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奇女兰儿

慈禧太后的乳名叫兰儿,她的父亲惠徵曾经是安徽候补道,只因运气不佳,候补了好几年,竟没有得到一个好的差事,弄得自己囊中羞涩,贫困不堪。还好同朝有个汉族官员,姓吴名棠,祖籍盱眙县,与惠徵是同朝旧友,平日里看到惠徵困窘,时不时地救济他。惠徵十分感激。每次和家人都说:“我们如果有出头之日,吴棠的大恩大德一定不要忘记。”兰儿听后牢记在心。

兰儿当时不过十岁左右,眼神似水,很有风韵。她有一个妹妹,虽然长得和兰儿的模样相似,但是体态比不上兰儿娇小玲珑。兰儿自认为高人一等,因此才有了 顾影自怜 的感叹。兰儿不仅性情与众不同,资质禀赋更是不凡。她不关心缝补烹饪之事,平时只看书吟诗,把西子、太真、飞燕的故事记得 滚瓜烂熟

2

慈禧油画

平时有空的时候,她就与父亲谈论,父亲经常被她难倒。每当这时,她便说得 天花乱坠 。惠徵有时听得不耐烦了,就斥责道:“你一个女孩子,谈什么上下古今?按照本朝的惯例,只有男人博学鸿词,女孩子知识再渊博也没用!”

兰儿从容应对父亲的话,说道:“‘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这不是西子的写照么?‘生男勿喜女勿悲,生女也可壮门楣’,这不就是杨妃的遗歌吗?女儿虽然现在贫苦,谁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超过古人。”

惠徵听到这一番话,既惊讶又佩服,但是口中还是驳斥:“我现在十分落魄,连穿衣吃饭都无法保障,你还痴心妄想做皇后妃嫔吗?哼!这种好事轮不到你。你还不如去厨房帮你母亲做饭烧水,安心做个厨娘呢。”

兰儿被父亲一番奚落,赌气回到自己的房间去了。惠徵也只好长叹一声。

过了一两天,有位朋友来访,惠徵不知是谁,一看到名片上写着“吴棠”两个字,就感叹道:“除了他,没有谁会来看我!”说完后,急忙整理衣装出来迎客。两个人坐下后,就聊了起来。惠徵一边感叹自己已经老了,一边流着泪,吴棠只好在一旁劝慰。一会儿,吴棠看见一个年约十岁的女孩端着茶出来,虽然衣服破旧,但仍楚楚动人。

那女孩发觉吴棠盯着她看,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来,脸瞬间就红了。

惠徵献完茶之后,对吴棠说:“这是我的女儿,充当自己的丫头,真是惭愧啊!”

吴棠说:“怪不得我怀疑,若非不是大家闺秀,哪里会有这样的容颜?”

惠徵没等他说完,就让女儿拜过吴棠。那女孩不慌不忙地走到吴棠面前,请了安,轻轻地喊了声“老伯”,声音像黄鹂般清脆好听。

吴棠起身,接受了拜见,不由得赞不绝口。惠徵又把她平时的言行简单地讲述了一遍。

吴棠说道:“难得,难得!惠徵兄千万不要小看你的女儿,她既然 天生丽质 ,而且又有这样的抱负,恐怕将来一定是一位贵人啊!”

惠徵无奈地说:“谢谢你的夸奖,小弟这般命苦,怎会有这样的福气呢?”

吴棠也不与他辩论,直接从口袋里拿出二两白银,作为见面礼。此时,兰儿已经回到房间,惠徵连忙将她叫了出来,令她谢恩。

吴棠接着对兰儿说:“你要花粉,就到我这里来拿,你要书籍笔墨也可以到我这里来取。我与你父亲是世交,不用客气。”说完就起身告辞,惠徵与兰儿一同送别了吴棠。

之后,兰儿就经常出入吴府。吴棠尽心招待,兰儿也一概接受。吴夫人也是个十分大度的人,经常送兰儿衣服和首饰。因为注意打扮,文笔也甚好,兰儿还没到十六岁就出落得风姿绰约,才貌双全。后来,吴棠要调任清江 县令 ,兰儿恨不得跟随他上任,只是由于父母尚在安徽,不便远离,只好眼睁睁地看他离去。

