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家世渊源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以家为起点。每个人行走世间,也自有其独特的风格,这是家风、家教使然。因为,一个人的家世,就是教化之源,所以,要读懂一个人,不妨先观其家世渊源。

杨氏家族世居江苏无锡,这里是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被誉为“太湖明珠”,也是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晋时的顾恺之,明朝的徐霞客,近代的徐悲鸿、钱锺书,多少文人墨客在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

杨绛的曾祖父、祖父都在江浙地区做过官,家中子弟自小都要读书受教,可谓一门书香之家,代代都是读书之人。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是一名进步学者,也是名满天下的法学家。

杨荫杭出生于1878年,字补塘,自幼酷爱读书,少年时即文采风流,闻名乡里。1895年,盛宣怀在天津创办天津中西学堂,同年,杨荫杭考入这所学堂。学堂对所有学生免费,教学上奉行美国模式,有“东方康奈尔”的美誉。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所官办大学,各方面条件非常优越,后来先后更名为北洋大学、天津大学。

1897年,学校食堂出现了一些问题,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引发学潮。校方对此态度强硬,决定开除带头闹事者,那些之前慷慨激昂的人却在这个时候悄无声息了。杨荫杭本来没有参与这次学潮,却挺身而出承担了责任,学潮平息后,他也被开除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年纪轻轻的杨荫杭已经是一个有担当的人,在太多人选择明哲保身的年代,他是不同的,绝非随波逐流之辈。

命运关上一扇门,却会给人留一扇窗,只管走下去,转身又是一条新的风光大路。杨荫杭是有真才实学的,不久,他再次考入另一所学堂,那就是上海的南洋公学,即赫赫有名的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

1898年,杨荫杭因为成绩优秀被保送至日本的东京专门学校留学,这所学校就是后来的早稻田大学。留学期间,国内发生了百日维新、义和团运动等一系列事件,这些救亡图存的运动,推动了祖国的进步和人民的觉醒。杨荫杭加入了由留日学生们共同组织成立的励志会,旨在学好知识、激励志气、报效祖国。

这一时期,杨荫杭和几位同学共同创办了第一份留学生杂志——《译书汇编》,专门刊登政治、法律方面的国际名著,从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卢梭的《民约论》到伯伦知理的《国法泛论》、斯宾塞的《政治哲学》等欧美政治学说,还有加藤弘之的《物竞论》、鸟谷部铣太郎的《政治学提纲》等日本著作,经翻译后逐期登载。该杂志对推动中国青年思想进步有很大意义,堪称留学界杂志的元祖。杨荫杭曾说道:“与其写些空洞无物的文章,不如翻译些外国有价值的作品。翻译也可以大有作为。”

异国求学的日子,充实而美好。假期回乡探亲的时候,杨荫杭还在无锡成立励志学会,集会宣传新知识、新思想。

也是在1898年,杨荫杭和唐须嫈结婚了,这是位温良贤淑的中国式女子,也是一位名校出身的知识女性。

唐须嫈也是无锡人,与杨荫杭同岁。她自小家中富足,父母给她找了一个女夫子,教她读书认字。长大后,她曾在上海务本女中读中学,这所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由中国人创办的女子中学,现为坐落在上海市徐汇区的上海市第二中学。唐须嫈和杨荫杭的妹妹杨荫榆是同学,杨荫榆后来成为民国时期著名的女教育家,而唐须嫈在嫁给杨荫杭后就专心做一名贤妻良母,在家相夫教子,一生中共生育了8个孩子。

旧式的婚姻,受父母之命,听媒妁之言,但他们很般配。一个是留学日本的精英学生,另一个是上海名校的才女,夫妻间共同语言太多了,他们无话不谈,生活始终琴瑟和鸣。很多人都向往一见钟情的浪漫,但是古老的中国式婚姻中也有很多日久生情的美好故事。

