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

王福重

经济学的使命

每个接触过经济学的人,都可以说出经济学最基本的一个假设:理性经济人。一个个体做出某种决策,大抵是因为这样做比不这样做能让他获得更多的现实利益。所谓“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将视角放大到宏观,道理也是相通的。倘若将一个组织、集体乃至国家视作“类人的独立个体”,这一“理性经济个体”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让它的利益最大化。只不过是因为这个个体的组成太复杂,才产生了对国民经济的种种解读;解读者又往往因为理解得不透彻,而长期陷入了“概念的迷宫”。

倘若能跳出“概念的迷宫”,不去管纷繁复杂的流派,世界上真正正确的经济学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能够令主体利益最大化、创造更多财富的经济学。

“安得广厦千万间”,忧国忧民的诗人只能慨叹,而经济学家却可以令一个民族快速腾飞。揭示这个世界运作的真相,使人们能够更加富裕,更加强大,创造更加繁荣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乃是经济学最大的正义与使命,也是自《国富论》传承下来的初衷。正所谓:“充分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经济学的载体

与大多数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家不同,欧成效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开启其投资生涯的契机则是帮当时的女友踩盘、看房,从此一发不可收。从这两件事中,我们似乎可以一窥他日后的鲜明特质:前者带来的是深厚的科学素养和极度冷静、理性、严格的思考方式,后者则宣示着他的一切心得全部从亲身实践中得来。事实上,他对商业活动的涉猎,确实是非常广泛和深刻的。

经济学家是否投缘,不必交谈,阅读对方的观点即可“心知肚明”。经济学家想见面,也不用特地约会,默契地参加同一场活动就好。于是我与欧成效“投缘而默契”地相约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重庆、天津,我们对经济大势的讨论,成了走遍大半个中国的“连续剧”。

自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同时有严谨的先于理论的经验和验证理论的成功结果,这样的人是不多见的。从他身上,我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好的经济学理论,必须源于实践且能够指导实践。

经济学与经济政策、商业活动之间的关系,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灵与肉、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后两者需要以经济学为指导,而经济理论则必须依托具体的政策和商业活动而体现。

但是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对经济学侃侃而谈的人,可能甚至连基础的商业活动都没有实际操作过。如欧成效所指出的,一位投资专家也许可以给出“2013年买债券,2014年抛售债券进入股市,2015年抛售证券进入房地产市场,2016年卖掉房子买美股”这样看似踏准了每一步时代脉搏的完美模型,但对房产的“二五八”限购、高企的交易成本、资金出海困难重重等具体执行层面上的问题,却是左支右绌,毫无考虑。

欧成效的“水库论坛”有一句出名的话,叫“说线做泪”,意思是说,说起来像一条线那么简单,做起来才知道全是眼泪。没在商海搏过浪的人,是拿不到一手资料的。纸上谈兵与真正在实践中赚到第一桶金,完全是两个概念、两种体验。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过真实的交易,没有真正调配资金、计算收益与成本、收到别人自愿支付的对价的经历,这样的人开出的“经世济民”的药方,其可信度能有多少呢?

真正正确的经济学,是能创造财富的经济学。反过来,我们似乎也可以说:一个人一定是因为做对过一些事情,才赚到了比别人更多的财富。如果一个人是真正的实战中的胜者,拥有了比常人更多的财富,那么不妨听听他对一些事物的观点。他的观点也许不符合教材甚至传统的认知,但一定是具有某种现实意义的。

真正正确的经济学

世界的真相荒悖却又无比合理,与大多数人的认知往往有着巨大的差异。

“荷兰病”被广为书写,可是北海油田的枯竭并没有令高度依赖石油业的荷兰经济走向崩溃,当汇率与人工价格回落后,制造业与服务业反而重新获得了比较优势;美国不抑土地兼并,却并未出现想象中的民不聊生,售出自己土地的农民成了城市化浪潮中的一员,进入了新的配置场景;只靠价格管制并不能真正控制价格,减少管制,鼓励竞争,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普遍成立,然而面对相同的问题,人们往往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所经受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他们心目中的“现实利益”的样貌,各不相同。

换言之,人们都会做出自己认为最有利的决策,但他们的认知本身,却不一定是正确的。

特别是,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一大批中产阶级越来越引人瞩目。他们经受过良好的教育,已经取得了基础性的资产,事业上大多是业务骨干或进入了中级管理层。这样的一部分人,却每每在惊涛骇浪面前感到自己无比脆弱,充满焦虑,想要进阶,却屡屡不得其法。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从“零产”到“中产”,这一群体获得财富的主要途径,是提供相对合格的(中高端)劳动力。但“人揾 财”和“财揾财”是天壤之别的两个科技树 ,而改革开放至今也不过40多年,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一代以上的富裕,因此“财揾财”这件事对绝大多数在时代东风下享受到个人奋斗成果的“中产”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

中产阶级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们在有意识地获得财富之前就拥有了财富。也许只是买对了一套房,读对了一所学校,或踩对了某个风口。而过往的风口又实在是太多了,他们自己甚至也隐隐感知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的焦虑,本质上是因为意识到“认知水平落后于财富量级”,自己都无法理解自己能够拥有这么多财富的逻辑。

无法理解,又怎能保卫呢?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产群体既有钱,又不够有钱,既渴望财富,又最容易被琳琅满目的观点“收割”财富。他们聪明、勤奋,却囿于认知而难以转身。他们的成功与否,也最能验证某一观点的正确性。因此,在这个维度上,了解真正正确的、能够创造财富的经济学,似乎就显得颇有必要。

中产阶级如何保卫自己的财富?就从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开始吧。 TD+Sfe0cvK0BWrmdr5LPw4QmxK33Yz01fSKS4ziVdwlVuovGzipYx8ndo6qFtVj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