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扬弃朱注

及至明末,朱子后学不但将经义搞得日趋晦暗,而且多脱离现实,诚如黄宗羲所说:“朱子之功名,岂不及王、刘二先生乎?其三言浙东学派,最多流弊。有明学术,白沙开其端,至姚江而始大明。盖从前习熟先儒之成说,未尝反身理会,推见至隐,此亦一述朱,彼亦一述朱。” 伴随朱注的地位日趋式微,要求不读朱注,甚至质疑和批评朱注之风几成燎原之势。张岱亦“幼遵大父教,不读朱注” ,但他对朱注却采取了扬弃的态度,是者是之,非者非之,并非一味地排斥。

第一,赞引朱注。张岱在《论语遇》中有时直接引用朱熹之语做注,如《里仁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下,张岱注引朱子曰:“喻义、喻利,只是这一事上君子见得是‘义’,小人见得是‘利’。如伯夷见饴曰:‘可以养老。’盗跖见之曰:‘可沃户枢。’” 这里直接引用了《朱子语类》卷二十七的文字。有时在引用后还予以高度评价,如《雍也篇》“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章下,张岱引朱子曰:“譬如东洋大海固是水,但不必以此方为水。只瓶中倾出来的便是水。博施固是仁,但那见孺子怵惕恻隐之心亦是仁。”认为朱子此喻“甚好” 。又,《宪问篇》“君子思不出其位”下,朱注引范氏曰:“物各止其所,而天下之理得矣。故君子所思不出其位,而君臣、上下、大小,皆得其职也。” 在张岱看来,注中的“‘止其所,而天下之理得’句最好”,因为“位在而废思,与位不在而越思,都是出位。思不出位,不惟尽其分,且亦能定其心,正是君子得止之学”

第二,辩驳朱注。张岱对朱注的辩驳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断句与朱注立异。如《八佾篇》“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句,朱熹断句将两“之”字属上,“言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 ;而张岱则重新予以断句,他说:“《礼运》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读此知《论语》:‘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根据《礼记·礼运篇》经文内容直解将“之”属下。又,《颜渊篇》“棘成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章,朱子对其中的“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的断句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并解释说:“言子成之言,乃君子之意。然言出于舌,则驷马不能追之,又惜其失言也。” 张岱则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惜乎’二句,一直说下,如云‘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一言既出,四马难追矣。与上文‘君子’二字呼吸相应”

二是质疑朱子错简、阙文之说。《述而篇》:“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下,朱注曰:“互乡,乡名。其人习于不善,难与言善。惑者,疑夫子不当见之也。疑此章有错简。‘人洁’至‘往也’十四字当在‘与其进也’之前。洁,修治也。与,许也。往,前日也。言人洁己而来,但许其能自洁耳,固不能保其前日所为之善恶也。但许其进而来见耳,非许其既退而为不善也。盖不追其既往,不逆其将来,以是心至,斯受之耳。‘唯’字上下疑又有阙文,大抵亦不为己甚之意。” 此章朱子以“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断句,并认为此章有错简、阙文。张岱却引周海门之言曰:“此章原无错简,亦无阙文。朱注改之,未是。‘互乡’八字为句,言此乡有一难与言之童子,非一乡皆难于言也,此汉疏,宜从。‘唯何甚’言怪见此童子,恶恶抑何甚乎?旧说宜从。” 不仅对断句进行了重新划定,而且认为此章并无阙文与错简。

