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十二章 流言四起

贾诩领了董卓的命令,也备了各色礼品,启程赶往京城。在刚出城的官道上,李儒特地在这里等候,为他饯行。贾诩就下了车,跟李儒互致问候。

李儒说,“文和,大帅命我来一下,给你送行。”

“多谢大帅,多谢李大人费心了。”

“文和啊,我还有几件难事,着实麻烦。这里说话方便,正好问问你的看法。”

贾诩拱手说道,“李大人请讲。”

“你也许知道了,大帅前次接到大将军何进秘信,邀请他进京一起铲除阉宦,大帅已经答应他了。你这趟进京,一定要摸清楚京城现在的状况,何大将军以及他周围人的想法,要促成大帅进京这件事情。”

“贾大人放心,我一定办好此事。”

“铲除阉宦,是天下士人的共同心愿,是一件大好事。可是有些人对大帅有成见,对大帅进京说三道四,比如那个皇甫嵩,就上书说如果大帅要去京城,他第一个不答应。皇甫嵩手下还有几万军队,实在棘手的很。文和,你说说看,大帅该怎么应付他呢?”

贾诩捻着胡须笑道,“贾大人,你这是考校我吗?此事容易的很。”说完,看着李儒,微笑着却不言语。

李儒诡异地笑着,拱手问道,“请教了。”

“李大人,大帅可以派人在京城散布消息,就说皇甫嵩对何太后与何进专权不满,他要带军到京师勤王。那皇甫嵩是个名士,极为爱惜自己的名声,听到这种传言,一定会战战兢兢,不敢再有带兵进京的念头啦。”

李儒拍掌,哈哈笑道,“文和,果然高明!佩服,佩服。”然后接着问,“如果大帅带兵进京,韩遂、马滕他们会不会从后面偷袭我们呢?”

“他们不会。据我的了解,这次接受朝廷招抚之后,他们想要休养生息一阵,来招兵买马,暂时他们是不会撕毁协议的。”

“可如果他们真的这么做了,该如何呢?”

“李大人放心,真是那样,贾诩愿意跟张济将军一道领兵去平定他们。我们都是武威郡人,对那里的情况了如指掌。”

“好,有文和这句话,大帅就无忧了啊。”

这时贾诩问道,“我也有一事,想请教李大人。”

“哦,什么事。”

“在我看来,大帅进京除掉那些阉宦,此事并不太难。要说难,是难在以后的事情,大帅想要一直待在京里辅佐皇上吗?”

这是贾诩在试探董卓进京的真实意图了,李儒听出了他的弦外之意,就笑着说道,“你知道大帅对部下们一向义气,他进京掌了权后,大家自然都会有高官厚爵。文和啊,不需要你操心的,就不要多想了罢。”

说完,向贾诩拱手致意。贾诩还想有话问,见他这样说,反倒不好再问什么了。

于是两人作别,贾诩上了马车向京城赶去。

半年前董卓与黄巾战事不利,被人弹劾,朝廷将他罢官去职,关进了监牢。董卓让人带着金银细软重贿张让,这才免去了牢狱之灾。后来恰逢西凉叛乱,张让向皇帝进言说董卓一直被羌人敬畏,可以挂帅平叛。董卓就这样又被委以重任,出任西凉刺史平叛去了。所以董卓自然跟张让的关系很是亲近。

这日傍晚,李肃先行到达京城,在馆舍安顿好之后,立即让人驱车前往北宫去见张让。在接近雍门的道上,突然有人从高高的雍门上向下扔出无数传单,上面写着“何进弑后”,“太后冤死”,“汉家归何”等等字样。李肃让手下捡了几张,看了之后,李肃紧张地把传单塞进袖子里,吩咐马夫不要逗留,赶紧离开。

到了北宫,李肃给值日的小黄门送上钱财,央求通报一声要拜见张让。小黄门通报后,张让心想,我正要联络董卓,他就派人来了。于是让人将李肃领了进来。李肃进来后,张让命左右退开,然后问李肃,“你家大人差你过来,可有什么急事?”

