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檀道济之死

话说刘裕登基后,对朝中大臣进行了一连串的封赏,对百姓进行了安抚,宋国也便建立了。 西凉 公李歆,被封为大将军,后来被 北凉 主杀掉了,弟弟李恂也以身殉国。不过李恂的儿子李重耳逃了,他的第五世子孙叫李渊,也就是后来的唐高祖。刘裕此时已经年老,他选择了巩固国内,他准备了毒酒想毒死零陵王,也就是晋恭帝司马德文。零陵王拒不饮酒,最后被捂死。

晋恭帝被除掉后,刘裕专心治理国政。第三年春,刘裕病重,大臣们前来探望,他命侍中谢方明去太庙祷告,不久,病就好了几分。太子刘义符跟刘义真一样喜欢亲昵下人,谢晦就对刘裕说,江山社稷应该交付稳妥的人,刘义符不行,而刘义真德量不够,也不行。

又过了一段日子,刘裕病情复发,而且更加严重了。他将太子叫过来说这些大臣中若有人叛变,一定是谢晦,需小心提防。这年七月,刘裕就病逝了。刘义符继位,刘裕继母萧氏也在不久后去世了。而刘义符整天只知道玩,国事不理,宋魏之战也就在这时候爆发了。

魏太祖名叫拓跋珪,是鲜卑人。少时由刘库仁抚养长大,后因刘库仁的儿子嫉妒,所以去投奔舅舅,北方的小部落尊他为主子,推他登上王位。即位后,该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拓跋珪接连破了 高车、柔然 、后燕,与燕主的女儿生有一子,叫拓跋嗣;后又与姨妈贺夫人生有一子拓跋绍。晚年拓跋绍杀了拓跋珪,拓跋嗣得知后杀了拓跋绍与贺夫人,登上帝位,北魏逐渐富强。

刘裕去世的消息传到北魏,拓跋嗣欲夺回滑台,于是捉了使者范送,准备进攻。崔浩等人劝阻,拓跋嗣不听,固执派人南行。

而之前东晋的宗室也在屯兵,想杀刘裕报仇,此时就立即向北魏投降,合力攻打刘宋。刺史毛德祖 严阵以待 ,防守司马楚之。滑台一直无法攻下,拓跋嗣就亲率五万士兵支援。毛德祖奋力抵制,却也无法驱赶北魏大军。北魏又派出一名大将于栗,宋廷只得派出檀道济和庐陵王刘义真率兵前去支援。

北魏一直尽全力想攻破虎牢,奈何毛德祖坚守,一直不破。毛德祖又挖地道,派四百名死士突袭北魏军。过了几天,毛德祖又离间了公孙表与奚斤,北魏太史公王亮立即上奏拓跋嗣杀死 足智多谋 的公孙表。因此,毛德祖又在虎牢坚守了几个月。拓跋嗣又命叔孙建攻东阳城,久攻不下,北魏军疲惫不堪。见东边没任何进展,于是拓跋嗣又进军河内。

而虎牢一直被围困了两百多天,每天都在不停作战。又坚持了二十多天后,士兵们骨瘦如柴,仍无一人前来援救。毛祖德誓与虎牢共存亡,后因伤势过重,不治而亡。

宋廷接到消息,众大臣纷纷自责,刘义符却只顾着玩乐,对这些事丝毫不管。北魏拓跋嗣回到平城之后不久就病逝了,太子 拓跋焘 继位,崔浩建议停止战争,休养生息,拓跋焘采纳了崔浩的意见,至此硝烟间歇。第二年,刘义符仍旧只知玩耍,不理朝政。刘义真想要篡位,但与他关系较好的谢灵运、颜延之被调离京都,他心中怀有怨恨,又见俸禄被减,恨上加恨。徐献之等人先一步察觉,贬其为平民后,勒死。

