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刘裕建宋

几年后,晋安帝封刘裕为豫章郡公。不久,扬州刺史王谧病故,刘毅等人忌惮刘裕,不希望他继任扬州刺史,又怕刘裕反对。所以,晋安帝派尚书右丞皮沈前往丹徒,征询刘裕的意见。皮沈先会见了书记官刘穆之,穆之假借如厕,偷偷禀报刘裕,并提议扬州乃国之根本,不可拱手让人。刘裕赞其敏智,依议而行。晋安帝遂下令,任命刘裕为侍中兼扬州刺史。刘裕假辞兖州军职,与益州刺史司马荣期会师,共同声讨谯纵。这谯纵杀了益州刺史毛璩,自称成都王,使蜀中民心不安。谯纵见大军将到,归降后秦,请求援助。而刘裕正想前去讨伐谯纵之时, 南燕 又入侵淮北了。他就决定先敌南燕,再战西蜀。

南燕主慕容德是前燕主之子,后燕主之弟。在各任燕王接连去世之后,时任范阳王的他召集遗众,占领东晋青州以广固城为京都,自称燕王,史称南燕。慕容德去世时立兄长之子慕容超为帝。此时派兵侵犯淮北的正是慕容超。晋安帝下令刘裕出师。刘裕调集水军从琅琊出发,途经一地,便让人筑城防守。众人不服,刘裕说, 鲜卑人鼠目寸光 ,若 孤军深入 ,他们只会进据临朐或退守广固,只要我军奋勇向前,必胜!晋军走至大岘山,慕容超得到消息领兵赶来,两军厮杀,不分胜负。刘裕派人将临朐攻下。慕容超得知后,立即溃逃。晋军紧接着杀向广固城,慕容超请和,刘裕不允,慕容超随即又向后秦求援。后秦威胁刘裕若不退兵就去攻打东晋。刘裕大怒拒绝,派人攻下广固城后将慕容超押解入京。

怎知,卢循与徐道复二人率军直逼东晋国都,安帝急召刘裕入京,臣民不再惊慌。刘裕本想联合刘毅击败卢、徐二人,但刘毅不服刘裕, 一意孤行 率军出征,结果惨败,被连破数城。何无忌也战败,全城惊惧。孟昶与诸葛长民提议晋安帝过江避风头,刘裕不答应,表明若迁了朝都就等于全体瓦解,到了江北,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若是一战,也许会胜。孟昶悲愤不已,回家写下遗书就自尽了。

不久,有船只直逼新亭,随后却见船头停泊在蔡州,刘裕大喜道:“敌军果然也无能为力了。”原来是卢、徐二人起内讧,卢循过于 优柔寡断 ,徐道复决定单干。没几日,二人就率军退往寻阳。晋安帝封刘裕为太尉中书监,并赐给了他一把 黄钺

卢循返回信阳后与谯纵联合后秦,率兵攻打荆、扬二州,二州消息闭塞,当卢循攻打荆州时,荆州刺史刘道规正派人前去援救建康。途中遭遇夹击,大败。桓谦也派人进攻枝江,两路大军逼近,城中民众人心惶惶。鲁宗之带人前来援助荆州,刘道规让他留在城中,自己亲率大军出去迎战,一举将桓谦、苟林击毙。送走鲁宗之后,刘道规又与刘遵联合击败徐道复的三十万大军。江陵终于安全了。

刘裕得到消息,命刘毅监管太尉府,率兵追杀贼党。不过在逃亡途中,卢循被晋军堵截投水自尽,徐道复被孟怀玉斩杀。南方逆党,至此荡平。

而刘毅在豫州战败后,虽明处谦逊,其实一直嫉恨刘裕。在发现刘毅的贼心之后,刘裕便向晋安帝诬告刘毅、刘藩、谢混三人 图谋不轨 ,请求下令处死他们。晋安帝没有查就下诏了。王镇恶打着刘藩的旗号率兵闯入荆州城,刘毅无奈之下自缢身亡,王镇恶砍下他的首级,杀掉了他的族人。

刘毅家族灭亡了,豫州刺史诸葛长民担心下一个即将轮到诸葛氏,欲起事。收买不了刘穆之,他又写信给刘敬宣,劝其共享富贵。刘敬宣将信交给了刘裕,刘裕收到后,第二天就设计将诸葛长民及其弟弟、堂弟斩首。刘裕随即力排众议任命朱龄石为益州刺史,并交给他一封密函,让他到 白帝城 之后再打开。

