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围手术期的准备及患者的健康指导

6.手术前患者需要做哪些准备?

(1) 配合医生进行术前检查,包括抽血检查心、肺、肝、肾功能及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等;协助医生最大程度地改善心、肺、肝、肾功能,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以确保手术安全实施。术前患者应耐心在病房等待医生、麻醉师谈话签字,手术前晚应留院。

(2) 危、重症患者术中需要输血者,手术前应遵医嘱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备好一定数量的红细胞或血浆。有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和贫血者,在术前予以纠正。

(3) 预防术后感染:避免患者与其他感染者接触,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患者手术前晚需修剪指甲(去除指甲油),男性患者剃胡须。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应洗头洗澡。

(4) 胃肠道准备:成人择期手术、常规手术前需禁食8~12h、禁饮4h,以防麻醉或术中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术前一般不限制饮食种类,消化道手术者,术前1~2日进食流质饮食,部分患者请遵照医护人员指导控制饮食;根据患者的病情留置胃管;术前需要进行肠道准备,如术前晚行清洁灌肠或普通灌肠等;幽门梗阻者,术前应洗胃,请患者配合医护人员操作。

(5) 饮食与休息:加强营养摄入,鼓励患者多进食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消除引起不良睡眠的原因,必要时术前晚遵医嘱予镇静催眠药,以保证患者睡眠质量。

(6) 患者要进行适应手术变化的锻炼,如练习床上大小便;练习正确咳嗽、咳痰的方法,必要时进行呼吸操训练;练习床上翻身。患者在术前2周务必戒烟。

(7) 手术区皮肤准备。

①洗浴:患者手术前1日沐浴,保持皮肤清洁。腹部手术及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应注意脐部清洁。若皮肤上有油脂或胶布粘贴的残迹,可用松节油或75%乙醇(酒精)擦净。

②备皮:近来研究认为毛发稀疏部位可采用先乙醇后碘酒再乙醇消毒的方法进行皮肤准备,可不必剃毛;若毛发影响手术操作,手术前应予剃除。手术区皮肤准备范围包括切口周围至少15cm的区域,不同手术部位的皮肤准备范围可见表3-1、图3-1、图3-2。

表3-1常用手术皮肤准备的范围

5
6

图3-1 各部位手术皮肤准备范围(一)

图3-2 各部位手术皮肤准备范围(二)

(8) 术日晨的准备。

①认真检查、确定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②体温、血压升高,血糖异常患者或女性患者月经来潮,请及时告知医生或护士,可能会延迟手术。③进入手术室前,指导患者排尽尿液,根据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留置导尿管。④胃肠道及上腹部手术者,需留置胃管。⑤遵医嘱予以术前用药。⑥拭去指甲油、口红等化妆品,取下活动性义齿、眼镜、发夹、手表、首饰和其他贵重物品,贴身穿病员服,确定已佩戴腕带(图3-3)。女性需除去胸罩,女性患者如有长发请用橡皮筋扎紧。⑦备好手术需要的病历、X线片、CT片、特殊用药或物品等,随患者带入手术室。

8

图3-3 腕带

7.对于手术耐受力不良的特殊患者,还需要做哪些特殊准备?

(1) 急诊手术:对急诊手术患者应在最短时间内做好急救处理的同时进行术前准备。对休克患者,应建立双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进行输血、输液治疗。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患者,应立即输液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2)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患者耐受失血和休克等的能力降低,易引起组织水肿,易并发严重感染,应在手术前给予纠正,以保证手术后的顺利康复。如果病情允许,可在手术前给予营养支持,以纠正营养不良,然后接受手术;如患者有低蛋白血症,可输人体白蛋白;如患者营养不良伴有贫血存在,可间断输注血制品,以纠正贫血。

(3)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在160/100mmHg以上时,可能会诱发麻醉或手术时出现脑血管意外或急性心力衰竭,需使用降压药以控制血压,使血压降到上述范围以下,但不必降到正常后才做手术。

(4) 心脏病:心脏病患者的手术死亡率是一般患者的2.8倍。长期低盐饮食和服用利尿药物导致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者,术前需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后再实施手术;有心律失常者,应控制心律失常后再实施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个月内不实行择期手术;心力衰竭患者,最好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再行手术。