“张总管,上回皇甫嵩上书恶言诽谤我家大人,弹劾大帅不听朝廷调度,图谋进京什么的。我们大帅心里不安,又没得到朝廷的批复,所以特地让我过来,一来问候一下张公您,二来就这件事情向张公求个援手。”

张让笑了,说道,“那皇甫嵩的奏劾,不要去管他。你大老远跑来,就只为了这件事情吗?”

李肃向张让做了一揖,“我家大人想请张公明示,他现在还能带军进京吗?他让我转告张公,大将军是他唯一的顾忌,只要能…”

说到这里,李肃压低了声音,“大帅的意思是,只要他们群龙无首,大帅就立即发兵过来,从河东出兵,可以朝发夕至。所以,张公只要能拖住一天时间,大局可定。”

听到这里,张让收敛了笑容,沉默了片刻,回答道,“此事不能操之过急。”

李肃又说道,“大帅还要我告知张公,蔡邕已经落入我们手里。张公如果需要,大帅会想办法把他送进宫来。”

张让听到这话,觉得非常诧异,沈放为了救蔡邕身受重伤,左臂已经残废,回来后告诉他,是卢奕跟丁原手下的大将吕布赶过去救了他们。现在蔡邕为何转到了董卓那里,这里面一定发生些事情。

不管怎样,人现在董卓那里,张让当然可以接受,于是他高兴地说,“太好了,我就知道你家董大人差你过来,一定会有好事。告诉董大人,有了蔡邕,我们跟何进下的这盘棋就活了。太皇太后在移去河间之前,已经把先帝遗诏交给了我。只要蔡邕在朝堂之上证明了诏书是真的,他们就得垮台。”

李肃点了点头,这时想起了路上遇到的事情,就对张让说,“我有一言,请张公斟酌啊。”说完,从怀里掏出了一张刚才捡的传单,呈给张让,“这是刚才进宫的路上捡的,张公请看。”

张让看后冷笑不语。

李肃继续说道,“如果传单所说属实,何进他们连太皇太后都敢加害,区区一个蔡邕的证词,他们会在乎吗?”

张让其实心里很是在意李肃这句话,但脸上却是毫无表情。

“张公,大帅的建议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何进跟何太后冒天下之大不韪,竟敢残害太皇太后,这已经激起了大臣们的公愤。现在张公您手持先帝遗诏,完全可以依诏行事,先行斩杀何进。然后在朝堂之上,公开宣布他们的所有罪恶。张公,您有诏书在手,又有蔡邕的证词,还怕群臣不服吗?”

这句话说进了张让的心里,他觉得非常有道理,心想,现在这个局势已经火热,太后之死,跟蔡邕的证词,不就是添上了最后两把柴吗?是火候该揭锅了。

于是他下了决心,说道,“回去转告你家大人,马上把蔡邕送到我这里。还有,要他立即带着兵马到京城来,不要怕引起冲突,不要怕有人弹劾,届时我们会为他说话的。”

“大帅想请您发个旨意给他,这样就师出有名了。”

张让点头,“没问题。你先回馆舍休息,明天一早,我会派人送去。”

李肃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就起身向张让道谢,然后拱手告辞。

张让在李肃走后,随即去了赵忠那里。两人坐在密室里,张让把李肃过来的事情,以及自己的谋划告诉了赵忠。

赵忠面色沉重,说道,“张公,你要知道,这是我们的最后一击,必须一击得中,否则就是万劫不复啊?”

张让点头,用指头轻轻地敲击了桌子说,“上次蹇硕之败,主要因为计划不周,兵力准备不够,而且宫里还有内奸。这一次,我们有了宫城卫士营。而且行动完全由你、我亲自指挥,应该不会外泄消息了。”

赵忠问,“刚才城里有点乱,是你让人四处去抛洒传单了?”