1902年,杨荫杭离开日本。回国后,他被派往译书院工作,编译了珍贵的教材——《名学教科书》,不仅为学生开宗明义,更成为当时人们争相传阅的好书,对学术的发展有进步意义。1903年,译书院因为经费不足而停办,杨荫杭从上海返回无锡老家。

回乡之后,杨荫杭和留日同学一起创办了“理化研究会”,日日研究理化知识,这期间还学习了英文。妹妹杨荫榆在这一时期受哥哥影响,日后到东京留学时选择了理化专业。不久,杨荫杭在《时报》《大陆月刊》《苏报》等几家杂志任编辑,笔耕不辍地撰稿发文,在忙碌之中还为务本女校、澄衷学校和中国公学等校的学生讲课。年轻的杨荫杭精力充沛、干劲十足。

1906年,民主革命的思潮在全国愈演愈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杨荫杭却在激进的思想狂潮中冷静下来,他选择离开,他不认为立宪能够解决当时中国的困境。心中要有希望,但是不能受其蒙蔽,因为希望有时候会像欲望一样蛊惑人心,当你以为得到了想要的,其实是被欺骗了,所以不要心存幻想。对于杨荫杭来说,祖国的未来笼罩在一片大雾中,一如他的未来,没有办法预知前面会发生什么,但是他能确定他要做的是什么。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闯荡天下,立不世之功勋。未来要脚踏实地地、一手一脚地去干,而不是消极地把希望寄托他人。尽人事,听天命。

杨荫杭远渡重洋,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攻读法律专业,以自己的方式寻求一条救国之路,他认为,先要了解并研究西方的民主法制,才能从中找出中国未来的去向。杨荫杭的硕士论文题为《日本商法》,论文在他离校后出版成书。文中将日本商法与欧洲各国的商法,如德国商法作了一系列的比较,指出了日本商法的特殊之处。

杨荫杭再次归国后去了北京,张謇推荐他到北京法政学堂执教。肃亲王善耆是皇室中提倡改革的一派,他听闻杨荫杭在京,并且曾经留学西洋,精通各国律法,就请他为自己授课。

辛亥革命发生之后,杨荫杭正式踏入官场,任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兼司法筹备处处长。依照北洋政府所定“本省人不能担任本省官职”的制度,他又被调到杭州,出任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

当时各地的政权是由督军、民政长与高等审判长三权分治,朱瑞任浙江省督军、屈映光任浙江省民政长。走马上任不久,杨荫杭就接手了一件性质极其恶劣的恶霸杀人案。案件的主犯与当时的地方掌权人有关系,仗势欺人、横行乡里都是事实。屈映光曾经为恶霸说情,而杨荫杭却说:“杀人偿命,不能宽宥。”他坚持司法的公正与独立,将罪犯依法处以极刑。屈映光因此事而记恨于心,后来在袁世凯面前曾说杨荫杭“冥顽不灵,难与共事”。幸好杨荫杭有一个同乡,此人恰好是袁世凯的秘书长,为他说了公道话,袁世凯只是将其调往北京。

一些学识渊博的人,他们熟读诗书,精通法律条文,在手执权杖后,看上去道貌岸然,却在各种利益的诱惑下,放弃道德底线,不顾人民死活。杨荫杭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却也是铁骨铮铮、不畏强权的勇士!立身正,正气存,这就是杨绛的父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古训在他身上得证。杨绛从父亲身上学到了这些美好的品质,她不对当权者阿谀奉承,也不向施暴者俯首低头。

文化教养、社会担当和独立思考的自由灵魂,这是杨氏家族之本,也是杨氏家族文化传承的核心。杨绛的祖辈都是满腹诗书的忠义之士,父亲学贯中西、秉性正直,母亲知书达理、贤良淑德,在这样的家世教化之下,后辈的学识、气度自然不凡,这才有了后世闻名海内外的杨绛,那个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那个钱锺书口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bIJ8Gei4szeCrubS2u+UddcAzoiRovwqusI7gCpl/l8hfgHBxw88Sm99Xingzg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