到了白帝城,朱龄石采用刘裕的计策,派老弱士兵走内水,牵制敌人;又令臧喜进军中水,分散敌人注意力。谯纵果真中计派大军驻守内水。臧喜与朱龄石会师后逼向成都。谯纵不断收到兵败的消息,欲逃出城。他女儿此时年方十五,劝他去先人坟前自我了断。谯纵不从,女儿撞死墓前。谯道福赶来救援时遇到逃跑的谯纵,愤恨掷剑。谯纵见 树倒猢狲散 ,示定当尽力,不会让刘裕失望。于是心灰意冷之下解带自尽。之后,朱龄石斩杀了谯道福及其亲属,朝廷晋封他监管六郡军事,赐丰城县侯爵。

檀道济像

四川平乱之后,晋安帝封刘裕为 太傅 和扬州牧,刘裕推辞了。此时的 后秦 多次包藏晋廷逃犯,并且国君姚兴刚去世,刘裕决定攻打后秦,晋安帝故封刘裕为征西将军。刘裕率领刘义符和刘穆之进军后秦。起程之前,刘裕将大军分为五路。众路人马皆表示定当尽力,不会让刘裕失望。

王镇恶和 檀道济 顺利拿下邱城、献城、许昌,并杀了董遵,抓住姚恒和杨业。

沈林子刚进黄河,董神虎就向他投降并带领沈林子占领仓垣,活捉了刺史韦华。事后沈林子 卸磨杀驴 ,将董神虎杀害。王仲德刚过了黄河,守吏就弃城逃跑了,仲德向城中百姓道歉,安抚好百姓。秦阳、荥阳接连被檀道济拿下。后秦将军无措,只好向关中求救。姚益男也赶来救援,可是已经无力回天。姚益男等人本已退居关中,又听了司马孙畅的话去攻打长安。

刘裕又让自家三儿子率领水师向西挺进。沈林子、檀道济本来是去攻打 蒲坂 ,无奈此城一时难以拿下,便赶去与王镇恶会合,三人联手攻下了 潼关 ,将秦将姚绍逼得退向定城。

秦主姚泓无奈之下向他的妹妹北魏夫人请求北魏主拓跋嗣援助,恰逢此时刘裕也正向北魏主借道。北魏大臣们均同意支援姚泓,只有崔浩觉得应借道给刘裕,否则会招来刘裕的报复。拓跋嗣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便令士兵们屯驻在黄河北岸,一旦见到晋军的船只,直接攻打。刘裕听此消息后,很是生气,派兵教训了北魏一顿。

此时,驻守潼关的王镇恶没了粮草,向刘裕请求接济,刘裕恨其不听军令,拒绝了。王镇恶便劝当地百姓捐赠了一些粮食以充军用。同时,沈林子也大胜了河北的秦军。几天后,姚绍吐血而亡。

不久,秦主姚泓率数万大军攻打沈田子,结果被人家几千兵马轻易打退。刘裕本打算来支援,听了消息很是高兴。

王镇恶率水军乘舰逼近长安,传令士兵们,装备都已扔掉,若拿不下长安,就只能客死他乡了,他会与士兵们 同生共死

姚泓带士兵去支援姚丕,结果两军碰到之后互相践踏,不战而败。姚泓又想逃往石桥,途中被晋军围堵,其子姚佛念不愿投降跳下宫墙而亡,姚泓等人投降后被监禁。

刘裕到长安后,夸王镇恶立了大功。

刘裕灭掉后秦,搜查司马修之、鲁宗之等人无果,原来几人早已投奔北魏,并做了大官。晋安帝封刘裕为王,又赐他十个州县,刘裕推辞后,晋安帝给他封了个郡公。此时,京中传来消息,刘穆之病亡了,刘裕伤心落泪。

刘穆之身为刘裕的心腹,刘裕不在时将事务处理得 井井有条 ,更喜欢结交名士,但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吃饭时极尽奢侈,也是因为之前穷怕了。只因刘裕向晋安帝恳请 九锡礼 之事他没参与,所以愧疚成疾,不久就去世了。

刘裕不放心国内,便命二儿子刘义真镇守关中,其他大将辅佐义真,自己回东边晋廷。长安百姓们听此消息,纷纷落泪阻拦。刘裕劝言,自己受命于晋廷,不得不归,百姓们听到才退下。

沈田子嫉妒王镇恶,便向刘裕进言说,王镇恶的家人都在关中,难保他不会叛变。刘裕听后,很生气,他希望自己的部下能够团结合作而不是互相猜忌。于是刘裕给沈田子讲了一番道理,之后就回了晋廷。

