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破旧制力荐佳作

千年炊烟,袅袅绕环,谢氏一门虽从谢缵处起有史可考,其光耀之时却当从谢衡之处讲起。与谢缵的状况相似,历史上无论是《晋书》还是《资治通鉴》都没有为谢衡立书作传,但千余载的历史资料中,却经常可见谢衡“硕儒”的称号。比起无名之辈和耳熟能详之士,这件事令历史看客们多了份遐想。

谢衡所处的年代十分混乱,前有曹氏的你争我夺,后有司马家族的虎视眈眈,如何在其中坚守谢氏家族成为谢衡的主要任务。值得钦佩的是,他没有因此唯利是图,没有为了结交权贵断了与旧友的联系,不仅如此,对于情义二字他看得更重了,也让“硕儒”的称号名副其实。

一日,谢衡与左思同游孟津,远远望去,大河汤汤,谢衡十分感慨:“圣人逢水必观,观必有言。夫水,奔流不息,哺育一切生灵,它有德;水流无定形,其势向下,它有义;水流归东海,难见涯际,百折不回,它有志;茫茫水流,穿山崖,过石壁,从无惧色,它有勇。水,真乃君子,不可不观。”

左思听了他的话同样感慨良多:“儒学博士,名不虚传。言谈之论,深得孔夫子学说真谛,话不离经,每言必有哲理。观水而悟出人生所向,如此下去,将来必为硕儒。”

两人相视一笑,随后,左思将十年既成的《三都赋》拿与谢衡看。谢衡的“硕儒”身份当从他与左思的交情谈起,两人自认识以后,私交一直很好,视对方为知己,《三都赋》既成,谢衡自然成了首批读者。

《三都赋》中包含了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多年的风情和历史,参考价值颇丰,实在是十年终成的大作。谢衡读后感慨良多,连连赞叹:“昔者荀子作《蚕赋》,赋体始兴。汉魏中兴以来,为赋者众多。司马相如《子虚》《上林》两赋在前,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在后,其作或理胜其辞,或文过其意,炫博耀奇,汪肆宏富。未若君之《三都赋》,分写蜀都、吴都、魏都,拟集数家,文辞达义,典雅精致,博而不空。诗缘情,赋体物。此赋有情有物,堪称佳作,其名不在班、张之下。”但他替左思高兴之余,心中难免也有些担忧。

在他之前,已有几位权贵看过《三都赋》,但对该书的态度与谢衡截然不同,他们认为左思是在哗众取宠,对《三都赋》嗤之以鼻。但谢衡坚信好友的文采,也在其中看到了左思的抱负和才略,他深为自己的朋友高兴,同时也想尽份力将此作公之于世。当时文章传播只有一种方式——口耳相传,一篇文章的传播程度不仅与听众文化程度有关,连方言都能影响其传播,如此境地下传播起来着实不易。

谢衡想到了高密王司马泰,司马泰是当时的名臣,位高权重,且对人才极为重视。司马泰的下属王衍也是朝廷重臣,尤其喜爱清谈之学。谢衡认为,左思的《三都赋》只要能够得到此二人的支持,一定会传扬于世。

谢衡与左思整理了行装,约定时日一同前去拜会司马泰。司马泰听说有人来拜会,打消了出游的念头,见了二人。二人没有想到此次见面并不成功,司马泰并非传闻中的样子,而是嚣张跋扈,甚至烧掉了二人的坐床,以示羞辱。二人自知在此处再无可能,便拂袖而去。谢衡也因此事与司马泰等人结怨。

谢衡与左思接着拜访了侍中府,这里的待客态度虽然稍有礼貌,但对《三都赋》的态度仍然不乐观。左思有些心灰意冷,谢衡极力安慰他,并立志要打破这种门第之规,让天下的读书人公平竞争。在谢衡的鼓励下,左思也渐渐走出困扰的情绪。

随后,谢衡与左思一同去泰山游历了一番。泰山之巅,万物沉浮脚下,左思想到自己的十年之作,感叹当前景色,随口而吟:“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沈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谢衡自然能听出他的言外之意,也跟着感叹《三都赋》的命运不顺。两人正感伤之际,谢衡突然想起一人。

此人正是皇甫谧,是魏晋的有识之士,虽在朝为官,但为人颇为清雅。两人去拜会他时,正遇到著作郎张载和中书郎刘逵,三人将《三都赋》看了又看,连连点头。随后皇甫谧肯定地说:“此赋才章美茂,文辞畅丽。山川土域,草木鸟兽,珍奇异宝,风情物产,皆由精研落笔,纷披深义,可与班固、张衡同列。大赋佳作,几个月前已经写就,为何不早早面世?”

几番闭门羹之后,《三都赋》终于得到了认可。谢衡与左思感伤至极,左思甚至说不出一句话。

皇甫谧听了他们的遭遇后十分同情,也很气愤,慷慨直言:“门阀品评,坑才多弊,刘仆射上帝疏,已将其弊端一一指陈。但士族积弊日深,相沿成风,积重难返。谢博士不愧攻读圣人儒学,慧眼雅量。谧自叹不如,虽是才拙,愿为其作序。”随后张载、刘逵为其作注。

此事一出,《三都赋》名声大了起来。西晋诗坛的“太康之英”陆机看了皇甫谧的序,又通读了《三都赋》,大为赞赏,甚至将其临摹装裱,挂在正堂,常常观之。此后一些文人雅士争相效仿,《三都赋》终于被大众接受。

在此过程中,谢衡与左思两人几方游走,受尽讥讽冷眼,最终促成了这桩好事。《三都赋》和左思的名气渐长,一时间“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为朋友尽心尽力,甚至得罪了一些权贵,谢衡此举堪当一个“儒”字。四方游走之时谢衡并未想过自己会因此一举成名,从而走上仕途。

终于,《三都赋》传到了晋武帝的耳朵里。一日闲来无事,他看过此文,大呼过瘾,并评价左思:“慧智灵心,二篇长诔,追溯杨后圣德,光嫔晋宁,深表寡人伉俪悲怀,令寡人落泪动容。《三都赋》又胜才人一筹,秘书郎不愿升迁,可赐书一车。”

晋武帝给寒门学子左思一个机会,也顺便给费心费力的谢衡一个机会,授谢衡为国子博士,命其主持太学。

左思和谢衡最终因为《三都赋》走上了更坦荡光明的仕途,这是他们推荐《三都赋》时不曾想到的。毫无功利之心的他们用文章和真诚感动了众多朝廷官员,虽然朝中也有反对之声,但有晋武帝的支持,其大展拳脚的机会已经到来。

谢衡也因为此事结交了一群不慕功名的好友和朝中官员,这些好友为其之后的仕途之路助力甚多,这是他用儒的姿态获得的人生财富,也是谢氏一门重要的文人品性。 TBeTFzNur4QzEx4tmbvKKKMbLPHJuSaYnURmGKXlLThvjkHeaciu4cKYi1cSK5b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