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军武事国表心意

谢尚虽外表看起来风流,其内心是很明事理的,对于家族大业也十分看重,这才有了他后来建功立业的想法。

宣城内史桓彝来京都任职,有一天他带着儿子到谢裒府上叙旧,席间他提到了前朝往事:“江左八达以家世而论,很不一致。阮氏、羊氏出自高门世族,光逸是寒门小吏,桓家、谢家介于两者之间。结名士,趋时尚,附风雅,以图自存。王敦能专制天下,无外乎两条:一是靠望族;一是掌握兵权,都督军事,征讨上游,占据要冲。莅官称职,名显朝廷,必须立功,而且要立军功。”

此等说法代表了朝廷官员对军功的重新认识。之前朝廷上一直轻视武力,在经过多年的战乱后,他们终于意识到王朝要靠武力保卫,并且在朝中培养下一代军事人才。谢裒也赞同这种观点,有意无意让后辈接触军事。如此熏陶之下,包括谢尚在内的谢家子孙也确实在军事上有所成就。

谢裒叫来了谢奕、谢据、谢安、谢万、谢石、谢铁,对桓彝说:“卿弱冠时就有‘知人之鉴’,请卿尽心,看我这几个儿子的前程如何?”桓彝开玩笑说道:“我岁过不惑之年,老大无成,岂敢品评令郎。令郎个个清雅,如同长江后浪推前浪。”说是如此,桓彝还是逐个打量着谢家孩子,他看到谢安时,脸上露出惊喜之色:“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灭王东海。”王东海指的便是王导,此时的王导是朝廷重臣,将谢安比作王导实为一种肯定。

但此时谢安的年纪尚轻,没有能力挑起谢氏的大梁,而谢裒年事已高,机会有限,很难攀上更高的权力高峰。振兴谢氏家族的重任落在了谢尚的肩上,谢尚更多地与世族大家、武将和名士交往,且都来往密切。

一日,谢尚带着佩剑到府衙办事,途中遇到了名士刘恢和殷浩。刘恢看到佩剑,嘲讽他说:“咸亭侯朝服装束,持此做什么?”“拔剑起舞,抵御外侮。我辈不为此,卿辈何能把臂入林,长衣麈尾,坐而谈玄。‘将莅官而梦棺,将得财而梦粪土也’。”最后两句改自一旁殷浩的诗句,殷浩接着说:“官本臭腐,所以得官而梦尸;钱本粪土,所以得钱而梦秽。”随后谢尚与殷浩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两人颇有些意气相投,此后的交往也多了起来。

虽然朝廷开始重新重视武力,但付诸行动的却没有几个人。此时的谢尚已意识到军事的重要性,有意从事武官,正当他积极活动之时突然传来了晋明帝病危的消息。太宰、西阳王司马羕、司徒王导、车骑将军郗鉴、护军将军庾亮、前将军温峤等七位大臣被急召入宫。其中,右卫将军虞胤、左卫将军南顿王司马宗“俱为帝所亲昵,委以禁旅。宗与导、亮志趣不同,连接轻侠以为腹心。导、亮并以为言,帝以宗戚属,每容之。及帝疾笃,宗、胤密谋为乱”。一场皇城内的阴谋正在酝酿着。

晋明帝驾崩之前一直在犹豫,是应该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给朝廷重臣,还是应该托付给宗亲。双方各有利弊,一时难以抉择。一方面,朝中之臣毕竟是外姓,若有外心,江山不保;另一方面,宗亲虽同宗,但历史上兄弟相残之事并非少数。几经思考,他有了决定,他的父亲晋元帝就是在王敦的咄咄相逼之下离开人世的,他不愿自己与儿子重蹈覆辙,于是开始加强皇权统治,亲宗族,远外姓之臣。

晋明帝经历过王敦叛乱,因此一直对王氏家族有忌惮。虽然现在朝廷大权皆在王氏之手,但晋明帝已经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逐步收回权力了。晋明帝写了封信给庾亮,却误打误撞被王导看到,书信结尾处写有“勿使冶城公知”,冶城公指的便是王导。可以预见的,晋明帝与王导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想在朝廷中有所作为,就意味着谢尚要做出选择了。是选择皇室,还是选择大权在握的王氏?

之后的一日夜间,庾亮想入宫奏事,便请南顿王司马宗开宫门。南顿王不肯,并对庾亮厉声呵斥道:“这是皇宫,不是你家门户。”庾亮不与其争辩,径直闯入皇宫。见到晋明帝后,庾亮伏在地上,哭着对晋明帝说:“社稷安否,就在今日。”听了庾亮对几位宗亲的控诉,晋明帝意识到自己的决定有失,错信了宗亲,同时升庾亮为御座,再命其为中书令,与王导一同辅佐太子。

晋明帝去世后,五岁的司马衍即位,史称晋成帝。由于成帝年幼,庾亮的妹妹庾太后开始临朝听政。庾太后任命王导为录尚书事,王导为了自保凡事交给庾亮负责。如此一来,庾氏彻底把持了朝政,军事大权也全在庾亮一人之手。

庾亮虽与皇帝有血脉关系,但并非宗族,同样是外姓之臣,因此,庾亮的掌权也标志着在皇权与门阀士族的斗争中门阀士族获胜,这便是谢尚千载难逢的机会。

庾亮专权引来了同朝官员的不满,而宗亲势力仍然虎视眈眈。为了避免同朝的温峤在京城生事,庾亮便将他派往武昌,同时在京都修筑石头城以备后患。后温峤想要回到京城,庾亮则书信给他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今安徽和县),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当时庾亮确实受夹击之势,西边有陶侃虎视眈眈,北边有苏峻严阵以待,他不得不将朝廷的兵力分散以对抗这些人。没过多久,苏峻便联合他人,以讨伐庾亮的名义向京城出兵,与朝廷兵戎相见。随后,建康失守,晋成帝被俘。庾亮逃出建康,投奔温峤,苏峻大军继续追击,“所过无不残灭”。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四月,温峤与庾亮起兵讨伐苏峻,谢尚跟随在他的身后。途中,谢尚对温峤建议道:“明公仗义兴师,谢尚愿执鞭从事。传闻逆贼挟持天子,窜奔会稽。军书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明公应该抢占要隘,先立营寨,断贼粮道,坚壁清野。兵法曰:‘师直为壮’‘师克在和’。明公招抚义军,使叛贼陷于包围之中进不得攻,退无所掠。相持旬月,建康可复。”温峤看着谢尚一介书生的模样,赞叹道:“仁祖之策甚合我意,依此而行,可以绥靖朝廷。”此次进言是谢尚从事军事活动的第一次尝试,他也是当时名士之中第一个文人事武的人。双方战事持续了一年,才打入石头城,斩杀了苏峻。

此时的建康早已因战火残破不堪,迁都成为大家心照不宣之事,但迁都于何处又成了争论的焦点。温峤建议迁都豫章,另一派则主张迁往会稽。此时恰巧太后病逝,王导力排众议,建议不迁都,谢裒极力支持,迁都一事才就此作罢。

苏峻叛乱平定后,温峤离开京城,继续拥兵一方。在温峤身边,谢尚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军事,对军事也有更深的了解,兵法、计谋等均不在话下。凭借聪慧的头脑,谢尚很快学了些新本事,排兵布阵、操兵演练都有模有样。事武之后的谢尚一改往日的浮夸,变得有军人的规矩和气质,等着天降大任完成军武家园的梦想。 IxFz9sHvFBiIAiPQiO/R7u2e0b8uD9Ws1+37sh/7NGYHyuiRrTmqsUhszQBxr3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