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开宝九年(976)十月癸丑(二十日)夜,宋太祖猝死,其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太宗。由于太祖死因存疑,或曰为太宗所谋害;且史载太祖临死前夕曾召赵光义入宫饮酒,有“烛影下”、“引柱斧戳地”之语,故世称此疑案曰“斧声烛影”。对于这一事件,宋“国史”未有记载,宋人野史笔记中所载也大都隐约其辞,但还是为后人留下有关“斧声烛影”事件的蛛丝马迹。其中最早当属王禹翶《建隆遗事》第十一章所载太祖“宴驾前一日”召见赵普、卢多逊受“遗命”事,但被李焘等斥为“事尤悖谬不可信”。 北宋中期,先后有释文莹《续湘山野录》、司马光《涑水记闻》 记录了“斧声烛影”事,经南宋李焘综合此两书文字,并考以其他史料,“略加删润”而编纂于《长编》卷一七开宝九年十月记事中,较为详细地补记了“正史”未载的太祖之死经过。然其间依然疑问不少,所引起的纷争迄今未息。

《续湘山野录》云太祖未登基以前曾与一道士结交,至开宝九年中,那道士来东京造访,其间颇涉神怪不经,“如云‘于西沼木阴下笑揖太祖’,‘止宿后苑鸟巢中‘,言‘十月二十日夜晴,则圣寿可延一纪‘”之类,李焘《长编》以“疑皆好事者饰说,未必然也”为由删除之。但李焘又于太祖驾崩之前一日,即壬子日(十九日)记载了道士张守真“降神”之事,对《国史·符瑞志》所载张守真召“天之尊神,号黑杀将军”来宣示“神言”之事却照录不疑,如“天上宫阙已成,玉锁开。晋王有仁心”诸语。 因为此一“神言”实为证明太宗继位是符合“天命”的根据所在,故被宋人视为“神验”而津津乐道。对于这一“晋王有仁心”之“神言”,今日研究者大多视作荒诞无稽之语而不予讨论,另外一些论者将其视作太宗为篡位而进行的舆论准备,如日本学者爱宕元《宋太祖弑害说·上清太平宫》一文指出太宗与道士张守真及陕西终南山上清太平宫之间有着甚为密切的关系,而所谓“晋王有仁心”之语,即张守真寄语太祖应传位太宗的“预言”,其实是为太宗“夺位”鸣锣开道。 考诸史文,太宗与张守真有着特殊关系自是确实无疑,如太宗登基后才过半年,即太平兴国二年(977)五月,便“诏修凤翔府终南山北帝宫,宫即张守真所筑以祀神者也”, 以为酬报;但要说“晋王有仁心”之语乃是为太宗“夺位”鸣锣开道,却似不然,因为“晋王有仁心”之语的出现要远晚于“斧声烛影”之事件。为此,本文拟据有关史料辨析“晋王有仁心”说的产生时间及其原因,兼对“斧声烛影”事件中存在的若干疑问,如太祖猝死之具体时间、太宗此时篡位之动因等加以考证。 8Uy4c4pEX8bplCeLadSTbT49x3roxteIgujdTdDn/7YtyDQBvrF0PXStGoZRq5v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