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站
中医临证

一、考试形式和分值分布

第二考站中医临证,主要考查考生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能力、中医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及中医临床思辨能力,包括中医操作、中医答辩。中医操作在被操作者或医用模具上进行,考查考生对中医望诊、切诊、闻诊,腧穴定位,针刺、艾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技术的掌握情况,考生须根据要求动手操作,并回答考官提问。中医答辩是通过对考生临床接诊后围绕病情的问诊及特定临床问题辨析回答,分析其中医基础知识的扎实度、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流畅度、反应的灵敏度等,判断其中医思辨能力水平。总体要求,本站是综合模拟中医临床全过程,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及思考能力。

本站每年出60号考题,要求考生从中抽取一号考题,采取的是实际操作和现场口述的形式。考试时间为20分钟。本站所占分值是35分。每一号考题包括不同的4个问题,分别是中医操作2题,病史采集1题,中医临床答辩1题。具体的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见表3。

表3 第二站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

img

二、试题举例

【题干】

1.脉诊的选指、布指、运指。

2.列缺、风池定位,风池单手进针法。

3.腰痛问诊。

4.针灸起针后出现血肿的处理。

【答题要求】

根据你所抽题目的要求,边操作边口述或现场答辩,时间20分钟。

【答案解析】

1.脉诊的选指、布指、运指

(1)选指:医生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指目诊察,指目是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之处,是手指触觉较灵敏的部位。诊脉者的手指指端要平齐,即三指平齐,手指略呈弓形,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为宜,这样的角度可以使指目紧贴于脉搏搏动处。

(2)布指:中指定关,医生先以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动脉处,然后食指按在关前(腕侧)定寸,无名指按在关后(肘侧)定尺。布指的疏密要与患者手臂长短与医生手指粗细相适应,如病人的手臂长或医者手指较细,布指宜疏,反之宜密。定寸时可选取太渊穴所在位置(腕横纹上),定尺时可考虑按寸到关的距离确定关到尺的长度以明确尺的位置。寸关尺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段脉管的诊察范围。

(3)运指:医生运用指力的轻重、挪移及布指变化以体察脉象。常用的指法有举、按、寻、循、总按和单诊等,注意诊察患者的脉位(浮沉、长短)、脉次(至数与均匀度)、脉形(大小、软硬、紧张度等)、脉势(强弱与流利度等)及左右手寸关尺各部表现。

2.列缺、风池定位,风池单手进针法

列缺: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风池: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单手进针法:患者取俯卧位。①消毒:腧穴皮肤、医生双手常规消毒。②持针:用拇、食指持针,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使中指指端比针尖略长出或齐平。③指抵皮肤:对准穴位,中指指端紧抵腧穴皮肤。④刺入: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刺入,中指随之屈曲,快速将针刺入,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刺入时应保持针身直而不弯。

3.腰痛问诊

(1)现病史

1)主症的时间、程度:腰痛持续的时间、性质、有无规律,寒冷和阴雨天是否加重?

2)伴随症状:疼痛时是否伴有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或者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

3)诊疗经过:是否进行过腰部X片检查?是否确诊?是否治疗,怎样治疗,效果如何?

(2)其他病史:既往史:有无异常?个人史:有无异常?家族史:有无异常?过敏史:有无异常?

4.针灸起针后出现血肿的处理

(1)微量的皮下出血,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待其自行消退。

(2)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功能活动时,可先做冷敷止血,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瘀血消散吸收。 xrC2zzGl75nu7pc51xB+nWm5Hy9POXIZJAPBsrfANUkCjDALgmzrDJ4dnuL52Px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