此时的后秦西北方,夏主 赫连勃勃 听闻是刘义真在镇守关中,于是派儿子带兵去攻打关中,另派两名大将攻打潼关和青泥两地。沈田子听到后退守留回堡,向王镇恶求援,王镇恶前去支援时,沈田子就假借商讨军情之名将他杀害。傅弘之知道后告诉刘义真,刘义真派人设下埋伏,沈田子带着亲信刚到就被全部拿下,沈田子当场被斩。刘义真让傅弘之与毛修之上阵,大胜夏军,并且斩杀了很多敌军将领,夏军急忙撤退。

刘裕回到彭城,听说王镇恶被杀,请奏追封他为左将军青州刺史,并请求任命三儿子刘义隆为荆州刺史。受封后,刘裕告诉刘义隆凡事可以听取王昙首的意见,刘义隆无异议。

突然关中又传来消息说,长安城乱了,刘裕瞬间慌了。原来是刘义真年纪太轻,听信小人谗言杀掉了 忠心耿耿 的王修。王修刚死,夏兵就进军长安城。刘裕派荆恩和朱龄石前去营救,让刘义真轻装速回,由朱龄石驻守。结果刘义真将他的玩物收拾了三五天才出发,一路上又是劫财劫色,夏兵一路追杀,最终荆恩、傅弘之、毛修之几人被夏军抓获,参军段宏带着刘义真跑了。

赫连勃勃攻进长安,擒住朱龄石,将其逼死。傅弘之也因不肯投降被扔到雪地中,高声骂着夏贼死了。

战后不久,传来消息说赫连勃勃称帝了,刘裕也起了心思想做皇帝,将身边的将领依次封了职位后就准备篡位了。琅琊王司马德文见刘裕权重位高,一直防着刘裕,仔细查看晋安帝的饮食,结果在司马德文病了之后,晋安帝就被刘裕派人勒死了。司马德文无奈上位,称晋恭帝。晋恭帝即位之时大赦天下,并封刘裕为宋王,加赐十个州郡,并准许刘裕拥有天子礼遇。一年后,刘裕六十五岁,着急想做皇帝,便暗示群臣。 中书令 傅亮领悟之后就回京带着百官逼晋恭帝禅位,让刘裕受命。

刘裕假装推辞,然后在南郊祭坛正式登基,大赦天下,并改元永初。

必考成语背背佳
鼠目寸光

【释义】 老鼠的目光只有一寸之远。比喻目光狭小、见识短浅。

【语出】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例句】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这种鼠目寸光、有眼无珠之徒,成不了气候。”

孤军深入

【释义】 孤立无援的军队深入到敌作战区。

【语出】 《周书·贺若敦传》:“瑱等以敦孤军深入,规欲取之。”

【例句】 《宋史·种世衡传论》:金以孤军深入,师道请迟西师之至而击之。

一意孤行

【释义】 意:意见、想法。孤:一个人。行:行动。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语出】 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例句】 姚雪垠《李自成》:“皇上和杨文弱、高起潜虽有意与虏议和,但迫于臣民清议,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与虏订城下之盟。”

优柔寡断

【释义】 寡:少。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语出】 《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例句】 袁绍优柔寡断,最终被曹操打败。

图谋不轨

【释义】 不轨:越出常轨,不守法度。谋划越出常规、法度之事。

【语出】 《晋书·王彬传》:“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

【例句】 杨沫《青春之歌》:“你们给我们来的公函,说我们图谋不轨……我们此行纯为爱国而来,绝无越轨行为。”

卸磨杀驴

【释义】 磨完东西后,把拉磨的驴卸下来杀掉。比喻把曾经为自己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

【语出】 刘绍棠《狼烟》:“只怕归队以后,打下萍水县城,他就得卸磨杀驴。”

【例句】 我公司是大家的合作伙伴,绝不会做出卸磨杀驴之事。

同生共死

【释义】 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语出】 《隋书·郑译传》:“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急此,何日忘之。”

【例句】 罗广斌、杨益言《在烈火中永生》:“一对同生共死的战友,肩并着肩;火热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井井有条

【释义】 井井:形容整齐有条理的样子。形容条理分明,整齐不乱。

【语出】 《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例句】 老舍《神拳》:“万没想到你会这么细心,井井有条,一丝不紊。”

忠心耿耿

【释义】 耿耿:忠诚的样子。形容非常忠诚。

【语出】 李汝珍《镜花缘》:“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捐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例句】 南派三叔《盗墓笔记》:“潘子对吴三省忠心耿耿。”

文史百科连连看
南燕

南燕(公元398—410年),十六国时期十六国之一,慕容德所建。公元398年建都广固,统治今山东及河南的一部分,史称南燕。公元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次年二月广固失陷,南燕亡。

后燕

后燕(公元384—407年),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所建立的国家,建立者为慕容垂,定都中山,后迁往龙城,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公元384年,慕容垂在荥阳自称燕王,建立后燕。公元395年,参合陂之战后,后燕被一分为二,开始衰落。后燕历七主,共二十四年。

