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无心卷入动荡的朝局,但身处其中,任何人都无法避免,谢鲲也不例外。“八王之乱”愈演愈烈,朝廷上已经开始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并且丝毫没有停歇的兆头,大臣们人人自危,都在思考自己的退路。
当谢鲲还在犹豫不决之际,司马乂不知从哪得知消息说谢鲲想要逃出京都,转投他方阵营。司马乂立即派人抓来谢鲲,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要对他施以鞭刑。谢鲲知道司马乂的意图,并未辩解,而是主动脱下上衣,露出臂膀,神情镇定,没有丝毫怯懦。司马乂看他的神情不似逃亡的人,便让手下住手,放了谢鲲。谢鲲自始至终一言不发,默默穿衣,不悲不喜。看着这个镇定的年轻人,司马乂知道自己错怪了他,心中难免有些羞愧,但谢鲲好像毫不在意,大步离开了。四周围观之人也惊讶于谢鲲的镇定自若。谢鲲在朝廷上少有谄媚姿态,如同此时一样,他用自己所崇尚的老庄之道坚守自己的政治理想。
几方势力此消彼长,互不相让,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司马乂。且不说政治方向是否正确,司马乂确实是当时最适合之人,有能力、有决断,自然比一些骄奢淫逸的王侯更适合做事。有了答案的谢鲲不再迟疑,也没有将之前司马乂鞭打自己的事记恨在心,而是全力想着目前局势的应对之策。
一日,他想清楚了一些关于朝廷的问题,便直接来到司马乂的府邸。谢鲲随身携带的是一份关于益州的奏折,他将其展开,将内容向司马乂一一陈述,并说道:“郡国兵丁无故索取银粮,必有战事。天下未靖,纷乱未平,太尉公应宜早做好准备,分而治之。对付河间王,宜派精兵良将威慑;对付成都王,宜遣干练使臣面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司马乂没有料到谢鲲此来说了如此一番肺腑之言,望着这个眼神坚定的书生,他心中感动,继续与之商讨应对之策,在座之人无不被谢鲲冷静周密的计划折服。恰好常一同游乐的阮修也在其中,阮修看着面前与以往形象截然不同的谢鲲,开玩笑地说道:“幼舆不饰威仪,好谈《老》《易》,每遇七贤,把臂入林,并非无德折巾,忘情物外!”司马越也赞叹道:“所言名士风度,集于幼舆一身。”此事是谢鲲自老家归来后,真正投身到“八王之乱”中的第一件事。
司马乂听了谢鲲的话,开始着手准备粮草、兵马甚至战士过冬的寒衣。随后,司马乂入宫请求晋惠帝拨付银两。但此时的晋惠帝正沉醉在温柔乡中,根本无心管理朝政,连见一面司马乂的时间都不愿给予。
与此同时,司马颙不满司马乂独揽大权,几次派人暗杀司马乂,无奈均未成功。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司马颙领兵七万、司马颖领兵二十余万共同进军洛阳,晋惠帝命司马乂领兵出击。这是当时为止,晋朝皇权斗争中出兵规模最大的一次。好在有谢鲲之前的提醒,司马乂早做了些准备,不至于让他措手不及。
双方僵持不下之际,司马乂首先找到了司马颙、司马颖大军的破绽,击杀对方六万余人。但由于后方粮草不足,渐生颓败之势。面对不利的局势,司马乂的手下分成了两个阵营,一方坚持保卫洛阳,一方心生退意。
在司马乂犹豫不决之际,东海王司马越与司马颙部下勾结,夜袭司马乂,最终司马乂被火烤致死。这一战由此宣告结束。
讨伐司马乂成功之后,司马颖、司马颙等人逼迫晋惠帝论功行赏,并让晋惠帝立司马颖为皇位继承人。司马颖与之前的重臣一样成为权力的中心,自然让其他以兄弟相称的王爷们不满。东海王司马越云集十万精兵攻打司马颖所在的邺城,司马颖毫不退缩,出兵五万相迎,最终击退司马越,俘虏晋惠帝。
司马越战败后,几处流窜,却无人收留,司马颖下令不追究司马越之事,召他回朝廷领命,司马越不受,继续流亡。司马越的弟弟东瀛公司马腾杀了司马颖所置的幽州刺史,再次向朝廷宣战。司马颖忍无可忍,出兵讨伐司马腾等人。司马腾勾结外邦之人,形成战时同盟向司马颖进军。司马颖不敌对手,战败的消息连连传到司马颖的所在地邺城,司马颖带晋惠帝和一众亲信连夜逃往洛阳。
此时的洛阳由司马颙的部下掌控,他们俘虏了逃亡中的晋惠帝,废除了司马颖的继承位,又让晋惠帝下诏立司马越为太傅,同时召回司马越,司马越不受。司马颙自行选置百官,改秦州为定州,改元永兴。永兴二年,司马颙以天子的名号,并以“张方劫迁车驾,天下怨愤,欲奉迎大驾,还复旧都洛阳”的名义起兵讨伐司马越。
司马越派出说客,表示愿意与司马颙分陕而居、息事宁人,前提是要司马颙将晋惠帝护送回洛阳城中。司马颙欲为之,但其部下认为不妥,最后只得派司马颖出兵抗拒司马越。司马越先是兵败,后在援军的支援下,打败了司马颙派出的先头部队。司马颙为此十分不安,为了息事宁人,他派人将得力手下张方的首级送到司马越军中,被司马越拒绝。如此司马颙更是将自己推向险境,在接下来的几场战斗中,节节败退。司马越攻到长安,与鲜卑将领一同将晋惠帝送回洛阳,司马越被授予太傅录尚书事。
光熙元年十一月(公元306年),晋惠帝突然离世,司马炽即位,史称晋怀帝,并下诏召回司马颙。司马颙马上动身,路上并无半点警惕,行至新安雍谷(今河南渑池东)时,他和三个儿子被司马越之弟南阳王司马模派人暗杀,司马颙一门从此绝后。“八王之乱”也在此画上了句号。
“八王之乱”的整个期间,谢鲲虽然并未一直站在司马乂身后,但是他始终参与其中,见证了西晋历史上最大的政乱。“八王之乱”之后,谢鲲依然在朝为官,并没有因为他曾为司马乂献策而受到牵连。
谢鲲虽然活了下来,但是他的许多好友在这场乱斗中丧生,国家经济遭到破坏,开启了“五胡乱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