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外界不知,对于写作行当来说,为人作序,是写作中最难的一桩事。
何以难?难在你首先要懂它。要懂它,你首先要经历它。经历过了,了解到了,也未见得能够理解其中精髓。理解精髓不够,下笔浮皮潦草,人云亦云,难出精彩,愧对请你作序的人,也愧对作序的书。如果那天,不是本书的书名《一花一世界》,一见之下,触动我心念,这篇序,也就很难有了。
我回头翻阅了本书,只见每页都有花草,每页都散发着植物香氛,每页都能清晰见得养花植草人的一片痴爱。真是一翻惊喜,二翻感动,三翻则颇有共鸣了。
此前我还真不知道,在这座城市里,一直活跃着一群热爱养花植草的家庭,孕育着、培植着、守护着一股股绿色能量,让其从大城武汉的各个角落生发出来,绿化、美化、彩化、香化着我们的生活,这真是功德无量!而武汉市绿委办近几年来一直在走访数百个养花植草的家庭,发掘着千家万户的绿色能量,也是难能可贵!
说起来,大到一座城,小到一个人,都是生命。生命归根结底,想要繁荣昌盛,想要欣欣向荣,其生态语境,重要到怎么来估价都不过分。我所指的生态语境,本质就是植物,其他都是过眼云烟。花花草草是千万不可以小觑的:人类崛起之前,植物早就覆盖原野,否则人类根本无法存活,只因五谷果实都是植物,牲口畜牧全靠植物,优质空气也靠植物,就连世上最古老的建筑金字塔,都无法与一朵蒲公英的生命力相提并论。人们普遍以为建筑水泥非常坚固,其实30年后就开始分解,而且就连钢筋混泥土的分解期,也撑不过百年。而植物,而树木,而小草,而花朵,却可以自在自由到永远!所以就连观音菩萨手里,也总是会拈一支柳条。一位当代智者在论及城市建设与大树关系的时候,他的一句话深深震撼了我:“绝对不可以砍大树,大树缺点再多,也不如人缺点多。”
况且,一草一木都有情。只要你爱惜它们,珍视它们,养护它们,你就会深深感受到它们的回报:你会心情舒畅,你会身心健康,你会兰心蕙质,你会逐渐发现自己正在变成一个好人、一个有爱美的爱好的人。这就是草木特有的慈悲。
仅以这一点点管窥之见,呼应本书智慧的书名,是为序。
池莉
2018年3月31日
推窗见绿,空气中透着湿润泥土的香气,枝叶和风婆娑私语,鸟儿唧啾,在草间呢喃,小院香径踱步几许,这便是寻常百姓憧憬的闲适生活的模样吧。尽管工作繁忙,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也尽心尽力去打造“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田园生活。
我们要讲述的故事有两类:一是各个花园家庭活动人物尽享田园之乐的幸福故事;二是面对都市生活的快节奏、高压力,人们是如何用一种温柔的方式来自我疗愈,亲近自然,让生活慢下来。
珍惜自然和土地,感谢每一滴雨露、每一丛草木的馈赠,一花一叶,自己动手。你要知道,那些精致美好皆是因劳作的辛勤和对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与笃定而产生的。
花卉是有生命的,它们遵循自然规律生长、发育、成熟、衰老。从植物生长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生命的韵律以及人生哲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忧,漫随天上风卷云舒。
——任俊「洪山区」
任俊现在成了“太姥爷”。
无论男女老少,一律改口,都随着重外孙满满称呼他“太姥爷”。
任俊从事海军装备工作40余年,正式退休后,随独生女儿定居武汉,女儿也是做姥姥的人了。外甥女从英国留学回来,留在了武汉工作,也是一位母亲。小重孙满满,又“萌”又酷,很是招人喜爱。太姥爷抱着重外孙,四世同堂,更是幸福满满。
以前在宜昌居住的时候,任俊在房前屋后种满了花,特别是到了春天,“五月红”爬满了整整一面墙,成百上千朵的蔷薇花怒放着,不仅引来了蜜蜂蝴蝶,满院春色更是招来了小区居民。有人来参观,有人以花作背景墙拍照留影,有人想剪枝,有人来要苗,还有的想摘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任俊总是有求必应。他的家,也被人称之为“任氏花园”。
2015年,他来武汉定居,顺带着把宜昌的花搬了一卡车过来,锄草、施肥、刨土,他样样亲力亲为。老伴想在院内多种点菜,他却想多种点花,老伴拗不过他,他虽只赢得了小块土地,但大大小小的花盆还是越来越多。连小区里的保安都说:“这老爷子真厉害,不仅身体好,还爱种花,住这没两年,硬是把满院的荒草改良成了花园,都成了我们小区的观景台了。”
在“任氏花园”里,三角梅一直从夏天开到了冬日,红的、黄的、粉的、白的,各种菊花争奇斗艳,色彩斑斓,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串串红在风中摇曳着身姿,姿态各异;茶花也不甘寂寞,立在路边凑热闹,等着开放……每天都有小区的居民来驻足观赏。
他却还不满意,打算进一步规划打理,一方面因地制宜,把花归类,另一方面提高花的质量,做到春赏花、夏闻香、秋看果、冬品青。做什么事情,他都精益求精,毫不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