(5) 呼吸功能障碍: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稍微活动后就发生呼吸困难。哮喘和肺气肿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术前应禁止吸烟2周,指导患者深呼吸和咳嗽。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行雾化吸入或服用药物治疗,使痰液稀薄,利于痰液咳出。呼吸系统感染的患者应控制感染后再行手术。

(6) 肝疾病:常见的肝疾病是肝炎和肝硬化。轻度肝损害,一般不影响手术耐受力;当肝功能损害较严重时,手术耐受力显著减弱,必须经过长时间术前准备,才能实施择期手术。肝功能有严重损害,表现为明显营养不良、腹水、黄疸及凝血功能障碍者,一般不宜施行任何手术。为此,除详细询问病史之外,术前应常规做肝功能检查。

(7) 肾疾病:麻醉、手术创伤、某些药物等都会加重肾负担。凡肾疾病的患者均应进行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损害分为轻、中、重度。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经内科治疗,都能较好地耐受手术;重度肾功能损害者,需在有效的透析治疗下,才能安全地耐受手术。

(8)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感染,手术耐受力差,手术前应监测血糖变化,有效控制血糖,纠正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实施手术前,要将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或轻度升高状态(5.6~11.2mmol/L)、尿糖(+)~(++)。手术中、手术后可在输液中加入胰岛素,静脉输液中胰岛素用量可根据患者血糖给予调整。

(9) 妊娠:妊娠患者需行外科手术治疗时,须将外科疾病对母体及胎儿的影响放在首位。如果手术时机可以选择,尽量选择妊娠中期行手术治疗。如果时间许可,术前应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加强重要器官功能的监测,特别是心、肾、肝、肺等功能,若发现异常,及时给予纠正。加强营养支持,经肠内、肠外补充营养,尤其是氨基酸和糖类,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选择对孕妇、胎儿安全性较高的药物进行治疗,以保证孕妇、胎儿安全。

(10) 使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对于使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者,应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遵医嘱继续使用药物或停止用药。

8.如何帮助患者做好卧床训练?

(1) 指导患者练习胸式呼吸。吸气时,让胸腔向外尽可能扩张,呼气时胸腔随着气体的呼出缩回原来的位置,腹部不做任何运动。练习胸式呼吸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缓解术后疼痛和缓解紧张的情绪。

(2) 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术后当患者自觉有痰时,应鼓励患者尽量咳出,指导患者深吸气,用力咳出。手术后,当患者咳嗽时,可双手压住患者的腹部,以减少腹部的震动,减轻疼痛,有利于痰液的咳出。

(3) 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排便。手术后由于患者切口疼痛,不利于排尿、排便,或者患者不习惯于床上排尿、排便而造成排尿、排便困难,因此应在术前1周开始练习床上排尿、排便。

9.手术中的监测有哪些?

外科手术是多学科合作的充分体现,外科医生、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之间的相互配合,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生命体征的监测是保证患者手术安全最基本的措施。在手术期间由麻醉师全面负责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两个方面。

(1) 循环功能监测:基本的循环功能监测是心率、心律和动脉血压。进一步循环功能监测包括中心静脉压测定、肺动脉导管、肺动脉楔压等,通过对循环功能的监测,可获得心功能、周围血管阻力和组织缺氧程度等方面全面的资料,以利于危重患者的救治。

(2) 呼吸功能监测:对于局麻或神经阻滞下进行中等以下手术的患者,其呼吸功能的变化可根据呼吸频率、幅度及口唇颜色等方面的变化来获取信息。进一步呼吸功能监测包括经皮测定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血气分析等重要指标的监测,以保证患者的手术顺利进行。

10.手术后需要对患者哪些身体状况进行评估?

(1) 生命体征:患者返回病房时应监测意识、心率、脉搏、呼吸、血压、体温等。

(2) 疼痛状况:手术后会有伤口疼痛,手术后24~48h内疼痛最为明显,以后逐渐减轻。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听取患者的主诉,积极采用有效的止痛措施,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减轻患者的不适。

(3) 营养状况:评估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案。

(4) 观察伤口状况:观察伤口部位及敷料包扎情况,有无渗血、渗液。

(5) 各种引流管状况:评估引流管种类、数量、位置及作用,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等。

(6) 肢体功能:评估患者术后肢体感知觉恢复情况及四肢活动度。

(7) 术后不适及并发症:了解患者术后有无恶心、呕吐、腹胀、呃逆、尿潴留等不适感,评估不适的程度、性质及原因。评估其有无术后出血、感染、切口裂开等并发症的发生及危险因素。

11.手术后有哪些护理观察要点?

