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兩度守寡的鮮卑王女

元純陀(475—529)

元純陀兩度守寡後出家爲尼,并决定不與亡夫合葬,顯示了中古女性在思想上和制度上的另類選擇,她的人生爲族群、階級與性别歷史分析提供了有益的切入點。

導讀:

北魏由游牧民族拓跋鮮卑所建,自黄河北部南漸擴張,在四世紀末形成强大勢力。439年統一北方,建立北魏後,拓跋氏逐步采行有效治理中原農業人口的政策。文明太后(441—490)攝政時期,頒行俸禄制、均田制和三長制。孝文帝(467—499)親政後繼續推動漢化:遷都洛陽,禁胡服胡語,促胡漢通婚,改用漢姓,并易拓跋爲元以爲表率。除朝廷尊孔之外,皇室成員亦多崇信佛教者。佛教自東漢抵華,在中古時期蓬勃發展,北魏末年時都城中佛寺林立,乃至後人撰《洛陽伽藍記》緬懷盛况。佛教對女性别具吸引力,北魏兩位女主,攝政的文明太后和靈太后(491—528)都曾支持佛教。女性削髮爲尼,是嫁爲人妻之外的另一種出路,寡婦出家亦得尊重,甚或受親友鼓勵。

本篇志主元純陀正是生活在此一政治變遷而文化多元的時代,她的墓志在二十世紀初出土,拓片圖像和釋文數十年後纔出版,而相關研究則遲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始見。上世紀末,學者努力搜尋古代婦女史的資料時,這位六世紀比丘尼獨特的背景和多舛的人生終於引起注意。

元純陀出身北魏皇室,祖父拓跋晃曾爲太子但未嘗即位,追謚景穆,廟號恭宗,父親任城王拓跋雲,墓志僅描繪其慈愛形象,實爲孝文帝登基的推手。純陀及笄,先嫁拓跋氏長期政軍伙伴穆氏,喪夫後再嫁漢人將領爲繼室。此時寡婦再嫁并不罕見,且常作爲貴族聯姻鞏固政軍社經力量的手段。純陀的初次婚姻爲時雖短,却生有一女,其子日後成爲她晚年依托。墓志中稱此外孫西河王,亦姓元,可知鮮卑貴族間互通婚姻依舊頻繁。純陀兄元澄(467—519),墓志稱文宣王,是漢化政策的核心人物,却主導她再嫁邢巒(464—514)。邢巒亡妻嘗留一子,純陀養育他“恩鞠備加”“隆於己出”。儘管墓志稱她“詩書禮辟,經目悉覽”,但邢巒逝後她即出家,可見女性在儒家之外的其他選項。北魏朝廷尚未如唐代般要求僧尼注籍特定寺廟,并限定居住其中,墓志顯示,純陀曾往外孫别館生活,唯不知當時女兒是否仍然健在。另一難確定的是墓志作者,因全篇并無題名。但從志題稱邢公繼夫人,而志文着墨再婚生活,推測應爲邢家主導撰寫。然而純陀的行動較諸文字更能彰顯其認同歸屬,她既未在邢家終老,也不願與邢巒合葬,和儒家禮法或當時習俗皆有落差。

元純陀墓志

元純陀享年五十五歲,和此時期女性平均餘命相當,去世一月後,於529年冬下葬。儘管她“一生契闊,再離辛苦”,墓志作者仍代表親友在銘文最末表達祝福:“蕙卧蘭畹,無絶芬芳。”確實,一千五百年後,元純陀的名字依然流傳,她的鮮卑族源、皇室背景,和兩度守寡的人生,爲今日學者提供了從族群、階級與性别角度探幽訪微的契機。

志文:

魏故車騎大將軍平舒文定邢公
繼夫人大覺寺比丘元尼墓志銘并序

夫人諱純陀,法字智首,恭宗景穆皇帝之孫,任城康王之第五女也。蟠根玉岫,擢質瓊林,姿色端華,風神柔婉。岐嶷發自齠年,窈窕傳於丱日。康王偏加深愛,見異衆女,長居懷抱之中,不離股掌之上。始及七歲,康王薨俎,天情孝性,不習而知,泣血茹憂,無捨晝夜。初笄之年,言歸穆氏,勤事女功,備宣婦德。良人既逝,半體云傾,慨絶三從,將循一醮,思姜水之節,起黄鵠之歌。兄太傅文宣王,違義奪情,確焉不許。文定公高門盛德,才兼將相,運屬文皇,契同魚水,名冠遂古,勛烈當時。婉然作配,來嬪君子,好如琴瑟,和若塤箎,不言容宿,自同賓敬。奉姑盡禮,剋匪懈於一人;處姒唯雍,能燮諧於衆列。子散騎常侍遜,爰以咳襁,聖善遽捐,恩鞠備加,慈訓兼厚,大義深仁,隆於己出。故以教侔在織,言若斷機,用令此子,成名剋構。兼機情獨悟,巧思絶倫,詩書禮辟,經目悉覽,紘綖組紝,入手能工。稀言慎語,白珪無玷,敬信然諾,黄金非重。巾帨公宫,不登袨異之服;箕帚貴室,必御浣濯之衣。信可以女宗一時,母儀千載,豈直聞言識行,觀色知情。及車騎謝世,思成夫德,夜不洵涕,朝哭銜悲。乃嘆曰:“吾一生契闊,再離辛苦,既慚靡他之操,又愧不轉之心。爽德事人,不興他族。樂從苦生,果由因起。”便捨身俗累,托體法門,棄置愛津,棲遲正水。博搜經藏,廣通戒律,珍寶六度,草芥千金。十善之報方臻,雙林之影遄滅。西河王魏慶,穆氏之出,即夫人外孫,宗室才英,聲芳藉甚,作守近畿,帝城蒙潤。夫人往彼,遘疾彌留,以冬十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薨於滎陽郡解别館。子孫號慕,緇素興嗟。臨終醒寤,分明遺托,令别葬他所,以遂脩道之心。兒女式遵,不敢違旨。粤以十一月戊寅朔七日甲申,卜窆於洛陽城西北一十五里芒山西南,别名馬鞍小山之朝陽。金玉一毁,灰塵行及。謹勒石於泉廬,庶芳菲之相襲。其辭曰:

金行不競,水運唯昌,於鑠二祖,龍飛鳳翔。繼文下武,疊聖重光,英明踵德,周封漢蒼。篤生柔順,剋誕温良,行齊槁木,貴等河魴。蓮開渌渚,日照層梁,谷蕈葛虆,灌集鸝黄。言歸備禮,環珮鏗鏘,明同折軸,智若埋羊。惇和九族,雍睦分房,時順有極,榮落無常。昔爲國小,今稱未亡,傾天已及,如何弗傷。離兹塵境,適彼玄場,幽監寂寂,天道芒芒。生浮命促,晝短宵長,一歸細柳,不反扶桑。霜凝青檟,風悲白楊,蕙卧蘭畹,無絶芬芳。

維永安二年歲次己酉十一月戊寅朔七日甲申造。

延伸閲讀:

李貞德(Jen-der Lee):《六朝女性生活》(The Life of Women in the Six Dynasties),《婦女與兩性學刊》( Journal of Women and Gender Studies )第4輯(1993),第47—80頁。

李貞德(Jen-der Lee):《公主之死:中世早期家庭倫理的法制化》(The Death of a Princess-Codifying Classical Family Ethics in Early Medieval China),收於牟正藴(Sherry J.Mou)編,《存在與呈現:中國士大夫傳統中的婦女》( Presence and Presentation: Women in the Chinese Literati Tradition ),聖馬丁出版社,1999年,第1—37頁。

李貞德(Jen-der Lee):《一位三世紀乳母徐義的墓志銘》(TheEpitaph of a Third-Century Wet Nurse, Xu Yi),收於田菱(Wendy Swartz)、康儒博(Robert F. Campany)、陸揚(Yang Lu)、朱雋琪(Jessey Choo)編,《中古早期史料集》( Early Medieval China: A Sourcebook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458—467頁。

李貞德(Jen-der Lee):《女性、家庭及性别化的社會》(Women, Families and Gendered Society),收於丁愛博(Albert E. Dien)、南愷時(Keith N. Knapp)編,《劍橋中國史》第二册《六朝》(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 2: The Six Dynasties ),劍橋大學出版社,2019年,第443—459頁。

(李貞德) 10IcYo7a/Yuz9JkE/3xApZz1pAd/HbRPGg3LQhGlalqJSfzQG+RlgFB80+sLkCG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