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江山初定

攻下采石矶后,朱元璋认为如果就此引兵回去,定会功败垂成,于是和徐达商量军情。徐达提议进攻太平,朱元璋点头同意,当即传令顺水东去,兵临太平城下。元朝守将见朱元璋大军架梯悬索,四周围攻,自知抵挡不住,纷纷弃城而逃。朱元璋进城安抚民心。城内有两个年迈的儒生,一个是陶安,一个是李习,见朱元璋此行不图金银,不扰民心,认为他定能顺天应人,谋成大业,便诚心归降。朱元璋于是向他们征询攻打金陵的意见,陶安建议军贵神速,朱元璋于是立刻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设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称元帅。任李习为知府,李善长为帅府都事,汪广洋为帅府令吏,陶安为参赞幕府。

朱元璋很快拿下太平,不过城外仍有蛮子海牙的势力威胁,蛮子海牙命义兵元帅陈野先率兵进逼太平。朱元璋派徐达、邓愈潜伏襄阳桥,活捉了陈野先。陈野先迟疑间投降朱元璋,朱元璋一并招降了他的部下。冯国用劝谏陈野先 獐头鼠目 ,不宜轻信,朱元璋默然不语。后来陈野先请命攻打集庆,冯国用又暗中劝阻,朱元璋不依,照准陈野先。果然,陈野先心怀异心,写信给朱元璋说只要南据溧阳,东举镇江,集庆便能不攻自破。朱元璋识破诡计,知道这是想让自己旷日劳师,于是命张天佑请郭天叙一起攻打集庆。张天佑见郭天叙 犹豫不决 ,就说:“攻下集庆便能南面称帝,北图中原,你怕什么呢?”郭天叙一听大喜,不及于朱元璋会师,就与张天佑擅自率兵东下。不料竟遇元南台 御史大夫 福寿,此人左旋右舞,勇猛无人,二人抵挡不过,这时忽见陈野先带兵前来,还以为是援军,没想到却被陈野先拔马冲来。张天佑正中一枪,死在马下。郭天叙来不及逃跑,便被福寿手起刀落,砍作两段。

这时,蛮子海牙带了几万水兵重又夺回采石矶,马上举兵太平府。常遇春挺身请命,率领廖永忠、耿炳文等人离开。当时正值至正十六年仲春,轻风四起,蛮子海牙刚战时,还是顺风顺水,不料半天之后竟然风向大变,立刻寸步难行。常遇春趁机顺风纵火,火仗风威,霎时蛮子海牙的战船火势汹汹,一干人等抱头鼠窜,寻小舟四处逃命。常遇春夺来所有兵舰,凯旋而归。

朱元璋少去西顾之忧,即刻亲征集庆。陈兆先不知死活,率兵拦截朱元璋,最后三万六千名士兵全部投降。朱元璋带领其中五百名精兵冲锋陷阵,直达金陵城下,元将福寿督军出战,最终寡不敌众,自刎殉国。攻下金陵城后,朱元璋带军拥入,揭榜安民,重用贤人。各处义兵纷纷投降,康茂才等人闻风而来。朱元璋很快募集到五十万士兵,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设置天兴建康翼元帅府,命廖永安为统军元帅,且厚葬元朝忠义将领福寿。

很快,朱元璋军队攻下镇江、金坛、丹阳和广德路,后将广德路改为广兴府,由邓愈驻守。诸将劝他晋爵为王,朱元璋只自称吴国公。另设置江南等处行 中书省 ,任李善长、宋思贤为参议,陶安、李梦庚等为左右司郎、中员外郎都事等官;设江南行 枢密院 ,任徐达、汤和为枢密院事;设帐前亲军,由冯国用担任总制都 指挥使 ;设前、后、左、右、中五翼元帅府及五部都先锋。官职任命,井井有条。大明两百多年基业,就此开始。

张士诚一连攻下平江、松江、湖州和常州等地,又收降蛮子海牙的遗兵,发兵攻打镇江,声势正盛。朱元璋派徐达出兵,一鼓作气击退张士诚。张士诚兵败,移兵攻打宜兴。朱元璋见他已经与自己公然为敌,且志向不小,命徐达立即进发常州,又命耿炳文率一万兵马进攻长兴,俞通海、张德胜二人率兵攻打太湖,张鉴、徐文正攻打泰兴;赵继祖、郭天禄、吴良等人攻打江阴,又另催徐达务必攻下常州,不得有误。

张士诚像

张士诚听说常州告急, 心急如焚 ,忙派吕珍支援,又命赵打虎援救长兴。耿炳文兵至长兴城下,痛击赵打虎,赵打虎兵败逃走,守将李福安出城投降。耿炳文又获战船百余艘,上疏告捷。朱元璋设下永兴翼元帅府,任耿炳文为帅,统兵镇守。只有常州相持不下,常遇春于是兵分四路,截断他们的粮道,吕珍不免惶恐,屡屡突围失败,后来几千士兵饿死。吕珍无奈,趁夜开城门逃走,常州失陷,徐达引兵进城。