1) 根据麻醉类型及手术方式安置患者的体位

(1) 根据麻醉类型安置患者的体位:①全麻未清醒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易于流出,避免误吸。②蛛网膜下腔麻醉者,取平卧或头低卧位6~8h,防止脑脊液外渗而致头痛。③硬脊膜外阻滞者,平卧6h后根据手术部位安置体位。

(2) 根据手术方式安置患者的体位:①颅脑手术者,如无昏迷或休克,可取15°~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②颈、胸部手术者,取半坐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③脊柱或臀部手术者,应取俯卧或仰卧位。④腹部手术者,取低半坐卧位或斜坡卧位,以减少腹壁张力,减轻患者伤口张力,减轻患者伤口疼痛感,同时便于引流,并可使腹腔渗血、渗液流入盆腔,避免形成膈下脓肿,使炎症局限。⑤休克患者,取中凹卧位或平卧位,头、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利于增加回心血量。

对于年龄较大、合并有心脑血管功能减退的患者,术后不宜过早下床活动,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卧床休息,对患者应进行体位护理指导并做相关讲解,以预防压疮发生。

2) 病情观察

(1) 生命体征监测:手术后对患者常规给予3L/min吸氧及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监测意识、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等。对于中、小型手术患者,手术当日每小时测量1次生命体征,监测6~8h至生命体征平稳。对大手术、全麻及危重患者,必须密切观察,每15~30min测量生命体征1次直至病情稳定,随后遵医嘱进行定时测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2) 中心静脉压监测:如果手术中有大量血液、体液丢失,在术后早期应监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8~12cmH 2 O,低于8cmH 2 O提示血容量不足,应加快输液速度,必要时增加胶体或血制品的输注,以补充血容量。高于12cmH 2 O提示血容量过多或心功能不全,此时应限制输液总量并使用强心药物。

(3) 体液平衡监测:外科手术患者容易发生体液平衡失调,从而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也可能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因此,应定期进行血电解质测定,发现电解质缺乏时及时补充纠正。同时术后应观察24h出入量,观察并记录每小时尿量,判断患者是否出入平衡。

(4) 其他:特殊监测项目需根据原发病及手术情况而定。如颅脑手术后的患者监测颅内压及患者意识、瞳孔情况;糖尿病患者术后需定时监测血糖变化;血管疾病患者术后定时观察指(趾)端末梢循环状况等。

3) 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患者术后48h内主要并发症,手术后疼痛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要紧急处理的急性伤害性疼痛,可直接影响术后的康复。因此医务人员要及时关注患者的疼痛症状,根据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流程,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疼痛方案。按照三阶梯止痛原则,严格遵医嘱给予止痛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的症状,另外镇痛泵(图3-4)的使用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9

图3-4 镇痛泵

4) 饮食和静脉输液

对于局麻患者术后一般都可以普通饮食,无特殊限制。但在其他麻醉方式下的手术患者因病情不同而有所差异。腹部手术应根据病情需禁饮食,行胃肠减压,常规静脉输注营养液,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待肛门排气、医生拔除胃管后,少量多次饮水,1~2日内进流食(如米汤、菜汤、鱼汤等),2日后进半流食(如稀饭、无糖低脂牛奶、鸡蛋羹、面条等),逐渐过渡到软食(汽水肉),然后再恢复至普食。非腹部手术后,全麻后禁食,完全清醒后4~6h方可饮水并注意有无呕吐;椎管内麻醉手术6h后可进食。而后结合专科情况按医嘱给予饮食。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品种丰富,以增进患者食欲,少食多餐,促进康复。凡术后不能进食的患者应给予静脉输液,输液成分主要是葡萄糖、生理盐水和电解质,根据不同的病情做必要的调整。

5) 休息与活动

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对患者的干扰,保证其安静休息及充足的睡眠。术后早期活动不仅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促进肺通气,还能预防术后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利于身体恢复、伤口愈合。早期患者可先在床上活动,如四肢主动运动、翻身、拍背、深呼吸、咳痰等,待病情允许、体力恢复后,可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但切勿过量,避免劳累。

