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十九章 义女貂蝉

众人护着小皇帝和刘协,正在向京城行去,遇到了一支大军滚滚而来,看旗号这应该是董卓率领的西凉军。袁绍随即打马上前,与西凉军前军答话,令他们赶紧将董卓叫过来。

小校答应刚刚要走,后军已经飞来几骑人马停在了前军观望,正是董卓和李儒来了。董卓认得袁绍,策马上来问道,“袁绍,天子在哪里?”

袁绍听他直呼自己名字,且又神态傲慢,不禁心里很是生气,却面不改色地回答说,“董大人,我们已经接到天子了。叫你的人马立即撤回去,不要惊了圣驾!”

董卓知道袁绍是朝廷实力大员中的新锐,却故意摆出倨傲的姿态,对袁绍不加理睬,踢马径直走向皇帝的位置。走到跟前停下,大声喝道,“天子在哪里?”

众人看到董卓如此无礼,心里不由地都愤怒起来,不过碍于他的兵马众多,不好撕破脸面,就暂时都忍了。袁术大怒,当即就要出马呵斥董卓,被一旁的杨彪拉住。杨彪不想在大乱之余,再生出事端来。

小皇帝见董卓面像很凶,肆无忌惮地在众人跟前喊话,就勾起了自己昨夜的恐怖回忆,吓地战战兢兢。身边的刘协见他害怕,就上前质问董卓,“你是什么人?”

董卓扫了一眼众人,看到了王允、杨彪等人都骑马立在一个孩子身后,明白了那就是皇上,那么眼前这个看起来年纪更小的孩子,应该就是陈留王刘协了。董卓并未下马,回答说,“我是西凉刺史董卓。”

刘协喝道,“你带了这么多并马,是来给陛下保驾,还是劫持陛下的?”

董卓听了这话,惊了一身冷汗,立即从马上下来,向皇帝叩头行礼。

小皇帝仍然处于惊恐当中,说不出话来。刘协见董卓行了君臣之礼,就替皇帝说道,“董大人,你大老远地赶来侍候陛下,幸苦了。叫你的部下让出路来,你就跟着我们一道回京罢。回京之后一并都有封赏。”

董卓就向刘协行礼,随后按刘协吩咐,令手下军卒退开,让出了官道。众人就重新上路。

皇帝与众大臣上路之后,董卓与李儒也上马跟着,让西凉军紧紧跟随,一路护送皇帝到了京城。路上,董卓对李儒说,“刚才你们都看到了,咱们这位皇上性格懦弱,没有人主风范,倒是那位陈留王,令人印象深刻。”

李儒回答说,“先帝遗愿就是刘协继位。现在这位皇上是被何进一伙人强行推上去的。”

董卓哼了一声。

李儒继续说,“陈留王是董太后亲自养大的,说起来,他跟大帅您有缘哪!”

董卓想起来了,轻声问,“你是说,进京之后,咱们要争取废了眼前这位皇上,去改立陈留王吗?”

“大帅明鉴。要办这件事情,就得趁热打铁。我的意思是,趁着宫中大乱刚平,人心不稳,咱么应该尽快下手。”

董卓有点犹豫,“贤婿啊,这会不会太急了一点?你看到刚才大臣们的动静没有,有人对咱们不服啊。”

李儒笑道,“大帅,咱们是奉行先帝遗旨,谁能反对?谁又敢反对?”

董卓问,“你这样说,是不是那个遗诏已经得手了?”

“大帅英明,正是如此。那个传旨太监张意,身上就带着那份遗诏,昨夜我跟他推心置腹地谈过一次话后,他就交给我了。”李儒有些得意地说道。

董卓觉得奇怪,“那他为什么现在才交出来呢?”

“他受张让命令,将遗诏随身带到了我们这里。可是他对大帅有些不放心,想再观望一阵,看看你如何行事。后来有消息说张让已经投河死了。他没了主人,必须得投靠一个新的主子,就主动献出了这份遗诏。”

董卓哈哈大笑,“好,好,有了这份遗诏,再加上蔡邕的证词,废掉何太后和这位小皇帝,改立陈留王,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

“还有一件大事要办:大帅如果明天朝堂议事,应该首先提出来这件事情来,可以收取人望。”

“除了废帝立新,还有什么大事啊?”董卓奇怪地问道。

李儒笑道,“这件事情如果大帅做好了,功德无量啊!”

