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从一诞生就开始了自身的阴阳平衡,人体的阴阳平衡伴随着人的一生。人体的阴阳平衡正常,身体就健康;人体的阴阳平衡失衡,轻者呈现亚健康体态,重者出现疾病体态,人体失去了阴阳平衡,导致阴阳离绝,则人的生命也就终结了。
1.“人首蛇身”图腾表示人体基本生命的形式是阴阳平衡
伏羲与女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民间历来有“女娲造人”的传说。我国古代有着男左女右的礼俗,出土的“人首蛇身”图腾显示伏羲居左、左手执矩,女娲居右、右手执规,人首蛇身、蛇尾交缠、头上绘日、尾间绘月、周围绘满星辰(图1)。由于寓意深奥、构图奇特,富于艺术魅力和神秘色彩。伏羲教导先民从事农、牧、渔业生产活动,女娲则教导先民婚姻嫁娶的人伦礼法。他们手中所拿的规和矩,即是当时的生产工具,又是当时社会秩序的体现。发现“人首蛇身”图腾之后,全国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图腾标识的发现。图腾显示了阴阳平衡是诞生人体生命的基本形式。故《灵枢·本神》云:“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其表明了先天阴阳两精结合而诞生的生命运动为神表现形式。《淮南子·精神》曰:“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烦气为虫,精气为人。”
图1 “人首蛇身”图腾
2.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在于少阳与少阴的枢转功能
“人首蛇身”图腾显示两条蛇弯曲缠绕。伏羲的蛇表示“阳”,女娲的蛇表示“阴”,阴阳相交是诞生人体生命的基本形式。单单两条蛇相互缠绕还不能完整地诠释阴阳之间的沟通和结合,必须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少阳与少阴的枢转之机,来达到“沟通阴阳”,使阴阳平衡和谐,身体才能健康。故《素问·阴阳离合论》强调:“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这里重点强调了“少阳为枢”的重要作用。但“阳”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与“阴”相伴而并存,故《素问·阴阳离合论》又云:“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为枢。”“少阳”与“少阴”的枢转功能,负责全身阴阳的枢转,保障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
“人首蛇身”图腾的现实含义不但展示了“阴阳交合,诞生新的生命”,还充分展现生后是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基础是“阴阳平衡”,故《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随着“哇”的一声啼哭,刚刚诞生的小儿就开始了自身独立的生命活动,而小儿生命活动的基础就是阴阳平衡。故“少阳”与“少阴”的枢转机能不但交通阴阳,还能枢转全身的阴阳活动,维系人体一生的生命活动。尤其在小儿阶段,更充分展示了小儿的“阴阳”虽皆稚嫩,故曰“少阳”与“少阴”。相对而言,阳气虽然稚嫩,但是阳气偏盛,居主导地位,故曰“阳常有余”;相对阳气来讲,阴液则更显不足,故云“阴常不足”。由于阳气偏盛,形成小儿“阳生阴长”不断枢转升华的“阴阳平衡”活动,是维持小儿基本生命活动的基础。小儿的阴阳平衡相对成人来讲,是不稳定、动态的。由于阳气的升发,旧的阴阳平衡被打破,随着“阴”的增长,又形成新的阴阳平衡。每一次阴阳平衡的被打破而又形成新的阴阳平衡。小儿这种阴阳平衡每一次更迭和替换,都不是在原地转圈,而是从一个高度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小儿“阴阳平衡”更迭和替换不是匀速进行的,而是有时快、有时慢,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而形成了小儿的生长发育的规律性,具有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的特点。小儿的阴阳平衡是阳气始终占主导地位的阴阳平衡。小儿这种阴阳平衡动态的枢转与升华从未间断,形成一个阴阳互根、阴阳相互缠绕、阴阳双股螺旋上升的图案。这种的图案与“人首蛇身”图腾十分相似,说明“人首蛇身”图腾象征了人体阴阳活动的本质。小儿阴阳双股螺旋上升的图案不但充分诠释了小儿“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的体质特点,还展示了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体质特点,说明“少阳学说”符合小儿的生命体质特点。
小儿阶段不稳定的阴阳平衡呈螺旋上升状态,再加上“少阳”与“少阴”相互枢转,联系阴阳,构成一幅与“人首蛇身”图腾十分近似的图画,说明小儿螺旋上升的阴阳平衡图示符合“人首蛇身”图腾的含义。
1953年,科学家发现的生物一种基本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呈双螺旋线上升的结构形式,与“人首蛇身”图腾非常相似(图2)。脱氧核糖核酸是人体生命基础分子,可组成遗传指令,引导生物遗传、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其主要功能是长期性的信息储存,它包含的信息是建构细胞内其他化合物的最终源头。带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对生命体的构造发挥作用,参与生命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从人类遗传与个体体质表达来看,“人首蛇身”图腾与DNA双螺旋分子结构高度契合。因此,可以说小儿阶段螺旋上升的不稳定的阴阳平衡图示展现了儿童体质的核心。
图2 脱氧核糖核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