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于1994年给出“骨质疏松症”的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Health, NIH)于2001年给出了新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强度,即抗骨折的能力,包括两方面内容,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骨质疏松症患者单位体积内骨矿物质减少、正常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骼“变脆”,容易发生骨折。就像大树被白蚁蛀空,轻轻一碰就会断裂。由于50%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发生骨折前没有任何症状,因此骨质疏松症又被称为“寂静的杀手”,骨质疏松症也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