吴棠上任离开后,兰儿在家中整天没有情绪,神情恍惚。而惠徵仍然等着赴缺候补的消息,但一直没有音讯。由于忧虑过度,他就病倒了。那时家里已经穷得没有饭吃了,更没有闲钱去买药治病,惠徵只好躺在床上等死。

兰儿忍着饥饿,勉强提起精神,日夜侍奉。然而惠徵的病情日益严重。一天晚上,惠徵睁开眼睛看着兰儿,奄奄一息地说:“你们要是没法活下去,就去投奔吴老伯吧,或许他还会接济你们。只是他的恩惠,我今生无法报答,死了还把孤儿寡母托付给他,真的好惭愧啊!”

说到“愧”字,惠徵就不停地喘气咳嗽,两眼一翻,就死了。由于没钱买棺材,全家人束手无策,只知道一味地哭泣。无奈之下,兰儿只好硬着头皮,去各个旗员那乞求点旧济。旗员们觉得她可怜,就凑了好几两银子,给她买棺殓父,回老家奔丧。

兰儿侍奉着母亲,携着弟妹雇了一艘船,回乡奔丧。当时,正值晚秋时节,万物萧条。兰儿走出船舱,打算排解悲痛的心情。可谁知一派残秋的景象,更加触动她忧伤的心情,眼泪止不住往下流。

过了几天,船家突然靠岸停泊,兰儿问怎么了,船家说:“此地叫作清江浦,是由南通北往的要道。岸上有集市,无论什么食物都可以买得到。船上的食物已不多,不得不停船靠岸买点东西。如果太太小姐们有什么需要,可以嘱咐我去买。”

兰儿听到这番话,呆了好一会儿,才转告母亲。惠太太皱着眉头说:“我们的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只能将就将就了。”

兰儿说:“我们还在路途中,不能饿着肚子,总不能一点钱都不花吧!”

惠太太没法子,只好取出一锭碎银子,大约有四五钱重,交给了兰儿。兰儿又转交给船家,叫他买些便宜的食物以备不时之需。船家拿了钱就走了。过了好一会,还没有见到船家回来,兰儿焦急地四处张望。

忽然,她远远地看到一个当差模样的人向这边走来。那人手里拿着一包东西,看起来有些吃力的样子。到了岸边,就询问道:“这只船是从安徽奔丧的吗?”

兰儿听到这番话,突然想起了吴县令,不禁脱口回答道:“你莫非是吴老爷派来的?”

官差说:“是的。”

兰儿说:“我们正是从安徽奔丧经过此地。不知道吴老爷有什么事?”

官差说:“我们老爷特命小的送来丧礼三百两。”

兰儿说:“让贵老爷费心了。在安徽的时候就承蒙厚爱,今天又送来这些银两,实在是不敢当啊!”

说到这里,她就将官差带进船内。

官差向惠太太请了安后,送上了三百两礼金。

惠太太收到这么贵重的礼金,不由得转悲为喜,老老实实地让兰儿收下。兰儿收下礼金后在惠太太耳边说了几句话,惠太太点了点头,兰儿连忙从包里拿出三四块银子,用纸包好,交给了官差,并说:“请劳烦给贵老爷带几句话,本想亲自到府上拜谢,但因丧事在身,不敢造次,麻烦你代我致谢。”

官差说道:“这个一定遵守嘱托。但仍需要你写下回片,我才可以回去复命。”兰儿回去找了好久,没找到谢片,只好拿出笔墨,并裁下一张白色的笺纸,在上面写下一个“谢”字,之后又写了“孤子桂祥(兰儿的弟弟)泣血 稽颡 ”八个字,交给官差。

官差看了谢片,迟疑了一会,这才上岸去了。

兰儿送走官差,正好买东西的船家回来。惠太太因为得到重金,想再买一些其他的东西,于是又托船夫上岸买东西,所以逗留的时间长了些。

等到船夫回来,拿起石墩,准备开船,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大喊:“请别开船。”

兰儿过去看了看,原来是刚才来过的官差,便叫船家停了下来。

官差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说:“我们老爷说我送错了礼金,因此非常愤怒,幸亏师爷一旁劝解,这才叫我再到你的船上,询问来历。”

兰儿问:“贵老爷是否姓吴,名棠?”官差说:“是的。”

兰儿笑着说:“你先不要着急,等下我给你一个字条,保证你没事。”当差的人半信半疑,便说:“你先不要立刻开船。”

兰儿说:“我们不是骗子,请你放心。你如果不信,我叫船家和你一起去,如何?”