6) 管道护理

应当妥善保护和正确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发生扭曲和牵拉。每天更换引流袋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避免逆行感染。同时,应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胃肠减压管通常在术后2~3日胃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有排气和肠蠕动,引流液量减少之后拔除。胸部手术后常规放置胸腔引流管,引流出胸腔内的液体和气体,使肺复张,恢复其呼吸功能。腹腔手术放置的腹腔引流管,若引流液较少,可于术后1~2日拔除,若作为预防性使用,则需留置至所预防的并发症可能发生的时间后再拔除,一般为术后5~7日。

7) 伤口的护理

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液和渗血情况。如有活动性渗血、渗液应及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并做好心理护理。注意观察术后切口包扎是否限制胸、腹部呼吸运动或指(趾)端血液循环。

8) 用药护理

药物难免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治疗性药物及营养药物,常会有很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给患者讲解药物不良反应的状况及其注意事项,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12.术后患者家属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 麻醉清醒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烦躁、寒战、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责任护士要及时安抚患者情绪,及时给予保暖,根据医嘱进行预见性给予有效止痛药物,详细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告知家属别担心、不要紧张。如有特殊情况医生、护士将根据患者的症状及时处理。

(2) 术后去枕平卧位6~8h,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时误吸。麻醉完全清醒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可适当摇高床头(30°~45°),有利于减轻腹壁张力,缓解疼痛,并利于呼吸和引流。

(3) 术前禁食和术后进食时间及饮食量和种类,均应严格遵守医护人员的嘱咐,以免引起术后并发症。

(4) 患者术后身体内将放置各种引流管,如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脊柱及四肢引流管、T形管、胃管、导尿管等,要加强对家属的健康宣教,详细讲解引流管的注意事项以及引流管脱落或胸腔引流瓶倾倒后的应急处理。在其翻身或下床活动时应妥善固定好引流管,保证其长度适宜,保持引流通畅,不要牵拉,避免受压、扭曲、意外脱落。留置胃管的患者会感觉咽喉疼痛不适,可口含喉片缓解。

(5) 术后患者可能会发热,这是术后机体产生的吸收热,一般在38.5℃以内不做特殊处理。术后治疗过程中,医生将根据检查结果了解病情和调整用药,患者应积极配合。

(6) 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在护士指导下,开始早期床下活动,防止肠粘连的发生,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术后活动过程应遵循床上活动→床边活动→病房内活动→走廊活动的循序渐进原则。

(7) 长期卧床者,应勤翻身,勤更衣,保持床铺平整、干燥。使用便盆时,应协助患者抬高臀部,不可硬塞、硬拉,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以软纸或布垫,防止擦伤皮肤。

(8) 虚弱或术后卧床患者应使用床栏,以免翻身或躁动时坠床,下床活动时应有人搀扶,防止地滑或虚弱引起跌倒;使用镇静剂、降压药后及血糖不稳定者、出血患者应卧床休息;意识障碍、躁动患者应有专人守护,必要时给予适当约束。

(9) 配合各种治疗,如口腔护理、雾化吸入、监测血糖、药物应用等。在护士指导下有效咳嗽、排痰,正确使用腹带、便盆,需要监测液体平衡者,应协助记录出量,如尿量、大便、呕吐物等。

(10) 如果患者在住院期间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可向医生或护士询问。

13.引起患者术后不适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有哪些?

(1) 切口疼痛:术后24~48h内疼痛最为明显,以后逐渐减轻。由于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开始感觉切口疼痛,剧烈的疼痛可影响各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休息,因此医务人员要及时关注患者的疼痛症状,根据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流程,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疼痛方案。按照三阶梯止痛原则,严格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并给予相应的护理。近几年来采用镇痛泵作为止痛常用措施。镇痛泵具有患者自控镇痛功能,患者可酌情在限定的时间间隔之内加用一个剂量,起到止痛的效果。由于药物剂量较小,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功能,但连续使用会影响术后胃肠和排尿功能的恢复。

(2) 发热:发热是术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手术后发热是因外科手术破坏引起的组织分解产物及局部渗液、渗血吸收后出现的反应。术后患者的体温可略升高,变化幅度在0.5~1℃,一般不超过38.5℃。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体温可自行恢复正常。术后3~6日的发热或体温降至正常后再度发热,应警惕感染的可能,常见的是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常见的措施:监测体温变化;及时观察伤口情况,有无红、肿、热、痛或波动感;遵医嘱应用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结合病情进行检查,如胸片、B 超、CT、血培养、痰培养、切口分泌物及引流管引流液涂片和培养、尿液检查等,寻找病因并针对性治疗。