三是朱注字词解释有误。《公冶长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章下,朱注曰:“忠信如圣人,生质之美者也。夫子生知而未尝不好学,故言此以勉人。言美质易得,至道难闻,学之至则可以为圣人,不学则不免为乡人而已。可不勉哉?” 在张岱看来,朱注中对“忠信”的解释欠妥,指出:“皋、夔、稷、卨,有何书可读?君子威重之学,亦以忠信为本,而朱子以美质绎忠信,抹杀古今学脉矣。” 错在缩小了“忠信”的外延。《宪问篇》“深则厉”句,朱注曰:“以衣涉水曰厉。” 张岱认为此注有误,指出:“翁子先曰:厉者,危殆也。《易》所谓‘过涉灭顶’也。《诗》意若曰,深则有厉,当见险而止,非如浅可摄衣而涉也。《注》‘以衣涉水曰厉’,殊不可解。” 又,《为政篇》“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章下,朱熹引用范氏和程子之注解释“异端”,范氏曰:“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其率天下至于无父无君,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程子曰:“佛氏之言,比之杨、墨,尤为近理,所以其害为尤甚。学者当如淫声美色以远之,不尔,则骎骎然入于其中矣。” 张岱认为上述对“异端”的解释是有问题的,在他看来,与尧舜不同者皆为异端,而非专指杨、墨和佛教。他指出:“陆象山云:孔子时佛教未入中国,虽有老子,其说未著,却指那个为‘异端’?盖‘异’与‘同’对,虽同学尧舜,而所学之端绪,与尧舜稍不同,便是‘异端’。何止佛老哉!或问:如何是‘异’,曰:子先理会得‘同’的一端,则凡异此者,皆为‘异端’。孔林预知有颠倒衣裳之秦始皇,岂不知数世之后,有杨墨佛老来与吾夫子斗法乎?‘异端’不必曲解。”

四是朱注经文解释有误。《为政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下,朱注曰:“养,谓饮食供奉也。犬马待人而食,亦若养然。言人畜犬马,皆能有以养之,若能养其亲而敬不至,则与养犬马者何异。甚言不敬之罪,所以深警之也。” 在张岱看来,朱注将父母与犬马相提并论是不对的:“孔子论孝,岂有以父母与犬马相比之理!按《内则》曾子曰:‘是故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于犬马尽然,而况于人乎!’则犬马者,是父母之犬马。言孝者自谓能养,至于父母之犬马,皆能有以养之,但不敬,则何以自别其养父母之心乎?释者不考,遂成千古之误。” 朱子解释与《内则篇》曾子所言相违背。又,《述而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下,朱熹引尹氏语解曰:“德必修而后成,学必讲而后明,见善能徙,改过不吝。此四者,日新之要也。苟未能之,圣人犹忧,况学者乎?” 张岱借主考官对卷子的批示对此解释提出了质疑:“庚子,山东出此题。主司批解元卷云:‘吾忧’句久被紫阳注脚障碍,不知‘忧’字即曾子‘三省’‘省’字,非是不能而始忧。总之四者,是吾切己工夫,吾所当时时兢惕者耳。” 认为“忧”当做“省”字,文意当从“切己”工夫的解读来解读。

与辩驳朱注相并行的便是对时文的批判。在明代,时文主要是指八股文,而八股文又主要是围绕《四书》展开,因此,张岱在批驳朱注的同时,也对时文予以贬斥。如《八佾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张岱注曰:“文盛,是周制大备处。降自幽厉,纪纲扫地,文尽而国亦随之,岂忧文胜耶!且夫子明说‘从周’,时文却曰‘即所以从二代’,何也?” 时文不顾经文,随意解读,是不对的。《公冶长篇》“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下,张岱注曰:“‘知’是有道无道的总关,‘愚’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事。时文竞作,以愚运知,发引出后人多少权谋、诡秘、说话,非圣人所谓不可及者也,还以就愚论愚为是。” 时文任意阐发,误读了经义。又,《乡党篇》“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下,张岱注曰:“此章只是乡人饮酒,近日时文,俱讲做乡饮酒礼矣,将圣人一段居乡恭谨之意,尽行抹煞。” 误读了圣人。

作为王学传人,一方面,张岱对朱注在断句、错简、阙文、训诂、经义等有所质疑或批评,充分表明了其自身“宗王反朱”的学术宗旨;另一方面,他不但引证朱注,而且还高调赞扬朱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其欲调和朱王的治学倾向。 KBq5cSzHYLwWtdNNXkTOfweRooOR4/aZW1IGfK5JRfmjPq9QDkL4B+PQwVxRY9U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