“嗯,是我让张意带人去做的。在我们最后行动之前,必须将何进他们搞臭,要争取军心、士心和民心。”

赵忠点头,然后走过去俯首跟张让说了一番话,张让频频点头,赞道,“赵公,您不愧是屡经阵仗。当初您年少时就参与拿下了大将军梁冀,后来又搞垮了窦武,这一次咱们联手一定能拿下这第三大将军,何进。”

“要派人把郭胜跟他的手下看起来,我算是搞清楚了,他已经跟我们不是一条心了。还有,宫里所有可疑的人,在行动前都要看押起来。”

张让点头,“我让沈放带人去做,应该万无一失。”

赵忠又嘱咐道,“通往宫外的密道,要事先全部打开。如果遇到危急时刻,我们就带上何太后跟皇帝,一起向邙山上逃,那里地形复杂,容易逃脱。”

“好的,今晚我就让人收拾。宫里还有些炼丹用剩下的火炭这些东西,我叫人全部堆到谷门那里。如果咱们被迫要上邙山,就在谷门点上大火,阻止一下追兵。”

“这个办法很好。还要准备一些容易携带的吃食和水袋这些东西。”

张让最后问,“赵总管,你看后天发动如何?”

赵忠点头答应,“可以,咱们再用明天一天的时间,做最后准备。”说完,两人相互握了一下手。

此刻,贾诩一行人在城门关闭之前,也赶到了京城。在馆舍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清早贾诩就向外走出去,他要观察一下京城里人们的情形,然后前往大将军何进府邸。

虽然只是清晨,京城里已经是流言四起,人们都在传说大将军何进是杀后夺位,昨夜的传单在人们手中四处传递。一些传单送进了大将军府,何进看了气地七窍生烟,立即派人叫来了袁绍、袁术。何进手里抓着传单,向袁绍发怒道,“你们看,究竟是什么人干的这事?”

袁绍本不知道何进派了吴匡与张璋去河间鸩杀了董太后,直到后来才听说此事。于是一大早,他就急急忙忙地跑到大将军府邸来确认,当然是来不及劝止此事了,袁绍对着何进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大将军,从此我们的名声就要坏了!”

何进很是反感他的这句话,反诘道,“本初,所以这家事情并没有通知你,就是不要你受到牵连,你可以放心了罢!”

袁绍见他猜疑自己,轻轻叹了一口气,“大将军啊,这人心似水,民意如烟。只怕从此,围绕我们的流言蜚语将无法禁绝了。”

“禁不掉,就不要去禁他。谣言止于智者,只要我们大权在握,只要朝政稳定向上,日子长了,所有的流言都会自动消失。”何进满不在乎地说道。

袁绍听了大不以为然。

何进见他这副模样,心里更加生气了,吩咐他无事就回罢。

袁绍诅丧地正要走出去,有何府家人来报,并州刺史董卓派贾诩来见。何进没好气地说,“这时没空,不见。”

随后就叫人出去要打发贾诩,袁绍赶紧拦住,对何进说道,“大将军,这董卓可不是一般的官员,他也许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要不,让我去见见他罢?”何进点头同意。

于是在大将军府的侧厅里,袁绍接见了贾诩。贾诩第一次来见何进,因此并不认识他们,只见主位上端坐着一人,看年纪似乎比自己还要年轻,便断定此人并不是何进,便拱手问道,“请问贵价,大将军可有空接见在下?”

袁绍听他这样问,知道此人精明,便点头回答,“大将军此刻正忙,一时无空,只怕怠慢了阁下,所以特地差我来见一下,我就是袁绍。”

贾诩早就听过袁氏兄弟的大名,不曾想今日在这里见到了,于是拱手说道,“久仰大名。”

袁绍回礼,“阁下客气了,你就是贾诩先生?”