(3) 恶心、呕吐:外科术后患者最早出现的是恶心、呕吐。原因是麻醉药物刺激脑内催吐中枢及刺激胃黏膜,麻醉药物作用消失后,恶心、呕吐即可自行好转。开腹手术对胃肠道的刺激或引起幽门痉挛也会引起恶心、呕吐。另外,术后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疼痛及精神因素等均可引起恶心、呕吐。常见的护理措施有:术后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避免发生窒息、吸入性肺炎;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镇静药物及解痉药物;持续性呕吐者,应查明原因并处理;同时给予心理支持,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

(4) 腹胀:腹腔手术时胃肠受到暴露和手术操作刺激引起神经反射性反应,使胃肠功能受到抑制,肠蠕动减弱,气体不被排出,使肠腔积气,致使腹胀。同时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下床活动时间晚、活动量减少,使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延长,从而引起术后腹胀,导致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病率增高。若腹胀伴有阵发性绞痛、肠鸣音亢进,则可能是肠粘连或机械性肠梗阻,应做进一步检查后进行治疗。常见的护理措施有:留置胃肠减压管,必要时可放置肛管排气或保留灌肠;若非胃肠手术,非机械性肠梗阻引起的腹胀,可用拟胆碱药促进肠蠕动;病情许可者术后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床上或床下活动,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若因腹腔内感染,或机械性肠梗阻导致的腹胀,非手术治疗不能改善者,需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5) 尿潴留:腰麻或连硬外麻,对会阴、盆腔神经均有麻醉作用,从而阻断了排尿反射,易引起尿潴留;合并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患者易引起尿潴留;切口疼痛引起后尿道括约肌和膀胱反射性痉挛,术前患者未进行床上小便训练,术后不习惯、伤口疼痛、镇静药物用量过大等因素均可引起尿潴留。常见的护理措施有:稳定患者情绪,采用诱导排尿法,如变换体位、下腹部热敷或听流水声等以引起排尿反射;遵医嘱采用药物、针灸治疗;经上述方法还不能排尿,而膀胱又极度充盈时,可在严格无菌操作的前提下行导尿术,一次放尿不超过1000mL,因为大量放尿,可使腹腔内压急剧降低,大量血液滞留于腹腔血管内,导致血压下降,出现虚脱,亦可因膀胱内压突然降低,导致膀胱黏膜急剧充血而引起血尿。

(6) 呃逆:手术后发生呃逆者并不少见,多为暂时性,但有时可为顽固性。常见原因可能是神经中枢或膈肌直接受刺激。手术后早期发生者,压迫眶上缘,抽吸胃内积气、积液,遵医嘱给予镇静或解痉药物等措施。施行上腹部手术后,如出现顽固性呃逆者,要警惕吻合口瘘或十二指肠残端瘘、膈下积液或感染的可能。此时,应做B超检查,一旦明确有膈下积液或感染时,应及时处理。

14.手术后如何增进患者的舒适感?

患者手术后,会因麻醉、手术、创伤、引流管等刺激引起不适,从而影响患者恢复。必须及时增进患者的舒适感,常用的方法有:

(1) 合理止痛:疼痛是影响术后舒适最主要的原因。首先,正确评估患者术后疼痛并及时给予止痛措施;其次,指导患者在翻身、咳嗽、深呼吸时,应注意用手适度按压伤口,以减轻疼痛;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防止其移动导致的牵拉痛。

(2) 选择正确舒适体位:如无麻醉意外,腹部手术后6~8h后宜采用低半坐卧位或斜坡卧位,这样既能降低腹壁张力、减轻切口疼痛,又有利于呼吸。枕头高低的调整以满足患者自感舒适为宜,避免过度伸展使肌肉紧张与牵拉。

(3) 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及睡眠:评估患者的睡眠模式,了解其生理节奏,避免打扰患者休息。保持室内光线柔和,避免强光的刺激,尽量使用床头灯,将监测仪器的声音和亮度调到最低,利于患者休息。

