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小儿是成人的缩影吗

小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在解剖、生理、营养代谢、免疫、病理等方面,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症状表现、治疗、预后等方面,都与成人有许多不同。小儿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各个系统、器官的生长和发育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年龄越小,与成人区别越明显,绝不仅仅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科医护人员及家长需要了解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病理、心理等各方面特点,才能有所准备地实施照顾或接受相应治疗。

一、小儿生理、解剖特点

(一)小儿呼吸系统有什么特点?

1.生理特点

(1)呼吸调节和呼吸节律:呼吸动作受大脑皮质的呼吸中枢调节,其调节作用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婴幼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尚不够成熟,尤其是早产儿、新生儿,以及出生数月的婴儿会出现呼吸极不稳定,节律不整齐,甚至呼吸暂停现象。

(2)呼吸频率和方式:不同年龄小儿的正常呼吸频率和呼吸方式有较大的差异(表1-1),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频率逐渐减低,由腹式呼吸转为胸式呼吸。新生儿及婴幼儿以腹式呼吸为主,严重腹胀时可造成呼吸困难。2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胸腔横径增长较快,肋骨的前端向下移动,呼吸肌不断发育,到7岁左右呼吸频率约为20次/分,胸腹式呼吸逐渐转变为胸式呼吸,耐受缺氧的能力增强。

表1-1 不同年龄小儿的呼吸频率和方式

(3)潮气量和顺应性:新生儿潮气量小,仅15~20mL。当呼吸功能受影响时肺泡有效换气量即显著减少,形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新生儿肺的顺应性远较成人低,同样的压力对新生儿肺不易膨胀,如有肺不张、肺淤血时,肺的顺应性更为低下,亦更难膨胀。在正压辅助呼吸时,新生儿可用15~17cmH2O(1.5~1.7kPa)的压力。

(4)肺回缩力和肺张力:小儿肺回缩力与胸廓回缩力比成人小,即肺处于膨胀状态。当需氧量增加时,因其缓冲气量较小,易出现换气不足。小儿肺张力小,根据年龄不同只有成人的1/3~1/2。

(5)免疫特点:新生儿及婴幼儿血液中各种免疫球蛋白含量均低,特别是婴幼儿的呼吸道黏膜缺乏分泌型IgA,因此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呼吸道感染。

2.解剖特点

(1)鼻和鼻腔:婴幼儿的鼻和鼻腔相对短小,后鼻道狭窄,缺少鼻毛,鼻黏膜柔嫩,富于血管组织,故易受感染。感染时鼻黏膜充血、肿胀使鼻腔更加狭窄,甚至堵塞,引起呼吸困难及吸吮困难。

(2)咽和咽鼓管:小儿咽部相对狭小及垂直,鼻咽部富含集结的淋巴组织,其中包括鼻咽扁桃体和腭扁桃体。前者在4个月即发育,如增殖过大,称为增殖体肥大;后者在1岁左右逐渐退化。婴幼儿咽鼓管较宽,短而直,呈水平位,故上呼吸道感染后容易并发中耳炎。

(3)喉:小儿喉部相对成人较长,喉腔狭窄,呈漏斗形,软骨柔软,声带及黏膜柔嫩,富含血管及淋巴组织,容易发生炎性肿胀。由于喉腔及声门都狭小,患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吸气性呼吸困难。

(4)气管和支气管:小儿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相对狭小,软骨柔软,弹力纤维组织发育不良,黏膜极柔弱,富含血管。黏液腺发育不良,分泌黏液不足而较干燥,黏膜纤毛运动差,不能有效地排除吸入的微生物,容易感染并引起呼吸道狭窄、阻塞。儿童气管位置较成人高,由于右侧支气管较直,似由气管直接延伸,左侧支气管则自气管侧方分出,故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右侧,引起右侧肺段不张或肺气肿。

(5)肺:小儿肺组织发育尚未完善,弹力组织发育较差,肺泡数量少,气体交换面积不足,但间质发育良好,血管组织丰富,毛细血管与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为宽,使得含气量少而含血多,故易于感染。炎症也易蔓延,感染时易引起间质性炎症、肺不张及坠积性肺炎。由于肺弹力纤维组织发育差,肺膨胀不够充分,易发生肺不张和肺气肿。

(6)胸廓与纵隔:小儿胸廓较短小,其前后径与横径大致相等,呈圆桶状。肋骨处于水平位,与脊柱几乎成直角。膈肌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胸腔狭小,但肺脏相对较大,几乎充满胸廓;加上胸部呼吸肌不发达,主要靠膈肌呼吸,易受腹胀等因素影响,肺的扩张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使小儿的呼吸在生理和病理方面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小儿纵隔相对较成人大,占胸腔的空间较大,故肺的活动受到一定限制。纵隔周围组织柔软而疏松,富于弹性,当胸腔大量积液、气胸、肺不张时,易引起纵隔器官(气管、心脏及大血管)的移位。

(二)小儿循环系统有什么特点?

