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何谓食管胃黏膜异位症

食管胃黏膜异位症是指胃黏膜出现于食管上段,且可引起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正常的食管黏膜为鳞状上皮所覆盖,在胃食管结合部与胃黏膜的柱状上皮相连,而食管胃黏膜异位症就是在食管的鳞状上皮中出现了一小块柱状上皮,就好像在一望无际的草坪上有一小块地方突兀地种了花。胃黏膜异位可以发生在消化道的多个位置,如舌、十二指肠、回肠以及直肠等,由于这些异位的胃黏膜能分泌胃酸和某些胃肠激素,所以其具有发生溃疡、出血、狭窄等并发症的可能。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 5%~ 11%,国内发病率明显低于国外,为 0.1%~ 1%。食管胃黏膜异位症常发生于颈段食管,常发生在食管入口处的下方,故又被称为“食管入口斑”。

食管胃黏膜异位症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数认为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也有人认为,食管胃黏膜异位症的形成与后天食管黏膜损伤有关,如创伤、反流、感染等因素损伤了食管的鳞状上皮,异位的胃黏膜继发性增生以修复损伤,从而表现为食管胃黏膜异位症。绝大多数患者临床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吞咽困难或吞咽痛、咽部异物感,极少部分患者可有食管外症状,如声音嘶哑和咳嗽等,类似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症状的发生与异位的胃黏膜内的壁细胞分泌胃酸有关,面积大的食管胃黏膜异位症更易引起症状,可能与面积大的食管胃黏膜异位所含壁细胞较多,泌酸更多所致。严重者甚至可并发溃疡、穿孔、出血、狭窄、气管食管瘘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食管胃黏膜异位症内镜图片

由于食管胃黏膜异位症转化为肿瘤的可能性小,对无症状患者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对有吞咽疼痛、胸骨后疼痛等反流症状的,可以采用H2 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PPI)等抑酸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对有食管狭窄、食管环和食管蹼等形成者可以内镜下行扩张治疗。对伴有异型增生、黏膜内癌变者可根据情况行电凝和黏膜切除等治疗,但由于病变位置较高,内镜操作存在一定难度,需要熟练的内镜医师进行治疗。对侵犯黏膜层以下者可考虑外科手术切除。

(郭继尧) rvAuNFhs2MYSDiLf8Iemo4zWc5X6aogG3gx1TDgoOUFN03VTzX5V1/zRUENNroA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