“哦,快说。”

“现在阉宦们已经被诛杀殆尽,那么两次党锢之祸受难的士人,就应该立即平反,让他们的家人和所有受到牵连的人,全部返回各自家乡。朝廷还要下诏抚慰,给予抚恤。明天朝会,大帅应该率先提出这个事情,这样的话,天下的士人,都会对大帅感激涕零的!”

董卓虽然是个行伍出身的粗人,却对士人,尤其是世家出身的人很是尊重。如果天下士人都能支持自己,那就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所以对这个名利双收,而自己又并没有什么付出的事情,他自然一口应承了。

快到京城之前,皇帝下了一道圣旨,让包括董卓西凉军在内的所有外郡军队,都驻扎在京城之外,无旨不得入城。这道旨意当然是在防备董卓与丁原这些外郡刺史了。董卓很不愿意,李儒劝道,“大帅不需担心,有我们驻兵在外,谁敢对大帅不利?”

董卓回答,“虽然这样,没有自己的军队随身跟着,咱心里总是不踏实。”

“大帅,这只是暂时的。您别忘了,丁原那两万多兵马也来了,如果他们要跟咱们的人一道进城去,这就是个麻烦。我们得想办法,把丁原的军马收过来。还有,大将军何进不在了,何苗也死了,可他们手下的兵力并不少,明天我们要争取把这些人都收编了。”

董卓点头同意。随后,李儒挑选了一批武艺高强的护卫,让他们跟随董卓和自己进城去了。

再说卢植那边,因为出城追寻皇帝下落,而不能赶到安平岭与家人汇齐,所以手书了一封家信,差人快马送到安平岭客栈,交给了卢奕。信里让卢奕跟卢母和其他家人先行返回家乡,自己将暂时留在京城,等京城宫乱彻底平定,自然会赶回范阳,与全家团聚。

卢奕跟卢母、陈芯商量一番,决定就按照父亲的意思办了。而王融则力邀卢奕跟陈芯先到鲁国去探望陈芯的父亲陈逸,将婚约订好,然后到琅玡他的庄园里住上一段时间,同时派人先到范阳去把旧宅翻新,等一切妥当后,再同母亲和陈芯一起回到家乡成婚。

陈芯、卢奕和卢母都觉得这样的安排确实妥当。卢奕知道朝廷邸报上讲过,冀州各地黄巾残余猖獗,从京城北上范阳的官道时断时开,更无法保证安全。于是众人又商量一阵,决定接受王融邀请,先到鲁国和琅玡去。卢奕心细,又派了几位老管事回到京城家里,去照顾父亲这段日子的起居生活。

此时丁原率领大军也驻扎在洛阳城外,这次援救皇帝被董卓抢了先,他的心里非常不痛快。先前折了丁义,然后被何进拆走了张辽和张扬;现在何进已死,当初他承诺自己的太尉一职,很可能就是一场迷梦。眼看自己做的这笔生意已经定局赔本了,他这才醒悟过来,后悔当初不该抛弃了董太后和董重他们。如果有他们在,至少朝局还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如今的局势看来,自己很快就要出局了。

正在心烦意乱时候,皇帝派人来宣旨,不准并州军进入城里。吕布听后,很是恼火,当着钦差的面发作道,“我们不辞辛苦,赶来救援皇上,现在却不许我们进城,这是什么道理?”

使者无话可说,吕布继续骂道,“一定是有人在皇帝那里进了谗言。不是说阉贼已经被杀尽了吗?难道皇帝身边还有奸党吗?”

丁原听了很是恼怒,指着吕布发火说,“这厮不要胡说,还不赶紧退出去。”接着喝令手下将吕布赶走,然后还得忍着怒气,向钦使赔罪。

吕布既羞又恼,跟自己的部下商量,准备要回到并州,去跟张辽他们会合。为此,并州军上下人心浮动。丁原听说此事后,更加生气,将吕布叫了进去,着实训斥了一顿。

今夜,直到很晚,疲惫不堪的王允才回到府里。老家人王安迎了上来,随即给王允端上了茶水热食。王安见王允紧缩双眉,就关心地问,“听讲太后跟皇帝都老少平安,已经回宫,那些宦官也已经除尽,老爷还有什么担忧呢?”

