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总体要求,“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对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重要支撑作用”,并在具体举措中提出,“商业银行要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要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信用、真实交易背景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闭环,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无须抵押担保的订单融资、应收应付账款融资”。
在整个产业供应链中,由于生产周期、销售周期以及市场价格、需求的波动等因素导致企业的资金支出和收入通常不会处于一个均衡的状态。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上处于弱势地位,上游通常会要求以现金方式提货,而下游企业往往又有较长的账期,再加上我国金融机构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有效的风险把控手段等,对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满足程度极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影响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传统信贷模式下金融机构由于对产业情况缺乏了解,对申请融资用途的真实性无法把握,产业链上的信息无法进行在线管控和可追溯,尽调人工成本高,对融资的风险控制较难,在出现风险事件需要对质押物进行处理时往往又缺乏有效的手段等,因此难以直接对接产业链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在国家扶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压力下,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信用给中小企业贷款或融资,而融资风险、坏账率也出现大幅上升。根据2019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保监会等部门编写的《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到2019年5月末,全国金融机构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是5.9%,比大型企业高出4.5个百分点,比中型企业高出3.3个百分点。因此,中小微企业的信用问题一直是导致融资难的重要障碍。
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出现,打通了产业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以产业互联网平台各类交易和服务形成的产业大数据和交易信用,构成信用体系,以基于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在线化真实交易为场景,运用供应链融资的方式,通过供方融资(应收账款)、需方融资(订单融资)、质押融资等手段封闭资金流或者控制物权,为产业链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成为新一代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重要模式。
一方面,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急需金融的助力,以供应链金融解决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问题,是推动产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供应链金融服务也为产业互联网平台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面对宏观经济放缓、利率市场化、金融和技术脱媒、金融去杠杆等严峻挑战,长久以来的业务模式难以为继,必须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全面转型刻不容缓。
金融机构通过与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合作,降低了其对具体客户不能充分了解、资金用途无法把握、交易过程真实性无法确认、质押过程动态无法及时获知等融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为金融资金到达产业链中小微企业、实现普惠金融目标提供了安全通道。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加速供应链金融的布局以及与产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的合作,国内商业银行大多成立了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相关部门,也推出了面向企业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相关产品。
平安银行是国内最早提出并践行供应链金融的银行之一。2013年,平安银行提出3.0版本的平台和供应链金融模式,在组织架构上单独设立公司网络金融事业部,专职于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推广。在平台建设上搭建了跨条线、跨部门的银行公共平台,并与供应链协同平台、大型企业B2B平台等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
2018年2月,民生银行在总行设立供应链金融一级部,加大各方面资源投入,彰显了民生银行将供应链金融作为未来战略发展和重点资源投入的信心和决心。一级部门的设立将有效解决供应链金融操作各个环节信息不对称问题,更有效地组织参与各方的资源,打通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仓储物流、质押、尽调、全流程动态管理中的信息壁垒,为实现标准化管理、提高资金效率、降低风险隐患提供组织架构层面的支持。
2018年底,中国银行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率先成立交易银行部,全方位整合渠道、产品及服务,提供面向对公客户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通过成立交易银行部,有助于“输血”小企业,不以企业的抵质押物为重点,而是关心企业核心账户项下的收和付,关注企业的现金流。
除此之外,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以及浙商银行、华夏银行等也纷纷在总行与分行加强交易银行部、普惠金融部、网络金融部等建设,加大对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投入,推进传统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改造;并积极探索与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合作,通过转化核心企业的银行授信和利用在产业互联网平台上的交易信用,帮助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盘活应收账款,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