当差的人说:“好,好。”

接着,兰儿就写下一字条,给了官差,并让船家一同前往。

吴棠当时出任清江县令,距离安徽省城也有好几百里路,惠徵的死他毫不知情。而此时正好有一位安徽副将也去世了,丧船经过清江码头,吴棠听说后就派人赠送厚礼。原来,这副将生前与吴棠交情深,他调任清江县令也是副将暗中出力。因此,吴棠对此感激不尽。三百两是为感激他的大恩大德,不料官差却误送到兰儿的船中。

吴棠看到谢片上写着“桂祥”两个字,就急忙问当差的:“什么桂祥啊,你把这礼金送到哪里去了?”

当差的说:“小的也仔细地盘问了,她说是从安徽来的丧船。”

吴棠说:“你也认识几个字,难道丧主的名字都没认真看吗?”

当差的人说:“丧主的姓名小的不知道,老爷也没有告知。”

吴棠十分气愤,把谢片扔到一旁,说:“你看看,你看看,为什么有名无姓?名你不知道,姓总该记得吧!”

当差的又说:“这个谢片是一个小姑娘写的,小的接过谢片时也有过疑虑,可又想谢片应该就是这样写,因此就拿了回来。”

吴棠斥责道:“混账东西,谢片怎么会能有名无姓?你快去取回礼金,否则就让你来赔偿。”当差的人一听吓得魂飞魄散。

官差正想转身走的时候,吴棠的一个幕僚进来了,问明了情况,拿起谢片,对官差说:“我刚才听你说,这谢片是一个姑娘写的,大概多大年纪?”

官差说:“最多十几岁。”

幕僚又说:“船上还有其他人吗?”

官差说:“除了这个姑娘,还有一个中年妇女、一个女孩和一个小男孩。”

幕僚接着问:“是不是穿着旗装?”

这倒提醒了官差,他便说道:“小的真是糊涂。师爷怎么知道的?”

幕僚说:“我看谢片上有名无姓,说明这是一个旗人。只是你说一个小姑娘写的,我还不太信。”

官差说:“小的我亲眼所见啊,不敢有所欺瞒。”

幕僚便和吴棠说:“小小的姑娘儿,竟然书法如此秀丽,一定是旗人的女儿,将来有可能是一位贵人。今天你已经把礼金送去,不如将错就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还请大人斟酌。”

吴棠被幕僚劝解之后,怒气渐渐平复,便向当差的说道:“你就去查明来历,叫她说明姓氏就行了。”

官差听到命令后一路跑到了岸边。幸运的是,船还没开走,官差和兰儿说明后,取了复命的条子,和船夫一同返回府中,并把条子呈给了吴棠。

吴棠看完后,自言自语道:“原来她是惠徵的遗孤。”惠徵的丧船路过此地,我理应送他丧礼,只是多给了些。现在不如好人做到底,亲自去看看兰儿,当作吊唁。副将那边就再准备一份。

于是,他就问官差:“她的船还在不在?”

官差回答说:“在。”

吴棠说:“你去叫来马车,我要亲自去一趟。”

不一会儿,马车就准备好了,吴县令坐上马车直接到了码头。

官差向兰儿通报后,兰儿就和母亲出舱迎接。吴棠下了马车,登上船,行了吊唁之礼,姐弟二人又到吴棠面前磕头谢恩。

吴棠扶起他俩说:“相别还未多久,尊父竟已经去世了,真是太可惜了!你怎么不发一封讣告通知我呢?我因为一个副将的丧船恰好经过此处,才送来丧礼。回去接到谢片之后,才知道官差错送到你的船上。我一时忘记了桂儿,还不知道是谁,等到复查后,才知道你们也奔丧经过这里,所以特来吊唁。”

