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宋初赵普所撰的《龙飞记》,见载于南宋庆元三年(1197)书隐斋刊本《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一五,题《皇朝龙飞记》,今亦收录于《全宋文》卷四四。
据文中所言,乃赵普撰写于建隆元年(960)三月,为最早记载宋初陈桥兵变的文献。但也有人认为此《龙飞记》乃后人托名赵普为之。如清《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有三部性质相近之书,皆云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其《提要》云:
《艺祖受禅录》一卷:旧本题宋赵普、曹彬同撰,记太祖初生及幼时事特详。末云:先是晋天福中,两浙儿童聚戏,率以“赵”字为语助,如“得”曰“赵得”,“可”曰“赵可”云云。亦侈陈符瑞之故智。……
《龙飞记》一卷:旧本题宋赵普撰。书作于建隆元年,记太祖受禅事。普时为枢密学士。盖太祖即位之初也。然普既有《受禅录》,何以又为此书?疑与《受禅录》皆后人所依托,以普及曹彬为文武佐命,各假借其名耳。
《景命万年录》一卷:不著撰人名氏,记太祖受禅之事,略与赵普《龙飞记》同,而叙得姓及前数代事特详。末载显德末有男子升中书政事堂,……颇类小说家言,殊出于附会也。
由此之故,《龙飞记》便不大为今日研究者所重视,考述宋初政治时甚少引用。然细析《龙飞记》文义以及宋代相关文献所引用、记载的内容,可证清馆臣所云《龙飞记》乃后人托名伪作之说似不能成立。
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六云赵普此书乃“记显德七年正月艺祖受禅事”,
即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创立宋朝之经过。案宋初大将曹彬之“从母”即后周太祖郭威贵妃张氏,其于后周显德末出为晋州兵马都监,直至建隆二年始召还京城任客省使,随即离京出征河东。
可见曹彬与赵普不同,并非宋太祖的心腹,亦未参与陈桥兵变。因此,曹彬不可能与赵普同撰《艺祖受禅录》,此确属后人“所依托”者是也。又《艺祖受禅录》、《景命万年录》两书,《郡斋读书志》也有著录,云:“《景命万年录》一卷、《艺祖受禅录》一卷:右皆未详撰人。记赵氏世次、艺祖历试,迄受禅事。”
是知《艺祖受禅录》,南宋时仍未题著者名氏,其托名赵普、曹彬当在南宋后期或以后。至于《龙飞记》,宋代文献中述及《龙飞记》者皆称赵普所著,且其文中所述赵普之事迹及陈桥兵变的经过,也皆与其他史料的记载基本相符。
本书宋、元史书引录时皆作一卷,但题名各异:南宋初郑樵《通志·艺文略三·杂史》著录题《宋世龙飞故事》。
《郡斋读书志》卷六作《龙飞日历》。王应麟《玉海》卷四七云“《建隆龙飞日历》一卷,赵普记显德七年正月艺祖受禅事”。然《玉海》卷五一引《中兴书目》又云:“《龙飞故事》一卷,集贤殿大学士赵普纪载太祖龙飞事迹。”
《宋史·艺文志·传纪类》著录作赵普《飞龙记》;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曾两次引录之,亦题作赵普《飞龙记》。
宋僧志磐《佛祖统记》卷四四建隆元年引录此书,题作《皇朝龙飞记》。
综合而言,此书当以题《皇朝龙飞记》者为是。因本书逐日记录“太祖龙飞事迹”,故又有“日历”、“故事”之名,而“龙飞”与“飞龙”之义同,所谓“飞龙在天”,皆指帝王登基、继位。
《龙飞记》撰作时间,《郡斋读书志》卷六、《玉海》卷四七等所载皆作“三月”,今存之《皇朝龙飞记》末亦曰“建隆元年岁次庚申三月初十日,谏议大夫、枢密学士、赐紫金鱼袋赵普记”,
仅《文献通考》卷一九六《经籍考二十三》之《龙飞日历》条引“晁氏曰”作“二月”,
此“二月”当为“三月”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