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天下大乱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是东晋西凉武昭王李暠的七世孙,世袭谯、陇二州刺史。隋炀帝时,他升任殿内少监。后来,因帮助隋炀帝剿灭起兵作乱的杨玄感,他留守弘化。

隋朝末年,在政治残暴、 民不聊生 、百姓怨声载道之时,又出现了“桃李子,有天下”、“杨氏将灭,李氏将兴”等谣言,并传入皇宫。隋炀帝闻此疑心大起,先后将左亲侍李密、郕公李浑等李氏处置。李密曾与杨玄感密谋造反,后兵败逃入瓦岗寨,而李浑遭到灭族。之后,隋炀帝听说李渊深得将心和民心,就开始怀疑他。于是,隋炀帝派使者传召李渊。此时,李渊担心自己会遭遇不测,所以装病来见使臣,并且花大量金银贿赂使臣,才得以暂时拖延,推迟觐见。此后,他纵情酒色以迷惑隋炀帝。

隋炀帝像

后来,隋炀帝下旨加封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臣,以讨伐盗贼。李渊大败敌军,隋炀帝大悦,下令北巡。不料在雁门关遭遇突厥包围攻击,隋炀帝传召群臣救驾。屯卫将军云定兴应诏招兵买马。入伍的队伍中出现了一位将门之子,是李渊次子李世民。李世民外祖父窦毅曾是周朝重臣,母亲窦氏也是女中豪杰,更是有 过目不忘 的本领。李渊因破窦氏婚娶难题——箭射雀眼,娶得窦氏。窦氏育有四子一女,儿子分别为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

李世民出生之时天降吉象,门外双龙嬉戏,三日才离开,之后又有看相人预言“不到二十岁便能济世安民”。李世民熟读古今兵法,有胆有识。

进入军营之后,李世民献计“造势惑敌”。方圆十里之内锣鼓升天,旌旗遍地,突厥始毕可汗以为隋朝援军到达,中计退兵,隋炀帝得以安全返回。这时,李世民在军营之中没有受到赏赐,又听闻隋炀帝杀了很多谏臣,他心灰意冷,离开军营,返回了家乡。此时,各地的 草莽 英雄四处起兵。李世民辅助李渊驻守太原。

一年之后,隋炀帝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各地起兵造反,隋炀帝依然我行我素,不理朝政。李渊感叹世事艰难,李世民则礼贤下士,密谋大事,其中就有晋阳令刘文静和宫监裴寂。不久,隋炀帝下旨说刘文静与李密通婚,当受 连坐 之罪,刘文静入狱。

李世民入狱探望,两人相谈甚欢,共商大事,刘文静献计给李世民:裴寂好酒、好赌,可以借此拉拢裴寂。裴寂入伙之后,三人合计说服李渊起兵。裴寂深知李渊胆小,不愿造反,于是设宴邀请李渊,李渊一番畅饮后醉倒,裴寂便安排宫中美人陪侍。

第二日,李渊清醒过来,看见身旁的美人,大吃一惊,美人说:“这是裴副监的意思!”李渊得知两人是宫中贵人,就更加着急,这是大罪!李渊急急忙忙出了门,刚好迎面遇见裴寂,便质问裴寂:“玄真(裴寂的字),你这是要害死我吗?”裴寂笑着解释:“唐公不必介意,只是两个宫人而已,如今隋主无道,百姓孤苦,将军手握重兵,何不乘机起兵反抗隋帝,自立为帝?”李渊不悦,认为自己乃是杨家臣子,不能有不臣之心。

这时,传来突厥军队袭击马邑的消息,李渊命高君雅带兵救援。没过几天,兵败的消息传来了。接着,多地战事告急的消息 纷至沓来 ,李世民劝李渊说:“贼寇讨伐不尽,势必会遭到皇帝惩罚,即使贼寇灭尽,也有可能因为功高震主而招来祸患,此时,我们应该顺着民心,起兵反抗腐败的隋朝。”李渊想了想,觉得是这个道理,便让他先安排好在河东的家眷。

李渊父子秘密安排家属时,不好的消息又传来了,隋炀帝降罪李渊剿寇不利。李渊赶紧召裴寂、李世民商量。李世民说:“如今真的招来了祸患,父亲要当机立断,快做决定才是!”裴寂也进言:“将军,前几日美人陪睡,已是死罪,加上剿寇之事,皇帝是不会轻饶将军的,将军得先发制人!”李渊终于下定决心。