王允摇头说道,“平安?哪里会有真正的平安了?现在宫殿大都被烧毁,那些宫人无论好坏一律诛杀,这真是玉石俱焚,国家元气大伤哪!还有,玉玺不见了。”

“玉玺不是在太后那里,就是在皇帝那里罢?”

“原来我也以为这样,可是太后让人到处寻找,都遍寻不着,皇帝身上也没有。这恐怕是不祥之兆啊!”

王安劝慰道,“老爷还是暂时不要再烦恼那些事罢,先吃了饭食再说。我还有一件事,过会要跟老爷讲下呢。”

王允以为王安要说下家里的事情,这才想起自早晨进宫后,整整一日在外水米未进,自己的确是饿了。另外也很是担心府里是否受到乱兵的抢劫,因此一边吃着,一边询问府里的情形。

两人就这样谈了约有一炷香的功夫。等王允进完了饭食,王安又端来了茶水,然后站在一旁侍候。王允饮了一口茶,想起了王安说过有事要讲,就问,“你方才说过,有事要告诉我,究竟是什么事情?”

王安回道,“老爷,今天我放心不下,下午带着人到南宫附近看一看,需要的话可以给老爷帮个手。结果我看到很多宫女和太监慌慌张张地跑到宫外,后面还有追兵劫杀她们。”

王允皱了皱眉头,“下午张让他们已经逃出城了,他们还在宫里追杀什么?这些兵都是什么人?”

“有人认得他们,说都是袁术的手下,还有说是袁绍的部下。”

王允生气了,“袁氏兄弟带兵,为什么都这样放纵属下呢?”

王安继续前面的话说道,“其中有一个宫女,我看着特别眼熟,因为她恰好是朝我们这里逃过来了,所以我就把她拉进了马车里。”

王允疑惑地问,“眼熟?你说的是什么人?”

王安回答,“老爷,今天一大早,卢公子就过来跟王融先生、陈芯姑娘一起带着家眷们出城了,对不?”

“是啊。”

“可是,下午我以为又见到陈芯姑娘了。”

王允问道,“你说的是那个被你救起的那个宫女吗?”

“正是。我当时惊地愣住了,以为救的就是陈芯姑娘,可是,她不是。”

王允见一向老成稳重的王安有点语无伦次,不禁好奇了起来,就问,“那现在人在哪里?”

“老爷你稍等一下,我去请她过来。”

过了一会,王安领了一个年轻女子进来,王允抬起头稍一细看,顿时惊讶万分。

只见这个年轻女子身姿婀娜,行走时好似轻摆杨柳,站在眼前却又娴静文雅。细观她的脸庞,只见她细耳碧环,杏眼红唇,黛眉清扬,肌肤如雪,真是姿容美绝。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个女子当真跟陈芯一模一样,王允不由地怔住了,以为陈芯又回来了。

过了片刻,王允自觉自己失态,有些尴尬,便清了清嗓子,问道,“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这姑娘已经知道面前的这位就是司徒王允,从容地回答,“司徒大人,奴家的宫里名字叫做貂蝉,进宫前的名字叫任红昌。”

王允这才醒悟过来,眼前这个女子真的不是陈芯。他仔细观看,发觉貂蝉跟陈芯的确不同,毕竟陈芯是习武的,身上自然带有一种英武的女儿之气;而无论是谁,只要看了一眼貂蝉,就会生出一种对她无比怜爱的感觉。王允问道,“貂蝉姑娘,你在宫里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因为奴家在宫里执掌朝臣戴的貂蝉冠,所以宫里在名册上就写了貂蝉二字。”

王允点头,原来是这个来历,又问,“貂蝉,你的家乡在哪里?是不是汝南平舆?”王允其实想搞清楚,貂蝉是不是跟陈芯有什么关联。

貂蝉摇头回答说,“奴家并非汝南人,是并州九原人。”回答后,貂蝉心里有一点纳闷,司徒大人为什么要这样问呢?