1.小儿心脏特点小儿心脏体积相对比成人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重量与体重的比值下降。小儿心脏在胸腔的位置随年龄而改变。新生儿和2岁以下婴幼儿的心脏多呈横位,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侧,心尖部主要为右心室。3~7岁小儿心尖搏动已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处,心脏由横位转为斜位,左心室形成心尖部。7岁以后心尖位置逐渐移到锁骨中线以内0.5~1cm。

2.心率特点由于小儿的新陈代谢旺盛和交感神经兴奋性较高,故心率较快,且波动范围也较大。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慢,新生儿平均心率为120~140次/分,哭闹时可达180~190次/分;1岁以内110~130次/分;2~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次/分;8~14岁70~90次/分。进食、活动、哭闹和发热等因素会使心率加快,一般应在小儿安静或睡眠时测量心率和脉搏。

3.血容量特点足月新生儿全身血容量约300mL,为体重的10%,如果失血60mL,就占血容量的20%,相当于成人失血900mL。随着体重的增加,血容量与体重的比值下降,到2~3岁时全身血容量为体重的8%,而成人为6%。小儿由于总血量少,所以少量出血、脱水很容易引起休克。新生儿血压为(60~75)/(40~50)mmHg,大于1岁可达(90~100)/(65~70)mmHg。

4.血压特点小儿由于心搏出量较少,动脉壁的弹性较好和血管口径相对较大,故血压偏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逐渐升高。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8.0~9.3kPa),1岁为70~80mmHg(9.3~10.7kPa);2岁以后收缩压可按公式计算,收缩压(mmHg)=年龄×2+80mmHg,收缩压的2/3为舒张压。收缩压高于此标准20mmHg(2.7kPa)为高血压,低于此标准20mmHg为低血压。一般下肢的血压比上肢约高20mmHg,在婴儿期下肢血压较上肢低。

(三)小儿消化系统有什么特点?

新生儿食管长度为8~10cm,由上颌齿槽到胃贲门长度约15cm,按比例来说相对较成人长。食管下端括约肌不发达,因而易发生胃食管反流。新生儿的胃呈横形,胃的韧带松弛,因此胃容易发生变位、扭转,从而引起呕吐。其胃容量为30~60mL,3个月时增加到150mL,1岁时到250mL。婴幼儿的胃发育尚不完善,胃排空较快,并且与食物有关:水1~1.5h排空,母乳2~3h排空,牛乳3~4h排空。因此,婴儿术前4h停止喂乳即可,禁食时间不宜过久。

小儿肠管的长度随年龄而不同,一般认为成人肠管总长度为身长的4.5倍,新生儿为身长的7~8倍,婴儿为6倍。新生儿大肠与小肠的比例约为1∶6。小儿盲肠与阑尾比较游离,活动度大,因而小儿的阑尾位置容易变动。新生儿胎粪总量为100~200g,呈墨绿色,是由肠道分泌物、胆汁和咽下羊水中所含的胎儿皮脂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50%新生儿于出生后12h内有胎粪排出,24h内几乎全部有胎粪排出,以后有一过渡期,大便呈绿色,2天后转黄色。正常婴儿每天大便1~6次。

新生儿及婴幼儿对糖类和蛋白质的消化功能良好,由于胆汁分泌较少,故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故不宜给予过多的脂肪。

(四)小儿泌尿系统有什么特点?

1.肾脏 小儿年龄越小,肾脏相对越大,位置越低,肾脏随小儿生长而逐渐增大。出生后肾脏功能发育迅速,出生后6个月基本发育正常,2岁达到成人水平。肾脏在出生后第一年及性成熟期发育最快。

2.肾功能 新生儿出生时肾单位数量已达成人水平,但其生理功能尚发育不全。新生儿及婴幼儿的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及排泄功能均未成熟,过量的水分和溶质不能迅速有效地排出,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尿比重低、浓缩功能差。新生儿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较低,但能维持生理需要,缺乏对水负荷的迅速利尿反应,对液体过多或脱水的耐受力均较差。6个月后肾浓缩功能即可达到成人水平,但滤过功能仍较弱;到1岁时肾功能基本完善,达到滤过和回收之间的平衡。

3.尿液 新生儿膀胱容量为50mL,以后逐渐增大,1岁时为200mL,10岁时为750mL,15岁时为1000mL。正常小儿的尿液为淡黄色,但个体差异较大。尿量与液体的入量、气温、食物种类、活动量及精神因素有关。婴幼儿每昼夜尿量共400~600mL,学龄前儿童为600~800mL,学龄儿童为800~1400mL。一昼夜学龄儿童尿量小于400mL,学龄前儿童小于300mL,婴幼儿小于200mL为少尿。一昼夜尿量小于50mL者,为无尿。

(五)小儿神经系统有什么特点?