檀道济、王弘二人接到诏书回京后,徐献之与他们谋划废立刘义符。第二天,刘义符正做美梦之时,被推上小船,废为营阳王。

傅亮一直想要刺杀营阳王,可祠部尚书蔡廓告诉傅亮,营阳王不能杀,否则有何颜面存活。可傅亮已经派人去刺杀,现在派人去阻止已经来不及了。傅亮赶到 江陵 请刘义隆继位,亲信劝其不要去,司马王华讲出一堆大道理劝他去,刘义隆随即前往京都。临行前,刘义隆召见傅亮问及两位兄长之事,痛哭流涕,之后上了船,中军参军朱容一步不离地守护着刘义隆。

到了京城,徐献之说圣上如此英明,定懂几人的心,傅亮却说未必。刘义隆登基后改元元嘉,给徐献之、王弘、檀道济、傅亮几人分别升了职。徐献之怕荆州重地落于人手,于是派谢晦前去任职。但还没来得及走,刘义隆就到了,谢晦便问好友蔡廓,自己能否逃过一劫,蔡廓让他小心,毕竟他们曾杀了当今圣上的两位兄长。谢晦忙率军出城赶往荆州,逃过一劫。

谢晦一走,刘义隆就将镇守襄阳的王华召回京都,对王华、王昙、朱容之委以重任。不久,他又将到彦之也召回。到彦之路上拜访了谢晦。刘义隆虽嫉恨谢晦、傅亮、徐献之三人杀了兄长,面上仍很谦逊,遇事也会征询他们的意见,三人再也没了疑心。元嘉二年,徐、傅二人请求归政,几次三番刘义隆才准奏,但他已经下决心要除掉三人。

谢晦有二女,一个嫁给彭城王刘义康,一个嫁给新野侯刘义宾,儿子送亲至京城,被刘义隆任命留下。刘义隆准备讨伐北魏,并召檀道济回京。王华对此表示担心,刘义隆随即说檀道济只是帮凶,并非主犯,定无二心。

徐、傅二人不知宋主真意,联合百官拒绝北伐。宋主又假称派人去问谢晦的意见,二人写信给谢晦让他不要答应。谢晦之弟察觉圣上杀意,告知谢晦,谢晦不信于是写信上奏,劝宋主不要现在北上。突然,程道惠的一封密函让谢晦意识到朝廷将有大动作,于是谢晦立即下令全城戒严,准备决战,战败的话就逃。当谢晦与众将士商议举兵的事宜时,竟无人应答,只有司马周超表示愿以三千人守城,谢晦封他为 行军 司马。两天后,有人来报,徐、傅二人已死,紧接着又有人报他的兄弟和儿子也相继被杀。

谢晦听到后,哭晕在地,清醒后,急忙办丧事。朝廷的圣旨传来,谢晦一把撕碎,写奏章奏明自己的忠心,劝宋主不要亲近王华这样的弄臣。刘义隆看到后非常生气,下旨讨伐谢晦。檀道济主动 请缨 ,擒拿谢晦。宋主很是欣慰,准备御驾亲征。

在这之前,刘义隆的袁皇后生了一个面貌极其凶恶的男孩,欲杀掉,被刘义隆拦下。此时,因为要出征,但皇子还小,刘义隆就让会稽长公主入宫,处理后宫之事。安排妥当后,刘义隆随即放心出征。谢晦率军从江津直达破冢,恰逢雨季,而总参军庾登之一言不发。问及,庾登之说水战比不过火战,应先准备火具,等天气晴了再开战,于是刘义隆决定全军驻在巴陵。

十五天后,天气大晴。庾登之下令孔延秀进攻彭城州,到彦之的部将萧欣胆小无能,听到消息,丢下彭城州就逃跑了。到彦之听后,忙催檀道济来援助。谢晦听到捷报,上奏自己和檀道济无罪,不曾想到来剿灭自己的就是檀道济,奏章刚发得知檀道济与到彦之会师,他十分惊恐,而这时,孔延秀也战败归来,彭城又被夺去。谢晦见远处船只很少,也没在意,双方暂停交战。

傍晚,起风了,许多面“檀”字大旗迎面而来,船只多得数不清楚,谢晦慌忙下令迎战,还没开战,就溃不成军了,只得又逃回了江陵。

刘粹奉旨攻打江陵,被周超打败。周超收兵刚回就见谢晦狼狈而归。谢晦令他全力坚守,谁知晚上他就出城投靠到彦之了。谢晦此时更加着急了,就与弟弟向北逃亡,因为弟弟胖,跑不快,所以很快几人就被抓了,其余部众也全部投降了。刘义隆班师回朝,诛杀谢氏一族,庾登之、何承天幸免。