下发圣旨的使臣到来,李渊装病推迟接旨,与李世民秘密部署,准备杀使臣祭旗。出乎预料的是,降罪的圣旨还没接,又传来赦免的旨意,要李渊 戴罪立功 。如此一来,李渊又将起兵之事推后。后来,耐不住裴寂和李世民的再三劝说,起兵之事又被提起。李世民向李渊举荐了刘文静。

过了几天,草寇刘武攻占了汾阳宫。李世民前来,说服李渊抓紧时间布置,李渊告诉他兵力不足。于是,李世民献计,以突厥尚未退兵而自身兵力不足为理由招兵买马,同时又以刘文静乃当地县令,熟悉情况为由放他出狱负责招兵之事。李渊同意了,又让刘弘基和长孙顺德协助刘文静。

此举让王威、高君雅起疑。刘弘基、长孙顺德与李渊关系较好,王威、高君雅怕他们和李渊有不轨之心,于是打算除掉李渊。结果,王威、高君雅的计策被下属刘世龙知道,刘世龙秘密通知了李渊。李渊决定先下手为强,就以通敌之罪将王威、高君雅处置了。不出几日,突厥来犯,李渊使了 空城计 ,大败突厥。

这时,李渊的家眷抵达太原。在这种情况下,起兵之事逐步展开。刘文静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下一步需要联合突厥,借突厥之力。接着,李渊修书突厥,提出联合之意。打通与突厥的关系之后,李渊命令辖区内起兵。凡是不听调令的部将,均遭到李渊之子李建成、李世民等人的攻打。

隋炀帝大业13年(公元617年)初秋,李渊亲自领兵出征,李建成、李世民等人跟随,李元吉镇守晋阳。大军到达贾胡堡的时候,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李渊下令大军就地扎营。然而,大雨连日不停,粮草补给渐渐不足,李渊派府佐沈叔安赶回太原运送军粮。期间,李渊接到一份 檄文 ,是魏公李密所书。此时,李渊得知李密也已经起兵,并且有与他联盟之意。在信里,李密还提出他要自封盟主。

李渊召集李世民等人商议此事。李世民道:“魏公李密攻取了洛阳,瓦岗寨草寇奉他为主,现有十万大军,如若此时不与他合作,可能会 腹背 受敌 。”于是,李渊决定假意顺从,借李密之力打隋朝,自己则 养精 蓄锐 。待李密与隋军 鹬蚌相争 ,自己便可坐收渔翁之利。于是,李渊回信,表示愿意联盟。

一天,大家接到刘武周勾结突厥袭击晋阳的消息,众人是又惊又急。李渊认为是时机不到,打算退兵守踞晋阳。李世民得知此事,连忙劝解:“如今刚刚起兵就要退兵,会造成军心涣散,如此一来,必将失败啊!”李渊这才明白过来,并让李世民追回已经撤退的大军。

两天之后,沈叔安带着粮草赶到,天气终于放晴,大军继续前行。他们到达宋老生守防的霍邑城,经过一场血战之后,宋老生和他的众多部下都做了刀下亡魂。此后,李渊大军名声大震,一路 势如破竹 ,攻占了很多城池,一直打到了河东。

河东有屈突通的重兵把守。这时,李渊的部将对于河东之事有了分歧。裴寂等人认为应该攻占河东,再发兵长安,而李世民则认为应避其锋芒,绕道而行,攻往长安。最后,大家决定兵分三路,李建成率领少量兵力围困河东,李世民镇守渭北,李渊率大部队渡河,前往长安。途中,他们又接收了很多投降的隋朝将领,其中包括长孙无忌、颜师古等人。

这天,李渊的女儿,也就是柴绍的妻子李氏前来投靠。原来,柴绍跟随李渊出兵后,李氏散尽家财,招兵买马。不久,她与李渊的堂弟李神通合兵,攻占了武功、始平等地,如今已有七万多人马。李渊命柴绍前去迎接。

李世民稳定渭北后挥师西进,途中又有隰城尉房玄龄前来投靠。不久,柴绍夫妇也率兵抵达。李世民接着进兵阿城,逼近长安。李世民禀报李渊,说应该会师攻打长安。李渊的部队达到后,大军人数达到二十余万。