徐达再奉命率领常遇春等人攻打宁国城。这宁国城有一名将领勇猛异常,此人姓朱名亮祖,六安人,元朝授他为义兵元帅。此前曾投诚朱元璋,因性子急,与人相处不和,又投靠了元军。徐达与他屡屡交锋,都逐节后退,捞不到好处,于是据实禀报了朱元璋。朱元璋见此人如此骁勇,于是率领大军,亲自上阵。来到帐中,朱元璋将吴桢、周德兴、华云龙和耿炳文四人叫来,几人密谋一番,又嘱咐了唐胜宗、陆仲亨,随即依计行事。

第二日,吴桢率先与朱亮祖交战,几十回合后反身逃走,接着周德兴、华云龙如此提刀接战,都各自战败。待到耿炳文出战时,朱亮祖战兴正酣,竟然挺军冲入朱元璋阵内。朱元璋麾兵引退,朱亮祖乘兴追杀。直到几里路开外,四元大将并力围攻,朱亮祖一人战四将,渐渐体力不支,欲要杀出重围,忽又有唐胜宗和陆仲亨从旁杀来。朱亮祖被一帮大将打得人仰马翻,最后被一群将士们一拥而上,捆着抬走。朱亮祖大声喊道:“要么就放了我,我定以死效忠,要么杀了我,废话少说!”朱元璋敬他勇士,亲自为他松绑,朱亮祖当即叩谢归降。

第二天,宁国城被攻下,守将张文贵杀死妻儿,拔剑自刎。朱亮祖不到几日攻下宣城。朱元璋回到金陵后,又听说太湖、泰州、江阴大捷,于是又命吴良、吴桢防守江阴,邓愈、胡大海进军徽州,徐达、常遇春攻打常熟。

邓愈、胡大海顺利打败元将八尔思不花等人,拿下徽州,朱元璋将其改为兴安府,命邓愈留守。徐达、常遇春进攻常熟,遇到张士诚弟弟张士德。此人智勇双全,难以对付。徐达部下领军先锋赵德胜请命捉拿,徐达照准。

赵德胜与张士德刀兵对接,果然大战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如此酣战两天,棋逢敌手,各自都没得到好处。这时,徐达给赵德胜写来书信,授以密计。

赵德胜依计行事,带领将士们夜袭张士德军营,但只准呐喊,不准入营。张士德果然大开军营,率军杀出。赵德胜领兵潜逃,将张士德引入一座大山,转了几个弯便不见了。张士德知道中计,忙遣兵退还,谁知还没走几步就掉入陷阱中,只见他奋身一跃跳出坑外,哪知赵德胜正在坑外守着,又将他推入坑内用挠钩将他钩起绑走。

张士德被擒,常熟守将闻风逃走。朱元璋将他软禁起来,好酒好菜招待,指望他能劝张士诚投诚军下,两军修好。没想到张士德写信给张士诚,劝他归降元朝,合兵攻打金陵,之后绝食身亡。张士诚得知消息后,悲愤交加,转身投诚元朝,元廷封他为太尉。

这时,青衣军元帅张明鉴攻下扬州,城内百 姓生灵涂炭 。朱元璋勃然大怒,派缪大亨前去讨伐。才过了十大天缪大亨就攻破扬州,收降数万青衣军,押解降帅张明鉴、马世熊等人复命。朱元璋当即斩守张明鉴,马世熊说残杀百姓是张明鉴指使所为,并有义女孙氏可以作证。朱元璋于是召来孙氏,这孙氏面如出水芙蓉,腰若弱柳扶风,轻摇细步,缓缓上前,看的将士们无不暗暗惊叹。朱元璋于是问清她的来历,原来她是陈州人氏,父兄双亡,逃难到扬州,被马世熊收为义女。朱元璋于是命人将她带入后宫,又发落马世熊,让他食禄终身。这个孙氏后来被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马皇后。

常遇春、廖永忠二人领水陆大军已经攻下池州,但当时陈友谅猖狂不可一世,朱元璋尤其戒备。陈友谅是渔夫之子,起兵淝阳,后投靠徐寿辉。只是徐寿辉懦弱无能,最终控制不了陈友谅,就由他去了。于是陈友谅顺江东下,大破安庆,攻下龙兴、瑞州,又拿下邵武、吉安,进入抚州,直捣池州,好在常遇春早有防备,将他杀退。

杀退池州的敌人后,朱元璋遣李文忠、邓愈和胡大海联军进攻建德路,元守将不花闻风弃城逃走。李文忠即刻被升为帐前统制亲兵指挥使,进城镇守,建德路改名为严州府。此后,邓愈攻打江西,胡大海侵略浙东,只留李文忠独守孤城。张士诚想趁机偷袭,却被李文忠的伏军杀退。张士诚仍不死心,西边无望,又转攻常州,汤和前去援救,将其击退。张士城又转战常熟,被廖永安击退。此时,陈友谅派赵普胜攻陷池州,守将赵忠战死,太平守将刘友仁发兵支援,也不幸战死。朱元璋又惊又痛,只是各路兵将都在截击张士诚,只好令赵德胜严防死守,防止赵普胜深入太平。