婴幼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出生后脑重量随身体的发育明显增加。小儿大脑皮质功能发育较慢,兴奋性低,对刺激的耐受力也较低,易于疲劳,需多休息和睡觉。皮质下中枢的兴奋性较高,但因皮质发育未完善,对皮质下中枢不能控制,所以它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容易扩散,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婴幼儿遇到强烈的刺激时,容易发生惊厥。

此外,大脑皮质对兴奋和抑制过程具有泛化倾向,有很多不同的疾病在临床上可以表现出相同的症状,如呕吐和发热是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等。

(六)小儿体液平衡及代谢有什么特点?

小儿体液成分所占体重比例较成人大,而其中尤以细胞外液比例更高,新生儿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45%(成人为20%),这一特点使得小儿的液体转换率更快。小儿新陈代谢率高,耗氧量大,体内糖原和脂肪的储备很少。新生儿及婴儿对禁食及液体限制的耐受性差,而且,新生儿肝酶系统发育不全,不能通过糖原异生作用产生葡萄糖,即使短时间禁食可引起低血糖及代谢性酸中毒倾向,早产儿则更易发生。严重低血糖可引起呼吸暂停、抽搐及持久性脑损害,故婴儿手术禁食时间宜适当缩短,术中应输入适量葡萄糖溶液。

二、小儿病理特点

(一)先天性畸形是什么?

先天性发育畸形患儿占小儿外科病例50%以上,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配子(精子和卵子)、胚胎和胎儿的结构或发育异常,导致机体在形态和功能代谢上的异常状态。先天性外科畸形分为畸形、变形和破坏三种。畸形是指组织形成中原始结构缺陷、异常发育、形态学上改变,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缺陷等。变形是异常机械力作用的结果,常与宫内强制位或其他影响因素作用未正常发育的组织有关,如头颅畸形等。破坏则是内在的正常组织发育中断,常累及身体某一部分或特殊的器官。血管栓塞和羊膜束带形成是造成破坏的常见原因。

(二)小儿感染有什么特点?

小儿皮肤娇嫩,黏膜屏障薄弱,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免疫功能不足,对炎症的抗御反应低,炎症局限能力差,容易向周围组织及全身扩散。

(三)小儿损伤有什么特点?

小儿活动力强,自控能力低,防卫反应能力差,故损伤的发生率高。总的说来,小儿损伤的病理变化较成人为轻。脑震荡是常见的儿童损伤,但由于儿童体重较轻,颅骨与脑质较软,弹性较大,能够吸收震力,故严重度不及成人,易于恢复。灼伤也是小儿常见的损伤,多属家庭意外,如开水、汤粥烫伤引起,其病理深度大多属于第二度,第三度灼伤较少见。由于城市交通事故和体育活动、游戏等引起的儿童骨折多见,但后遗畸形则较为少见,并能在短期内愈合和塑形。小儿损伤的病理变化较成人轻,其韧性好,组织修复能力强,有些严重损伤导致成人不易存活,但在小儿却能很快修复。

(四)小儿急腹症有什么特点?

新生儿急腹症多为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肠闭锁、肠狭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胎粪性腹膜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巨结肠等。

除阑尾炎以外,小儿发生急腹症的原发器官主要是以小肠为主,如肠套叠、嵌顿性腹股沟疝、梅克尔憩室、急性坏死性肠炎等。小儿由于肠壁薄,尤其是肠管在充气后,肠壁炎症和穿孔发生率较成人高。由于大网膜发育不完善,不能包裹发炎的阑尾,炎症往往不易局限而扩散,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

小儿急腹症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变化多端。因小儿年龄和智力上的差异,小儿往往不能全面描述病史,也不配合医生进行体格检查,由于症状不典型,又加之小儿耐受能力有限,导致诊断困难,很容易被误诊,一旦延误治疗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五)小儿肿瘤有什么特点?

小儿肿瘤的病理性质与成人大不相同。小儿恶性肿瘤以胚胎性肿瘤及肉瘤为主,如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畸胎瘤、横纹肌肉瘤等。小儿肿瘤发生的部位和器官与成人也有所不同,成人以脏器为主,而小儿则以软组织、骶尾部、腹膜后间隙等处较为多见,但小儿肿瘤也常发生在眼球、大脑、肾脏等器官。

小儿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这是因为小儿本身是一个正在生长发育的机体,同时也可能与肿瘤的胚胎组织生长特别快有关系。许多小儿肿瘤具有肿瘤与畸形的双重特性,如畸胎瘤、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等。

在小儿肿瘤中,神经母细胞瘤和良性血管瘤还存有相当高频率的自限性肿瘤退变现象,这在成人肿瘤疾病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方觅晶 史雯嘉) gmeiMNSOQBZ+qkPlv7LjfIhQcJCUUrpNglU911+ZzmqZqpm0HdL+E9sue2xIVfq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