到达长安城后,李渊告知守城的军队自己并非谋反,只是要拥立隋炀帝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李渊派人招降,遭到驳回,于是率军攻城。城门大破,李渊入东宫行礼拜见代王。年仅十三岁的代王见这种阵势,吓得连话都说不出。

李渊请代王迁居大兴殿后厅,李渊居长乐宫,掌握治国之权。他革除暴政,处置了众多隋朝旧臣,并且将监狱里的众多牢犯释放。监狱牢犯当中有一人李靖,李渊问他犯了何罪,他说他没有犯罪,只是想要装作罪人被送往江都,向隋炀帝报告李渊起兵之事。李渊大怒,下令将他斩首。行刑之时,恰好得知此事的李世民前来阻止,他说李靖满腹 经纶 ,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杀不得。经过再三请求,终于说动李渊。接着,李世民好言安慰,并亲自释放了李靖。

隋炀帝即位初期,李靖在与驻守西京的司空杨素讨论时事。杨素家的一名侍女红拂看着李靖,心仪不已。夜晚,红拂女扮男装来到李靖房门前。敲开房门后,李靖吃了一惊,原来这女子想要以身相许。李靖在与他交谈过程中,见她谈吐优雅,气度不凡,竟产生了爱意,于是就将她留了下来。

后来,二人担心杨素追捕,逃到了太原。他们遇见了一位张姓侠士,三人一见如故。言谈之间,李靖得知张侠士是来探访奇人异士的。李靖告诉他有一位与其同姓之人李世民生得帝王之相,张侠士便请他引见。于是,李靖托故友刘文静作介绍。刘文静听说此人善相面,也想验证一番,就请李世民聊天。张侠士根据李世民言谈举止间流露出来的气质,对李靖说:“果然不凡,真龙天子十之八九就是他了。”

张侠士也是位奇人,本打算在此起兵,但见李世民这个真龙天子也在此地,最终选择离开。他赠予李靖钱财,拜别了好友。临走之前,他预言自己以后必在东南称王。后来,果真传来了海外一首领占领扶余国,自立为王的消息。后人称李靖、红拂和张侠士为“风尘三侠”。

必考成语背背佳
民不聊生

【释义】 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语出】 《史记》:“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例句】 冯德英《迎春花》:“在那些年月,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民不聊生。”

过目不忘

【释义】 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语出】 《晋书》:“耳闻则育,过目不忘。”

【例句】 罗贯中《三国演义》:“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

纷至沓来

【释义】 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语出】 朱熹《答何叔京》:“夫其心俨然肃然,常若有所事,则虽事物纷至而沓来,岂足以乱吾之知思。”

【例句】 高阳《清宫外史》:“贴出布告以后,自己在招募公所坐镇,只见应募的小伙子,纷至沓来,应接不暇。”

戴罪立功

【释义】 带着罪过或错误去创立功勋,以功赎罪。

【语出】 王守仁《案行漳南道守巡官戴罪督兵剿贼》:“其覃恒等所统军,就仰高伟管领,戴罪杀贼立功自赎。”

【例句】 这次作战失败后,司令同意他戴罪立功。

腹背受敌

【释义】 腹:指前面;背:指后面。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

【语出】 《魏书》:“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

【例句】 他只有奋力冲上这座山峰,才有可能摆脱腹背受敌的困境。

养精蓄锐

【释义】 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积力量。

【语出】 罗贯中《三国演义》:“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例句】 叶圣陶《得失》:“他们个个像跑道上的选手,养精蓄锐,伸足擦腿,准备显身手。”

鹬蚌相争

【释义】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语出】 湘灵子《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例句】 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绝》:“肃清日寇吾侪事,鹬蚌相争笑列侯。”

势如破竹

【释义】 势:气势,威力。形势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语出】 《晋书》:“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例句】 施耐庵《水浒全传》:“关胜等众,乘势长驱,势如破竹,又克大谷县。”

文史百科连连看
草莽

草莽是指草野、民间。例如,《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连坐

连坐,是指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例如,《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空城计

空城计是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如张守圭守瓜州等。

修书

修书是指写信。例如,《世说新语·雅量》:“饷米千斛,修书累纸,意寄殷勤。”

檄文

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经纶

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统称经纶。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易经》:“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eh9ac57k7Lm5C0Vtc1fMmLHL2t7WvO4/yT70+luZc0tsSiUHzTimgnOzrS9qPhM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