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分离

然而欢愉的时光总是易逝,转眼间新婚满一月了。那时我父亲稼夫公在会稽府衙当幕僚,专门负责接待工作,因此让我拜在武林(今杭州)赵省斋先生门下学习。先生循循善诱,孜孜不倦地教导我,我今天尚且能执笔作文,全靠先生的栽培。这一次我回来和芸完婚,原定婚后即随父亲一块回书馆的。接到先生催我速回书馆的信,我心中非常怅然,只怕我走后,芸会伤心而对人垂泪。然而芸反而强颜欢笑,极力勉励我,并为我整理行装,但我知道她心里的不舍,虽然这天夜里她只是神色稍稍异常而已。临行前,芸小声对我说:“这一去无人照拂,你自己要多加小心哪。”

登船解缆出发时,正是桃李争艳的时节,满目姹紫嫣红,然而我只觉得恍惚如同离群的林鸟,天地也失去了颜色。

到了书馆后,我父亲就渡江东去了。在书馆待了三个月,真是有如十年之久。芸虽然时常有书信来,但都是我问两句她答一句,且多半是勉励之词,其余的都是客套话,我不免感到怏怏不乐。每到夜晚,风吹过竹院,一轮月亮爬上窗来,窗外芭蕉的影子映在墙上,触景生情,直令人神魂颠倒。

先生知道了情由后,立即写信给我父亲,给我出了十道文题,让我暂先回家。得知这个消息,我高兴得手舞足蹈,简直有如戍守边疆的将士被赦令回家一样。及至登舟后,还觉得一刻如年,恨不能立刻飞奔到芸的面前。

到家后,我先到母亲那里请过安,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间,芸见我回来,立刻起身相迎,一时我与芸执手相看,良久说不出一句话,只觉得两个人的魂魄恍恍惚惚好像化成了烟变成了雾,又觉得耳边“轰”的一声巨响,已经快要忘记肉身的存在了。

当时正是六月炎夏,室内闷热得如同蒸笼一般,幸而我们住在沧浪亭爱莲居西侧。放眼望去,只见板桥内有一座临水而建的轩阁,轩名“我取”,取“ 清斯濯缨,浊斯濯足 ”之意。屋檐下有一株老树,盛夏时,绿荫披垂,将整个窗子都覆盖住了,连人的脸上身上都映上绿色了。隔岸游人如织,来往不绝。——那是我父亲稼夫公宴请宾客的地方。

我向母亲禀告过,带着芸一同到这里来消暑。因为暑天炎热,芸也停了刺绣活,终日陪在我身边,或读书写字,或谈古论今,或赏花赏月而已。芸不善饮酒,强劝之下,才不过能喝三杯,我便教她行“射覆”酒令,以增酒兴。现在想来,大抵人间清欢,也莫过于此吧。 JWLDZstzA2TiHKFTcEo8rDfYL520y4DO0cOFIOv1RpnsroURP5I6uwk8y40Ietz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