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前言

在先秦的各家派中,儒家承袭于传统的最多,历史意识也最强;因此,自孔、孟、荀以降,就一直对历史作反省,因之而产生了若干历史哲学的概念。孔子宗周,希望周制为万世之制,所以说继周即足以知百世,于是提出三代损益的历史观,其言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篇》)“益”是由于每一个时代因环境不同,需要亦异,所以必须创造一些新的文化以代替旧的文化;“损”是指原有的文化,因为不能适应新的处境和满足新的需要,就自然会遭到淘汰;所以说“损益可知也”。孟子对复杂的历史现象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那就是“一治一乱”(《孟子·滕文公篇下》)、“民贵君轻”(《孟子·尽心篇下》)的历史观。荀子则提出了“明分使群”“法后王”(《荀子·王制篇》)的历史观。而先秦的法家,管子主张“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子·治国篇》)的历史观;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三世说”(《商君书·开塞篇》)的历史观;韩非子主张“变古易常”(《韩非子·五蠹篇》)的历史观。阴阳家邹衍提倡“五德终始”的历史观,而此种历史观,因着秦、汉大一统,符合改制的迫切需要,影响自是深远。董仲舒的历史哲学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他认为“四法如四时然,终而复始,穷则反本”。 “有三而复者,有四而复者,有五而复者,有九而复者。” 于是提出了“三统”“三正”的历史观。

至于论及政治,汉代政治始终兼用儒、法;观《盐铁论》所述汉代儒法之争,不仅思想冲突,且分立门派互有论辩,故预议者互相诋毁对方;然终汉之世不免以儒、法并用立论政治,其著者如“汤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亭疑法” 。此任法而饰以儒学之例。董仲舒以经义断狱,作《春秋决事比》, 此以儒术应用于刑法之例。董仲舒主张,以仁德为政,阳德阴刑的政治思想,接受儒家之传统观念,以政治生活为道德生活的延长,以理想人格作为理想政治的条件,以仁政爱民、遵行礼乐教化为功。 Sq7UlPK4k9msNeDq4G5tpDI5A3KYxu3Xxir6dWXCTCZnCJZCeOiosaVNys3V061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