的胃内容物长期反流入食管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巴雷特食管等,并可能增加食管腺癌的患病风险。
因此,食管不仅是口腔和胃之间输送食物的管道,而且能够协调地推动食物进入胃,并有效防止胃内容物反流。我们每日能正常地进食,离不开健康的食管发挥功能。
(高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