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尚书》概论

中国史官文化发达,正所谓“君举必书”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 ,因此自古留下许多历史文献,《尚书》即是其中之一。其最早称《书》,后称《尚书》,成为儒家经典以后,又叫作《书经》。《庄子·天下篇》曰:“《书》以道事。” 《荀子·劝学篇》云:“《书》者,政事之纪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谓《书》“记先王之事” 。盖《书》者,其亦古史所记帝王言行者欤?至其作用,《汉书·艺文志》谓为“慎言行,昭法式也” 。孔颖达《尚书正义序》亦谓:“夫《书》者,人君辞诰之典,右史记言之策。古之王者,事总万机,发号出令,义非一揆:或设教以驭下,或展礼以事上,或宣威以肃震曜,或敷和而散风雨。得之则百度惟贞,失之则千里斯谬。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丝纶之动,不可不慎。所以辞不苟出,君举必书,欲其昭法诫、慎言行也。” 二子之说,洵为的论。

《书》首尧舜之《典》(史称“虞书”),迄于秦穆之《誓》,中有“夏书”“商书”“周书”,自四千年前二帝时代,至春秋初期之西秦历史,皆于其中得到关键性记录和概略性反映。是《尚书》者,其中国上古史之资料渊薮乎!至其体裁,则有典、谟、训、诰、誓、命,以及范、贡、歌、征之文,或典或雅,亦文亦史,而以周初诸诰为最繁富典要。盖《尚书》者,其亦中华文章之鼻祖而艺事之发轫者欤?

《书》之“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 ,其以垂诫为宗旨,故很早即得以结集成编,以为教典。《王制》述周代教育制度,谓“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冬夏教经《诗》《书》,春秋教经《礼》《乐》” 。《左传》僖公廿七年赵衰亦述时之良帅:“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 可知《书》乃西周、春秋造士之典。

及乎春秋时期,孔子“论次《诗》《书》,修起《礼》《乐》” ,《尚书》由史料进而成为经典文化,由历史记事达于教化之升华。先秦诸子,固亦屡称引《尚书》之文,然于《尚书》文本未有论定。孔子既“博于《诗》《书》” ,复“论次《诗》《书》” ,既熟玩其文而精通其意,复传播其书而考论其典,史称“古者《书》三千余篇”,孔子“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 ,是对《尚书》有史以来最系统之编选。孔子之于《尚书》文献,或“序”或“修”,或“编次”,或“传解” ,遂使“二帝三王之《书》” ,事文俱备、义理足观,于是《尚书》之经典规模乃定。汉人一则曰“《诗》《书》《礼》《乐》,定自孔子” ,再则曰“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盖有以矣!

儒家六经,《易》为义理之原,《书》则政事之纪,故被视为“七经之冠冕,百氏之襟袖”,至谓“凡学者,必先精此书,次及群籍” 。《书》乃“治道之本” ,历代君臣以《书》安邦,士民以《书》持身,学者更以《书》著书立说,故通过“口耳相传”以及竹、木、帛、石、纸等载体演绎《尚书》者,实繁其徒。由于《尚书》文献形成久远,世经三代,人更数圣,文字古奥,语义难晓,自昔韩愈有“佶屈聱牙” 之叹,迄于近世,王国维亦有“于《书》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 之慨。加之《尚书》经本有今文古文之分,家法师法之别,流传过程中又隐显不一,真伪杂呈,故历代解经释疑者不知凡几。《尚书》文献素称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在群经文献中无论文本之繁,还是问题之多,都堪称独一无二。 Cnup2NwkUgibNFzJE6Md4X47hzNiZp7uC55+/kCxJH2wxnLtabErHFLmuxVK22S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