鲜卑

鲜卑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为魏晋南北朝时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起源于东胡族,分布在中国北方。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受匈奴奴役。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乱不堪,先后建立国家。公元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并在公元439年统一北方。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汉化。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公元557年,北周取代西魏。鲜卑族共建立十个国家。另外,在青海、甘肃一带,还有由鲜卑慕容部分化出来的吐谷浑政权,直到公元663年才被吐蕃吞并。

黄钺

黄钺是以黄金为饰的斧。古代为帝王所专用,或特赐给专主征伐的重臣。

白帝城

白帝城原名子阳城,白帝城的名称最早出现于西汉末年。当王莽篡位时,他手下大将公孙述割据了四川,自称蜀王,并在此屯兵积粮。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他便借此自号白帝,并名此城为白帝城。

树倒猢狲散

该典故与秦桧有关。宋高宗时,侍郎曹咏善于逢迎拍马,深得奸相秦桧的欢心,有很多人来巴结他。但他的大舅子厉德新却从不向他献殷勤。后来,秦桧死了,曹咏被贬到了新州,厉德新得到消息后,非常高兴,就写了一篇题为《树倒猢狲散》的赋寄给曹咏。文中将秦桧比作一棵大树,把曹咏等人比作树上的猴子,揭露了曹咏这种人依靠秦桧这棵大树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丑恶行径。文中说如今大树一倒,猢狲四散,于国于家,真是可嘉可贺,曹咏收到这篇文章后气得半天说不出句话来。比喻靠山垮下来,随从无所依靠,也就随之而散。

太傅

太傅,职官。位列三公,正一品位。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秦朝废止。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该职位。东汉则长期设立。历代沿置,多用为大官加衔,无实职。

后秦

后秦(公元384―417年),十六国时期的羌族政权。前秦龙骧将军姚苌所建,都常安,长安避讳苌而改常安。极盛时辖有今陕西、甘肃、宁夏及山西、河南的一部分。占据关中绝大多数的重要政治、经济城镇和关东大片土地,威服陇右、河西诸国。历三主(姚苌、姚兴、姚泓),共三十四年。

檀道济

檀道济,南朝宋将领。出身寒门,从军二十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宋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诸子皆善战,忌而杀之。檀道济戎马倥偬,战绩卓著。根据他多年的战争经验,总结出三十六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著作遗产,被载入史册。

蒲坂

蒲坂,今山西永济。上古唐虞时代,为虞舜建都之地。商属缶邦,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属河东郡。西汉高祖二年,建蒲反县,属河东郡。新莽改为蒲城县,属兆阳郡。东汉建武元年改蒲城为蒲坂县,属河东郡。

潼关

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九锡

九锡是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九种特赐用物分别是: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记载见于《礼记》。

一曰车马。指金车大辂和兵车戎辂;玄牡二驷,即黑马八匹。其德可行者赐以车马。

二曰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一双。能安民者赐之。

三曰乐县。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乐者赐之。亦作“乐悬”。

四曰朱户。指红漆大门。民众多者赐之。

五曰纳陛。有两种说法。一是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犹贵宾专用通道。二是阶高较矮的木阶梯,使登阶别太陡,这两种说法都不甚具体。能进善者赐以纳陛。

六曰虎贲。守门之军虎贲卫士若干人,或谓三百人;也指虎贲卫士所执武器,戟、铩之类。能退恶者赐虎贲。

七曰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指特制的红、黑色的专用弓箭。能征不义者赐之。

八曰斧钺。能诛有罪者赐之。九曰秬鬯。指供祭礼用的香酒,以罕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孝道备者赐之。

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公元381—425年),原名刘勃勃,匈奴铁弗部人,十六国时期胡夏国(又称赫连夏)建立者。其父刘卫辰曾被前秦天王苻坚任为西单于,督摄河西诸部族。刘勃勃为政残暴嗜杀,狂妄自慢,关中人民受害极深。公元413年,改姓赫连。公元418年,趁东晋将领刘裕灭后秦急于南归之机,攻取长安,在灞上称帝。不久回师,因统万宫殿完工而刻石于城南,歌功颂德。公元425年,死于帝位。

中书令

中书令,官名。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中书,称中书令,置令与仆射为其长,掌传宣诏命等。东汉不置。三国魏文帝时,改秘书为中书,分设中书监与中书令,掌握机要。两晋沿设。

南北朝时,中书令一官最为清贵华重,常用有文学才望者担任。 7H+I690uN5NqBUtXpiIckB+XyUypbMK0L3gr0b+xYUfMt6j1F3U/+pda/zxhbPv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