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贤祠

宋时西湖有三贤祠两:其一在孤山竹阁 [1] 。三贤者,白乐天、林和靖 [2] 、苏东坡也。其一在龙井资圣院 [3] 。三贤者,赵阅道、僧辩才 [4] 、苏东坡也。宝庆间 [5] ,袁樵移竹阁三贤祠于苏公堤 [6] ,建亭馆以沽官酒 [7] 。或题诗云:“和靖东坡白乐天,三人秋菊荐寒泉,而今满面生尘土,欲与袁樵趁酒钱 [8] 。”又据陈眉公笔记 [9] ,钱塘有水仙王庙 [10] ,林和靖祠堂近之。东坡先生以和靖清节映世,遂移神像配食水仙王。黄山谷有《水仙花》诗用此事 [11] :“钱塘昔闻水仙庙,荆州今见水仙花,暗香靓色撩诗句 [12] ,宜在孤山处士家。”则宋时所祀,止和靖一人。明正德三年 [13] ,郡守杨孟瑛重浚西湖 [14] ,立四贤祠 [15] ,以祀李邺侯、白、苏、林四人,杭人益以杨公,称五贤。而后乃祧杨公 [16] ,增祀周公维新、王公弇州 [17] ,称六贤祠。张公亮曰 [13] :“湖上之祠,宜以久居其地,与风流标令为山水深契者 [19] ,乃列之。周公冷面,且为神明,有别祠矣。弇州文人,与湖非久要,今并四公而坐,恐难熟热也 [20] 。”人服其确论。

张明弼《六贤祠》诗:

山川亦自有声气,
西湖不易与人热。

五日京兆王弇州,
冷面臬司号寒铁 [21]

原与湖山非久要,
心胸不复留风月。

犹议当时李邺侯,
西泠尚未通舟楫 [22]

惟有林苏白乐天,
真与烟霞相接纳。

风流俎豆自千秋 [23]
松风菊露梅花雪。

【注释】

[1] 竹阁:《西湖游览志》卷二:“白乐天作,在孤山寺(又称广化寺),杭人因貌公像而祀之。”“至宋,益以苏公、林公,名三贤堂。”

[2] 林和靖:林逋,字君复,钱塘人。少刻志学问,放浪江淮。后归隐西湖孤山,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真宗赐谥号“和靖处士”。其《山园小梅》诗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脍炙人口。下文“孤山处士”即指他。

[3] 龙井资圣院:即龙井寺,宋熙宁中,改寿圣院。元丰二年,辩才禅师归老于此,与苏子瞻,赵阅道友善,后人因建三贤祠祀之。

[4] 赵阅道:赵抃(1008-1084),字阅道,浙江衢州人。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贵,有“铁面御史”之称。神宗朝,曾任参知政事。后知杭州,致仕。辩才:徐元净,字无象,杭州於潜人。生十年而出家。居上天竺。说法二十年。退居龙井,燕居行道十年。元祐六年卒。生前多为人治病,杭人尊事之。与苏轼兄弟、秦观多有往还交游。

[5] 宝庆:宋理宗赵昀的年号(1225-1227)。

[6] 袁樵:《西湖游览志》卷二载:“京尹袁韶复建于苏堤中。”同卷亦云“宝庆间京尹袁韶……”,而《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三载:“宝庆间袁樵尹京”。则樵、韶当为同一人,且当作“韶”。袁韶(1161-1237),字彦淳,浙江鄞县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6,宋史本传作“十三年”,误,是年无科考)进士。本传谓其嘉定十三年(1220 年)为临安府尹(即京尹)。在任将近十年,“理讼精简,道不拾遗,里巷称呼为佛子,平反冤狱甚多”,后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卒赠少傅、太师,封越国公。而宋末元初刘壎所著《隐居通议》称其在临安府任上重税盘剥,称其为“史弥远之党,聚敛臣也,小人无忌惮”。看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本文引题诗调侃他“趁酒钱”,或有所据。

[7] 沽:此指卖。

[8] 趁:赚;挣。

[9] 陈眉公: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明松江华亭人。隐居小昆山,善诗文书画,屡征不起。有《眉公全集》。

[10] 水仙王庙:在苏堤第四桥“压堤”,《西湖游览志》卷二:“亦名龙王祠。先是,以乐天、和靖、子瞻配祀两庑。有井曰荐菊,盖取苏诗(《书〈林逋诗〉后》)‘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之义也。今废。”可悟上文“三人秋菊荐寒泉”的由来。

[11] 黄山谷: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诗人。

[12] 靓(liàng):漂亮,好看。

[13] 正德三年:1508 年。

[14] 杨孟瑛: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弘治十五年(1502)任杭州知州,疏浚西湖淤泥形成的葑田近 3500 亩,用淤泥、葑草在西里湖上筑长堤,堤上建六桥。后人为纪念杨孟瑛,称此堤为“杨公堤”,堤上六桥为“里六桥”。为历史上西湖治理的三大功臣(白、苏、杨)之一。《西湖游览志余》卷十一谓其疏浚西湖之役,曾告示谕民,然后“以正德二年二月二日兴工,六月十日歇役,八月十九日续工,九月十二日讫事。日用夫八千人,银二万八千七百余两”。而《西湖游览志》卷一则载其事在正德三年,与本文同。

[15] 四贤祠:《西湖游览志》卷二:“四贤堂,正德间,郡守杨孟瑛建,以祀唐刺史李公泌、白公居易、宋守苏公轼、处士林公逋者。泌字长源,代宗时任,引湖水入城。甃六井以解斥卤,民到于今赖之。”李泌历仕玄、肃、代、德四朝,位至宰相,封邺侯。

[16] 祧:迁去神主。

[17] 周公维新:疑即周新,字志新,维新或为其别字,南海人。永乐初,为监察御史,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即下文张公亮所曰“冷面”)。《西湖游览志余》卷七:“永乐中,浙江按察使,廉公厚直,声称籍甚。为兵部尚书方宾所谮,下锦衣狱以冤死。”王公弇州:王世贞,字元美,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为人耿介,不附权贵,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主明文坛二十年,为“后七子”之一。据《明史文苑传》,其曾任浙江右参政,但为时不长,故张明弼有“与湖非久要”云云。

[13] 张公亮:张明弼(1583-1642),字公亮,江苏金坛人。早负才望,崇祯十年进士。古文诗赋,擅名一时,为黄道周器重。曾任揭阳知县、台州推官等职。为复社重要成员。

[19] 标令:卓越、杰出。

[20] 熟热:熟识。

[21] 冷面臬司:即永乐初曾为御史的周维新(详上文注)。臬司:明清各省提刑按察使司的简称。负责一省的刑狱诉讼事务,兼督察地方官员之责。

[22] 西泠:见卷一《西湖北路·西泠桥》注。

[23] 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的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崇奉之意。

【评品】

本文记叙六贤祠由三而四,由四而六的增减变迁过程。对增减所祀当否,作者虽未加评论,却借“或题”之诗,对袁樵移祠沽酒之举,加以讽刺;借东坡将和靖配食水仙王之举和山谷之诗,表达了他对和靖的心仪和景仰;借张明弼之言和众人之认可,表达了他认可仅有四人当祀的看法。 XJZdrxj/Buek8LBXaLLcMv8sN1ts+S5lLz/LJSPdOSn7K1MVfUIPrZzNeNQjdAR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