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沧浪

我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冬天的十一月二十二日,当时正值太平盛世,且生在衣冠书香之家,居住在苏州沧浪亭畔,上天对我可谓厚待至极了。苏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如果不能将我过去的经历用笔墨记录下来,未免辜负了苍天对我的厚待。

因为想到《诗经》三百篇之开篇《关雎》,因此仿效着将夫妻情事列在首卷,其余的就依序排列。然而惭愧的是,我少年失学,稍稍识几个字,因此这里不过记录实情实事而已。如果一定要考究文法,那就相当于对着蒙尘的镜子,责备其不够明亮了。

我幼年时曾与金沙的于氏定亲,可惜她八岁就早夭了。后娶妻陈氏,名芸,字淑珍,是我的舅舅心余先生的女儿。芸天性聪慧,幼时学说话,听人口授《琵琶行》就能背诵了。四岁时,芸的父亲去世,只留下母亲金氏和弟弟克昌。那时她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芸年纪稍长,精于女红,每日里辛苦操劳,三口之家便全仰仗她的手艺为生。其弟弟克昌拜师求学,一概用度,也幸赖于芸的辛劳,从未短缺。 一日,芸在家里的书箱中翻出一册《琵琶行》,便挨个儿地认字,这才开始真正识字。刺绣闲暇时间,渐渐地通晓了吟咏诗词,还曾写过“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句子呢。

我十三岁时,随母亲回她的娘家省亲,和芸一见如故,两小无猜。见了芸所作的诗词,虽然感叹其才思隽秀,但心里害怕她福泽不深。然而倾心所至,不能忘怀,因此对母亲说:“若要给儿子娶妻,我非淑姐姐不娶。”我母亲也爱芸温柔和顺,当即脱下手上的金戒指作为定礼,定下了这门亲事。那是乾隆四十年(1775)七月十六日的事情了。

这一年冬天,恰好芸的堂姐出嫁,我又随母亲一同前往祝贺。芸与我同年,但长我十个月,因为打小即姐弟相称,因此我仍旧叫她淑姐姐。当时只见满屋鲜衣华服,只有芸一身素淡衣裳,仅脚上的鞋子是新的而已。我又见那鞋子的绣工精巧无比,一问才知是她自己做的,这才知道她的聪慧才智不止在笔墨功夫上了。

芸削肩长颈,瘦不露骨,尤其眉清目秀,顾盼神飞,唯有两齿微微露出,略显美中不足。然而其自有一种缠绵之态,令人销魂。

我向芸要了她的诗稿来看,有的只有两句,有的三四句,多数都未能成篇。问她缘故,她笑着说:“这些都是无师之作,希望能得一个堪称老师的知己,帮我推敲推敲。”我听了,将她的诗句戏称为“锦囊佳句”。 却不知芸后来的夭寿,原来在这里就已经埋下伏笔了。

当天晚上,送亲到城外,返回家中时已三更天,我肚子有点饿,四处找吃的,老仆妇给我枣脯吃,我嫌太甜了。芸暗暗地拉了拉我的衣袖,我跟着她到了她的房间里,见她藏着暖粥和小菜,我心下欣然,正要拿起筷子来吃,忽然听到芸的堂兄玉衡大声喊道:“淑妹妹快来呀!”芸急忙关上门,回道:“我累了,就要睡了。”不料玉衡硬挤进门来,见我正要吃粥,便笑睨着眼打趣芸道:“才刚我问你要粥吃,你说‘没有了’,原来是藏在这里,专门招待你的夫婿呀。”芸窘迫至极,避开离去了。如此一来,闹得上下皆知,哄堂大笑。我也很生气,二话不说,带着老仆先回家去了。

自从吃粥一事被嘲弄后,我再去芸家里,芸都躲着不见我,我知道她是怕被别人笑话罢了。 Sd6fbnpMC1ncmeeujgjV8L/yADaalEZazIL/Fk9zu3hQK+9kzWRA/BPkHakeSeR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