兰儿流着泪说道:“伯父大人犹如我的再生父母,一直想报答您的恩情。可怜先父去世得早,境况萧条,实不相瞒,我们连买棺材入殓的钱都是亲戚朋友们凑来的。本应向伯父禀报,可是已承蒙恩泽太多,不敢再造次。此次奔丧经过这里,您送来厚礼,已是惊喜万分,还劳烦您大驾,此情此德,将永世难忘,父亲若在天有灵,也一定感激不尽。”

吴棠听后,不禁暗暗感叹:好一个口齿伶俐的女子!正在沉思的时候,兰儿又接着说:“伯父的恩赐,真的是 却之不恭 ,受之有愧!伯父您亲自到来,正好将礼金归还。侄女还在守孝期间,就不登门拜谢了。”说到这里,准备还回礼金。

吴棠连忙拦着她,说道:“你莫非嫌礼薄?”

兰儿急忙说道:“这怎么敢当?只是不好接受这份重礼。”

吴棠说:“算了,算了,你不要再说这种话了。”

兰儿这才带着幼小的弟弟,再次叩谢。

吴棠说:“这才不到几年,你越来越聪慧了,这礼数不知道是从哪里学来的!”兰儿这才破涕而笑。吴棠又取出一些银两,给了桂祥,作为见面礼。兰儿又叫桂祥拜谢吴棠。吴棠接着嘱咐了几句,并劝慰了惠太太几句,就起身走了。之后,他又命官差重新寻找副将的丧船,可是一直找不到。询问了邻近的船只,才知道丧船早在昨夜就路过该地,但没有停留。吴棠回到府中,重新准备了礼金,并派人送到副将的家里。

大概过了二三十天,兰儿一家才回到京城。他们拿出吴大人的礼金用于开支,安排丧葬的事情,忙了好几天才安置妥当。

兰儿对弟弟、妹妹说:“如果哪一天我们有出息,一定不要忘记吴伯父的大恩。”她的妹妹已经十岁,大概知道其中的意思,而弟弟桂祥由于年纪尚小,还不知道什么是恩德。

必考成语背背佳
顾影自怜

【释义】 顾:看。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语出】 陆机《赴洛道中作》:“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例句】 张潮《虞初新志》:“科亦顾影自怜,矜其容色,高其声价,不屑一切。”

滚瓜烂熟

【释义】 像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样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语出】 吴敬梓《儒林外史》:“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

【例句】 端木蕻良《曹雪芹》:“曹寅从小对唐诗就背得滚瓜烂熟。”

天花乱坠

【释义】 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

【语出】 《心地观经》:“六欲诸天来供养,天华(花)乱坠遍虚空。”

【例句】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傅二棒锤索性张大其词,说得天花乱坠。”

天生丽质

【释义】 天生:天然生成。丽质:美丽的姿容。形容女子妩媚艳丽。

【语出】 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例句】 洪楩《风月相思》:“蝉鬓拢云,蛾眉扫月,天生丽质难描。”

却之不恭

【释义】 却:推却。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予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语出】 《孟子》:“却之却之为不恭。”

【例句】 邹韬奋《惨淡经营之后》:“我们觉得却之不恭,只好让他劳驾。”

文史百科连连看
候补道

清制,道员为捐官条例中所规定的最高一级,因道员实缺有限,捐纳道员一般无缺可补,仅能得到差委,此种道员称为“候补道”。

见面礼

指初次见面时馈送的礼品。小辈初见长辈,应向长辈行礼,长辈应给小辈一些礼品或钱币,谓“见面礼”。

县令

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将许多小乡合并为县,并县后的行政长官便称为“令”。是中国古代县级行政区划的最高官员名称,掌握所管辖区域的行政、司法、审判、税务、兵役等大权。

稽颡

稽颡是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幕僚

在古代称幕府中的参谋、书记等,后泛指文武官署中佐助人员。

吊唁

指亲友接到讣告后来吊丧,并慰问死者家属,死者家属要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人跪拜答谢并迎送如礼。 pF3xmg3zznuilHCD/ArFqZkTDHLZBtC2qudmrYvrd8CrJOTupayTXhGe3R0fU14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