徐达和邵荣等人合力攻下宜兴,廖永安乘胜追兵,深入太湖,遇到张士诚部下吕珍,结果被吕珍设计活擒,张士诚劝廖永安归顺,只是他 宁死不屈 。朱元璋听说后用三千俘虏来换,张士诚仍记着亡弟深仇,拒绝来使,杀廖永安于平江。后来,朱元璋追封他为楚国公。

廖永安死后,杨国兴领水兵驻守宜兴城。徐达奉命,率领俞通海、赵德胜前去收复池州。陈友谅部下赵普胜果然善战,与徐达交锋一整天,双方不分胜负。第二日,徐达用计,吩咐俞通海带着舟师前攻,自己和赵德胜领着陆军后击。待前军将赵普胜引出几里开外,后军占领赵普胜营地,挂上“俞”字旗号。赵普胜果然中计,腹背受敌,不能支撑,只好向西逃去。

徐达、赵德胜攻下池州,召集俞廷玉和张德胜乘胜进攻安庆,岂料,赵普胜断定他们必会进攻,沿途设下伏兵,围攻俞廷玉的战船。俞廷玉被赵普胜一箭射中,当场阵亡。朱元璋听到噩耗后,沉思良久,决计杀死赵普胜,以除后患。朱元璋派一名牙将,与赵普胜门客赵盟叙起同乡情谊,又将赵盟拉拢到朱军阵营。朱元璋待他优厚,赐以重金,并让他到陈友谅军中散布谣言,称赵普胜图谋不轨,蓄意兵变。陈友谅于是派人到赵普胜军中探听虚实,赵普胜不知实情,还居功自傲、不可一世。陈友谅一听这话,自然草木皆兵,就谎约赵普胜会师攻打池州,途中就将他身首异处,赵普胜稀里糊涂做了冤魂。朱元璋大喜,厚赏赵盟。

除掉心腹大患,朱元璋随即调回徐达,派他和李善长留守应天,自己则领兵十万,以常遇春为先锋,浩浩荡荡向婺州进发。到兰溪时,有个叫王宗显的人觐见,向朱元璋禀报婺州军情,且认为那里守将不和,攻入不难。朱元璋听后非常高兴,于是许诺他说:“若是攻下婺州城,定让你来做知府。”王宗显拜谢退下。

朱元璋来到婺州城下,胡大海会师禀报:“处州守将元参政石抹宜常常发兵支援婺州,所以一直屡攻不下,现在听说主公前来,他又派参谋胡深驾车前来防御,现已到了松溪山。”朱元璋于是派胡大海义子胡德济领几千精兵,趁松溪山路崎岖不平,战车难行,截住援军车队。胡深果然遇敌后,来不及迎战,又因杂草丛生,摆不开战车,进退两难,只好弃车而逃。朱元璋得到捷报后,督兵攻城,婺州城不费吹灰之力当即攻破。朱元璋进城后,禁止烧杀抢掠,另改婺州路为宁越府,任王宗显为知府,又开办学堂,聘请儒师,荒废的学堂里开始响起琅琅的读书声。

必考成语背背佳
獐头鼠目

【释义】 本形容人的寒贱相,后多用以形容人的面目猥琐、心术不正。

【语出】 陆游《梦入禅林有老宿方升座》:“尘埃车马何憧憧,獐头鼠目厌妄庸;乐哉梦见德人容,巍巍堂堂人中龙。”

【例句】 吴敬梓《儒林外史》:“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庄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的,褴褛破烂的。”

犹豫不决

【释义】 拿不定主意。

【语出】 《战国策》:“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周书·贺拔胜传》:“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

【例句】 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他变得犹豫不决起来。

心急如焚

【释义】 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语出】 王实甫《西厢记》:“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焚,更不能待。”

【例句】 姚雪垠《李自成》:“李自成心急如焚,只觉得树木伐得太慢。”

生灵涂炭

【释义】 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也指生物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百姓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语出】 《晋书》:“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例句】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全世界的人民都陷于生灵涂炭之惨境。

宁死不屈

【释义】宁愿死也不屈服。

【语出】 赵弼《宋进士袁镛忠义传》:“以大义拒敌,宁死不屈,竟燎身于烈焰中。”

【例句】 曲波《林海雪原》二:“许大马棒转回身,提着枪,恶狠狠地瞅着宁死不屈工作队的同志们。”

文史百科连连看
御史大夫

官名。秦代始置,晋以后多不置御史大夫,唐复置,专掌监察执法,明洪武中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之官遂废。

中书省

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晋朝以后称中书省,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沿至隋唐,为全国政务中枢(三省六部制)。宋元时中书省设中书令和中书丞相,明清时期废其名称。

行枢密院

朱元璋攻克集庆(今南京)时设置。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改行枢密院为大都督府,借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之机,将大都督府分为左、右、前、后、中五军都督府,各领京内外都司卫所,以中军都督府断事官为五军断事官。

指挥使

明朝的军事指挥职务,是卫所一级最高军事长官,秩正三品。下辖指挥同知二人(副长官,从三品),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等属员。 TwPAMjLQaMMv+dg7rmuXYre/mCqplfeIBN5+9cCYJ9ZHwIgYZBKQZzjHPymylGn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