再说,北魏拓跋焘继位后, 休养生息 。忽然传来消息称柔然进攻,云中沦陷。柔然纥升盖可汗听说北魏换了国君,就率领六万士兵前来攻打。拓跋焘率兵赶到被柔然夺去的旧都盛乐将其击退,认为纥升盖可汗很无知,便称“柔然”为“蠕蠕”。

第二年,夏主赫连勃勃去世,赫连昌继任夏主。拓跋焘就想趁机攻打夏朝,大臣们都建议先打蠕蠕,只有崔浩建议先打夏朝,拓跋焘采纳了他的意见,西征夏朝。当时,赫连昌正在与群臣共宴,听到消息慌忙撤离,夏军才一会儿就败了,北魏俘获了大量牲畜和一万夏民。这时,北魏将军周几攻下了弘农,不过进城不久,就病亡了。累累战果被奚斤窃了去。杨玄听说北魏连战连胜,急忙向北魏朝贺,拓跋焘兴奋之下打算继续攻打 统万城 (图见上页)。拓跋焘带人逼近城下,赫连昌急忙向赫连定求援,而赫连定这时正带人擒拿奚斤,无暇应付。正在着急之时,赫连昌得到情报说魏兵没有后援部队,于是也率兵出征。

统万城遗址

两军激战之时,狂风暴雨突至,崔浩劝魏主,虽然天气不遂人愿,但是敌人 刚愎自用 ,应继续追杀敌人。魏主也认为这是对的,于是挥师杀入夏军内部。关键时刻,拓跋焘不慎坠马,幸得拓跋齐相救,杀掉夏军尚书斛黎文,打败夏军。赫连昌逃去上邽,拓跋焘拿下统万城。

拓跋焘进入统万城,将宫中财物全都分给将士们,任夏朝张渊、徐辩为太史令,赫连勃勃的大女儿被封为皇后。魏主增兵奚斤,助他拿下上邽。奚斤因粮草不足,派丘堆从民间收集粮草,这时赫连昌带人偷袭,打败了丘堆,掠夺粮草。

没有粮草,又缺战马,奚斤想静待支援。监军御史安颉不同意,随即和将军尉眷一起率军偷袭赫连昌,将其活捉。二人将赫连昌带回平城,魏主将他们封为西平公和渔阳公,将赫连昌封为会稽公,让其住在西宫门内,且对他赞赏有加,将妹妹嫁他为妻。群臣劝谏,他说自有天数,不必多想。奚斤见下属立功被赏,觉得很没面子,就带人去攻打自立为王的赫连定,结果被赫连定活捉,丘堆听闻消息,就丢下辎重,逃到了长安。夏军追来,他又丢下长安,逃往蒲坂。

魏主大怒,令安颉前去斩杀丘堆,此时,柔然趁机侵犯。魏主决定先打柔然,两军交战,柔然不敌,纥升盖可汗逃走最终愤懑而死。纥升盖可汗之子继位后向魏主称臣,魏主随即罢兵。

刘义隆即位时,曾与北魏修好,北魏使者回来说,宋朝想要回黄河南岸,不给就进军。魏主嗤笑说,等灭了蠕蠕,就来收拾他。崔浩也同意。于是,从此后,所有军国大事,魏主都会询问崔浩的意见。

宋元嘉七年,刘义隆派长沙王刘义欣率军攻打北魏,魏主大怒,说自打出生就一直听说黄河南岸是北魏的,本欲出战,崔浩说夏季易滋生虫病,刚好趁宋军疲惫的时候,咱们再出战。魏主听从,没有出兵。不久后,南边请求派兵支援,朝臣同意,但崔浩又说,司马楚之等人不能派去,而且,今年不适合出兵,否则,必定不利。魏主不想再次违背群臣意见,就下令司马楚之等人出兵。