王允听到她跟陈芯两人的出生地相差很远,有点失望。

不过王允仍然猜测她们二人之间,说不定有着某种特殊的关系,他想找到一点线索来证实自己的猜测。就继续问道,“你的父亲姓任,有没有用过其他什么姓氏吗?”

貂蝉见王允好奇,就从容地回答,“我父亲名叫任昂。不过,我从小就被告知我是他的养女,至于我生父生母是谁,他们在哪里,他从未告诉过我,所以我从来都不知道。”

听到这里,王允顿时觉得释然,那么面前的貂蝉,极有可能就是前太傅陈蕃的另一个孙女。陈蕃曾经对自己有恩,无论如何,也得将她们照顾好才行。但是王允并没有马上告诉貂蝉对她身世的猜想,他要等待时机成熟,彻底证实了这件事情后再告诉她。

于是王允打定了主意,微笑着对貂蝉说,“王安救了你到府里,可见你跟我们就是有缘了。现在宫变未平,宫里暂时还不安全。貂蝉你就不要回去了罢,我想收你做我的义女,以后就住在我的府里,你可愿意吗?”

貂蝉是个会察言观色的细心女子,见王允说地真诚,不像有着什么特别的目的,再说乱城之下,自己也的确无处可去,于是向着王允盈盈下拜,说道,“奴家愿意,义父在上,请受小女叩拜。”

王允也很是高兴,貂蝉行完礼后,走过来搀起了她,一起坐下。王允又关心地问了一些她生活起居的琐事,嘱咐王安今后一定要照顾好貂蝉,要跟自己的女儿一样对待。王安点头答应。自此貂蝉就住在了王允府邸。

第二天一大早,王允就离开府邸,到宫里去察看情形了。经过宫变,小皇帝跟何太后担惊受怕了两日,双双病倒,所以并没有开朝会。但是大臣们都聚集在并未受损的含章殿,众人都在议论玉玺丢失的事情。

大臣们见王允来了,都迎过来向王允行礼,问他玉玺的事情该怎么办。王允见众大臣如此地介意玉玺丢失,就说道,“各位大人,这不过是一个印章而已,就算找不到,陛下新刻一个就是。各位处理朝廷政务,何必拘泥一个物件呢?再说日子久了,东西自然就会出来的。”

大臣们见王允对这事如此豁达,都觉得他讲地很有道理。又有人说现在很多宫殿被火焚毁,等清理完毕后,说不定玉玺自然也就出来了。于是众人的心思也就安定了许多。

这时,李儒陪着董卓走了进来。见董卓走过来,文官们都很不自在,纷纷地走开了。可董卓大声嚷道,“各位大人,我要向太后与皇帝陈奏一件大事。不过,在上呈之前,想要请大家看上一看,咱家说地有道理吗?”

有跟董卓关系较近的官员问,“不知道董大人要奏什么事啊?”

董卓就将奏表递了过去,“这是咱家的意思,李儒写的奏章。各位就请看看罢。”

有一个官员就接了过去,大声念道,“臣等闻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曩昔李膺罢职,陈蕃、窦武见诛,天下痛心。三代士人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故而党锢不除,正直废放,邪枉炽结。士人不平之声,凡三十余载。彼十常侍倒行逆施,招权纳贿,惑乱宫廷,人神共愤。及今伏诛,士民皆鼓舞欢欣。至今追思陈蕃、窦武,当昭雪沉冤,表功录善,古今之通义也。故臣等奏祈陛下,开党锢之禁,还士人之誉,则天下幸甚,万民幸甚。”

刚刚读罢,一些人立即大声说好,更多的官员鼓起掌来。于是这份奏表被官员们纷纷传看,看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无形之中,董卓的声望一下子就高涨了起来。

就在众人传看的时候,突然有一人站出来问,“董将军,我有一件事情不明白,你可以回答一下吗?” rGO1z27iCSKPX0f/Zhyv+BYSIim/2irU2GHP68ywzct0eqHCLu9zvT1SXR8l2GO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