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 第一章 |

美国对越政策的发展与在南越“反叛乱”的由来

二战后,美国在国内一手发展军事力量,一手发展经济。与此同时,美国在外交方面也逐步形成两大战略,一个是现实主义的遏制战略,另一个是恢复经济的自由主义战略。 [1] 而苏联作为战胜国,也想增强政治、军事实力,把自己的意识形态推广到更多地区。因此,美苏对世界霸权和势力范围的争夺在所难免。

二战期间,苏联红军在与法西斯军队较量时,进入过一些东欧国家。其中,阿尔巴尼亚、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国成了社会主义国家。战后不久,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实际执政,学习苏联模式。东欧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

此外,战后苏联不愿履行从伊朗撤军的协定。上述举动引发了伊朗危机。与此同时,苏联废除《苏土中立和互不侵犯条约》,并一再要求修订《蒙特勒公约》。此举又引发了土耳其危机和持续时间较长的希腊危机。在美国的支持下,伊朗危机得以化解,苏联从伊朗撤军。在土耳其发生危机时,美国势力趁机进入了土耳其。在希腊发生危机时,美国向希腊政府提供了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

苏联从上述两个地方着手构建其地缘政治安全的行为引起了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对。随着英国等传统大国在战争中的衰落,在处理这一系列欧洲危机时,英国需要邀请美国参与解决。而美苏作为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迥异的两个国家,开始从战时的合作走向战后的对抗。不久之后,冷战开始。美苏意识形态之争愈演愈烈。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指导思想正式形成。欧洲是美苏争夺的重要地区。美国对欧洲的意识形态争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以实现其经济复苏;政治上分裂德国。而正是德国的分裂形成了东西方两种意识形态在欧洲对峙的局面。

在亚洲,美国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规划了“两条遏制线”:位于西太平洋一线上的日本、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等地,“由美军抵挡外来进攻”;亚洲大陆上的朝鲜半岛和东南亚“由盟友进行遏制,不投入美国部队”。 2VfJwpIiXG3tZdYIajm67UUVsUNBfY16a9fLg59jAWwyRhpvgwoQQXCrLOyjimg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