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5 产业互联网的实践探索和演进

纵观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产业互联网的出现是分阶段的实践探索和演进(见图1-3):互联网发展的早期是单方向上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和百度等);接着开始Web 2.0时代,人们主动参与,逐渐开始分享信息,社交需求促进了腾讯的崛起;虚拟的线上信息逐渐延伸至真实的线下生活,网络购物不断发展,阿里巴巴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发展壮大;随着线上交易平台的出现,交易内容从商品所有权买卖延伸到服务交易与商品使用权交易,共享经济平台通过整合线下闲散资源进行需求与供给的匹配,“滴滴”“饿了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图1-3 产业互联网的分阶段实践探索和演进

以上几个阶段的互联网发展都是由消费端发起和推动的,称之为消费互联网。从21世纪伊始,20年来,消费互联网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衣、食、住、行、娱、医等各细分市场的互联网平台都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消费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单向信息资讯—连接交互—在线交易—共享平台—平台生态(规则化、赋能化)的多个阶段,逐步进入成熟期,而消费互联网的变革火焰沿着产业链条不断往上游供给侧蔓延,必然倒逼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随着消费端的互联网市场进入成熟阶段,一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另一方面消费端的人口红利即将释放殆尽,消费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即将一去不复返,为此,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拥抱产业互联网。2016年,阿里巴巴率先提出新零售概念,强调“线上服务、线下体验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开启从消费端往供给端的改革推进。腾讯也在2018年9月发布公司转型产业互联网的重大战略调整,提出“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上半场腾讯通过连接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下半场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助力产业与消费者形成更具开放性的新型连接生态”。京东在2018年11月将“京东金融”升级为“京东数字科技”,提出“让数字科技成为连接金融和实体产业的桥梁,一手助力金融数字化,一手助力产业数字化”。

互联网发展的主战场已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这既是国家政策的指引,又是各传统产业发展受困必须转型的现实迫切需求。产业、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创新使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地方政府、实体企业及各类专业服务机构的积极探索,推动产业互联网进入加速发展期(见图1-4)。

图1-4 产业互联网在各个层面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推进“实体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对于产业互联网示范项目建设进行政策扶持,并推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依托产业互联网进行存量优化和增量发展;部分区域政府和产业园区积极探索建设产业互联网新经济集聚区,如上海市杨浦区,通过建设产技融创新基础设施,打造杨浦产业互联网集聚区,帮助落户集聚区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进行赋能提升,实现了杨浦区新的产业集聚。

各产业中的龙头骨干企业发起的垂直产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陆续涌现,尤其在农粮、生鲜、钢铁、能源、化工、工业品、汽车汽配等领域。这些产业互联网平台由处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骨干企业发起,如,在制造端与供应端有中国宝武集团发起的欧冶云商、陕煤集团发起的煤亮子,在贸易端发起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有粮达网、找钢网等,以及由过去传统的专业集贸市场转型发展的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中国家纺城等。这些不同领域的实践为产业互联网转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将在第5章就每一类典型案例进行详细介绍。

在产业互联网转型推进中,也出现了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以扶持和发展一批有质量、有市值的产业互联网企业。

国内多家媒体、行业协会和专业联盟,过去几年都在发布B2B百强榜,自2018年开始,主流媒体发布的榜单已经从“B2B百强榜”升级为“产业互联网百强榜”。这些榜单评选,都在不约而同地推动产业互联网进入百花齐放的繁荣发展期。

结合对于各垂直产业的产业互联网转型案例的持续跟进研究,我们每个年度都研究“中国产业互联网图谱”,希望从广度、深度、力度等方面选出各产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为产业互联网的转型实践提供参考。

广度: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微企业在线协同、共同发展,包括在线化的企业数量、在线化的产品与服务数量、在线化的交易金额以及覆盖的区域等;

深度:深入产业链进行价值挖掘,通过产业链优化创新,实现价值重构和产业升级;

力度:响应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打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提高对国家战略的响应力度、商业模式的清晰度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 mcDZWs6VgHUxckucclMm35jyHbYvgyZQWOlF1FrMSof5Qpz73XviVtng4NSLeAL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