“正是。我家大帅前次接到大将军的秘信,邀请他进京一起谋划大计。大帅已经准备好了,现在我们正驻军河东,随时策应大将军。只是朝廷已经调任大帅任职并州,我们不能在那里停留太久,以免被人非议。”

“贾先生,那信是我写过去的。接到此信的,还有丁原大人他们几个。包括你们董将军在内,都是大将军深为信赖的外援,不要着急,就快了。”

贾诩回答说,“袁大人,就是因为这个事,我家大帅已经受到个别朝臣的上书奏劾,比如皇甫嵩,他就乱说我们大帅屯军河东居心难测。这实在是让人无法容忍。”

袁绍一脸的无所谓,“不要去管他,大将军自然知道你家大人的苦衷。有我们的支持,你家大人就放心罢。”

“还请大将军能否给个准信,究竟要等到何时?我们也好安排。”贾诩追问了一下。

袁绍想了一下,回道,“就在旬日之内。叫你家大帅不要担心,再跟你透个底罢,大将军也很不喜欢皇甫嵩。”

“多谢袁大人实言相告。那么,我们的大军就继续驻扎河东,再等上些日子是吗?”

“正是。”

贾诩看着袁绍,小声问道,“袁大人,能否行个旨意给我们大帅呢?这样我们就是奉旨行事了,也好堵住那些小人的嘴。”

袁绍摇头说道,“用不着,你们有大将军的将令就可以了。再告诉你个实情,大将军其实并不需要你们的兵力来京,他要的是你们这些外郡大员的声势。知道罢,这是我给大将军的建议,也都是我操办的。大家一起出力,铲除阉宦,这是我们几代士人的心愿,是顺天应人的大事。”

贾诩听到这里算是明白了,原来何进这些大事上的决策,基本都是袁绍这些人在操弄。可是袁绍明明知道,清除宦官们,其实并不需要外地的兵力进京,为什么他还要这样劝说何进呢?难道他有自己特别的目的不成?于是拱手说道,“袁大人高见,在下敬佩。只是这么多的外地兵力一起进京,会不会惹出什么乱子来呢?”

袁绍疑惑地看着贾诩,问道,“贾先生,这个是你该考虑的事情吗?”

“哦,不是,在下只是有点好奇。”

袁绍犹豫了一下,回答说,“天子脚下,京师重地,除了那些阉宦,谁敢作乱?”

因为不了解袁绍,贾诩辨不清这是袁绍的真心话呢,还是只是拿来搪塞自己的浑话,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话,倒是愣住了,于是两个人的谈话便冷了场。

袁绍问道,“贾先生还有问题吗?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就请回罢。你来一趟京城不容易,要不我派个人领着先生,在这繁华京师里转上一转,不知先生可有兴趣?”

贾诩拱手告辞说道,“多谢袁大人美意了。贾某有事,就先告辞了。”

在回驿馆的路上,贾诩仔细回想了跟袁绍的对话过程,不禁冷笑了起来。这个袁绍,虽然是一个声望极高的名门世家子弟,但他今天的对话,实在不能让人恭维。如果不是一个真正糊涂的官僚,那他就是一个居心叵测的伪装者。有这样的人整日待在何进的身边,何进迟早会被人绕进陷阱里去,只怕他自己却从未察觉到分毫。

正想着心事,马车行到城西的广阳门附近,突然前面一阵骚动,人群蜂拥了过来,都是从广阳门那里跑回来的,有人大喊,“杀人啦,前面杀人啦!”

贾诩令人打开了马车车帘,向城门方向望去。只见有几辆马车正停在城门那里,守门的士兵在值日将官的带领下,正在跟几个人正在厮杀。贾诩仔细一看,不禁大吃了一惊,那些正在厮斗的人群中间,分明就有李肃。 WlI2RvZpjvekZG/1MWjkqrT52edLv49aek2ERh3GvEySnwSxcDoCLeFig/HzhbG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