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给你20美元,或者一年后给你100美元,你会选择哪一个?这是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有着合乎逻辑的答案。除非你需要那20美元来确保你短期的生存,否则,在你确信能获得更多回报的情况下,为什么不选择等待呢?毕竟,你有多大概率遇到某个有信誉的金融机构提供一种投资工具,保证你的资金能在365天内翻至5倍呢?然而,如果你向普通人提出这个问题,你会惊讶地发现,大多数人会选择拿着20美元跑掉。为什么呢?为了理解这一点,以及它对生活中许多领域的决策的影响,我们首先必须将决策的框架放在具体情境中。
这种选择的结果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决策被称为跨期选择。这是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得很透彻的一种两难境况,他们经常无奈地面对人们为未来投资时做出的看似非理性的决定。但对于经济学和心理学领域之外的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太熟悉的问题,至少他们不熟悉“跨期选择”这个名字。跨期选择的“非理性”部分源于人类倾向于过度低估未来回报的价值,这使人们很难放弃可以在当下提供享乐的金钱,而不是让这些钱增值,从而在未来获得更大的满足和回报。
尽管这种情况可能会让你的退休计划遇上麻烦,但我们有必要认识到,跨期选择的起源以及该框架可以有效应用的领域并不仅限于金融领域。事实上,人类社会生活的大部分,包括我们的道德和人际关系等,都与跨期选择所带来的挑战有重要关系。我欠你的人情还了吗?如果没有,尽管我现在可能感觉良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可能会失去所有未来合作的机会,不仅是与我欠着人情的那个人的合作,还有与任何了解我声誉的人的合作。你应该不忠于你的配偶吗?虽然这可能会在短期内带来享乐,但是由此带来的长期的婚姻满意度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前提是你目前的婚姻是美满的。你是应该花很长时间来磨炼一项技能,使你对团队或集体有价值,还是在夏日的时光里享受美好的天气呢?这里需要再次强调,牺牲短期的享乐是为长期更大的成功铺平道路。
像涉及合作、诚实、忠诚、恒心等这些挑战,都是我们祖先面临的最初的跨期两难境况。只有他们表现得少一点自私,愿意接受较少的短期利益,他们才会有很多朋友或伙伴与他们长期合作并谋求生计。为了未来的兴旺发展,他们需要表现出良好的品格,这意味着他们需要自控力,以推迟眼前的满足。
今天,当我们想到自控力时,常常会想到棉花糖实验。那么棉花糖实验究竟是什么呢?事实上,这也是一个版本的跨期选择的两难境况,只是这个版本对孩子更友好些:选择现在吃一块棉花糖,还是等待一段时间后可以吃到两块棉花糖?正如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的研究所表明的那样,有耐心,即在跨期选择中选择长期利益的能力,预示着学术、健康、社交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成功。总之,延迟满足的能力是良好品格的标志。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会更忠诚、更慷慨、更勤奋、更公平。因为跨期选择的两难境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因此才很容易被应用到经济学中,而非将经济学概念应用于社会生活。毕竟,自控力并不是为帮助我们管理经济资本而进化来的,它的出现是为了帮助我们管理社会资本。
认识到这一事实有两大好处。第一个好处是,它提供了一个统一多种决策研究的框架。例如,欺骗和同情背后的动力和心理机制可以与储蓄和投资背后的动力和心理机制相重叠。牺牲时间或精力去帮助别人会建立长期资本,就像为退休存钱一样。更重要的是,这个决策框架是可扩展的:由气候变化、过度捕捞和可持续性相关问题所造成的两难境况,本质上也正是跨期选择。要解决这些两难境况,就需要集体愿意在短期内放弃眼前利益(或支付更高的价格),以便获得更大的、共同的长期收益。
第二个好处是,它扩展了我们解决相关两难境况的可用工具。虽然经济学家和自控力研究人员在传统上强调使用理性、意志力等方法,来克服我们在寻求享乐上所固有的不耐烦,但是认识到许多道德方面的两难境况本质上是跨期选择困境,则会指明另一种途径:道德情感。感恩促使我们偿还所欠的人情,同情心使我们愿意帮助别人,内疚感阻止我们的自私行为。这些道德情感是社会生活所固有的,直接或间接地引导人们珍惜未来。它们增强了我们的品格,而当这些品格转化为行为时,就能帮助我们学会分享、坚持、勤奋和有耐心。
无论是多存点钱、少吃点东西、为人善良,还是减少碳排放,我们做出的这些决定可能需要一些自制。促进这种自制意味着所有人,无论是科学家还是非科学家,都应该从多学科的角度继续探索人类大脑的自私的、经不住短期诱惑的倾向,以及克服这些诱惑的诸多大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