到彦之逆流而上,走了三个月才到须昌,镐磝、 滑台 、洛阳、虎牢四地均是城门大开,空无一人。到彦之大喜,分派将领驻守。王仲德不放心,就说胡人定会在寒冬时节杀来,应早做防范。一月后,天寒地冻,魏军袭来。到彦之不敌,金墉、洛阳被攻下。刘义隆派檀道济前去支援,到彦之等不到援军,想撤退,垣护之劝说先去济南,再决定是否撤军。到济南后,听说魏军追来,到彦之急忙逃回彭城,竺灵秀也丢下须昌,逃到了胡陆。而刘义欣誓死守城,愿与彭城共存亡。刘义隆大怒,诛杀逃将,催檀道济支援滑台。檀道济途中被拦击,滑台沦陷,守将朱修之被俘。粮草没了,滑台沦陷,檀道济只好回军。魏主给朱修之封了官,还将宗室女子嫁他为妻。

赫连定约刘义隆一起攻打魏国,魏主听闻,率兵出动,将赫连定刚驻扎的安定城拿下,赫连定逃到上邽。魏主回平城后,赫连定拿下西境,伺机复仇。陇西秦王乞伏暮末本来正想率民众臣服北魏,途中乞伏一族全被赫连定杀害,秦民被驱赶。不料,赫连定被 吐谷浑 王慕璝突袭,赫连定兵败,被捉。慕璝将其押到北魏,魏主将赫连定斩杀,封慕璝为西秦王。不久,赫连昌叛逃北魏,途中被击毙,子孙也被诛杀。

再说关陇之南,有一地方叫仇池,仇池公杨盛向晋廷臣服,被封为武都王。元嘉二年,杨盛之子杨玄继位,四年后,杨玄也去世了,其弟杨难当听信枕边风,废了杨玄之子杨保宗,自称征西大将军监管军事,让他的儿子杨顺占领上邽。杨保宗因想夺回王位,被捕入狱。

杨难当又出兵袭击宋朝梁州,梁州刺史萧思话令萧承之、萧汪之前去攻敌。二人不负所望,在汉津将杨难当的儿子和赵温一举歼灭。萧思话也赶来助阵,梁州、魏兴、上庸、新城均被宋军收复。杨难当向刘义隆赔罪,刘义隆也就赦免了他的死罪。

另一边,魏主得到河南后,听取了崔浩的建议 偃武修文 ,招纳贤士、修改律令、 悬登闻鼓于 宫门前为民申冤,又下令周绍出使宋朝请求和亲。自此宋魏两国互通往来。不久,拓跋晃被立为太子,派人去宋朝求亲,宋主没答应。

陶渊明像

刘义隆听说北魏在改革,就也下了几道诏书招揽贤士、劝农务桑。这时的学识渊博之士倒是有几人,如写了《 陈情表 》的李密和归隐居士 陶渊明 。陶渊明写文章只署“甲子”,表示他不会效命刘宋王朝,刘义隆很不满。不过,这时陶渊明去世了,他也就再没追究。随后,王弘、王华、王昙首几位老臣相继去世,刘义康回京任职,独揽大权,命刘湛为领军将军。刘湛很是嫉恨荐其入官,却比他升得快,且得宋主宠信的殷景仁。将军司马庾炳之与刘湛关系很好,但却更忠心于宋主,常替殷景仁与宋主传信。刘湛等人见檀道济位高权重,且部下个个身经百战,于是对刘义康说,檀道济是个威胁,并请宋主下令将檀道济召回。于是檀道济告别妻子,起程回京。

到京城后,檀道济与刘义康见面,听说宋主病重,就进宫探望。回寻阳时,又听人说宋主病得更重了,掉头入京被刘义康捉住,冠以莫须有的罪名,檀道济的家人、部将纷纷被斩杀。魏主得知消息后,感叹:檀道济一死,宋朝就好拿下了。

必考成语背背佳
严阵以待

【释义】 严:严肃整齐;严阵:整齐严正的阵势;待:等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着来犯的敌人。

【语出】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

【例句】 《郑和远航》:“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

足智多谋

【释义】 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能,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语出】 《锦云堂暗定连环计》:“老夫遍观朝中,足智多谋,无如司徒者。”

【例句】 茅盾《子夜》:“慎庵,你是足智多谋的!”