(4) 留置管道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牵拉、扭曲、脱出,保持引流管通畅。当引流液外渗时,应及时更换敷料。胃肠减压、禁食期间,鼓励、帮助患者以吸水管吸水漱口,甚至刷牙;指导患者吞下一两口温开水,以减轻咽喉不适;一旦肠蠕动恢复,及时拔除胃管。

(5) 保持气道通畅,提高舒适感:术后早期协助患者翻身、叩背,指导有效咳嗽排痰、深呼吸,为患者捆扎腹带,松紧适宜;对因切口疼痛而不愿咳嗽者,指导其有效咳嗽,掌握咳痰的方法,以便缓解患者的疼痛。若患者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应及时予雾化吸入。

(6) 心理支持:在整个术后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生理、社会、环境全方位的心理支持,这样既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消除不良情绪,又能满足其安全、自尊、爱与归属的需要,从而可有效地增进患者的舒适感。

15.生命体征的正常值是多少?

(1) 心率:健康成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大多数为60~80次/分,女性稍快,3岁以下小儿常在100次/分以上,老年人偏慢。成年人每分钟超过100次(一般不超过160次/分)或者婴儿超过150次/分者,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兴奋、激动、饮酒、喝浓茶后,也可见于休克、发热、甲亢、贫血等病况。如果心率在160~220次/分,常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率低于60次/分者(一般在40次/分以上),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其可见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或者运动员;病理性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以及洋地黄药物过量或中毒等病况。如果心率低于40次/分,应考虑有房室传导阻滞。如果心率超过160次/分或者低于40次/分,大多见于心脏病患者,患者常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应尽早进行详细检查,及时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

(2) 血压:每个人血压的高低都相对不同,如果高太多或者低太多都属于不正常,同时血压会随着情绪、环境和膳食而发生变化。一般人理想的血压为120/80mmHg,正常血压为130/85mmHg以下,(130~139)/(85~89)mm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mmHg为高血压Ⅰ期,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为高血压Ⅱ期,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mmHg以上为高血压Ⅲ期,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衰竭等病变,已进入失代偿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3) 体温:体温监测又称体温测量,是指对人体内部温度的测试、测量。体温测量值为医生对疾病的诊治提供医学依据。临床上体温测量常采用腋测法,腋测法显示的正常体温为36~37.2℃,超出37.2℃称为发热,37.3~38℃是低热,38~39℃是中等热,39℃以上是高热。

(4) 呼吸:呼吸是呼吸道和肺的活动。人体通过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是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呼吸一刻也不能停止,也是人体内外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必要过程。正常人的呼吸节律均匀、深浅适宜。呼吸正常值:平静呼吸时成人16~20次/分,儿童30~40次/分。儿童的呼吸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逐渐过渡到成人的水平。呼吸次数与脉搏次数的比例为1∶4。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称为呼吸过速,见于发热、疼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等;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称为呼吸过缓,见于颅内压增高、麻醉药过量等。

16.血糖的正常值是什么?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血糖测定来判断。正常人空腹血糖(FBG)参考值,葡萄糖氧化酶法为3.9~6.1mmol/L,邻甲苯胺法为3.9~6.4mmol/L。餐后2h正常血糖值一般规定不得超过11.1mmol/L。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参考值:①轻度糖尿病:7.0~8.4mmol/L。②中度糖尿病:8.4~11.1mmol/L。③重度糖尿病:大于11.1mmol/L。血糖的正常值,对于治疗疾病和观察疾病都有指导意义。

17.手术后血糖升高的原因及对策有哪些?

手术后血糖升高是手术后患者较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对患者术后创口的愈合,及后续的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高血糖使白细胞的趋化作用、调理作用及吞噬作用受损,易引发切口感染。反应性高血糖的产生机制是糖的生成超过糖的利用。在外科手术创伤这个最大的应激源作用下,胰岛素相对不足,其结果是糖的生成量明显加大;另一个原因就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组织肝、骨骼肌等出现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绝对不足,使糖利用受损,导致血糖增高。手术后如出现了反应性高血糖,应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血糖监测,血糖未超过10mmol/L应遵医嘱继续观察血糖变化,如果血糖值超过15mmol/L可遵医嘱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针对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术后控制血糖可使用胰岛素泵。

(曾莉 高春红) sa1bzHiAFHd2E+Kpyh0JJFfqClS5xeHdHV8cvmTJbLLhgf/lKBMz/9MvbOOd7QL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