休养生息

【释义】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使其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语出】 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

【例句】 面对天下凋敝的形势,汉高祖推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刚愎自用

【释义】 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听不进一点儿别人的意见。

【语出】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例句】 茅盾《子夜》:“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

偃武修文

【释义】 偃:停止;修:昌明,修明。停止武事,振兴文教。

【语出】 《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

【例句】 鲁迅《有趣的消息》:“在北京率领三河县老妈子一大队的武士刘百昭校长居然做骈文,大有偃武修文之意了。”

文史百科连连看
西凉

西凉(公元400—421年),十六国时期在凉州地区出现的割据政权。公元400年,李暠在敦煌称“凉公”。公元405年,迁都酒泉,逼近北凉。疆域在今中国甘肃西部及新疆部分。公元417年,武昭王李暠卒,子李歆嗣位。公元420年,李歆与北凉交战被杀,其弟敦煌太守李恂在敦煌嗣位。次年,北凉军围敦煌,李恂战败,乞降不成后自杀。西凉因此亡于北凉。

北凉

北凉是十六国之一,由匈奴支系卢水胡族的沮渠蒙逊所建立。北凉都张掖,公元412年迁都姑臧,称河西王。公元433年沮渠牧犍继位。公元439年北魏攻姑臧,牧犍出降,北凉亡。

高车

高车,北朝人对漠北一部分游牧部落的泛称,因其“车轮高大,辐数至多”而得名。南朝人称其为“丁零”。原始居住地在今贝加尔湖一带,每当雄踞漠北草原的匈奴和鲜卑先后迁走或衰弱之机,便入主草原。

柔然

柔然,是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我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古代民族之一,与其并存的还有高车。柔然强盛时期疆域东到呼伦贝尔,西到阿尔泰山以西、巴尔喀什湖一带,北到贝加尔湖北,南到阴山。

虎牢

古邑名。春秋属郑地。在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相传周穆王获虎于此,故名。城筑在大伾山上,形势险要,为军事重镇。公元前673年,周惠王复赐郑虎牢以东地,即此。

拓跋焘

拓跋焘出生于平城,公元422年被立为太子。公元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焘继位后重用汉族大臣崔浩等,整顿吏治,励精图治。拓跋焘善于使用骑兵,亲率大军先后攻灭夏、北燕、北凉,伐柔然,征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浑,取刘宋的虎牢、滑台等地,统一了中国北方。

江陵

江陵最初为楚国国都郢,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先后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历时515年。至汉朝起,江陵城长期作为荆州的治所而存在。

行军司马

行军司马,官职名。始建于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职务相当于军谘祭酒,至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实具参谋长的性质。唐后期军事繁兴,多以掌军事实权者充任。

请缨

该典故与终军有关,《汉书·终军传》载:“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以后“请缨”指自告奋勇请求杀敌。

统万城

统万城始建于公元413年,竣工于公元418年,由汉奢延城改筑而成。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一统北方期间,统万城被攻克,从此设置为统万军镇。

滑台

滑台,古地名。即今之河南省滑县。相传古有滑氏,于此筑垒,后人筑以为城,高峻坚固。汉末以来为军事要冲。与金墉﹑虎牢﹑碻磝称河南四镇。南燕慕容德曾建都于此。

吐谷浑

吐谷浑(公元285―663年),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其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东晋十六国时期控制了青海、甘肃等地,与南北朝各国都有友好关系。隋朝与之联姻,被唐朝征服,加封青海王。唐朝中期,被吐蕃驱赶至河东。五代时期开始受辽国统治。

登闻鼓

登闻鼓,是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挝登闻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直诉方式之一。晋武帝时起,开始在朝堂外悬置登闻鼓,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直接向中央申诉。北魏也在京城宫门外悬设登闻鼓,允许击鼓鸣冤直诉于朝廷。“阙左悬登闻鼓,人有穷冤则挝鼓,公车上表其奏。”

《陈情表》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vmfv+3a+1MLsBQLo8SvY0phgiw0L7HSW+7zb7smarhybeaPIOY5TJvhPuklH8+z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